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_第1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_第2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_第3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_第4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 2 第一章第一章 能源与能量能源与能量 能源与分类能源与分类 能源的种类及划分能源的种类及划分 常规能源、新能源等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能量分类、能源与能量能量分类、能源与能量 能量的特性能量的特性 能能 量量 能源与能量能源与能量 3 第一节第一节 能源与分类能源与分类 能源能源 能源的种能源的种 类与划分类与划分 常规常规 能源能源 新开发的新开发的 两种能源两种能源 新能源新能源 4. 指刚开始指刚开始 利用或正积极利用或正积极 研究、有待推研究、有待推 广的能源。广的能源。 5. 可燃冰和可燃冰和 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 。 1. 可直接或可直接或 通过加工、通过加工、 转换而取

2、得转换而取得 有用能的各有用能的各 种资源。种资源。 2. 根据来源根据来源 、形态、性、形态、性 质等特点分质等特点分 为为8种。种。 3. 现阶段科现阶段科 技条件下,技条件下, 使用已广泛使用已广泛 、技术上成、技术上成 熟的能源。熟的能源。 能源能源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 资源,是可以被人类开发利 用的自然资源。 4 一、能源一、能源 v一、定义:(理解要点)一、定义:(理解要点) 节约能源法中规定:“本法所 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 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 能的各种资源”。 5 二、能源的种类与划分二、能源的种类与划分 (了解内容)(了

3、解内容) v1、按来源分、按来源分 v2、按基本形态分、按基本形态分 v3、按性质分、按性质分 v4、按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分、按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分 v5、按使用类型分按使用类型分 v6、按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分、按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分 v7、按是否进入市场分、按是否进入市场分 v8、按使用中是否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按使用中是否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 期内再产生分期内再产生分 6 煤炭是一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炭是煤炭是一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炭是 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腐化以后在地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腐化以后在地 壳变动的时候进入地下,在长期与

4、空气隔绝的壳变动的时候进入地下,在长期与空气隔绝的 环境中受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物理、化学变环境中受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物理、化学变 化形成的。化形成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天然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天然 的、黄色、褐色或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的、黄色、褐色或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 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 烷等烷烃。烷等烷烃。 水能是一次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广义的水水能是一次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广义的水 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能、波浪能、

5、海流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 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是指河流的水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是指河流的水 力资源。力资源。 水能,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作功转换成其它水能,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作功转换成其它 可利用的能源形式(主要是水力发电)。可利用的能源形式(主要是水力发电)。 常规能源常规能源 煤炭煤炭 石油、石油、 天然气天然气 水能水能 三、常规能源三、常规能源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7 (三)风能(三)风能 (二)太阳能(二)太阳能 (一)核能(一)核能 非非 常常 规规 能能 源源 四、新能源四、新能源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四)地热能(四)地热能 (

6、五)海洋能(五)海洋能 (六)生物质能(六)生物质能 (七)氢能(七)氢能 8 (一)可燃冰(一)可燃冰 科学家对可燃冰的形成是这样解释的:当海底的石油、天然气在地球科学家对可燃冰的形成是这样解释的:当海底的石油、天然气在地球 板块运动的作用下,涌入海洋中时在海底低温、高压的作用下与海水板块运动的作用下,涌入海洋中时在海底低温、高压的作用下与海水 产生化学作用相结合,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因此可燃冰的形成就必产生化学作用相结合,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因此可燃冰的形成就必 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低温、高压和油气源。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低温、高压和油气源。 五、新开发的两种能源五、新开发的两种能源 (了

7、解内容)(了解内容) (二)可控核聚变(二)可控核聚变 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是氢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是氢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 (氦)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氦)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 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 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 。 9 第二节第二节 能量能量 分类分类 特性特性 转换转换 储存储存

8、传递传递 4. 能量的利用能量的利用 过程通常 也 是过程通常 也 是 一个能量 的 传一个能量 的 传 递过程。递过程。 5. 利用能量的利用能量的 过程连续,就过程连续,就 必须由某种能必须由某种能 量的储存措施量的储存措施 或专门设置一或专门设置一 些储能设备。些储能设备。 1. 没有统一没有统一 的标准,主的标准,主 要有要有6种。种。 2. 根据状态根据状态 、可加性和、可加性和 转换性等特转换性等特 点 分 为点 分 为 6 种种 。 3. 能量最重能量最重 要的属性。要的属性。 也是能量利也是能量利 用中最重要用中最重要 的环节。的环节。 能量能量 与能源与能源 6.能源的储能源

