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_第1页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_第2页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_第3页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_第4页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其他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其他制冷循环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1、掌握、掌握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 2、掌握掌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流程及热负荷计算;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流程及热负荷计算; 3、掌握掌握蒸气(或热水)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及循蒸气(或热水)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及循 环热负荷计算;环热负荷计算; 4、掌握掌握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 5、掌握掌握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及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及制冷循环的

2、热力计算; 6、掌握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变工况特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变工况特性; 7、掌握掌握回热式气体制冷机循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的计算;回热式气体制冷机循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的计算; 8、掌握、掌握气体涡流制冷原理及性能指标计算;气体涡流制冷原理及性能指标计算; 9、了解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及制冷量的计算;、了解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及制冷量的计算; 10、了解固体吸附制冷的基本原理、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了解固体吸附制冷的基本原理、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第一节吸收式制冷循环第一节吸收式制冷循环 一、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一、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

3、原理及系统组成及系统组成 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利用热源(水蒸气、热水或油、天然气燃利用热源(水蒸气、热水或油、天然气燃 烧)在发生器中加热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使其中作为烧)在发生器中加热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使其中作为 制冷剂的低沸点组份部分被蒸发出来。然后送入冷凝器制冷剂的低沸点组份部分被蒸发出来。然后送入冷凝器 冷凝成为液体,由节流阀降压到蒸发压力,在蒸发器中冷凝成为液体,由节流阀降压到蒸发压力,在蒸发器中 蒸发制冷。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气被发生器中完成发蒸发制冷。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气被发生器中完成发 生过程后剩下的溶液吸收,使溶液重新恢复到原有浓度,生过程后剩下的溶液吸收,使溶液重新

4、恢复到原有浓度, 再由发生泵送到发生器中循环使用。再由发生泵送到发生器中循环使用。 2.设备组成设备组成: 吸收式制冷机由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吸收式制冷机由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 蒸发器、节流阀和溶液泵等设备组成。蒸发器、节流阀和溶液泵等设备组成。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图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图 A-发生器发生器 B-吸收器吸收器 C-冷凝器冷凝器 D-节流阀节流阀 E-蒸发器蒸发器 F-节流阀节流阀 P-溶液泵溶液泵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种类、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种类 1、单效型、单效型 2、双效型、双效型 3、直燃型、直燃型 三

5、三 制冷剂:水制冷剂:水 冰点:冰点: 0 沸点:沸点:100 吸收剂:溴化锂吸收剂:溴化锂 (LiBr) 熔点:熔点:549 沸点:沸点:1265 OH2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 制冷温区:制冷温区:0 C以上。以上。 浓度:在常温下溴化锂溶液的饱和浓度约为浓度:在常温下溴化锂溶液的饱和浓度约为 60%。 比热:比热:0.40.6kJ/(kg)。它与蒸发潜热较大的它与蒸发潜热较大的 水组成工质对可使制冷循环获得较高的热力系水组成工质对可使制冷循环获得较高的热力系 数。数。 优点:气化潜热很大、易得、无毒、无味、不优点:气化潜热很大、易得、无毒

6、、无味、不 燃烧、不爆炸。燃烧、不爆炸。 缺点:缺点:1)腐蚀性强。溴化锂水溶液对普通碳钢)腐蚀性强。溴化锂水溶液对普通碳钢 有较强的腐蚀性。有较强的腐蚀性。 2)气密性要求高。)气密性要求高。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 氨水溶液氨水溶液 制冷剂:制冷剂: 氨:氨:NH3 熔点:熔点: -77.7 沸点:沸点: -33.5 吸收剂:吸收剂: 水:水: H2O 冰点:冰点: 0 沸点:沸点: 100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氨水是吸收式制冷机最早使用的一种传统工质对,氨水是吸收式制冷机最早使用的一种传统工质对, 工业用大型低温吸收式制冷机,充有氢气的小型扩散工业用大型低温吸

