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_第1页
2021年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_第2页
2021年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_第3页
2021年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_第4页
2021年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下面是笔者为大家准备了口技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一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能力目标 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

2、、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教过程设计 一、导入: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 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二、解题: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三、作者作品简介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

3、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四、诵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朗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2、教师范读五、 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2、教师讲解第一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一段学生可模仿进行口技表演。学生表演,师生评价。学生批注记忆听读:准备朗读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小组推选代表读,其他同学评议。学生齐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过程设计开篇以一个善字统领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它实际上是本文中心

4、意思的高度概括:赞扬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围绕这个善字作者在本段主要介绍了表演的由来、时间、场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初步展示了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二)学习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2、教师讲解第二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二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二段这一段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狗叫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着力突出口技者之善。(三)学习第三段1、指读第三段2、教师讲解第三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三段4、学生讨论交

5、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三段这一段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这是一个过渡段,是故事第一个高潮的余波,也是一个更大高潮的前奏。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突出口技表演者之善。(四)学习第四段1、指读第四段2、教师讲解第四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四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四段这一段首先写口技摹仿深夜失火的情形,以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称赞从正面描写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接着写宾客信以为真、惊慌欲跑的强烈反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戏剧性效果,有力的突出了文章主题:口技表演者之善。(五)学习第五段1、

6、指读第五段2、教师讲解第五段中的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五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五段这一段写口技表演结束,再次突出道具的简单与首段呼应。六、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相关文言知识。1、重点字词遥: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一端:指一种(声音)。是: 指示代词这。 是:指示代词,这时。2、虚词【于】介

7、词,在。【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亦】也【微】隐约【毕】都【而已】 罢了【会】 适逢,正赶上。【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许许】象声词。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4、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5、古今异义但闻屏障中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

8、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施(放置)奋(卷起) 虽(即使)走(跑)厅事(大厅、厅堂)6、一词多义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7、特殊句式【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一段学生朗读学

9、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三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四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五段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 作 业 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口技-秋声诗自序节选口技-杂技-口腔-摹拟-技艺- 隔壁戏林嗣环-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由来、时间、场地布置。第一段 善 道具(四个一)、 反衬技艺高超(统领全文) 听众、气氛(满

10、无)暗示表演前:道具简单 技艺高超梦中惊醒表演中 渐入梦乡失火救火强调表演后:道具简单 技艺高超 教感悟学 科 语 文 授 课 时 间 设计者 王喆 授 课 班 级 七(1) 教授者 王喆 课 题 口技(第三课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能力目标 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

11、、细腻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教过程设计 一、背诵检查二、合作探究,研究欣赏教师提问1: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助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教师提问2: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二20XX技教学目标:朗读、积累

12、、品味。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就让我们在林嗣环的笔下,倾听一次别有特色的口技表演。出示目标三、 鸟欲高飞先展翅朗读李苦禅诗云: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早读书。而对于文言文,则更要加强朗读。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飘起来。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齐读大屏幕上的生词,加深记忆。宴(yàn) 屏障(pínzhàn) 少顷(sh

13、o qn) 吠(fèi) 曳(yè) 叱(chì) 少舒(sho sh) 撤(chè)呓语(y ì ?) 齁(hu) 哗(huá) 中间(jiàn)几欲先走(j) 许许声(h)朗读方式:自由读小组展示读老师范读学生表演读。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情景中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思考解决这几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2、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场景?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进行朗读。一番朗读过后,大家是否读有所得呢?让我们来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生回答问题。教师精讲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帮助

14、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四、 积累朗读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练习。这份练习中,有的是对课文预习的检查,有的则需要你去发现、去探求。不管它们有多困难,我相信,只要你们开动智慧的大脑,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将积累到很多知识。课堂智能练习一练: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会宾客大宴( )(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 ) 妇抚儿乳( )宾客意少舒( ) 其夫呓语( )小学语文口技教案优秀范文汇总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结构。【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品味文章语言。【情感态

15、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结构。【难点】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用嘴摹仿各种声音的表演片断。提问你知道洛桑采用的是什么表演方式吗?引出课题。(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意。2.找出难懂的字词,分享交流。明确:(1)一词多义坐:众宾团坐(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座位)(2)古今异义走:古跑,今行走3.谈谈你读完文章的感受。明确:(1)口技表演者的记忆非常高超;(2)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写的。(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再读课文,概括段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2.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3.满坐寂然,无敢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