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制度。在唐朝,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那么它的考试内容都有什 么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看看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吧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 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 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 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 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 只
2、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 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 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 十少进士”的说法。唐代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临 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 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 50多种。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极高,很少有人能通过,后来渐 渐废掉了。俊士科不常举行。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 (填空),墨 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明经科的内容:9部经书,礼记、左传为
3、大经;诗经、周 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 经,不仅仅是6经,另外,孝经、论语为必考。明经科的考试 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填空),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 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再看进士科。进士科原来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 (填空),杂文 (诗赋)。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10 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诗赋各一。策问要写五篇。 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 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 1%-2%,因此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唐前 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
4、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孟郊当时考中后,欣 喜若狂,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可见 其难。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唐朝的科举竞争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 ;选举三, 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 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 口人来 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 1/50000。至储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 名额大幅增多,科举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 垂拱(武则天年号)以后,每岁常至五
5、万。”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 试录取,“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 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唐朝的科举竞争程度唐朝科举各科的录取比例并不一样。 据文 献通考;选举二:“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 十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在 1%至2%左右;明经科录取率较 高,比进士科多了 10%。进士科录取名额每次仅 30人左右,故唐人李山甫诗中称:“麻 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十枝。”唐代进士录取要求严苛,宁缺毋 滥。据新唐书;选举志上,唐文宗
6、李昂曾诏令礼部:“岁取登第者 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可能正缘于不能“滥竽充数”,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 朝中最低的。据清徐松登科记考中的统计:终唐之世,贡举进士 凡266次,及第进士为6642人,平均每次进士及第不到25人。明字科,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才。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 考贴也考策。三史科,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人才道举科,考老子、庄子、列子。童子科,10岁左右的童子,考孝经、论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从经文到时事 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
7、历史、数学、文字学, 而且,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从经文到时事 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 而且,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和那时的科举相比,我们现在的高考也不过如此罢了。当时的考 试范围非常广泛,要学的东西也非常多,不仅儒家,还有道家,及各 种经史都考,还有诗词歌赋,并且非常重视策问,即考你的治国方略。 这样的考试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来。而且,常科登试后,不能立即 做官,必须经吏部的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中 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没有通过,只好去刺史那里做幕僚。可见这是一 个多么
8、严格的选才制度。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其一:对于考场的种种犯规行为一直都较为 宽容,根本没有出现过象明、清时期那样血淋淋的科场案。宣宗纪、登科记考接下来还均有记载说:“御史台奏:‘据正月八日礼部贡院捉到明经黄续之、赵弘成、全质三人, 伪造堂印、堂贴,兼黄续之伪着绯衫,将伪贴入贡院,令与举人虞蒸、 胡简、党赞三人及第,许得钱一千六百贯文。据勘黄续之等罪款,具招造伪,所许钱未曾入手便事败。奉敕并准法处死。主司以自获奸 人,并放。’ ”因考场作弊被处死的仅见此一例,这是因为其 事涉“造伪”。据唐会要卷四一,在唐代,“造伪”属仅次于“十 恶”的重罪,所以处罚较重。然而,此次被处死的
9、3人皆既非考官,亦非考生。可见,作弊情节过于恶劣的涉案人也只偶然有极少数被处死,一般对考生的处罚都只是不予录取,或者再加上几年不许参加考试;而对于考官的违规则只是贬官降级, 没有太当一回事。即使是事先泄漏 了考题,致使考试作废,或者落实收受了贿赂,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有一例;麟德二年的主考左史董思恭原拟判死刑,结果还是免死、 流放7(P53),其他的依然只是贬官。据登科记考,仅进士科为争夺状元桂冠就有:强要状元竟遂 愿、自定状元自写榜、“诈和”取得第一名、取舍决于场外人、名次 定在开考前、权臣倚势搞裙带、还情送顶状元冠等15次不正当竞争, 当时人们都不举发、不追究,也就是说都能容忍。清人王
10、世祯就看不懂唐代的科举,他说:“唐人最重进士科,然 主司、举子关节交通,不以为怪。” 15的确如此。由于科举取士并 非主要的入仕途径,其它的门路尽多,加之录取了也不是立即有官做, 到能做官时起点也很低,科举得手并不能象宋中期以后那样 “一登龙 门,身价百倍”,所以制度较松弛,人们对科举考试公正性的期望值 并不高,犯不着对考试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动干戈。 我们不可 以看明、清科举的眼光去看唐代科举。其二:宗族子弟照样参与科举竞争,与天下寒士一起追求榜上有 名而不加限制,当时人们也都能接受,相关史书中均不见有臣下就这 一问题上过奏章,这也是宋以后所见不到的现象(宋代还有微量的残存)。依据登科记
11、考的记载,并参之其它史籍统计,唐代已知的 151名状元中,宗室出身的就有李程、李从实、李肱、李筠等4人,占2.65%。普通进士名单不全,无法统计,估计宗室出身的一般进士 还会超过这个比例。而宗室总人数在当时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绝对没 有这么大。宗室子弟本来就有恩荫、特赐等种种特权,在享受教育方 面也占有很大的优势,又在科举考试中也占有优势,是极不合理的。 宋以后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作了种种限制,应该说是很大的进步。跟这一点密切相关的是:笔者发现,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 56人,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
12、士出身的 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 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 代无人做官而已。那些未留下姓名或虽知其名姓却找不到家世资料的 状元,也不一定就是出身“微寒”,仅仅由于他们影响太小而唐代又 不怎么重视状元。56个家世较为显赫的状元中就多半其祖辈、父辈 或兄弟辈在新、旧唐书中有传,而本人则只字不曾被附带提及。这些情况表明,唐代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掌权者并没有将科举考试看得很神圣,有 意无意地在制定有关章程时留下一些余地,不糊名,不誊录,甚至不 硬性规定非依考卷高下决定取舍与名次不可。 这不甚严密的制度执行 起来再打些折扣,于是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有人易争先,所以郑氏、 归氏、孔氏、赵氏、崔氏等大家族出状元都是一窝一窝的。中下层读 书人不仅难以争先,甚至难以录取。可以说,唐代的科举考试实质上 是上层社会内的权力再分配,是上层社会中的庶族从豪族手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含答案)
- 玻璃回收合同协议书范本
- 猪苗出售零售合同协议
- 电视剧投资合同协议
- 生物试验检测合同协议
- 珠宝销售招聘合同协议
- 瑜伽私教合同协议模板
- 瓷砖店铺转让合同协议
- 电子水果订购合同协议
- 琴行签劳务合同协议
- 卡通风幼儿园餐前播报
- 2024-2025年上海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联通项目管理系统总体介绍
- 中国先锋戏剧研究
- 新版MACSV系统手册
-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南山区土地评估咨询报告
- 12、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 2023年贵阳市招考派遣至贵州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高三学生心理辅导之跨越高原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