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教案_第1页
《植物化学保护》教案_第2页
《植物化学保护》教案_第3页
《植物化学保护》教案_第4页
《植物化学保护》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 物 化 学 保 护 教 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农药系2005.12章节 项目绪 论 (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1. 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植物化学保护包括的内容。2.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概况。1) 农药学的四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农药具有的优缺点。2) 我国著名的学者对农药学科发展作出的贡献。2.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 农药发展方向及目前开发新农药的途径。4. 本课程研究范围、内容,学习目的及如何学好本课程。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介绍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的发展历史,有机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schrader(斯科拉德)研制的化学武器,战争结束后,经低毒改造后

2、成为农药;菊酯类农药是生物农药的先锋,是仿生科学在农药中的应用先例。有机氯农药虽被淘汰,但应肯定其在历史中的功绩,消灭按蚊,控制疟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2.还需介绍农药领域当前的研究方向及新农药的研发途径。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搜集资料;图片或挂图、课件的制作;本章作为了解,对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了解该学科的历史渊源、我国目前农药的研究领域与水平、空白领域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也是该课程最为精彩的一节课,计划1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控 对 策一、 植物化学保护概念:本节课首先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生物种类为起始点,引入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紧接导入人类为什么离不开农药,农

3、药对人类及农业生产的产前及产后的贡献。农药伴随着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进程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导出农药的发展史。二、 农药学发展概况1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前,主要是无机农药时代,世界上主要以矿物性和植物性农药为主,如cu、汞(hg)制剂、烟草、鱼藤、豆科植物(根)、菊科植物的花等。2.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疟疾病大流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瑞士科学家muller马勒发现了ddt,消灭媒介按蚊,控制疟疾病的流行,挽救人类的生命,开始了有机杀虫剂时代。希特勒的地下实验室里,德国科学家斯科拉德研制的化学武器有机磷化合物剧毒的对硫磷,改造为低毒的1605t和甲基1605,作为

4、杀虫剂使用。37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引起了“3r”问题,农用杀虫剂提出高效、低毒、广谱、低残留、不污染环境的要求,出现的菊酯类等仿生农药,称无公农药时代。4.为了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农药的发展从非选择性向选择性转变,从化学农药向生态合理和环境和谐性农药转变。农药的发展进入环境友好性农药时代。三、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农药的优点和缺点为出发点,如何发挥农药的优点,避免农药的负作用。布置教学活动,辩论赛“化学农药的利与弊”,分成两个代表队:正方和反方。四、目前农药研发途径和研究方向1目前农药研发途径:大量化合物筛选;类推法合成;生物模型;遗传工程农药。 2农药研究

5、方向:农药活性选择性;前体杀虫剂;害虫抗药性;农药环境毒理和田间毒理及生物农药研究。五、植物化学保护研究范围和内容:还要给学生介绍本课程涉及学科及学习本课程要求。向学生介绍本课程有关的中外文参考书和期刊杂志。小结:通过本章介绍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本课的方法。作业或思考题:1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2、植物化学保护的研究对象。3、植物化学保护学习要求。注意根据学生的来源和课堂反应,调整语速语调,并注意引入学生最熟悉或感兴趣的实例课后佚事安排辩论赛。组建正方和反方代表队,辩手准备辩词。 章节项目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毒力与毒性、药效

6、的概念,毒力与药效的关系、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ld50),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畜的毒性。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应采用图片或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的相衬,加强理解,增强认识,因是概念,讲授时的描述语言一定要严谨、准确,以防口误,混淆概念,应举出大量科研成果例证帮助学生理解。一、农药的含义及毒力毒性的概念1本节为本章的重点,应着重讲清农药、毒力、毒性、药效的概念及农药常规分类,毒力与药效的关系,毒力与毒性的表示方法,尤其是致死中量(ld50)、共毒系数(ctc)及相对毒力指数及不同药剂药效的计算方法,还要掌握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2毒力、毒性、药效、共毒系数在