9、的储 量只能估算量只能估算 ,能量的消,能量的消 费量可以精费量可以精 确统计。确统计。 能量能量 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10 3、电能、电能 2、热能、热能 1、机械能、机械能 能能 量量 4、辐射能、辐射能 5、化学能、化学能 6、核能、核能 一、能量的分类一、能量的分类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11 二、能量的特性(二、能量的特性(掌握重点掌握重点) 1、状态性、状态性 能量取决于物质所处的状态,物能量取决于物质所处的状态,物 质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质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 不同(包括数量和质量)。不同(包括数量和质量)。 2、可加性、可加性 物质的量不同,所具有的能量物质的量

10、不同,所具有的能量 也不同,即可相加也不同,即可相加 。 3、转换性、转换性 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其转换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其转换 方式、转换数量、难易程度均不尽相同,方式、转换数量、难易程度均不尽相同, 即他们之间的转换效率不一样。即他们之间的转换效率不一样。 12 二、能量的特性(二、能量的特性(掌握重点掌握重点) 4、传递性、传递性 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 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物质传递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物质传递 到另一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 。 5、作功性、作功性 各种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本各种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本 领是不一样的,转换程度也领

11、是不一样的,转换程度也 不相同。不相同。 6、贬值性、贬值性 能量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由于多种不可能量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由于多种不可 逆因素的存在,能量质量和品位下降,直逆因素的存在,能量质量和品位下降,直 至达到与环境状态平衡而失去作功本领,至达到与环境状态平衡而失去作功本领, 就是能的质量贬值。就是能的质量贬值。 13 三、能量的转换三、能量的转换 v能量的转换是能量最重要的属性,也是能 量利用中最重要的环节。广义的说,能量 转换还应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v1. 能量在空间上的转移,即能量的传输; v2. 能量在时间上的转移,即能量的储存。 v任何能量转换过程都必须遵守自然界的普 遍规律能

12、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 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14 四、能量的传递四、能量的传递 v1、条件:能量传递是有条件的,其传递的 推动力是所谓“势差”。 v2、规律:能量传递的速率正比于传递的动 力而反比于传递的阻力。 v3、方式与方法:微观的三种基本方式是传 热、热对流和热辐射。宏观的三种基本方 式是容积功、转动轴功和流动功(推动 力)。 v4、结果:通常只有两种,一是转移到产品, 二是散失于环境,包括直接损失和用于过 程后再进入环境这两种情况。 v5、实质:能量的最终去向只能是唯

13、一的, 即最终进入环境。结果是能量被利用了, 能源被消耗。 15 五、能量的储存五、能量的储存 2、热能的、热能的 储存储存 3、电能、电能 的储存的储存 1、机械能、机械能 的储存的储存 最常见的电能储存形式最常见的电能储存形式 是蓄电池和抽水蓄能。是蓄电池和抽水蓄能。 暂时不需要的多余的热量收集并储存暂时不需要的多余的热量收集并储存 起来,到需要时使用。从储存的时间起来,到需要时使用。从储存的时间 看,分三种情况看,分三种情况 :随机储存、短期储随机储存、短期储 存、长期储存。存、长期储存。 机械能以动能或势能机械能以动能或势能 的形式储存。的形式储存。 16 六、能量与能源六、能量与能源

14、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 1. 能量:能量: 能量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它在人类的开发利能量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它在人类的开发利 用过程中转化为其他的不可利用能继续存在用过程中转化为其他的不可利用能继续存在 。 能量是可以计算的,如机械能可以用动能、势能量是可以计算的,如机械能可以用动能、势 能表示,可以通过物理公式计算出来。能表示,可以通过物理公式计算出来。 2. 能源:能源: 能源的总量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人类的开能源的总量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人类的开 发利用而逐渐减少;发利用而逐渐减少; 能源的储量只能估算,消费量可以精确统计。能源的储量只能估算,消费量可以精确统计。 17 第二章第二章