7、收式制冷机,充有氢气的小型扩散 吸收式冰箱目前都还采用这种工质对。吸收式冰箱目前都还采用这种工质对。 氨作为一种制冷剂具有较好的热力性质,蒸发潜热氨作为一种制冷剂具有较好的热力性质,蒸发潜热 大、压力适中、导热系数高、而且价廉易得。在常温大、压力适中、导热系数高、而且价廉易得。在常温 下,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且下,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且 极易溶于水组成氨水溶液,在常温下,一分体积的水极易溶于水组成氨水溶液,在常温下,一分体积的水 可溶解可溶解700倍体积的氨,因而,氨水溶液倍体积的氨,因而,氨水溶液呈弱碱性呈弱碱性是是 一种很理想的吸收剂。作为一种很理想

8、的吸收剂。作为 吸收剂。吸收剂。 缺点:相对于热源温度而言,吸收剂与制冷剂的沸点缺点:相对于热源温度而言,吸收剂与制冷剂的沸点 较接近,氨蒸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较接近,氨蒸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要将其分开须要将其分开须 采用精馏设备采用精馏设备,而使系统复杂化。而使系统复杂化。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一)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循环(一)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循环 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流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流程 热源:热源: 0.030.15MPa (表压)蒸汽表压)蒸汽 85150 热水。热水。 热力系数:热力系数: 0.650.7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

9、它制冷循环系统 2、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循、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循 环的环的 图图 吸收剂回路:吸收剂回路: 2点为稀溶出吸收器点为稀溶出吸收器 时的状态,浓度为时的状态,浓度为 ,压力为,压力为 温度为温度为 27为稀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为稀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 升温过程。温度上升而质量浓度不升温过程。温度上升而质量浓度不 变。变。 754为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为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 其中其中75为稀溶液在发生器中的预为稀溶液在发生器中的预 热过程。热过程。54 为稀溶液的发生过程。为稀溶液的发生过程。 分别为与此过程起、终状态分别为与此过程起、终状态 对应的冷剂蒸气状态点。

10、通常用对应的冷剂蒸气状态点。通常用 h 的平均值的平均值 作为发生出来的冷剂蒸气温度。即点作为发生出来的冷剂蒸气温度。即点 表示表示 压力下压力下 发生器中发生出来的冷剂蒸气状态。发生器中发生出来的冷剂蒸气状态。 48为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却降温过程,其质量浓度不变,为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却降温过程,其质量浓度不变, 过程沿过程沿 等浓度线进行。等浓度线进行。 8 点为浓溶液出热交换器的状态。点为浓溶液出热交换器的状态。 a 0 p 2 t 4 5 、 45 tt 和 3 t 3 k p r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浓溶液进吸收器后,本应按浓溶液进吸收器后,本应按 862 进行

11、冷却和吸收过程。而实进行冷却和吸收过程。而实 际上为了满足吸收器中吸收溶液需要一定的喷淋量的要求浓溶液进际上为了满足吸收器中吸收溶液需要一定的喷淋量的要求浓溶液进 入吸收器后被混入了一部分稀溶液,使溶液的状态实上变成点入吸收器后被混入了一部分稀溶液,使溶液的状态实上变成点 9 , 即点即点2 状态的稀溶液与点状态的稀溶液与点 8 状态的浓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状态。状态的浓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状态。 其位置处于其位置处于2 点和点和 8 点的连线上,浓度为点的连线上,浓度为 。这种混合溶液称做。这种混合溶液称做 中间溶液。中间溶液。 为中间溶液进入吸收器后的闪发过程,点为中间溶液进入吸收器后的闪

12、发过程,点 为闪发终了状为闪发终了状 点。在点。在 压力下该状态的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气直到点压力下该状态的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气直到点 2 状态。状态。 为溶液在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为溶液在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 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 表示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包括表示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包括 冷却过程和冷却过程和 a-3 冷冷 凝过程)。凝过程)。 为冷剂水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包括冷剂水从冷凝器到蒸为冷剂水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包括冷剂水从冷凝器到蒸 发器的节流闪发过程发器的节流闪发过程 3-b和蒸发过程和蒸发过程 。由于等焓节流,图中。由于等焓节流,图中 点点 3 与点与点