7、病虫害防治研究中及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二、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1应让学生了解农药使用不当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掌握药害的定义、药害的种类及药害产生的因素,举例说明农药在生产中产生药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2掌握农药对作物安全性的表示方法安全性指数或治疗系数的计算公式。三农药对人畜的毒性1农药对人畜毒性分为三种形式: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有机磷急性中毒后引发的迟发性神经毒性。2掌握我国卫生部将农药按毒性分类的分级标准,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常规测定方法和ames测定方法、原理及特点。4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可以自学。下次课作为提问的内容。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

8、分配课件的制作,配合搜集的图片。有些农药中毒过程、作物发生药害的反应最好能制成flash。本章讲授4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 控对 策一、 启示:农药含义包括内容,农药含义的扩展,农用毒剂与医药毒剂的区别,理想农药具备的条件。农药常规分类方法:按防治对象分类方法。二、 毒力与毒性,毒力与药效的关系和区别;毒力与毒性表示方法(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相对毒力指数、忍受极限中浓度、共毒系数),农药药效计算方法。三、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药害概念,农药药害的症状、药害类型及药害与药效影响因素的比较。四、 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卫生部农药对人畜毒性分类标准应让学生掌握。五、 农药科学使用原则:略讲,自学

9、内容,下次课复习。总结:农药含义及几个相关的概念;作业或思考题.掌握下列概念:农药、毒力与毒性、药害与药效、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相对毒力指数、忍受极限中浓度、共毒系数。2农药按防治对象分类分为几种?3影响农药药效和药害的影响是什么?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分为几种?4农药对人畜毒性分为几种?我国卫生部将农药按毒性分为几种?5ames测定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描述的准确严谨,语速放慢,并时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后佚事布置课后作业:1甲氰菊酯对二点叶螨的毒力测定结果如下,求甲氰菊酯对蚜虫的毒力回归式及致死中量值(ld50)。2.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及1:5的氧乐菊酯混剂对棉蚜的测定毒力分别

10、为:2.3465ug头、0.9465ug头及0.5632ug头,以氧化乐果为标准药剂,求氧乐菊酯混剂共毒系数(ctc)值。3.下列几种杀虫剂防治麦蚜的防治效果,除草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田间药效结果。4以辛硫磷为标准药剂,计算下列生物测定中几种杀虫剂对蚜虫的相对毒力指数(irt):5.求多菌灵对黑根霉的有效中量ed50值。章节项目第二章 农药剂型加工与应用(8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农药的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常用农药辅助剂,表面活性种类和应用原理,常用的农药剂型和新出现剂型的加工方法的质量标准。2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各种农药使用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农药药械的工作原理和常见药械

11、种类。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是本课程的应用基础,应采用图片或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相衬,加强理性认识,尽量收集一些农药加工中的出现新成果和信息,尤其是国外农药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因在农药加工中,总的发展方向是向着高效能、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对人畜的危害、剂型多样化、针对性和省力气的方向发展。因此讲到每一种剂型和使用方法时都要围着这个中心,讲授时的描述语言一定要准确,应举出大量科研成果例证帮助学生理解。一、农药的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1本节为本章的基础,应着重讲清原药、原油、原粉、制剂、剂型等概念及原药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为什么需要加工,介绍分散度与分散体系的概念,农药要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就要提高分散度,

12、创造良好的分散体系。2讲清农药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及分散度和分散体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二、农药辅助剂1应让学生了解农药中最常用的助剂及其作用,根据不同药剂和使用目的选用的助剂有什么作用。2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使用原理,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里要涉及一些表面化学、热力学和流体物理学、力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一定要备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概念:乳浊液、悬浮液。三农药剂型掌握乳油、可湿性粉剂、粒剂、微胶囊剂、烟剂、种衣剂、可溶性粉剂的组成、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了解微乳剂、热雾剂、气雾剂、水分散粒剂和泡腾片剂的组成、加工和特性。四掌握农药的常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药械按雾化程度的分为几类?