15、 能源概述能源概述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状况能源资源状况 能源资源消费状况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能源产业发展及问题能源产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我国能源发我国能源发 展现状与任务展现状与任务 能源概述能源概述 能源和节能源和节 能的意义能的意义 能源的意义能源的意义 节能的意义节能的意义 18 第一节、能源资源第一节、能源资源 v一、能源资源状况 v(一)世界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v(二)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v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v(一)世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v(二)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19 一、能源资源状况一、能源资源状况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煤炭煤炭 石油石油 天然气

16、天然气 水力水力 铀矿铀矿 4.2007年可采储量共年可采储量共 有有546.88万万t ,开采,开采 量为量为4.12万万t 。储产。储产 比为比为85 。 5.理论蕴藏量为理论蕴藏量为 48.22万亿万亿kwh, 其中具有技术上可其中具有技术上可 开发的水力资源为开发的水力资源为 19.39万亿万亿kwh, 经济上可开发的为经济上可开发的为 9.7万亿万亿kwh。全。全 球水电装机总容量球水电装机总容量 已达已达9.45亿亿kw。 1.世界煤炭探明世界煤炭探明 储量储量8260亿亿t,产,产 量为量为47.50亿亿t 。 储产比为储产比为122 。 2.探明储量探明储量1708 亿亿 t

17、, 产 量 为, 产 量 为 39.29亿亿t 。储产。储产 比为比为42 。 3.探明储量探明储量185万亿万亿 m ,产量为,产量为30656 亿亿m 。储产比为。储产比为60 。 数据均为数据均为20072008年统计数年统计数 ;储产比为按当前开采速度,;储产比为按当前开采速度, 可开采的时间。可开采的时间。 (一)世界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一)世界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20 一、能源资源状况一、能源资源状况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煤炭煤炭 石油石油 水力水力 铀矿铀矿 无注明数据为无注明数据为20072008年统年统 计数计数 ;储产比为按当前开采速;储产比为按当前开采速 度,可开采

18、的时间。度,可开采的时间。 (二)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二)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天然气天然气 煤炭煤炭 石油石油 水力水力 铀矿铀矿 4.探明储量探明储量10 万万t ,居世界,居世界10 位之后,能满位之后,能满 足我国中短期足我国中短期 核电发展核电发展 。 5.根据根据2003年水力资源复查年水力资源复查 成果,全国水利资源技术可成果,全国水利资源技术可 开发装机容量开发装机容量5.42亿亿kw, 年发电量年发电量2.47万亿万亿kwh;经;经 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4.0亿亿 kw,年发电量,年发电量1.75万亿万亿 kwh。2008年底,全国水年底,全国水 电总装

19、机容量达电总装机容量达1.72亿亿kw ,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 21.7%,年发电量为年发电量为5633亿亿 kwh,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16.3%。 1.我国煤炭探我国煤炭探 明储量明储量1145 亿亿t,产量为,产量为 20亿亿tce。储。储 产比为产比为41。 2 . 探 明 储 量探 明 储 量 21.6亿亿t ,产,产 量为量为1.9亿亿t 。 储产比为储产比为11。 3.探明储量探明储量 2.46万亿万亿m ,产量为,产量为685 亿亿m 。储产。储产 比为比为32 。 无注明数据为无注明数据为20072008年统年统 计数计数 ;储产比为

20、按当前开采速;储产比为按当前开采速 度,可开采的时间。度,可开采的时间。 (二)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二)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天然气天然气 21 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煤炭煤炭 石油石油 水力水力 铀矿铀矿 4.世界消费量为世界消费量为 8.85亿亿tce 。消费。消费 量前三位的国家量前三位的国家 是美国、法国和是美国、法国和 日本,分别占世日本,分别占世 界总量的界总量的31%、 16.1%、9.2%。 5.世界水电消费量为世界水电消费量为 10.25亿亿tce。消费量。消费量 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 、加拿大和巴西,分、加

21、拿大和巴西,分 别别 占世界消费总量占世界消费总量 的的18.5%、11.7%、 11.5%。 1.世界消费量为世界消费量为47. 18亿亿 tce。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前三位的国家是中 国、美国和印度,分别占国、美国和印度,分别占 世 界 总 量 的世 界 总 量 的 2 0 . 4 % 、 17.7%、6.1%。 2.世界消费量为世界消费量为 39.28亿亿t 。前三。前三 位的国家是美国、位的国家是美国、 中国和日本,分别中国和日本,分别 占 世 界 总 量 的占 世 界 总 量 的 22.5%、9.6%、 5.6%。 3.世界消费量为世界消费量为3.02万万 亿亿m 。前三位的国家。前三