13、 b 重合,但其压力不同。重合,但其压力不同。 m 99 9 0 p 29 33 a 3 13 1 b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3.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负荷计算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负荷计算 1、设计条件与工作参数:、设计条件与工作参数: 设计参数:制冷量、冷媒水出口温度、设计参数:制冷量、冷媒水出口温度、 冷却水进口温度、热源参数。冷却水进口温度、热源参数。 工作参数:冷却水出口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工作参数:冷却水出口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 发生器压力与吸收器压力、放气范围、发生器压力与吸收器压力、放气范围、 发生终了浓溶液温度、吸收终了稀溶液温度、发生终了浓溶

14、液温度、吸收终了稀溶液温度、 溶液热交换器浓溶液温度、溶液热交换器浓溶液温度、 稀溶液再循环倍率稀溶液再循环倍率 。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循环工作参数的确定:根据我国机械行业标准循环工作参数的确定:根据我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247-94合理地确定如表合理地确定如表5-1所列的各项工作参数。所列的各项工作参数。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二)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循环(二)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循环 两效吸收式制冷循环是指系统中设置有高压和两效吸收式制冷循环是指系统中设置有高压和 低压两个发生器。低压两个发生器。 蒸气(或热水)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气(或热

15、水)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的工作原理的工作原理 热源:热源:0.250.8MPa (表压表压)蒸汽蒸汽 或或150200以上的热水以上的热水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1) 串联流程的蒸气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串联流程的蒸气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吸收器出来的稀溶液由泵吸收器出来的稀溶液由泵 输送经低温和高温溶液热交输送经低温和高温溶液热交 换器,进入高压发生器被蒸换器,进入高压发生器被蒸 气加热,产生部分冷剂蒸气气加热,产生部分冷剂蒸气 ,使溶液浓度提高并离开高,使溶液浓度提高并离开高 压发生器,经溶液热交换器压发生器,经溶液热交换器 冷却后,进入低压发生器被冷却后,

16、进入低压发生器被 从高压发生器引入的冷剂蒸从高压发生器引入的冷剂蒸 气加热,又产生新的冷剂蒸气加热,又产生新的冷剂蒸 气送到冷凝器中冷却和冷凝气送到冷凝器中冷却和冷凝 成冷剂水,与高压发生器出成冷剂水,与高压发生器出 来在低发生器中冷凝后进入来在低发生器中冷凝后进入 冷凝器的冷剂水混合,然后送入蒸发器蒸发制冷,再变成冷凝器的冷剂水混合,然后送入蒸发器蒸发制冷,再变成 冷剂蒸气,到吸收器中被低压发生器送来的浓溶液吸收。冷剂蒸气,到吸收器中被低压发生器送来的浓溶液吸收。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串联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串联 流程系统工作的各热力过程流程系统工作的

17、各热力过程 过程为吸收器出来的点过程为吸收器出来的点2 状态稀溶液,由溶液泵输送先后状态稀溶液,由溶液泵输送先后 在低温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受在低温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受 低压发生器和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低压发生器和高压发生器出来的 浓溶液加热的过程,溶液温度提浓溶液加热的过程,溶液温度提 高,其浓度不变。高,其浓度不变。 过程为过程为 浓度的溶液浓度的溶液 在高压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在高压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 为其中的加热过程,在为其中的加热过程,在 点溶液点溶液 达到饱和状态开始沸腾,发生出达到饱和状态开始沸腾,发生出 冷剂水蒸气。过程沿冷剂水蒸气。过程沿 等压线进等压线进 行,直到行,直到

18、状态终止。状态终止。 过程为高压发生器出来的溶液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过程为高压发生器出来的溶液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 却过程。其浓度不变,温度降低。却过程。其浓度不变,温度降低。 状态的溶液称做中间溶液。状态的溶液称做中间溶液。 过程为过程为 状态的溶液进入低压发生器被来自高压发生器的状态的溶液进入低压发生器被来自高压发生器的 状态的冷剂蒸气加热,以及在状态的冷剂蒸气加热,以及在 压力下点压力下点 5 状态发生出状态发生出 H 772 HHH 457a HH 57 H 5 H p H 4 HH 84 H 4 458 HH 8 H 3 k p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点点 状态冷剂

