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_第1页
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_第2页
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_第3页
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_第4页
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 INCLUDEPICTURE;/ /1.rbtmm3/images/logo.gif;* MERGEFORMATINET 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 关于下发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养护中心 : 为加强青银高速公路(河北段)的养护工程管理,保证高速公路及其附属 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及车辆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地运行,最大限度 地降低特殊 天气、材料等对路产造成的危害,我处制定了特殊情况的养护应 急作业管理办法(见附件)。现下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并在执行中进一步总 结完善。 附: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办法 特殊情况的养护应急作业管理

2、办法 第一条 为及时对雨、雪、特殊材料(盐酸等化工材料)泄露等特殊情况的 进行养护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特殊天气、材料等对路产造成的危害,保证高速 公路的安全、畅通、舒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使用于青银(河北段)高速公路路界范围内所发生的特殊养 护情况。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 处养护科负责接报特殊情况信息,根据安排调度养护中心人员、设 备上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特殊养护处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路产损失,保证公路 安全运营。 第四条 养护中心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负责辖区气象信息搜集、处理, 密切注视所辖路段内天气变化及道路通阻情况, 随时向养护科汇报,迅速调动人 员、设备和相关材料 第五条 雨

3、、雪天气 养护中心配备除雪车、撒布机、平地机、推雪铲等除雪设备,及必要的易损 配件,冬季来临前,各养护中心备足融雪剂和防滑剂。 第六条 特殊材料泄漏 针对泄漏的特殊材料的特性, 各养护中心要准备适量的防腐、 防酸、 防碱等 特殊材料。 第七条 针对雨、雪天气、特殊材料泄漏情况特点制定从上到下的各级责任 制,落实责任人。 第三章 雨 季 第八条 在汛期前养护中心应及时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及 时收集水、 雨情况预报资料, 预先了解到达时间和变化情况, 以判断对道路的危 害性。并注意积累和保存观测资料。 第九条 养护分中心每年汛前要对所管辖段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 内容包括: 边

4、沟、泄水槽(管)等排水系统有无淤塞; 桥梁墩台、 构造物、涵洞、 挡墙锥护坡等是 否冲空或损坏;桥下有无杂草、树枝、石块等杂物堆积淤塞河 道,涵洞、通道有无淤塞;路基有无掏空或下沉;较陡边坡的路基有无松裂;查 出的水毁隐患,应在汛 期之前处治完毕。 第十条养护分中心在雨天和汛期应组织人员对所辖路段进行巡视,检查桥 涵、路基及各种构造物。水毁较小的,当场予以抢修,发生严重毁坏,危及行车 安全时,应立即在两端设立危险警告标志并上报管理处,并及时向养护科报告。 针对水毁的成因,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 度修复好,保障公路的 安全畅通。 第四章降雪天气 第十一条 养护中心

5、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广泛收集气象资料,作好降 雪预报。一旦降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桥面上撒上适量的融雪剂),一般路段 形成积雪时,应采用 机械除雪。养护中心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雪天气到来前安排 除雪保畅相关人员全员应急值班,确保人员到位。 第十二条管理处成立冬季除雪保畅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高速公路冬季除雪 防滑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 逐级抓落实,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连动,确保 除雪保畅工作的快速、高效。 第十三条 冬季来临之前,养护中心必须将除雪机械设备维修好, 并储备必 要的配件、融雪剂及防滑材料。每次除雪后,应立即对除

6、雪机械设备进行保养、 维修,并根据库存情况补充防滑材料,以备下次使用。 第十四条 在大型及以上桥梁、陡坡部位要统一设置告示牌,并写有“雨雪 天气,桥上慢行”、“雨雪天气,陡坡慢行” ,以提示司乘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五条 融雪剂及防滑材料施撒时间, 一般可控制在开始下雪时或降雪停 止后立即进行;撒布次数:防止路面结冻时,通常撒布一次即可;除雪作业时, 撒布次数可和除雪作业频率一致。 第十六条 冰雪天气要加大巡查密度, 保持与处值班室密切联络、 及时通报 情况。 第十七条 加强对重要路段、 特殊部位的除雪工作。 对大中桥桥面、 立交匝 道、大纵坡路段、进出收费站口等重要路段要及时的、彻底的清除积雪

