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2、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朝服衣冠朝晖夕阴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d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其“吾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

3、,门庭若市。(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邹忌由 “受蔽 ”到 “清醒 ”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 “受蔽 ”与“除蔽 ”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b. 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c. 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d. 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答案】 ( 1) a( 2)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3)

4、 c( 4 ) 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从齐威【解析】 【分析】 a 项均为 “早晨 ”的意思; b 项不同,间:间或、偶然/ 间:参与; c 项不同,孰:谁 / 孰:通 “熟 ”,仔细; d 项不同,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代词,指千里马。故选 a。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5、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初,刚刚。若:好像。句意是: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c 项有误,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邹忌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威王纳

6、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故答案为: a;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c; 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7、。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2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

8、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 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 ”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 鹳( gun):一种救凶猛的鸟。 匝( z):圈。(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悲鸣不已(已经)b. 若相语状(形状,样子)c. 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 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2)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

9、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 ( 1) a( 2)鹳于古木上 / 盘旋三匝( 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解析】 【分析】( 1) a 停止; bcd解释正确。( 2)这句话的大意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这句话的主语是 “鹳 ”,谓语是 “盘旋 ”,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为: 鹳于古木上 / 盘旋三匝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

10、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 ”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 “咯咯 ”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喧:欢呼;若:好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

11、向(鹤)致谢。(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故事中的母鹊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但自己又没办法救,于是就向其他鹊求救,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消除了危险。这启示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向他人求助,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故答案为: a; 鹳于古木上 / 盘旋三匝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2、,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 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此题考查拓展探究

13、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深入分析语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这道题,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来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3文言文阅读(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

14、(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举大计亦死b. 远嫌而避怨 / 远望若

15、有光c. 顾左右曰 / 顾野有麦场d. 此人素有痴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a.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 趣执之, 无使得遁c.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d. 少顷复取读之(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b. (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c. (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

16、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d. (甲)文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4)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答案】 ( 1) c( 2) d( 3) d( 4)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解析】 【分析】( 1) c 都是:回头看。 a 成功 / 发动。 b 远离 / 在远处。 d 向来 /

17、 白色。( 2) a 助词,的。 b 代词,他。 c 助词的。 d 与例句均指代奏章。( 3) d“下令左右把他逮了起来 ”有误,只是下令,并没有逮起来。( 4)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相度:观察和测量。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追究到底。致:事理。故答案为: c; d; d;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

18、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参考译文】甲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

19、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乙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 ”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

20、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 “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 ”宦官黄锦在旁边说: “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 ”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4阅读下面文言文

21、,回答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 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

22、引出,至则奋眄 ,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 大梁:今河南开封。 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 飞龙:指皇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 故虽有名马虽:即使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 “饲”,喂c. 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通晓(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客许而直未及给

23、,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3) “也 ”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 ”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联系马说,结合语段【乙】,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 ”的原因。【答案】 ( 1) c( 2)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3)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想发据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 “未尝乘 ”,在骑马失败后,还 “怒挺之 ”,最后转手卖了,可见

24、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解析】 【分析】( 1) abd 正确; 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它。策:鞭打。故选: c。( 2) 重点词:食:饲养;其:之千里马;翻译: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重点词:许:答应;及:及时;遽 :就。翻译: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情感的能力。“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 “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结合整个句子及前面一句 “其真无马邪 ”,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

25、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联系韩愈的马说分析作答即可,选文中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 ”,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 ”,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没做到这点。故答案为: c;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想发据良马的潜能,首先

26、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 “未尝乘 ”,在骑马失败后,还 “怒挺之 ”,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

27、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比较不同即可。【附参考译文】【乙】沈宣词曾经担任丽水令,自称家住大梁时,马厩里经常有几十匹骏马,但自己还常常觉得不满足。咸通六年,有位宾客有马想卖掉,马身洁白且马鬃类似来红色,(沈童词认为这马)非常奇异,出价五十万,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某一天,沈宣词拜见王公遂,询问从前那匹马。王公遂说: “我竟然不曾骑过。”于是牵出马,马到了(他们面前),举头斜视,毫不驯服,几乎不能跨