13、重点掌握喷雾法、农药混用、熏蒸法、土壤施药、种苗浸沾法和毒饵法。五飞机化学防治:主要掌握漂移性喷洒和针对性喷洒,农药喷雾质量的检查方法。其它内容为自学。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课件的制作,配合搜集的图片。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现象、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原理、乳化作用等内容最好能制成flash。农药药械应从网上收集各种喷雾药械的图片。本章讲授4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 控对 策一启示:在第二节表面活性种类及应用原理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要加进一些有关颗粒运动的物理知识,增加认识。表面活性剂具备的条件和表面张力的来源不太好理解,应准备一些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实例,因为有表面张力的存在而使用液体的滴数减

14、少。二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使用原理:内容较多且难理解,涉及的知识面多而广,三 农药剂型中剂型种类也较多,应进行分类,归纳,尽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药研了发的方向介绍。四农药使用方法:常规方法多讲,讲细,新方法和不常用的方法略讲,也尽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举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五 飞机化学防治:略讲,最好让学生自学。总结:每一次上完课后应小结一次,整章全部讲完后,再总结。让学生了解每一章和每一节中的重点。作业或思考题.掌握下列概念:辅助剂、乳浊液、悬浮液、原药、原油、原粉、制剂、剂型、分散度、缓释剂、种衣剂、微胶囊剂、表面张力。2原药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分散度对药剂性能有何影响?常

15、用的助剂是哪四种?其它类型助剂是哪些?2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表面活性剂具备的条件。为何混合型表面活性配制的乳浊液比单一乳化剂配成的乳浊液稳定?表面活性种类有哪些?3常见的农药剂型有哪些?各剂型的组成、分类、特点和加工方法?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标准和我国可湿粉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乳油在水中的分布状态有几种?超低容量剂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4近年来出现的新剂型有哪些?这些剂型的组成和质量标准是什么?5常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各有什么优缺点?农药混用、熏蒸法、土壤施药、种苗浸沾法和毒饵法就注意什么问题?农药药械按雾化原理分为几类?6漂移性喷洒和针对性喷洒,农药喷雾质量的检查方法是什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描述的

16、准确严谨,语速放慢,并时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后佚事为了增进学生对农药制剂的感性认识,应该让学生看一下农药各种剂型的标本。有条件可到农药厂参观农药加工过程。- 10 -章节项目第三章 杀虫剂(16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昆虫神经系统的组成、信息传递的生理机制及各类神经毒剂和呼吸毒剂的作用机制。2掌握各类农药的作用机制、特点、性质、毒性、作用方式、通用名称、结构式、使用方法,防治对象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了解各类农药的发展概况。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应采用图片或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相衬,加强理性认识,尽量收集新农药应用的成果和信息,尤其是近年来国外杀虫剂的发展趋势,农药的发展方向是向着

17、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的方向发展。因此讲到每一类型的药剂,均要介绍特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尤其是在问题改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应举出大量科研成果例证帮助学生理解。一、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1本节为本章的重点,应首先着重讲清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途径及涉及的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内吸作用、熏蒸作用等概念,这是本节重点。除此,还要回顾昆虫学有关昆虫体壁构造等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影响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发挥作用的因素、所具备的条件,掌握触杀剂为何须具备酯溶性和水溶性、药剂穿透体壁所具有的过程。2杀虫剂发挥药效除了穿透昆虫体壁外,还要穿透昆虫消化道和神经膜,最后到达作用部位

18、。杀虫剂在进入昆虫体内后,还可能受到各种阻碍,有保留代谢、保留排泄作用和中毒代谢,因而要了解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本节需要讲解2学时。二、杀虫剂的作用机制1首先让学生了解何谓神经毒剂,昆虫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原、突触、反射弧、轴突等概念及昆虫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基本生理机制。本节需要讲解2学时2进入主题,各类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对ache的抑制作用,作用特点及作用步骤,高等动物中毒后解毒药物的作用原理。沙蚕毒素占领achr,阻塞信息传递。阿维菌素、吡唑类药剂作用于昆虫的-氨基丁酸门控通道,菊酯类药剂堵塞轴突部位的钠离子通道等,这些均属神经毒剂。其次还要介绍昆虫呼