22、位的国家 是美国、俄罗斯和伊是美国、俄罗斯和伊 朗,分别占世界总量朗,分别占世界总量 的的 2 2 % 、 1 3 . 9 % 、 3.9%。 无标明数据为无标明数据为2008年统计数年统计数 ;全世界一全世界一 次能源消费量为次能源消费量为161.36亿亿tce,一次能源,一次能源 消费量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消费量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20.4%、中、中 国国17.7%和俄罗斯和俄罗斯6.1%。分别为。分别为32.84亿亿 tce、29.14亿亿tce和和9.78亿亿tce。 (一)世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一)世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天然气天然气 22 v1、一次能源消费量、一次能源消费量 v2009

2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 30.66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 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占总量的 70.3%、18.0%和3.9%,水电、核 电和风电占7.8%。 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一)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一)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23 v2、 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结构 v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以煤 炭为主,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仅次于 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其中煤炭储量 居世界第三,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 第一,石油和天然气无论储量、产量 还是消费量都处在相对落后位置。 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一)我

24、国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一)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24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与任务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与任务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v一、能源产业的发展 v二、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v三、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25 一、能源产业的发展一、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能源供给能力由弱变强(一)能源供给能力由弱变强 (三)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三)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 (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大提升(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大提升 (五)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五)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六)国际能源合作取得重大成就(六)国际能源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二)能源结构逐

25、步优化 (三)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三)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 26 二、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二、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供需矛盾突出(一)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供需矛盾突出 (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三)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三)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 (五)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五)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二)能源技术依旧落后,能源效率较低(二)能源技术依旧落后,能源效率较低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四)

26、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能源安全不能保障(四)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能源安全不能保障 27 三、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三、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一)推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三)能源多元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三)能源多元发展,保障能源安全 (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法制建设(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法制建设 (二)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二)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28 第三节第三节 能源和节能的意义能源和节能的意义 v一、能源的意义一、能源的意义 v(一)能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一)能源对人类社会

27、的作用 v(二)能源安全(二)能源安全 v(三)能源与环境(三)能源与环境 v(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v二、节能的意义二、节能的意义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 v节能的实质是科学用能,根本在于提高能节能的实质是科学用能,根本在于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减少损失。源利用效率,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减少损失。 国际能源界已将节能看作是与煤炭、石油、国际能源界已将节能看作是与煤炭、石油、 天然气、电力同等重要的天然气、电力同等重要的 “第五能源第五能源”, 因此节能意义重大。因此节能意义重大。 29 一、能源的意义一、能源的意义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 v(一)能源对人

28、类社会的作用(一)能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v1、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 v2、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v3、能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 30 (二)能源安全(二)能源安全 (掌握重点)掌握重点) v1、概述、概述 v(1)能源安全的概念)能源安全的概念 v指保障能源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至关指保障能源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至关 重要的可靠而合理的供应。能源安全有其相重要的可靠而合理的供应。能源安全有其相 对性。对生产国而言,能源安全就是需求安对性。对生产国而言,能源安全就是需求安 全;对消费国而言,能源安全是供应安全。全;对消费国而言,能源安全是供应安全。 v(2)能源安全产生

29、的背景)能源安全产生的背景 v能源安全问题从石油危机开始为人们所认识。能源安全问题从石油危机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31 v2、能源安全的要求、能源安全的要求 v(1)国际化供应)国际化供应 v(2)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 v(3)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符合低碳经济要求 v(4)开放的能源市场)开放的能源市场 (二)能源安全(二)能源安全 (掌握重点)(掌握重点) 32 (1)互利合作)互利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是实现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是实现全 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各国必须加强能源的互利合作,特别是要加强能球能源安全的前

30、提条件。各国必须加强能源的互利合作,特别是要加强能 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我国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我国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 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强与国际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强与国际 组织和跨国公司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协同保障能源安全。组织和跨国公司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协同保障能源安全。 (3)协同保障)协同保障 (二)能源安全(二)能源安全 3. 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要点

