小学语文五年级苏教版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苏教版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苏教版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苏教版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苏教版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琴潭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组一、本单元教材解读。主题:【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第五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和1篇说理文谈礼貌组成,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另包括一次习作和一次练习。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记叙了大科学

2、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胆地把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习作五: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出一两

3、个事例,要写真事,讲真话,题目自定。练习五: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感情,并得到美的熏陶。5、能选择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三、时间安排:爱如茉莉 2课时月光启蒙 2课时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课时谈礼貌 2课时习作5 2课时练习5 2课时16 爱如茉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2、板书课题,引

5、导质疑: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1、自学课文。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2、检查交流。(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6、3、梳理概括。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1、练读词语2、趣味记字(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3、描红临写四、布置作业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1、描述:

7、爸爸和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2、班级交流(预设)。(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

8、,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爱是妈妈羞红的脸,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9、。爱是轻轻的叮嘱,爱是心情的坦然,爱是亲密的牵手,爱是阳光的恬淡。爱是真诚理解,爱是沟通无限,爱是会心一笑,爱是温情款款。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清幽香远。(1)读一读,背一背。(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17 月光启蒙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

10、体味。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

11、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第一段(15):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第二段(6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第三段(14):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

12、础。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二、精读指导1、 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4)女生齐读2、3自然段。(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1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4、学习613自然段(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3)自由读

14、10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6、出示:最后三句话(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指名读,齐读。三、总结全文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板书:17月光启蒙唱歌谣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15、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猜谜语1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教学准备: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16、语的意思。(2)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3)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2、学生自读。3、检查自学情况。4、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5、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根据学生交流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

17、。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6、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三、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B、齐读。(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

18、以”说说原因。(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4、根据回答出示: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

19、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从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二、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3)说说“

20、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三、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4、分角色读第三段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四、作业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

21、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板书:第一次相遇撞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第三次相遇等待19 谈礼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

22、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2、检查:(出示小黑板)(1)读新词语:(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三、默读课文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放到下节课讨论)四、指导书写

23、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2、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章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思考问题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一)精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

24、。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

25、交流、评点)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板书:贴切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四、总结1、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2、完成课后练习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

26、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习作5教学目标: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2、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教学重点: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题:1、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

27、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能人”的确值得尊敬,可最近我一听到能人这个词就有说不出的烦恼,猜一猜,我为什么会烦恼。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有一定特长的人”)2、生生互动,拓展思路(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2)指名说

28、自己推荐的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4)下面有请获得“我身边的小能人”提名的同学上台。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我是射阳国际外语学校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可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

29、理由。5、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说班级里谁对这几位同学最了解(小能手自己),如果你们是记者,准备问他们些什么?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三、写法指导: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我身边的小能人”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2、学生自由阅读征文启事,课本107页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练习5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2)学生试说这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