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_第1页
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_第2页
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_第3页
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_第4页
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摘要】电视文化曾经辉煌过,现在说她衰败还为时过早。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由互联网营造的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 已有的社会交往和生存方式。本文在罗列电视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现象的同时,提出不同文化在社会 发展过程中的碰击、困惑,以及如何重构并促进不同文化健康发展等问题。【关键字】互联网文化、电视文化、文化、碰击、重构、共存共容一、 电视文化的社会影响西方曾有实验证明没有电视,人们几乎无法生活下去。其实质是电视文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力。2000年8月份有关媒体报道电视塔烧了,俄罗斯痛了 540米高的莫斯 科奥斯坦基塔电视塔失火给莫斯科地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且不说别的

2、, 仅广播电视中断,就使1500万莫斯科人无法收看电视。没有电视的日字怎么过?且看俄罗斯人的内心独白我发现,没有电视, 好像我们突然与世隔绝了一样。没有了电视,我的生活突然出现了一块空白。电视是我唯一负担得起的消费。我不知道这么长时间看不到它,我怎么过得下去。如果无电视可看的情况继续下去,人们会十分烦恼。一位妇女按捺不住情绪,竟然因为看不上电视而痛哭失声。可见,人们对于电视的依赖已达了到很深的地步。有关资料表明,统计至 2000年 6月30日,我国电视机的拥有量已达 31亿台占总人口的14还多;有线电视用户达 8000万户,占全球第一;村村通计划正在加快。广播电视依然是中国广大百姓获取信息的主

3、要来源。至 2000 年 8 月,电视界制播分离政策出台仅仅一年光景,我国民间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数量比国有电视台多出2 倍以上; 2000 年 10 月底的上海电视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电视节之一,来自世界上 46 个国家和地 区的 660 多家电视、电影、制作、发行和广告公司的 3000 多位中外来宾 相聚上海,出席电视节的各项活动。影视节目争奇斗妍、让人耳目一新,影视器械令人目不暇接。电视的文化产业意识正在形成,电视的生态环境正从整体上得到优化, 与大众社会文化的心理距离越来越接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大连、南京、苏州等有线电视台已 实验开通高速接入国际互联网、计算机网、视频点播、

4、可视电话、音频点 播、网上购物、电话、电视会议等等。作为工具的电视媒体,将会继续深入地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服务;作为 文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将继续与科学知识一起,改变人们的意识、观念,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及对社会文化的碰击当大部分人还陶醉在电视荧屏大餐前时,互联网却铺天盖地、迎面袭来。互联网从推出、发展、壮大,仅炒炸了4、5 年的时间,就把在传统媒体和电视媒体前的年轻人拉走了大部分,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快的信息源头在网络,聊天室让年轻人留恋忘返,不上网,不聊天,已无言与伙伴交流急速又自然形成的互联网文化如直泻的飞流,正有力地击打着年轻人的心灵,并以她的新、奇、异诱惑着年轻一代。

5、互联网正在使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但是,互联网毕竟只是一个载体,互联网内容的真实、内容的多寡、 内容受欢迎的程度等是互联网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由于低估和忽视了互联网文化的人文影响力,当互联网在全球无孔不 入时、聊天室的隐形不是面对面交谈的远程实时对话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变得不假思索、 不负责任、亦正亦幻、 难以识别、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在那里,骗人无所顾忌,不惜伪装自己,有时候聊天室几乎成了谎言家的 集中营。好奇、新鲜、刺激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隐。聊天室已使少数意志薄弱者神志不清者, 做出了没有公德、 不利家庭、 不利社会的行动。少数学生则终日沉腼于互联网,而对学习无精打采

6、有调查表明住大学 城集体宿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明显好于住公寓的学生。2000年11月初,美国因特网儿童周公布美国9 17岁的学生有2 /3不看电视而是热衷上网遨游,75%以上的学生喜欢在计算机屏幕前消磨时光,特别喜欢聊天,而不喜欢看电视。这种状况也已在我国现露,网上的新鲜内容很多,很容易吸引注意, 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精力分散。有关部门应该看到学生盲目上网浏览,会比放学不准时回家的现象更 严重!用眼睛思维的一代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寻求新刺激,并企图继续 制定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可以说,几十年构筑的传统封闭的教育围墙,在一夜之间几乎有墙塌 地裂之势。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看,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影响是

7、极大的,现在已经 到了必须把她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来认识和重视的时候了。三、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和重构作为技术的互联网破坏了传统 产业的结构,促进了社会资产重组,创立了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并将继续 对社会作出贡献,有人因此说,作为工具性的互联网是最具创新力的破坏者。互联网作用于社会的另一面是她的内容作为传播介质的互联网文化也破坏了传统文化的格局、文化习俗和意识形态。事实上,互联网因的发散性使她的文化自由和不可收敛,电视媒体的 可控性则使得电视文化显得传统和保守。互联网的到来不仅打破了已经稳定的多种传媒的结构格局,也打破了 相对稳定的文化平衡。传统的、线性的、自甘束缚的电视思维方式遭到严重碰击,

8、现行的社 会结构、社会文化及至人们的习俗都将不得不重新调整和定位,这也许是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本应经历的一次新陈代谢。互联网媒体一经出现在信息社会之中,就显示出他的无比的威力,新 媒体以全新的方式、样式和内容夺走了屏幕前一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的和有文化的观众。其实,一种新媒体所以会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自有他优秀的和 受人喜爱的突出之处如媒体自身的潜能、潜伏在大众中的某种欲望等。但是从目前看,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大大落后于她的发展速度,对 于由她带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的认识还显得迟钝和茫然。新兴的互联网媒体还不是十全十美互联网上的聊天室给人以愉悦也 给了人虚伪;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广交朋友让人幵

9、心,但却无法了解对 方的真情与实意;电子邮件快捷便利,但见信如见人的手书家信没有了;网络求助曾救助了一位患了重病的大学生,但网民的冷漠也使人意志薄弱、精神不振;网络是一种服务、她便利高效,但目前服务项目不完善,而且花费太高、安全性差现在是窄带互联网阶段,两三年后宽带互联网就会被推出,那时候完全可能出现另一种景象。由互联网构造的网络化是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全球化又给人类社会的 发展注入了新能率,尤其是人的个体意识大大增强,但全球经济发展的联 动性更加明显,全球文化发展的渗透性更加突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并关注转型期的社会道德和社会教育问题, 如在分析社会的变化、流动、均衡、结构、分层和社会发展

10、模式等问题的 基础上,研究并建立社会预警制度、及时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利用 互联网文化和电视文化给予社会发展的积极经验,避免在社会转型期中可 能出现的动荡现象,使我们的社会能在稳定的轨道中和谐发展。社会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文化需要建立、需要认同、需要传播、观念形成需要过程。如同报纸和杂志的关系一样,相信互联网媒体、电视媒体、其他媒体 及其文化是可以共存共容的,也应该是共存共容的。电视与互联网的比较类别电视互联网内容的传播形式内容的制作风 格内容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化特点对文化语言的要求对内容的接收工具目 前交互能力可控性影响对象目前影响度影响面特点教育方面政府参与度 目前内容的可信度传播特点工具性特点操作特点卫星、有线和无线网络严 格以图像为主,辅以解说影视艺术语言严格规范视听语言电视机正在完善 等待数字化易对不同年龄均具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