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体育学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武汉体育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比较分析学 号 姓 名 宋苗苗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休闲体育 指导教师 钟晓明 年 月武汉体育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比较分析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化社会”(schooledsociety),教育的内涵曾一度被简化为“学校教育”,教育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学校,学校之外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受重视。多样复杂的社会现实就被浓缩为平面的课本内容,整体有机的生活经验也被分割为学科林立的知识。另外,学年学级的设立,也使得学习者不得不陷入整齐划一的有限空间之中。自20世纪60年代中
2、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大力提倡连结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体系。由此可见,课程开设的形式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关键词:野外生存训练;整体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保护Wuhan Sports Institute and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Abstract:Long-term since, because education rely on s
3、chool society ( schooledsociety ), education has been simplified to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school, school education ( such as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 are not seriously. The complex social reality is concentrated to the plane of the content o
4、f the textbook, the whole organic life experience also is divided into many disciplines knowledge. In addi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grade, also makes the learners have to fall into the uniform limited space.Since the nineteen sixties since metaphase, UNESCO ( UNESCO ) and the organization fo
5、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 ) advocated link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Therefore, the curriculum form from school to society, to nature, is a modern trend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Keywords:Field survival training;
6、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environment protection目 录引言4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概述5(一)发展现状5(二)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理念5(三)开设野外生活训练的必要性61、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6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存技能63、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6二、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比较分析6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9(一)课程体系有待建立与完善9(二)师资与教学设施的欠缺10(三)来自野外实践的安全保障压力10(四)合适的野外实践资源与时间安排的矛盾10四 结论与建议10(一) 结论101、课程改革的趋势102、课
7、程内容特点10(二)建议11参考文献11引言当今社会,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趋严重, 明确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今后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野外生存运动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利用自然环境来开展体育活动。野外生存运动教育课程通过直接体验运用感性学习的方法, 学习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并且形成利于环境保护的个人行为习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们在野外或艰苦环境中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生存能力日趋下降。因此本文对在对比不同高校野外生存训练课的开设情况,在对比的情况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我国高校野外生存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概述(一)发展
8、现状野外生存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孤岛等野外环境中,不完全依赖外部提供的生存、生活物质条件,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在战后产生的,此后在企业培训中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它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在大自然中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训练项目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在我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则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次有时代意义的尝试。目前我国涉及到野外活动的旅行社和俱乐部有上百家,它们组织活动多以赢利为目的,方式以休闲娱乐为主。在高校,有些学校已开始尝试组织学生开
9、展一些野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野外夏令营、冬令营,又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的野外生活训练,浙江大学将野外定向越野纳入学校体育课的内容,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将野外生存拉练纳入军训内容。(二)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理念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更使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发展的思想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显著特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它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对客观事物的变革的感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它训练学生习惯于有明确目的的,连续的、有条理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它具有开放性强、时空转换快、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多、困难多且能控制等特点。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直接
10、交流,来体现由教师单向传导的教学过程转为师生共同合作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对促使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其他课程内容不能替代的。(三)开设野外生活训练的必要性1、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校体育的地位,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存技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都是在城市中长大,不识可食植物,不会就地
11、取火、自做饭菜,不会辨别方向等。这些做为一个自然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如果都不掌握,一旦脱离熟悉的城市生活到了荒郊野外,都将面临一个现实的生存问题。在国外,野外生存教育是比较普遍的,有的从小学就有课程。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野外活动常识和知识、野外伤病防治知识、野外生存生活技能等等的学习,能较好地提高大学生生存技能。3、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野外生存训练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许多生存技能和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负重徒步穿越,要求所有参训的学生不许掉队、不许弃包、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团结互助的精神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野外生存
12、生活课程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途径多样,方法多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它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一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二、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比较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高等院校。依据两个学校目前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研究两个学校理论课和实践课
13、在所有课时中所占的比例,校内实践课和校外实践课所占的比重。教学所用装备的数量,齐全程度,装备损耗情况,以及两个学校所教授野外生存课程教师的师资力量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总结出两个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学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变化以及社会能力的改变。选择了这两所大学开设的户外运动课程,针对其中的一些相关的要素进行比较, 从选择研究对象的角度看, 这两所学校是有代表性的。为了避免某些专业的特殊性发生作用, 影响分析比较的可靠程度, 因而在这两所学校确定的对象同为非体育专业学生, 课程的性质同为体育选修课。下表对两校野外生存训练的相同、不同之处做了详细内容进行对比。武汉体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
