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_第1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_第2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_第3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_第4页
浙江鸭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A组基础过关1.(2024海南单科,20,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养分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2.(2024课标全国Ⅲ,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变更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方向答案C依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养分级)增加,但没有变更能量流淌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削减,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削减,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3.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养分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养分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确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答案A由于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重金属镉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并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要预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正确;丙养分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养分级最高,而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因此丙养分级所含能量最少,B错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必需有分解者,C错误;四个养分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错误。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A.绿藻、水草汲取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养分级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D.鲫鱼位于最高养分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答案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绿藻、水草是生产者,它们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选项错误。由图中食物网知,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其次养分级,B选项错误。鲫鱼可以以螺蛳为食物,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鲫鱼和螺蛳都以水草为食物,二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C选项正确。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特点,鲫鱼位于最高养分级,所含的能量最少,D选项错误。5.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淌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答案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养分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单向流淌表示能量沿着食物链向高养分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淌;逐级递减表示某一养分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一般只有约10%能够传给下一养分级生物,D正确。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加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答案C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项正确;参加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项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项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项正确。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养分级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逝,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显著答案C食物链的起点是草,终点是不被其他养分级捕食的生物,则食物链共有5条,故A项错误;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生物群落还应当包括分解者,故B项错误;蝗虫和老鼠都位于其次养分级,属于初级消费者,故C项正确;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老鼠,狼的食物来源有浣熊、鹿和老鼠,若老鼠全部死亡消逝,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的影响小,故D项错误。8.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变更的D.生态系统抗干扰实力与食物网的困难程度无关答案A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连接成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但可以包含多条食物链。食物网不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能表达生物之间的养分关系,在生态系统发展阶段,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发生较大的变更,进入成熟阶段以后,随季节变更,生物种类也可以发生确定变更;食物网越困难,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洁,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就越弱。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织连接成食物网的缘由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养分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起先答案C多种消费者可以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养分级,所以食物链交织连接成食物网,A正确;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B正确;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起先的,所以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起先,D正确。10.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淌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淌B.由于某种缘由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削减,推想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养分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更是D增多,F削减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淌答案C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和A→E→F,故E削减,短时间内D将增多,F将削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淌。11.(2024浙江4月选考,29,6分)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个养分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困难,生态系统的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干脆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其缘由是。

答案(1)84、5、6(2)下降自我调整(3)不能鲶鱼所处的养分级比水蚤的高,获得的能量较少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构成的,在食物链中每种生物有唯一固定的养分级,但是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可能处于多个不同的养分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实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好,越不简洁被破坏。(1)计数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时,要将与某种生物有干脆或者间接食物关系的生物都计数在内,因此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可通过8条食物链传递给最高养分级的消费者——绿鹭。其中,绿鹭处于三个养分级,分别是第4、5、6养分级。(2)蚊子幼虫和水蚤都是划蝽的捕食对象,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则划蝽捕食更多的水蚤,这样在短期内将导致水蚤的数量下降。由于该食物网较困难,在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后,划蝽还占有第三、第四两个养分级,因此对划蝽影响不大,这也说明白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实力越强。(3)在该生态系统中鲶鱼和水蚤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因此从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不能干脆被水蚤利用,而是被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数量少,这是因为鲶鱼所处的养分级比水蚤的高,获得的能量较少。12.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1)蛇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养分级。通常状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养分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更,这种变更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若该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经若干年后此地又重新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3)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表示的方向。

(4)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实力。

答案(1)五多(2)时间次生演替(3)能量流淌(4)自我调整解析本题考查养分级、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稳态。(1)从图中可知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草→食草昆虫→蜘蛛→蛙→蛇→猫头鹰,蛇在其中处于第五养分级;图中动物中鼠、兔、吃虫的鸟和猫头鹰为恒温动物,其他均为变温动物,当一条食物链的动物中仅有恒温动物时,食物链的养分级较少,而当有变温动物时,养分级较多,由此可知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养分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多。(2)群落中种群随季节发生变更,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火灾后的群落基质和环境条件较好,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图中的“→”既能表示捕食关系(养分关系),也能表示“能量流淌”的方向,因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有机物是能量的载体。(4)生态系统均具有确定的抗外界干扰实力,即自我调整实力。

B组实力提升1.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碳循环过程须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答案B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因此在生物圈内,碳元素可以自给自足,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大气中CO2库,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大量煤、石油的开发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发温室效应,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C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供应动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相辅相成,D正确。2.(2024天津理综,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更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削减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A错误;只统计成虫数量计算出的是成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于乙捕食甲,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使甲种群数量削减,从而使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削减,D正确。3.(2024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运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削减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确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削减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别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削减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确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削减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养分结构更困难,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别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状况,箭头表示能量的流淌方向,单位为kcal/(m3·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养分级转移到A中的全部能量B.该生态系统各养分级间的平均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7%C.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出均为三条途径D.消费者的养分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答案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A中包括各养分级的呼吸消耗量,不被分解者利用,A错误;图中各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800÷16000=11.25%、250÷1800≈13.9%、40÷250=16%,平均值约为13.7%,B正确;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出途径: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养分级的能量(顶级消费者不含此项)、未被利用的能量,C错误;消费者的养分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D错误。5.如图为一个简洁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植物甲虫雀鸟A.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其次养分级C.若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能呈现指数增长D.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严峻的受害者答案D参加食物网构成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因缺少分解者,所以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项错误;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三养分级,B项错误;即使是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因资源和空间有限,甲虫种群数量也不能呈现指数增长,C项错误;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因雀鸟所处的养分级最高,其体内农药的积累量最多,所以雀鸟是最严峻的受害者,D项正确。6.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淌过程如图2所示。图1图2请回答:(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条食物链,其中处于其次个养分级的生物有种。

(2)图1中的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3)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能量从第一个养分级到其次个养分级的传递效率是(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的同化实现的。

答案(1)103(2)北极狐和雪鸮(3)分解者(b/a)×100%生产者解析(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10条食物链,其中处于其次个养分级的生物有雪兔、旅鼠、驯鹿三种。(2)DDT在食物链中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在养分级高的生物体内富集,图1中的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北极狐和雪鸮。(3)图2中,甲可以利用来自养分级①②③的能量,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能量从第一个养分级到其次个养分级的传递效率是二者同化能量的比值,即(b/a)×100%。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同化实现的。7.(2024浙江4月选考,29,6分)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

(2)CO2被生产者汲取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汲取的CO2量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须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