19、吸毒剂作用机制及杀虫剂的选择毒性,掌握概念:生理选择性和生态选择性。三有机磷杀虫剂掌握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性质、特点、化学结构通式及化学结构特点,掌握常用低毒药剂马拉硫磷、敌敌畏、辛硫磷、氧化乐果、丙硫磷、三唑磷和氯唑磷等药剂的剂型、毒性、生物活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还要了解一些高效高毒药剂,如久效磷、甲基1605等药剂。本节需要讲解2学时。四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掌握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性质、特点、化学结构通式,掌握常用低毒药剂双氧威、抗蚜威等药剂的剂型、毒性、生物活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还要了解一些高效高毒药剂,如呋喃丹、涕灭威、灭多威等药剂,呋喃丹和灭多威等低毒改造的

20、品种特性和种类。本节需要讲解1学时。五菊酯类杀虫剂掌握天然除虫酯的结构及有效成分,将菊酯类结构划分为五个部分:a、b、c、d和e,按菊酯类农药的发展过程分别介绍菊酯类出现的品种及特点。常用的菊酯类品种、菊酯类农药优点、缺点及发展动态、杀螨菊酯种类等。本节需要讲解2学时。六其它类型杀虫剂简介有机氯杀虫剂的特点及停用原因(主要是六六六和ddt)。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特点、作用机制及品种(杀螟丹和杀虫双)。甲脒类杀虫剂的毒性及作用机制。主要介绍氯化烟酰类杀虫剂,主要是从烟碱的结构式模拟合成而来,经历三个发展过程,现在获得了效果好的吡虫啉和吡虫清,掌握该类药剂的特点、生物活性及使用技术。本节需要讲解2学

21、时。七杀螨剂介绍杀螨剂剂概念及杀螨剂具备条件。简介硝基酚衍生物类、偶氮及肼衍生物、二苯甲醇类杀螨剂,重点介绍亚硫酸类的克螨特,有机锡类的苯丁锡和三唑锡,杂环类杀螨剂,如达螨酮、噻螨酮入四螨嗪等杀螨剂的特性及使用方法。本节需要讲解1学时。八熏蒸杀虫剂熏蒸剂及影响熏蒸效果的因子,主要介绍磷化氢熏蒸剂,产生磷化氢方法、磷化铝加工法及特点、磷化氢的应用、毒性及注意事项。简介氯化苦和溴甲烷,因毒性和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故面临淘汰。重点介绍硫酰氟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本节需要讲解1学时。九昆虫生长调节剂本节重点讲解。具保幼激素活性的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保幼炔和烯虫酯)、哒嗪酮类似物(哒幼酮);具蜕皮激

22、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抑食肼和虫酰肼);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苯甲酰基脲类(灭幼脲、氟铃脲、除虫脲、氟虫脲、氟啶脲),噻嗪酮类(噻嗪酮)等药剂的特点、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本节需要讲解2学时。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课件的制作,配合搜集的图片。农药的湿润过程、穿透过程、内吸作用、胃毒作用、杀虫剂在昆虫体内分布等能制成flash动画,以增加学生的理解。本章讲授16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 控对 策一启示:在第一和二节杀虫剂穿透昆虫体壁和昆虫作用机理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要加进一些普通昆虫学中昆虫体壁构造和昆虫神经系统构造的专业基础知识,增加理解和认识。农药剂型中剂型种类也较多,应进行分类,归纳,

23、尽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药研发的方向介绍。二在讲授各类农药时,为避免讲农药时的枯燥无味,可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加进农药发展动态等有关新内容,尽量讲得简单明了,按农药发展过程,农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真对性的研发农药。四 有些内容,可让学生自已准备讲稿,登台讲课,即锻炼了学生能力,通过准备讲稿,学生加强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熟悉学习内容。总结:每一次上完课后应小结一次,整章全部讲完后,再总结。让学生了解每一章和每一节中的重点。作业或思考题.掌握下列概念:触杀作用 胃毒作用 熏蒸作用 内渗作用 内吸作用 安全间隔期 相对毒性 昆虫生长调节剂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酶的复活 酶的老化 生态选择性 生理

