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古诗词教学(定稿)_第1页
教育叙事--古诗词教学(定稿)_第2页
教育叙事--古诗词教学(定稿)_第3页
教育叙事--古诗词教学(定稿)_第4页
教育叙事--古诗词教学(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叙事如何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魅力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的语言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我觉得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不能在课堂上搞“一言堂”,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听得淡淡如水,毫无味道,这样很难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之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牢固

2、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 如何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富有活力,充满朝气,是一个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魅力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定稿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在联想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

3、新思维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得)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我先讲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后表情朗读,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朗读后提问:“天上有街市吗?”当学生回答“没有”后引导学生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怎样由联

4、想到想象?我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学生回答道:“街市明星街灯想象”,达教学效果。当学生问“人物牛郎织女怎么与传说不一样呢?”我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二)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师生互动,不是通常所说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双边活动,而是教师主体作用淡化,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源,活动内容为载体,学生主体完成活动为方式,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身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引导学生努力去发现,教师带着创新的设想,学生带着创新的渴望,共同进入“大语文”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交流,相互点拨,

5、共同切磋、共同提高。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会形成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思维碰撞,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灵感,提高创新能力。 (三)精心引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情境激趣 人的情

6、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设法创设情境,善于使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都德的最后一课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课”是成功的,而韩麦尔先生之所以能成功上好“最后一课”,他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表现“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韩麦尔先生用服饰来表示这一课的不寻常,以自己满含悲痛的语言来表示失去祖国及不能讲法语的痛苦,面对异乎寻常之势,韩麦尔先生创设服饰、语言、动作、神态、板书、色彩、氛围等外化情感使一个贪玩、逃学、不谙世事的小弗朗士在这一课中成熟起来,从而使这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

7、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链接现实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最后一课一文,分析完小弗朗士人物形象后,我问学生:“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上最后一课之前的小弗朗士?”学生立刻热烈反映。待热烈讨论稍微平歇些,我再引导学生小弗朗士这个典型人物是作者取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提炼,集中雕塑而成,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积极思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

8、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激起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应用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是一张

9、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奋战三尺讲台。应用教学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是提高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开展信息技术,能延伸和扩展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知识创新的转变;能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

10、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我精心选取一些故宫博物院的视听电化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的布局结构,前三殿后三宫的装饰布置,亲身体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作者不仅是让学生知道通过天的“脸色”、云的变化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的变化,而且以此作为题材,勾画出整个场景,表现大自然的静态、动态之美和大自然的无限情趣。在教学时,我也采用多媒体手段来组织教学,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措施,

11、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我的教育故事:情感还是方法?这节语文课的主题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一篇文质兼美的爱国主义颂歌。这是一篇小说,也是一篇讲读课文。今天是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考”常常考小说的阅读,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地叙事,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上。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对惨遭外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情感。这节课从“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开始。我提问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

12、学生的回答是对的,我要求学生将“三要素”齐读一遍。现在回忆起来,这个环节很值得回味。按说,自初一开始我们已经多次学习了小说,学生也很清楚地知道了“小说的三要素”,我为什么还要学生将黑板上的“三要素”齐读一遍呢?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好像经常会使用这种方法,只是到了高中和大学的教室里,这种方法才比较少用。为什么这个方法只在中小学常用呢?这个环节使我想到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总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细节的教学方式,这些日常的、细节的教学方式普遍流行于小学的和初中的课堂,但做老师的好像较少考虑其中有些教学方式是否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变。尤其当某种教学方式是具有较强

13、的控制性、强制性时,做教师的是否应该逐步减少这种控制性较强的“保姆”式的教学方式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由于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对这个环节我觉得有些遗憾。接下来的重点是让学生领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我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呢?有学生说“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有学生说“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另外有学生补充说“心理描写”。学生回答的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与我备课时所设计的内容是吻合的。我事先备课设计阅读思考题答案时,已经写出这几种方法。可当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现这些“人物描写方法”时,我忽然感

14、到有些别扭。在学生的答案与我的设计吻合时,要是不满足于“正中下怀”的感觉,而是边听学生说,边板书记录学生的各种意见,那样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按照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的刻画人物方法。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黑板上的几个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小弗朗士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是怎样刻画他们的?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说吗?小弗朗士的感情如何变化的?小说是怎样表现的?学生开始“讨论”后,我走下讲台在学生的课桌间穿行。我很想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其间有学生问我“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问题,我尽可能地作一些简短的启发,使答案尽快

15、统一到“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上。虽然有几个学生或认为是韩麦尔或认为是小弗朗士或认为是韩麦尔和小弗朗士两人,并且想展开讨论一下,但是这不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上完这一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理解主人公对惨遭外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情感”,但实际上我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心理”等等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后的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从升学考试的指

16、挥棒来看,注重方法、技能的传授和指导显然对学生“应考”是有利的。对于一个老师尤其是所教学生将要进行中考的初中老师来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考”技巧和方法上,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最后一课这么一篇经典性的爱国主义小说,它奉献给读者的难道仅仅只是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吗?像这么一节语文课,究竟应该注重情感体验,还是方法训练呢?如果真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这节课的很多环节都需要改变。我希望下一次我在上这节课时,能够跟学生充分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都是主人公。单从最后一课这个标题来看,这个“最后一课”可以理解为老师即韩麦尔先生在教学生学习最后

17、一堂法语课;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即小弗郎士在听老师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作者着力刻画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的变化,以此来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意识的觉醒,小弗郎士自然是主人公。同时对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作者也是重点刻画的,对他的衣着、言行、神态等描绘,表现了一个誓不做亡国奴的爱国者形象,应该说韩麦尔先生也是主人公。他们是这“最后一课”中不同身份的两个典型代表。这样,最后一课的爱国主义主题就通过师生两个不同角色在这最后一课里共有的对惨遭外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情感中凸现出来了。但是,我们师生有这个时间来一起“体验情感”吗?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爱国主义颂歌。然而关于本

18、文的主人公问题历年来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看法:韩麦尔,小弗朗士,或者韩麦尔和小弗朗士。那么,究竟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呢?教参中有这样一句话:“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而且教参中也有这样的分析结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说,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应该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两个人。 笔者认为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确实都是主人公。单从最后一课这个标题来看,这个“最后一课”可以理解为老师即韩麦尔先生在教学生学习最后一堂法语课;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即小弗郎士在听老师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作者着力刻画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的变化,以此来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意识的觉醒,小弗郎士自然是主人公。同时对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作者也是重点刻画的,对他的衣着、言行、神态等描绘,表现了一个誓不做亡国奴的爱国者形象,应该说韩麦尔先生也是主人公。他们是这“最后一课”中不同身份的两个典型代表。这样,最后一课的爱国主义主题就通过师生两个不同角色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