28、上去(骑乘),王公遂生气地推打马,马又倒在地上,揣测这匹马终究不可以圈养。第二天,(王公遂)让几个儿子骑乘,也是这样;几个仆人骑乘,也是如此。于是(王公遂)要求按照沈宣词先前给的价格卖给沈宣词。沈宣词得到了马,又像先前那样。恰逢魏帅李公蔚收购向皇帝进贡的马,前前后后送来的都不合适。李公蔚来看这匹马,看了一次就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被养在皇家,皇帝特别宠爱它,(这匹马)成了当时最有名的马。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

29、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叔向贺贫)【乙】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 “子嗜鱼,何故不

30、受? ”对曰: “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节选自汉 刘向新序 节士)(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戎狄怀之怀:归服b. 假贷居贿居:储积c. 以亡于楚亡:死亡d. 有馈鱼于郑相者馈:赠送(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 子之赐 /b.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非 / 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 子之赐 /c.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非 / 起也敢专承之/ 其自桓叔以下/ 嘉吾子之赐 /d.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31、其自桓叔以下/ 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 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c. 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 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

32、,终身食鱼。【答案】 ( 1) c( 2) d( 3) a( 4)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解析】 【分析】 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情况。 c 项有误,亡:逃亡。 断句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

33、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 赖 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其自桓叔以下 / 嘉吾子之赐。故选 d。 a 项有误,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 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 若:如果。建:建立。患:忧愁,忧虑。句意是: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受:接受。禄:俸禄。无以:没有办法。句意是: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故答案为

34、: c; d; a;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

35、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参考译文】【甲】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 “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 “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

36、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

37、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 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乙文】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有人问: “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38、【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杂说(四)【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 ”,是以

39、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c. 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

40、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 其真无马耶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c. 骈死于槽枥之间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d.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 ”和“表 ”分别是选文的体裁, “说 ”就是 “谈谈 ”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 “表 ”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b. 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c. 【甲】【乙】两文

41、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d. 【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答案】 ( 1) d( 2) b( 3) 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 c【解析】 【分析】( 1) a 吃;通 “饲 ”,饲养,喂养。b 著称;称赞。c 方法;说。d 推举、推荐。故选d。

42、( 2) a 表转折; b 副词,难道 /代词; c在; d 连词,那么。故选b。(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且:尚且;等:等同;安:怎么,哪里。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忠纯:忠诚纯正;简:挑选;拔:选拔;遗(wi):给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 abd 理解和分析正确

43、。c 错在 “ 【乙】错在“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正确的分析应为:乙文重在晓之以理,即让后主明白亲贤远佞的道理。故答案为: d; b; 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c【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重在考查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

44、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了解文言文问题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着眼全篇内容的

45、理解和分析。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 “疾不可为矣,不以旬 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 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节选自广阳杂记,有删改)【注】 高邮:地名,在今江苏。 旬:十天。 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指药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子宜急归 _ 以书致何 _

46、(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遂 以 一 书 寄 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 4)本文与范进中举讲的是类似的故事,哪个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 ( 1)应该;交给( 2)遂 / 以一书 / 寄何。( 3)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4)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解析】 【分析】( 1) 句意:你应该赶快回家。宜:应该。 句意: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致:交给。(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袁医生就写

47、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因此断句为:遂以一书 / 寄何。/( 3)句中重点词有:故:所以;以,用;以:用;句子翻译为: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4)作答本题时,认为哪一则作品讽刺意味强都是可以的,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 应该;交给; 遂 / 以一书 / 寄何; 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48、断。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根据题干要求,此句限断两处,故解答本题可从句意的角度考虑;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附参考译文】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是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袁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应该赶快回家,迟了就怕赶不上(回到家里)了。如

49、果你路过镇江,一定要去找何大夫再诊治一下。”(表体庵)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大夫。这个举人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他把袁体庵的信交给何大夫。何大夫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人高兴到极点发了疯,高兴到极点心写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心窍重新闭上,到镇江的时候应当已经痊愈了。 ”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 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

50、似吾乡。【注】 晚籁:指秋声。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王禹偁( ch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 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 江濑,幽阒辽夐,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

51、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 斯楼之不朽也。(选自宋代散文选注)【注】 刳( k):削剔,挖空。 挹( y):文章指望见。( xi ng):幽静辽阔。 稔( r 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 幽阒( 庶(q)辽夐sh):表示期待或可能。(1)解释下列划线词。 奔走不暇 _ 比屋皆然 _ 因作小楼二间 _ 亦谪居之胜概也_(2)与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的 “以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策之不以其道d. 醒能述以文者( 3)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