24、选择性。2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什么? 3影响触杀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理想的胃毒剂、内吸剂和杀卵剂应具备什么条件?4影响熏蒸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什么?特异性农药的作用方式有哪些?5试论述各类神经毒剂在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举例说明。6呼吸毒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7生理选择性主要包括那些方面?8从杀虫剂毒理的角度看,为什么氧化乐果、氧化马拉硫磷比乐果和马拉硫磷的毒力高?从药效和害虫抗药性角度看,有机磷结构式中为什么酸性基团的亲电性不易过强?9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后,解毒药物主要有几种?它们作用原理是什么?10有机磷杀虫剂有什么特点?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几类?11说明马拉硫磷、乐

25、果、辛硫磷高效低毒的原因和甲基1605高效高毒的原因。12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三唑磷、氯唑磷、毒死蜱、二嗪哝的结构式、通用名称、特点、作用方式、防治对象、药害。13总结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具有内吸作用的药剂,防地下害虫的药剂,具有杀螨作用的药剂,能够防治线虫病的药剂,触杀毒力最高的药剂,毒性最低的药剂,见光容易分解的药剂,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不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剂,严禁喷雾的药剂,食用作物和蔬菜上可以使用的药剂及食用作物和蔬菜上不能使用的药剂。14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特点及常用品种有哪些(灭多威、硫双威、克百威、双氧威、抗蚜威)?这些常用品种的通用名称、特点、作用方式、防治对象及使用时

26、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15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哪些药剂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作用,哪个药剂具有内吸作用,呋喃丹为什么残效期长?16第一代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苯醚菊酯和氰苯醚菊酯)、第二代拟除虫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各有哪些品种,其特点如何?写出它们的中文名称、通用名称和结构式。17论述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菊酯类农药的研究进展状况。写出可以杀螨菊酯的中文名称、通用名称和结构式。18菊酯类杀螨剂(甲氰菊酯、氟氰戊菊酯、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的中文名称、作用方式和作用特点是什么?19植物性杀虫剂烟碱的研究进展如何?最优秀的代表药剂是哪个药剂,写出该药剂的通用名称

27、、结构式、特点及作用机制?氯化烟酰类有什么特点?作用方式作用机制和防治对象是什么?20理想的杀螨剂应具备什么条件?常用的杀螨剂品种(克螨特、苯丁锡、三唑锡、哒螨酮、噻螨酮、四螨嗪)有哪些?写出这些药剂的中文名称、通用名称、特点?21影响熏蒸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常用的熏蒸剂(磷化氢、溴甲烷和硫酰氟)的有哪三种?指出它们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毒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22产生磷化氢气体的方法有几种?磷化氢熏蒸后粮食和仓库如何检验?23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特点,主要包括哪几类药剂?各类别中常用药剂有哪些?写出这些药剂的中文名称、通用名称、生物活性(防治对象)及特性?昆虫性外激素的

28、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描述的准确严谨,语速放慢,并时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后佚事为了增进学生对农药作用机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看一下各类农药制剂标本。有条件可到农研究所了解农药作用机理研究的方法。章节项目第四章 杀菌剂及杀线虫剂(14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杀菌剂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2.掌握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原理及杀菌剂的使用方法。3.掌握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杀菌剂作用原理和各类杀菌剂和杀线虫剂的作用机制、特点、性质、毒性、作用方式、通用名称结构式、使用方法、防治对象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了解各类杀菌剂的发展概况。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应采用

29、图片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所学知识地理解,对于概念,讲授时的语言描述一定要严谨、准确,以防口误,混淆概念;对于杀菌剂作用原理应从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的破坏作用,杀菌剂对菌体生物氧化的影响,杀菌剂对菌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无毒性保护剂的作用原理四个方面进行讲述;尽量收集新杀菌剂应用的成果和信息,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杀菌剂的发展趋势,讲到每一类杀菌剂时,均要介绍其特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尤其是在问题改进方面取得的进展,列举大量的科研成果例证帮助。一、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1本节为本章的重点,应着重讲清杀菌剂的涵义及作用方式: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概念、联系、区别及其在实际中