7、,并抓好 除雪后的防滑工作。 第十八条 对桥梁泄水孔、 路基急流槽等排水设施要进行疏通, 使融化后的 雪水能够迅速及时地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路面以外,防止冻胀的发生; 第十九条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观念,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除 雪过程中,除雪人员要严格遵守养护作业安全规定, 配备齐全的安全标志和设施, 加强现场指挥调度,避免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条 除雪时间要求:雪停后 24 小时内,要保证至少双向四车道的积 雪清除完毕,基本恢复正常运营的条件; 雪停后 48小时,要保证路面范围内 (包 括紧急停车带)的积雪清除完毕,确保高速公路的畅通。 第五章 对特殊材料泄露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

8、 养护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必须配戴必要的防护、防毒器具。 第二十二条 要及时封闭处理现场,建立安全作业区,以防他人受到伤害。 第二十三条 根据泄露材料的特性, 科学判断出与其中和的材料, 并迅速调 运到现场。 第二十四条 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快速处理,以降低路产的损失。 第二十五条 根据路产损坏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养护中心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应急预案,并报处养护科。 附录:常见危险品特征及先期处置方法一览表 常见危险品特征及先期处置方法一览表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理要求 1 雷管 烟花 爆竹 易发生爆炸,同时会生成有刺激性和毒害性气体, 吸入使人头晕、 恶心。 1、处

9、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着隔绝式防化服和无钉鞋, 佩戴空气呼吸器。 紧急时也可用浸渍口罩, 穿着简 易防化服。 2、火灾时应用水扑救,严禁用砂土覆盖;无法扑灭时,控制火势蔓延,任 其燃烧。 3、如果仅仅是泄漏,应迅速清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处置人员严禁穿着 带钉鞋。小心将散落雷管收集到防爆桶或指定容器, 操作过程要严禁撞击、 磨擦; 也可考虑向泄漏物慢慢加适量水, 严禁高压射水;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水道等限制性区域。 梯恩 易发生爆炸,有毒,通过皮肤沾染和呼吸道吸入而中毒 硝铵 炸药 遇热会发生爆炸,在量大或在密闭条件下,会锰烈爆炸,会生成有刺

10、激 性和毒害性的气体。 2 氢 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受高温、火焰作用会发生爆炸。高浓度 时吸入头晕, 呼吸困难, 可能会引起室息; 直接接触液氢会严重灼伤皮肤和粘膜 或造成冻伤。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及其水溶液。 2、火灾时可用雾状水、干冰、干粉或干砂扑救,并用大量直射水流冷却容 器壁,但避免水进入容器。 对流尚水要筑堤或挖坑收容。 灭火中如果通风孔声单 变大或容器壁就色,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应迅速清除轻危区的火源, 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 危 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11、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水道等限制性区域; 尽快用干砂土等不燃物吸附, 并收集到塑料容器中 (可考虑加入苏打或烧碱溶液 处理),量大时应先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一氧 化碳 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火花或火焰有燃烧爆炸危险。有极 大的毒害性,吸入后有头晕、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 严重中毒者可能相起昏边、 死亡。 3 硫化 氢 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温、明火会燃烧爆炸。有极大的毒害 性。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碳。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2、已经发生火灾时: 如果气源不能切断或泄漏不能控制, 不要扑灭燃火, 但应在外围控制火势蔓延,

12、并注意冷却容器壁。扑救火灾时,可用干粉、二氧 化碳、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抓救, 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 如果出现通风 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应迅速清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并加强通风;处 置人员严禁穿着带钉鞋, 应使用无火花工具, 防止产生静电。 小心转动泄漏容 器,使漏口朝上,以防液态气体流淌出来;以泄点为中心,在其四周设置水幕水 带 和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流驱散蒸汽云团 (可考虑在水中加苏打或小苏打) ,但 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 等限制性区域。 甲烷 极易燃烧,遇高温、明火即爆炸。高浓度时吸入头晕,会引起窒息;接 触液化甲烷时会灼