14、指导思想和目的1、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荒原等条件,把课堂设到郊外。2、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体现团队协作精神。3、使学生掌握参与野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备参与指导野外运动的能力。课程内容理论课:野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理论、户外医学。实践课:身体素质训练、攀岩、拓展心理训练、定向运动户外用具制作、特殊地形行走。理论课:露营(camp) 的理论与实际实践课:拓展游戏、露营生活的工具使用、自然观察。自然素材的手工艺品制作、地图与罗盘使用(定向)(自然环境、自然生物知识等学习)露营实习准备(分组、食品计划等
15、、校内露营实习场)露营实习教学手段和方法两校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基本相同,具体为以下6点。1、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为课程的延伸,安排在周末或假期进行。2、理论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讲授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的基本知识;实践课则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践课后进行。3、实践课、综合训练,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5 8人1组,男女生搭配),学生自选组
16、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练习,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4、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前进行,练习时间一般为2030 min。5、综合训练应选择复杂多变的山区,采用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和特殊式4种不同的方式。没有条件的可选择校园、公园、城市周边农村进行训练。6、综合训练时各小组自行安排食品计划。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件时让学生识别采集一些可食植物。我们不赞成教学生捕获动物的方法,除了捕鱼。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攀岩、速降、溯溪、滑冰、扎筏漂流、搭绳过涧、丛林穿越、独木桥、野外定向、修建营地、埋锅造饭、捕鱼、挖野菜、杀鸡、篝火联欢晚会野
17、外生存与技术等项目的训练。课程目标掌握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新、动手及应变能力。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学习露营的基础理论、技能。发挥个人最大潜力, 强化自我认识,通过自我挑战提高自信心。课程训练考核模式理论考核30%技术技能考核20%综合训练评定50%出勤50% (出勤、露营实习必修)理论考核30%,上课态度20% (积极性、作业完成等)理论、实践课时安排理论课24学时,比例40%-50%1、理论课16学时,比例约为20%2、实践课24学时,比例为30%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选项课或选修课,在二年级至四年级开设,每周可设1次
18、课为2学时或2周1次课为4学时或集中时间上课,每学期完成20次课的40个学时。比例约为50%,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适度调整。实践课24学时,比例20%-30%野外训练2-5,比例20%-40%天课程准备及应急突发情况的应对实践前,教师对野外实践点进行了勘探,拟订了野外实践的活动计划,并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教学所用装备情况帐蓬15顶、睡袋50个、炊具50套、对讲机60部、缆绳100条、GPS 专业设备10部。野外生存装备较为齐全,但由于开展活动较早,装备新旧程度不一,部分装备呈现老化趋势。帐蓬10顶、睡袋30个、炊具30套、对讲机40部、缆绳60条、GPS 专业设备8部。
19、野外生存装备较为齐全,开展活动较晚,装备较新。课程教师的师资力量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田径等专业方向的教师中,抽调了有一定户外运动经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7 名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展开教学。拥有一定户外运动经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5 名地质、科考专业的教师,3名其他学校体育运动学科老师、4名社会专业野外生存训练机构专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分别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展开教学,负责带队进行野外生存实践训练。目前,从开设情况看,两校的野外生存训练还属于尝试阶段。因此也无法保证课程目标的进一步达成,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也没有可操作性的理论
20、指导。作为短期培训的拓展训练是无法列入体育课程进行系统教学的,体育教学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多学时的特征。拓展项目在人数上的安排也不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实际人数的要求,高成本的专业场地器械和专业培训师不符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一)课程体系有待建立与完善与其它体育课程相比,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有很大区别,我国高校普通专业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均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成熟的课程建设文本与经验交流也不多,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尚未展开,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实践、探索与完善。(二
21、)师资与教学设施的欠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地质学、天文学、林学、旅游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策划学、体育学等跨学科知识,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师资培训机构。同时,多数高校均缺乏校内模拟实践所需的攀岩墙、荡板、障碍板群、野炊场地等条件。价格高昂的野外实践所需设备的费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的规模化开展。(三)来自野外实践的安全保障压力由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要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随时会遇到泥石流、山洪、山体滑坡等意外情况。同时,野外活动中容易发生中暑、跌伤、溺水、食物中毒、动物咬伤等意外,这些都给学校、老师带来一定的课程安全
22、压力。(四)合适的野外实践资源与时间安排的矛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重点是野外综合实践,野外实践的地点既要考虑距离远近,也要充分考虑实践难易度。我国高校一般都位于中心城市,远离适宜的实践地点,这也导致课程费用的增加。此外,野外实践一般要几天的时间,需要学校教务部门的总体协调。四 结论与建议(一) 结论1、课程改革的趋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内容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可以成为实现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2、课程内容特点与传
23、统体育类课程内容的独立性、封闭性特征不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开放性较强,涉及不同学科知识领域,这也决定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价值具有综合性与多元性特征。(二)建议课程野外实践是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地理地貌,众多的不可预计因素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为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无论是课程的理论部分、校内模拟实践部分以及野外实践,我们都将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野外实践前,参加野外实践的学生要与带队教师共同签署野外实践纪律与安全协议,购买人身意外险。带队教师则对野外实践点进行课前勘查,准备应急药品与救急分工,检查常规与专业的野外通讯设备的工作状况,掌握最近医院的联系方式与行动路线,做好各种预防与应急手段。参考文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姜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行为发展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12-14.3姜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28:15-17.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2002.8.5王师,拓展定向运动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6.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737.5-2024纺织机械与附件经轴第5部分:经编机用分段整经轴
- 幼儿交通安全国旗下精彩讲话稿范文(5篇)
- 感谢老师学生演讲稿
- 小孩百日宴父母感谢致辞6篇
- 公众平台相关知识
- 银星养脑片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研究
- 国家知识产权政策
- 电厂锅炉补给水和凝结水处理工艺设计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拟试卷421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光储一体化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1月)数学试题(蚌埠一模)(含答案)
- 2025年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沈阳名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知识培训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学校物业服务合同范本专业版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完整版)
- 2024年云南省中考英语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月检查记录表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测试科学试题卷(含答案和答题卡)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