30、的意义。2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三个方面即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的概念及其实施途径。3.了解杀菌剂的用药原则及其使用方法田间喷雾、种苗消毒、熏蒸施药和土壤处理。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1.本节为本章的重点,在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重点讲解杀菌剂对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2.从杀菌剂对菌体糖酵解、脂肪酸氧化、三羧酸循环、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影响五个方面讲述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即抑制生物氧化的作用机理。3.在杀菌剂对菌体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功能的影响方面重点讲述杀菌剂对菌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的影响。4.无毒性保护剂的作用机理包括抗穿透化合物、通过干扰病菌致病的关

31、键因素,来达到削弱病菌的致病能力和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三个方面。5.应让学生了解常用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三无机杀菌剂1了解铜制剂和硫制剂的发展历史,无机杀菌剂的特点,重点介绍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的配制方法,有效成份,防治对象,应用方法及影响其质量的因子。2.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对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能否混合使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为下次课提问的内容。四.有机硫杀菌剂重点介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氨基磺酸类、三氯甲硫基类杀菌剂的特点及常用品种。如代森锰锌、福美类、克菌丹、敌锈钠、敌克松等。五.芳烃类、二甲酰亚胺类和其它杀菌剂1.重点介绍芳烃类中的五氯硝基苯和百菌清、二甲酰亚胺类中的乙烯菌核利、速克灵和扑海因的

32、特点及应用。2.简要介绍二元酸铜、甲醛、升汞、硼砂和杀枯净的特点及其应用。六.内吸性杀菌剂1.重点介绍内吸性杀菌剂性质、特点及其内吸杀菌剂新的突破点,内吸杀菌剂的防病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2.内吸杀菌剂品种及其特点、防治对象介绍:(1)有机磷类杀菌剂:重点介绍稻瘟净和乙磷铝;(2)苯并嘧唑类:介绍多菌灵、托布津和苯莱特;(3)羧酰替苯胺类:介绍氧化萎锈灵;(4)甾醇抑制剂(包括五类内吸杀菌剂)的特点及作用机制,介绍咪唑类的抑雾力、咪鲜安、三唑类的粉锈宁、羟锈宁和吗啉类的十三吗啉3.简要介绍稻瘟灵(富士一号)、双效灵、杀毒矾的特点和防治对象。七.抗菌素和植物性杀菌剂1.抗菌素的概念及特点,掌

33、握常用的种农用抗菌素。例如:稻瘟散、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农用土霉素、新植霉素等抗菌素的作用特点、防治对象。2.植物性杀菌剂概念,重点介绍抗菌素402的特点、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简要介绍其它植物提取液地防病作用。八.杀线虫剂1.介绍防治线虫应考虑等几个问题; 2.重点介绍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如克线磷、灭线磷、米乐尔、涕灭威、呋喃丹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配合搜集的图片将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杀菌剂使作物产生药害的反应制成flash,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本章讲授14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 控对 策一、启示:杀菌剂含

34、义包括内容,杀菌剂含义的扩展,杀菌剂常规分类方法:按作用方式分类方法。二、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的联系和区别;杀菌剂使用方法中常规方法多讲、讲细,新方法略讲,尽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举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三、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在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中的区别及其重要作用。四、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内容较多,且较难理解,涉及的知识面多而广。五、杀菌剂种类较多,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杀菌剂的研发方向进行介绍。六、结合生产实际,讲解对环境、人畜和作物安全的杀线虫剂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总结:上完每一节后及时进行总结,本章讲完后,再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本章每一节中的重点。作业或思考题.掌握下列

35、概念:杀菌剂、无毒性杀菌剂、抗生素、植物性杀菌剂、杀菌作用、抑菌作用、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2杀菌剂按作用方式分为几种?3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的联系和区别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4.简述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5.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6.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包括几个方面?掌握常用杀菌剂的作用部位:7.波尔多液有效成分及其配制比例、影响波尔多液质量的因素、防治何种病害及其药害。8.石硫合剂配制方法、有效成分比例、性质、防治对象及其药害。9.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能否同时使用及其原因。10.抗生素特点。11.内吸杀菌剂的特点、种类及其品种。12.常用的杀线虫剂有哪几类?常用的杀线虫

