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doc_第1页
教学目标设计.doc_第2页
教学目标设计.doc_第3页
教学目标设计.doc_第4页
教学目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设计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先烈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背后巨大的付出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二、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2、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

2、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教学思路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最可爱的人承接上一课,新中国成立的史实,讲述了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和杰出的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抗美援朝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本课重点。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作战,通过五次战役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

3、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出兵朝鲜,其原因复杂,必须从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结合起来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二、课前导1.阅读本课课文。2.看世界地图,了解中朝位置。3.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

4、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历史课程和学生特点,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而且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都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创设自由、平

5、等讨论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为了圆满完成教学,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展示志愿军军歌、抗美援朝战争原始录像、邱少云、黄继光等图片、英雄儿女电影剪辑,形成视听冲击,创设学习情境,拉进历史与学生实际的距离,给他们提供体验过去的可能。学生爱看、爱听,会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利用自制的课件,展示讨论问题。这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2.史料分析法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论从史出。如在探讨各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看法时,出示停战协定签字图,克拉克、彭德怀、布莱德雷对战争的

6、评论,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3.讨论法设问激疑,采取讨论法,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讨论中变“讲堂”为“学堂”,在讨论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4.活动体验法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去。如讲故事,生动讲述自己了解的志愿军故事;在讨论志愿军高尚品质的基础上,学唱英雄赞歌。既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教学媒体设计1.电教媒体的选择依据事实性教学原则,情景性教学原则,探究性教学原则,选择计算机教学媒体。用POWERPOINT自制幻灯片13张,选择文字,地图,影视片断等,形成完整课件。2.电教媒体的应用在最可爱的人课件中

7、,充分调动视听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课堂45分钟,提供给学生大容量的知识信息,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乐学,主动学。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导入新课课件演示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背景音乐。提问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及背景音乐。学习新课课件演示资料片百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讨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教师归纳小结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

8、,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课件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对照地图,指出鸭绿江,三八线,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进攻方向,讲述抗美援朝经过。课件演示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停战的相关文字资料讨论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2、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课件演示邱少云、黄继光的图片,电影英雄儿女片段活动英雄赞歌 说说最可爱的人,生动讲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探讨志愿军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为什么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唱一首歌英雄赞歌课堂小结活动个人分别做本课的知

9、识结构图,前后四人一组交流完善练习教师点拨本课易错之处。思维拓展讨论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活动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经典影片,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歌曲等网上查阅更多相关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切入学习主题,利用经典名篇提高学习兴趣。巧妙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领学生对过去感同身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用影视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力。设问激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多角度认识,

10、允许有不同结论但必须要说出理由。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小结,增强学生的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小活动图文转换,发挥合作学习优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强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突破重点课件演示提供直观丰富的信息,分析历史资料,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多媒体展现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形成视听的冲击,增强对英雄事迹的感性认识;探讨交流加深对英雄心理认同;学唱歌曲升华感情。系列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突破重点。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对历史知识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引导学生多途径扩充历史课程资源,不局限于课本、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一.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

11、的教学目标?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常常要求我们设计的

12、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呢?由于相关部门的要求中往往没有给予具体的解释,教师是教学设计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2.这样的目标“明确、具体”吗?为了对实践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先来研究以下几个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案例1:新目标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1设计的单元目标(一)知识1. 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13、, every day, habi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2. 掌握如何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3. 掌握如何描述基本的饮食结构: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二)能力能够综合各种信息,准确地表述频率。(三)情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案例2: The Media (北师大版,必修模块4 Unit11)Lesson 41 World News(1)引导学生熟悉新闻类文章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技巧,如根据标题预测课文内容等;(2)熟悉有关

14、自然灾害报道的各种词汇,接触更多相关报道的文章,以加深对新闻文体的认识;(3)通过阅读课文并设计各种活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4)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吴明红:高中课型课课例交流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第11期)3. 问题及原因案例1中,作为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者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所谓的“三维目标”,三个维度面面俱到,也使用了 “掌握”、“综合”等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但是,仔细分析,这样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按理2没有按照三维目标的范畴来设计,而是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统一考虑。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因为误用了“引导”、“训练”、“接触”等动词,也会带来很多行

15、动上的误区。第一、目标描述中三个维度交叉、混乱,没有做到“明确”。例如,案例1中的“掌握如何使用”和“掌握如何描述”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似乎让人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的方法,还是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这样一些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情感还是是一种能力?我们认为,如果是“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应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的“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

16、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能力,而是要经过长期养成的能力。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第二,教学目标不够“具体”。“不具体”的现象有二:一是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案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典型。这样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的无法操作的。二是具体课时教案中不够具体。在案例1中,如果是“如何使用”、“如何描述”,这些都是程序性知识,即“怎么使用”、“怎么描述”这样一些方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掌握”?如果是“能够使用”、“能够描述”