13、伤皮肤。 乙烯 乙块 遇高温、火花或火焰易燃烧爆炸;高浓度时具有较强的麻醉性,吸入引 起意识丧失。液化气体会灼伤皮肤。 环氧 乙烷 胺 易积聚在低洼处,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会引起 视力模糊、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高浓度时吸入会引起肺水肿。 液化 石油 气 遇高温、 火花或火焰有燃烧爆炸危险。 高浓度时吸入头晕, 会引起室息; 接触液化石油气会灼伤。 4 氧 遇高温、火花或火焰易燃烧或爆炸; 高浓度时会引起肺部刺激或肺水肿, 接触液化氧则会灼伤或冻伤。 1、处置人员就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应

14、穿着防寒服装。 2、已经发生火灾时:根据着火物用合适的灭火剂扑救火灾,同时注意用 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扑救中, 应注意避免因氧气的扩散而引起新的着 火点。如果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应迅速清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和可燃物; 处置 人 员严禁穿着带钉鞋, 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 并防止产生静电。 小心转动泄漏 容器,使漏门朝上,以防大量流淌;用雾状水或开花水水流驱散蒸汽云,但不要 对 泄漏源射水;防止泄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二氧 化碳 遇热会发生爆炸,高浓度时吸入会头晕、无力,严重是大小便失禁,出 现休克甚至死亡;接触液

15、化气体或干冰则会造成严重冻伤。 遇热会发生爆炸。有毒害性和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高浓 度时则会造成致命危害。接触液化气体则会灼伤或冻伤。 5 氯 遇热、火花或火焰易发生猛烈爆炸。吸入会刺激呼吸道和肺部粘膜,引 起面色发青、呼吸困难、脉搏减少,骤然死亡。接触液化气体则会灼伤或冻伤。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着隔绝式防化服, 佩戴空气呼吸器。 接触液氯时应穿着防寒服装。 紧急时也可 用浸渍口罩(水或用 10%苏打水)。 2、已经发生火灾时,用开花不流,雾状水或泡沫扑救(不要用干粉、干 冰),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内

16、。扑救过 程中,应注意避免因氯气的扩散而引起新的着火点。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 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应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和可燃物;处置人 员严禁穿着带钉鞋, 应使用无火花工具转动泄漏容器, 使漏口朝上, 以防大量 流淌;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 氨 遇热易发生爆炸。吸入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接 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6 磷 化 氢 极易因受热、火花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接触空气发生自然。吸入 后会出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昏、抽搐和肺水肿。直接 接触液化气体会冻伤。 1、处置人员

17、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处置。处置时应穿隔 绝式防化服和无钉鞋。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应着防寒服装。 2、已经发生火灾时: 如果气源不能切断或泄漏不能控制, 不要扑灭燃火。 应扑灭外围小火,控制扩散,并冷却容器壁。火灾时可考虑用干粉、泡沫、干 冰或雾状水扑救, 并用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若出现容器通 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应迅速清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 严禁穿着带钉鞋, 应使用无火花工具转动泄漏容器, 使漏口朝上; 在四周设置水幕水带和喷雾水 枪喷射雾状水流驱散蒸汽云团, 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 防止泄漏物

18、进入水流、 下 水道一些控制区。 7 二氧 化碳 易发生爆炸; 气化产生的蒸汽吸入会刺激呼吸道和肺部粘膜, 引起头晕、 恶心甚至窒息。接触液化气体会灼伤或冻伤。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应穿着防寒服装。紧 急时也可用浸渍口罩(水或用 10%苏打水)。 2、火灾时应用干冰、泡沫、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 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 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戴钉鞋,使 用无火花工具。 小心转动