36、剂品种有哪些?杀线虫剂使用时注意事项。13.代森类、福美类杀菌剂特点及其常用品种。14.甾醇抑制剂的特点及其品种。15.无毒性杀菌剂的特点及其作用原理。16.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毒力大小的表示方法及其单位。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描述的准确严谨,语速放慢,并时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后佚事布置课后作业:1了解铜制剂的发展史,比较三代铜制剂优缺点。2.为了克服杀菌剂抗药性问题,了解目前杀菌剂的发展趋势。章节 项目第五章除草剂 (6学时)教学目的1.通过除草剂杀草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除草剂的安全使用原理和杀草机制。2.通过对除草剂使用方法和除草剂分类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除草剂的基本使用范围。3.

37、通过常用除草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除草剂的特点及科学使用方法,为除草方案的设计打基础。重点、难点分析一除草剂选择性原理(2学时)教学重点:生化选择性(活化反应、钝化反应)。教学难点: 除草剂通过安全剂获得的选择性。还需要讲解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生理选择性、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选择性等。本节为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和除草剂作用机制(1学时)教学重点:除草剂作用机制。教学难点: 除草剂作用机制。本节包括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除草剂作用机制等内容。三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0.5学时)教学重点: 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 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本本节主

38、要讲授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土壤因素和气象因素。四除草剂的使用方法(0.5学时)教学重点: 播前土壤处理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生育期茎叶处理。教学难点: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五常用除草剂(2学时)教学重点:苯氯羧酸类、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二硝基胺类(氟乐灵)、三氯苯类、酰胺类(敌稗、甲草胺、毒草胺、二苯醚类、磺酰脲类、燕麦畏、草甘磷等除草剂的适用作物、防除对象、用药时间、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除草剂的使用适期。本节还包括常用除草剂的类别特点、结构通式、通用名称、作用机制等内容。本节为本章重点。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搜集资料;图片或挂图、课件的制作;本章主要讲述如何选择和使用除草剂,与农业生产实

39、践结合紧密,但由于学时限制,计划学时仅为6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控 对 策本章从除草剂的选择性指数导入,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除草剂选择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使学生了解掌握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生化选择性、除草利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选择性等内容。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及除草剂作用机制。通过讨论、归纳,讲授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避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讲解各种施药方法及原理。主要讲述土壤处理法和茎叶处理法。从各种除草剂的特点出发,启发学生逐渐体会各种除草剂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使学生了

40、解掌握常用除草剂的类别特点、结构通式、通用名称、作用机制、作用方法等内容。课后作业:1. 设计当地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杂草化除方案。作业或思考题: 1. 如何计算除草剂的选择性指数?2.各种选择性原理进行安全系数评价。3. 如何根据除草剂的作用机制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2.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如何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发挥?4. 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是否一致?5.如何避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6.如何根据除草剂的使用方法选用除草剂?7. 设计当地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杂草化除方案。注意根据学生的来源和课堂反应,调整语速语调,并注意引入学生最熟悉或感兴趣的实例课后佚事章节 项目第六章杀鼠剂 (2学时)

41、教学目的1.通过对杀鼠剂特点及作用机制(急性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杀鼠对高等动物的影响,掌握杀鼠剂毒饵的投放原原则和方法。2.通过对杀鼠剂常用品种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杀鼠剂的科学、安全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是 杀鼠剂作用机制(急性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常用慢性杀鼠剂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是 抗凝血杀鼠剂的作用机制。主要讲述杀鼠剂的分类、特点及作用机制(急性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杀鼠剂的使用方法,杀鼠剂常用品种(磷化锌、鼠甘伏、敌鼠、毒鼠磷、杀鼠灵、氯鼠酮、杀鼠迷、大隆、杀它仗和灭鼠优)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

