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017网络研修材料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2017网络研修材料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2017网络研修材料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2017网络研修材料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2017网络研修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千克的认识姓名*工作单位* 小、学年级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 的重要性)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体会 1千克有多重,学会合理 估计物体的轻重。教材首先出示了两袋食品一一一袋重I千克的红枣和一袋重135克的膨化 食品,要求学生比一比,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由于这两种食品是生活中较 为常见的,学生也并不陌生比较轻重的活动,这就容易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 验,并由此想到比较的方法。接下来,教材呈现了两种常用的比较方法:一是 利用经验去判断一一用手掂一掂;二是借助工具来比较一一用秤称一称。用手

2、 掂一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物体的轻重,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质量观 念。用秤称一称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比较上面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的问题, 还可以引发他们一系列新的疑问:用什么秤称?怎样称?称的结果怎样表达? 等等。从这些疑问出发,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 作单位。”然后通过用盘秤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在了解怎样用秤来称物 品质量的同时,初步认识1千克。接着,教材还要求学生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 3千克和5千克,一方面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称物品轻重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让 他们体会几千克与1千克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1千克的认识。最后, 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

3、手拎一拎,估计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称一称、掂一掂,帮助他们再次感知 1千克的实际轻重。随后的“试一 试”让学生先称一称自己的书包,看看大约有多少千克,再通过简单调整使称 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帮助他们由对“几千克”和“大约几千克”的感知进 一步丰富对1千克的认识。通过“想想做做”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对 1千克的感知,而且有利于培 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教材还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生活中几种较为常见的秤,帮 助学生认识到:称物品的轻重时,应根据物品质量的大致范围以及物品自身的 特点,选择合适的秤。这样的介绍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体现了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4、本案例中我做了一下调整。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 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 使学生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 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 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初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3 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 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轻

5、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都 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 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 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 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 念,通过称物体而得出其质量,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千克这 个质量单位。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激趣导入二、探究新知1.感知物体的轻重。2 认识常见的秤。3. 认识千克。4. 活动体验。5. 引导完成“试一试”。三、知识应用1 做“想想做做”

6、第1题。2 做“想想做做”第2题。3 做“想想做做”第3题。四、拓展延伸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板书设计:千克的认识“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 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你们喜欢逛 商店买东西吗?老师也喜 欢,你们看这就是老师今天 早上刚从超市买来的两袋东 西(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 化食品)二、探究新知1.感知物体的轻重。师: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 些?追问:这两袋食品,看

7、起来差不多大,你是怎样知 道它们哪袋重、哪袋轻的 呢?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可 以掂一掂、称一称。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用手掂一掂 这两袋食品,并说一说哪一袋 重,哪一袋轻。激趣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比较两袋食品 的轻重,引出“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比 较方法,再由师:掂一掂、称一称这两种“称一称”引出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对常见的秤和谈话:用秤称一称的方法不常用的质量单仅可以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位的认识,又能轻、哪袋重,还能知道每一有效激活他们袋食品究竟有多重。的生活经验。2 认识常见的秤。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同时,出示第30页“你知道吗”中秤的实物或图片,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常见的秤

8、,并追问:你是在哪里见过这见过的秤不仅能使他们种秤的?它通常用来称什对相关秤的作么?如果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用有更清晰的秤学生没有说到,教师补充认识,而且能使说明。他们在此过程3.认识千克。中进一步积累师:称这两袋食品各有多区分物体轻重重,我们该用什么秤呢?的经验。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气氛活跃。并指着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 kg ”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在认识1千克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的过程中,一方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面通过引导学明确:秤面上标有刻度,有生观察秤面上些刻度旁边还标有相应的指针位置的变数。化,让他们

9、明白演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确认1千克物学生观察物品放上托盘之前品的过程,初步和之后,秤面上指针所在的学会盘秤的使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并思考学生仔细观察用方法;另一方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面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小结:指针指着刻让学生通过各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千种形式的活动克。具体感知1千让学生再轮流用手掂一掂这克和几千克的袋红枣,体会1千克有多重实际轻重,其目师:你还能在秤面上找到2的是帮助学生千克、3千克、4千克和5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的刻度吗?千克”,逐步形追问:如果在盘秤的托盘上成1千克的质放2袋这样的红枣,指针会异口同声:1千克量观念。初步培指向几?是几千克?如果放学生争先恐后用手掂养学

10、生对物体4袋或5袋红枣呢?实际轻重的判4 活动体验。师:小组合作,先称出1千 克大米,再把称出的大米装 在袋子里,大豕轮流拎一拎。断能力学生活动后,师:你感觉 1 千克重不重?你能说出一种 比1千克重的物品吗?比1 千克轻的物品呢?估计一 下,1本数学书是比1千克 重还是比1千克轻?几本数 学书大约重1千克? 学生交流后师提出:选几本学生积极回答数学书放在秤上称一称,看 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锻炼与他人合5.引导兀成试一试 。 师:把你的书包拎一拎,估作交流的能力计大约重几千克。师: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 估计得怎么样。学生交流后引导:如果要使 你的书包的重接近2千克, 可以怎样做?师:小组合作,

11、想办法使每个书包的重都是大约 2千 克。三、知识应用小组内活动、交流。1 .做“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知识应用、出示一袋盐水鸭和一袋大拓展延伸,进一米,师问:从它们的包装上,步加深学生对你能看出它们各有多重吗?质量单位“千追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克”理解和认吗?识,同时也培养2 .做“想想做做”第2题。小组内活动了学生运用所出示题中的两幅图,让学生学知识解决实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际问题的能力:3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体味到让学生观察三幅图中的秤数学就在我们面,说说每种瓜各重几千克,身边,生活中处是怎样看出来的。处有数学。师问:一个西瓜的质量为什 么要说成“大约4千克”?学生积极思

12、考踊跃回答问题用这个盘秤最多能称出几千 克的物品?用称南瓜的盘秤 呢?小结:生活中,称一些物品 有多少千克时,常常不能得 到整千克的结果。称出的结 果不是整千克时,可以看它 接近几千克,接近几千克就 是大约几千克。四、拓展延伸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提醒学生认真作好记录, 并可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 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板书设计:千克的认识“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千 克”又叫“公斤”。板书设计 起到浓缩教学 内容,使学生见 微知著的作用。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 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 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 验,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在反复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实践活动中让自己亲自经 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说生活中用千克来做单位的物品。使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形成了质量的 概念。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千克。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差不多都 形成了千克的重量概念,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