17、这样一些行为结果,那么,这些行为结果的尺度又是什么?我们理解,设计者是期望学生在学习完这一课后“能够使用”、“能够描述”,但是,即使是“能够使用”、“能够描述”,其具体条件和标准是什么?案例2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目标(1)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什么内容,是大意还是细节?目标(2)中“熟悉有关自然灾害报道的各种词汇”,什么叫熟悉?什么叫“各种词汇”?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做“熟悉”?目标(4)中“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也十分模糊:,存在着“量”和“度”的问题:对“被动语态的用法”要掌握哪些方面?这些方面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掌握”?第三,误用行为动词。“接触更多相关报道的文章,以加深对新闻文体的认识

18、”、“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都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引导”是教师的行为,不能用来描述学习结果; “接触”和“训练”两个动词的行为主体不同,前者显然是学生,让学生“接触更多相关报道的文章”,而后者的行为主体是老师,是老师“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能力”。教学目标既然是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后的学生的行为结果的预期(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那么,它描述的理所当然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显然,案例2中的“引导”、“训练”等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第四,误将过程当作结果。根据教学目标的内涵,“熟悉”、“接触”、“训练”、“养

19、成”等都是过程词汇,不能用来描述教学目标,尤其是“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等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因此不能用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二、如何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张昕、任奕奕,200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成功开展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无疑要求广大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对教学对象、教学原则、学习策略等进行具体的探讨,并对相关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折衷主义学习理论等)有一

20、定的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由于中学英语教材中已较为详细地列出了完整的单元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而对探讨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不太重视,而有些教师则缺乏分析教学目标的意识和能力,造成对教学目标设计不当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研究。cognitive domain教学目标可分为一般(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Volume II, The Affective Domain. Bloom, Krathwhol and Masia. 1964)Based on RH Daves version of the Psychomo

21、tor Domain (Developing and Writing Behavioral Objectives, 1970. The theory was first presented at a Berlin conference 1967, hence you may see Daves model attributed to 1967 or 1970).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并遵循相应的原则。一般教学目标的原则有:目标应表述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目标应表述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目标表述应将学科内容与行为要求有效整合。具体教学目标由一般目标发展而来,是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也是对

22、总体目标进行评估的行为样本。确定具体目标的原则有:阐述一般目标;用行为动词描述每一个具体目标,明确学生必须做什么;具体目标是对一般目标的解释;为了避免模糊不清,在阐述具体目标时,应尽可能地说明标准和条件;有些目标比较复杂(如:欣赏),难以用行为动词来描述,但是不能遗漏。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用材料作为示例;对于一个一般目标来说,应有足够的具体目标,才能描述学生实现一般目标的具体行为;具体目标应能够表达具体的学习结果;具体目标排序应合理。一个学习结果往往是获得下一个学习结果的先决条件。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确定学期或单元计划时往往使用一般目标或将以上二者结合,但在课时教案中,教学目标倾向于用具体目标来

23、描述。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借鉴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下的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理论来加以解决。行为目标强调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标准。通过在目标中规定教学后学生的具体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及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来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皮连生,2000)。行为目标一般包含四个要素:写明教学对象(audience);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behavior);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condition);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degree)。以下是笔者结合上述理论进行过的一次教学目标设计:Unit1 Reading Do you

24、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读和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unpleasant,scientist,already,made,factory,simple,such,everywhere,human,shape,huge,snake,possible,electric,seem,impossible,40%左右的学生对非重点词汇能基本理解,中等及以上学生能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及将来时态的用法;(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描述“机器人”的话题;(3)在理解文章内容

25、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5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的大意;(4)初步领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5)阅读后,80%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应不低于75%;(6)通过学习,产生热爱科学的愿望。由于上述目标对教学的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都作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一般而言,应具备以下特征:1)“预期的学习结果” 要与学科总目标相关并规定在特定的级别序列。2)“预期的学习结果”描述的是“结果”不是“过程”。通俗地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回答的问题就是通过一个单元、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 应知道什

26、么?知道多少? 应该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现“应知、应会”目标的同时应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3)“预期的学习结果” 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作为行为结果的“学习结果”往往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中的某一个领域(如:“知识”、“技能”、“情感”)以及某个领域中的具体层次(如“知识”领域有“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每个领域和层次都有相应的行为动词。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我们应回答的问题是: 我用的是行为动词吗? 这些行为动词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吗? 我的预期目标能否明确到“领域”、具体到“层次”。4)“预期的学习结果”5.结束语尽管这种行为目标的设计较传统方法有许多优点,但它更多地强调行为的结果,而对学生内在的心理学习过程有所忽视。心理学要求外语教学中把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规律联合作为指导外语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据(胡春洞,1996)。现代教育学中的“柏林教学论模式”也许能给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中有所启发: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重视学习者所拥有的人类心理学和社会文化条件,并以此为前提确定教学目标(范捷平,李媛,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