19、泄漏容器, 使漏口朝上; 在四周设置水幕水带和喷雾 水枪喷射雾状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 水道或一些控制区。隔离泄漏区,直到危害气体散尽,险情消除。 8 二氧 化碳 遇高温或明火有爆炸危险;吸入会刺激呼吸道和肺部粘膜,引起头痛恶 心、牙齿腐蚀,严重的会造成肺炎、支气管炎。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应穿着防寒服装。紧 急时也可用浸渍口罩(水或用 10%苏打水) 2、发生火灾时:用干冰、泡沫、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扑救,并用大量的直 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20、扑救中, 注意避免因气体扩散而引起 新的着火点。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 则应立即撤 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戴钉鞋,使 用无火花工具。 小心转动泄漏容器, 使漏口朝上; 在四周设置水幕水带和喷雾 水枪喷射雾状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 水道或一些控制区。隔离泄漏区,直到危害气体散尽,险情消除。 9 煤气 易发生爆炸。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机 体缺氧,使人昏迷不醒。在低浓度下停留也会产生头晕、心跳加速、恶心以及虚 脱等症状。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21、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毒衣, 佩戴空气呼吸器。 如是管道煤气泄漏, 应立即通知煤气公司到 场处置。 2、已经发生火灾时:如果气源不能切断或泄不能控制,不要扑灭燃火, 但应扑灭外围小火,控制扩散,并注意冷却容器壁。火灾时可用干粉、干冰或 雾状水扑救, 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若出现容器 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戴钉鞋,使 用无火花工具。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射水;防 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10 碳 酰 氯 遇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气体产生的蒸

22、气易积聚在低洼处,吸入会刺激粘 膜,造成呼吸道损害,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肺水肿或窒息。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 2、火灾时应用干冰、泡沫、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 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 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用雾状水、开花水 流驱散蒸汽云团(可在水中加纯碱、小苏打、石灰水或液碱) 。用水流冲洗现场 低洼处,但不对泄漏源射水。小心转动泄漏容器,使漏口朝上;防止泄漏物进 入 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量大时应先

23、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泡沫覆盖。 隔离泄漏区,直到危害气体散尽。 11 汽油 极易因受热、火花或火焰作用而燃烧爆炸;接触造成眼睛和皮肤灼伤, 高浓度时引起头晕、恶心和手脚麻木。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紧急时也可着轻型防化服。 2、火灾时可用泡沫,干冰或干粉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 应立 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戴钉鞋,使 用无火花工具。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射水;防 止泄漏物进

24、入水流、 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用于砂土或其他不燃物质吸收泄漏液 体,并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到金属或塑料容器中, 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收容。 并 用泡沫覆盖。 丙酮 极易因受热、 火花、火焰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 高浓度时应刺激眼、 鼻和咽喉,引起头晕和皮炎。 乙醚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有强麻醉性,高浓 度时引起头晕、神志不清甚至死亡。 12 苯 极易因受热、火花或火焰作用而燃烧爆炸,火灾中会产生有毒害性的气 体。高浓度时引起肺出血、皮肤红肿、起疱,损伤中枢神经。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 2、火

25、灾时可用泡沫、干冰、砂土、干粉或开化水流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 水流冷却容器壁, 但避免水进入容器。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 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迅速消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戴钉鞋,使 用无火花工具。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射水;防 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用于砂土或其他不燃物质吸收泄漏液 体,并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到金属或塑料容器中, 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收容。 并 用泡沫覆盖。 甲醇 极易因受热、火花或火焰作用而燃烧爆炸,人吸入引起头疼、呕吐,高 浓度时则会痉挛、怕光甚至失明 乙醇 极易因受热、火花或火焰作用而

26、燃烧爆炸。高浓度时刺激皮肤和眼睛, 引起头晕、迟钝。 煤油 易因受热、火花或火焰作用而燃烧爆炸。高浓度时引起头晕、恶心和手 脚麻木。 松节 油 易因受热、明火或强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高浓度时刺激眼、鼻和呼 吸道粘膜。 13 硝酸 遇棉花、木屑等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易引起燃烧爆炸;容器受热也会爆 炸。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引起流泪、疼痛,严重的会造成灼伤和休克。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及其水溶液。 2、火灾时可用泡沫、干冰、砂土、干粉或开化水流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 水流冷却容器壁, 但避免水进入容

27、器。 但避免水进入容器。 对流淌水要筑堤或挖 坑收容。灭火中如果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应迅速清除轻危区的火源, 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 危 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水道等限制性区域; 尽快用干砂土等不燃物吸附, 并收集到塑料容中 (可考虑加入苏打或烧碱溶液处 理),量大时应先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14 硫酸 遇水极易发生沸溅,接触可燃物、还原剂易引起燃烧爆炸。高浓度酸雾 会引起肺水肿甚至窒息;直接接触造成灼伤,严重的导致眼睛失明、皮肤坏死。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处置时应 穿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