31、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要点 能源多元发展,节约能源,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一是积极探能源多元发展,节约能源,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一是积极探 索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二是加强先进索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二是加强先进 能源开发技术和能源节约的研发和推广。三是支持和促进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开发技术和能源节约的研发和推广。三是支持和促进提高能效、节约 能源,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能源,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 (2)多元发展)多元发展 33 (三)能源与环境(三)能源与环境 (掌握重点)(掌握重点) v1、能源与环境的概念、

32、能源与环境的概念 v(1)环境概念)环境概念 v(2)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 v2、化石能源利用的污染物危害及控制措施、化石能源利用的污染物危害及控制措施 v 酸雨、臭氧层破坏、热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热污染、温室效应 v3、能源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能源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v 加强责任目标考核加强责任目标考核 、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加快技术开发和推 广广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建立大气污染、建立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机制联防联控机制 、完善监管和保障体系。、完善监管和保障体系。 34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掌握重点)(

33、掌握重点) v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v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v2、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v可持续发展概念于可持续发展概念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提出。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提出。1997年我国年我国 确定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v3、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v“发展发展”是大前提,是大前提,“协调协调”是核心是核心 ,“公公 平平”是关键是

34、关键 ,“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是保证。是保证。 v4、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v为了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主要对策有积极调为了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主要对策有积极调 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9个方面个方面 。 35 (六)(六). 节约节约 资源是发展循资源是发展循 环经济的基本环经济的基本 前提前提 (二)(二). 节约节约 与开发并举与开发并举 ,把节约放,把节约放 在首位是我在首位是我 国的能源发国的能源发 展战略展战略 (一)(一).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是我国的一项基是我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本国策 二、节能的意义 基本基本 国策国策 发展发

35、展 战略战略 重要重要 手段手段 重要重要 抓手抓手 有效有效 途径途径 (四)(四). 节能是解节能是解 决环境问题的有效决环境问题的有效 途径途径 (五)(五). 节能节能 是推动低碳经是推动低碳经 济体系建立的济体系建立的 重要抓手重要抓手 (三)(三). 节能节能 是保障国家是保障国家 能源安全的能源安全的 重要手段重要手段 基本基本 前提前提 重要重要 措施措施 (七)(七). 节能节能 是增强用能单是增强用能单 位竞争力,提位竞争力,提 高用能单位经高用能单位经 济效益的重要济效益的重要 措施措施 36 第三章第三章 节能概述节能概述 定义与原则定义与原则 定义和分类定义和分类 基

36、本原则和保障措施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 方方 式式 途途 径径 方式与途径方式与途径 节能概述节能概述 37 第一节第一节 节能定义与原则节能定义与原则 v一、节能的定义一、节能的定义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 v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是指: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 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 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 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v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对节能的定义突出了以下几个特对节能的定义突出

37、了以下几个特 点:点: v(一)节能概念更加科学(一)节能概念更加科学 v(二)节能目标更加明确(二)节能目标更加明确 v(三)节能环节更加突出(三)节能环节更加突出 v(四)节能条件更加全面(四)节能条件更加全面 38 v二、节能的分类二、节能的分类 v狭义节能指的是直接节能,广义节能是包括狭义节能指的是直接节能,广义节能是包括 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 v(一)直接节能(一)直接节能 v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消耗的能源,称为直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消耗的能源,称为直 接节能。接节能。 v(二)广义节能

38、(或间接节能)(二)广义节能(或间接节能) v是指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是指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 节中任何一种人力、物力、财力、运力等,节中任何一种人力、物力、财力、运力等, 提高经济效益所引起的节能都叫作广义节能。提高经济效益所引起的节能都叫作广义节能。 39 v三、节能的基本原则三、节能的基本原则 (理解要点内容)(理解要点内容) v1、坚持突出节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突出节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v2、坚持把节能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坚持把节能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v3、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机制 v4、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39、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v四、节能的保障措施四、节能的保障措施 v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v2、制定和实施统一有利于节能的产业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统一有利于节能的产业经济政策 v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 范和推广范和推广 v4、完善法规标准,强化依法管理,建立监督机、完善法规标准,强化依法管理,建立监督机 制制 v5、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新机制、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新机制 40 第二节第二节 节能的方式与途径节能的方式与途径 v一、节能的方式一、节能的方式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 v(一)不使用能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