42、分配搜集资料;图片或挂图、课件的制作;计划学时2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控 对 策本章从各种杀鼠剂的特点出发,启发学生理解各种杀鼠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有机杀鼠剂按其致毒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急性、慢性。急性杀鼠剂又称单剂量杀鼠剂或速效杀鼠剂。易发生二次中毒,对人畜不安全,可能产生拒食现象。但由于其毒饵用量少,投药次数少,节省成本,作用快,可较早撤除毒饵,较早减轻鼠害,所以仍具有使用价值。一般用于室外灭鼠,不可用于室内家庭来鼠。慢性杀鼠剂特点: 作用缓慢,一般投毒饵后3-4天,毒饵消耗量达到高峰期,第6-7天大量死亡,10-15天有可能完全毒死投饵区所有的鼠。连续多次小剂量给药比一次大剂量毒

43、力大。使用低浓度毒饵,作用缓慢,鼠不拒食,有利于彻底消灭,又能减少非靶标动物中毒机会。灭鼠期间投毒饵充足,并及时补足消耗掉的毒饵。作用机制。降低血液凝固能力;损害毛细血管,使管壁渗透能力增加。中毒鼠不断出血,不能凝血,结果死于大出血。杀鼠剂常用品种(磷化锌、鼠甘伏、敌鼠、毒鼠磷、杀鼠灵、氯鼠酮、杀鼠迷、大隆、杀它仗和灭鼠优)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课后作业:1. 为什么要禁用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等杀鼠剂?2. 第一、第二代抗凝血性杀鼠剂有何区别?课后佚事章节 项目第七章植物生长调节剂(2学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范围。2.通过学习,掌握常用植物生

44、长调节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教学重点是常用的植物生度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是植物生度调节剂的主要生理作用和使用技术。还要讲述植物生度调节剂的概念和分类、植物生度调节剂的主要作用等内容。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搜集资料;图片或挂图、课件的制作;本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控 对 策本章从以前所学植物生理学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理解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和使用方法。1. 植物生度调节剂的概念和分类。2植物生度调节剂的主要作用。3植物生度调节剂的使用方法4常用的植物生度调节剂乙烯利、比久、助壮素、多效唑、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萘乙酸、氯节胺、矮

45、壮素和赛苯隆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方法。课后作业: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主要有哪些作用? 课后佚事章节 项目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的抗性及其综合治理 (4学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影响害虫抗药性发展的因子及害虫抗药性治理途径。2.通过学习,了解影响病原菌抗性形成的因素,掌握病原菌抗性治理的措施。重点、难点分析一害虫抗药性(2学时)教学重点:影响害虫抗药性发展的因子及害虫抗药性治理途径,该节为本章重点。教学难点:昆虫抗药性机理(体内代谢杀虫剂的能力增强,杀虫剂对ache的敏感性降低,昆虫的物理保护作用机制,昆虫行为抗性)。本节为本章的重点。二病原菌抗药性(1学时)教学重点:病菌抗药性产生原理;影

46、响病原菌抗性形成的因素;病原菌抗性治理。教学难点:病原菌抗药性机制。三杂草抗药性(1学时)教学重点: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教学难点:杂草抗药性的机理。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搜集资料;图片或挂图、课件的制作;计划学时4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控 对 策通过分析、归纳,了解害虫抗性概念(抗药性、耐药性、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多抗性),昆虫抗药性形成三种学说及影响抗药性发展的因子,昆虫抗药性机理(体内代谢杀虫剂的能力增强,杀虫剂对ache的敏感性降低,昆虫的物理保护作用机制,昆虫行为抗性),害虫抗药性遗传及害虫抗药性治理途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及病菌抗药性产生原理。病原菌抗药性机制。病菌抗性监

47、测。影响病原菌抗性形成的因素。病原菌抗性治理。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发展简史。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杂草抗药性的综合治理。课后作业:1.分析影响杀虫剂抗药性发展的因素。2.简述害虫抗药性治理的策略。3. 分析影响真菌抗药性发展的因素。4.如何治理真菌抗药性。5. 为什么杂草抗药性发展相对较慢?课后佚事章节 项目第九章农药环境毒理 (2学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学习,掌握农药残留的治理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农药的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农药残留毒性控制控制措施。教学难点是农药的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搜集资料;图片或挂图、课件的制作;计划学时4学时。教 学 方 案 预 设调控 对 策运用典型实例分析农药残留,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查阅资料相结合。1.农药残留毒性概况,农药环境毒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