19、蒸气的过程,状态冷剂蒸气的过程, 直到点直到点4 状态,发生过程结束。状态,发生过程结束。 4-8 为低压发生器中流出的浓为低压发生器中流出的浓 溶液在低温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溶液在低温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 却过程。溶液的温度降低到却过程。溶液的温度降低到 ,质量浓度不变。,质量浓度不变。 和和 2-8-9 分别为点分别为点 和点和点 8 状态的浓溶液与吸收器状态的浓溶液与吸收器 中点中点2 状态的稀溶液混合的过程状态的稀溶液混合的过程 。其混合溶液最后达到点。其混合溶液最后达到点9状态。状态。 若直接喷淋浓溶液,则无此过程。若直接喷淋浓溶液,则无此过程。 为混合溶液在吸收器中为混合溶液在吸收器中

20、 的闪发过程。的闪发过程。 为混合液在吸收器中的为混合液在吸收器中的 冷却、吸收过程。冷却、吸收过程。 状态的混合状态的混合 溶液在吸收器管内冷却水的作用下,吸收来自蒸发器点溶液在吸收器管内冷却水的作用下,吸收来自蒸发器点 状态的蒸状态的蒸 气,成为点气,成为点2 状态的稀溶液。状态的稀溶液。 8 t 982 HH 8 99 29 9 1 3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为高压发生器的冷剂为高压发生器的冷剂 蒸气在低压发生器管簇内的蒸气在低压发生器管簇内的 冷凝放热过程。冷凝放热过程。 为低压发生器管内冷为低压发生器管内冷 剂水进入冷凝器的节流、冷剂水进入冷凝器的节流、冷 却过程。压力由却

21、过程。压力由 降到降到 冷剂水的最终状态达到冷剂水的最终状态达到 点点3 状态。状态。 为低压发生器的冷剂蒸为低压发生器的冷剂蒸 气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气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 在冷凝器管内冷却水的作用下在冷凝器管内冷却水的作用下 ,凝结成点,凝结成点3 状态的冷剂水。状态的冷剂水。 为冷凝器中的冷剂水进入蒸发器的节流、蒸发过程。为冷凝器中的冷剂水进入蒸发器的节流、蒸发过程。 点点3 状态的冷剂水节流进入蒸发器后,压力降至状态的冷剂水节流进入蒸发器后,压力降至 但焓但焓 值不变,蒸发器吸取管束内冷水的热量而制冷。成为点值不变,蒸发器吸取管束内冷水的热量而制冷。成为点 状态的冷剂蒸气。状态的冷

22、剂蒸气。 HH 33 33 H r p k p 33 13 0 p 1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 并联流程的蒸气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并联流程的蒸气型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所谓并联流程是指从吸收器出来的的稀溶液,经溶液泵升压后所谓并联流程是指从吸收器出来的的稀溶液,经溶液泵升压后 分流,分别进入高、低压发生器的两效吸收式制冷循环流程。不分流,分别进入高、低压发生器的两效吸收式制冷循环流程。不 同于串联流程的稀溶液按先后顺序进入高、低压发生器的特点,同于串联流程的稀溶液按先后顺序进入高、低压发生器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热力系数。具有较高的热力系数。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

23、循环系统 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并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并 联流程工作的热力过程:联流程工作的热力过程: 2-7为吸收器出来的稀溶液经为吸收器出来的稀溶液经 溶液泵输送溶液泵输送 ,全部进入低温,全部进入低温 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加热过程。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加热过程。 为分流后的稀溶液一部为分流后的稀溶液一部 分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的加分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的加 热过程。热过程。 为分流后的另一部分稀为分流后的另一部分稀 溶液进入凝水热交换器中的加溶液进入凝水热交换器中的加 热过程。热过程。 为稀溶液在高压发生为稀溶液在高压发生 器中的加热过程。器中的加热过程。 为高压发生器中的发为高压发生器中

24、的发 生过程。生过程。 为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为高压发生器出来的 浓溶液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中浓溶液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中 的冷却过程。的冷却过程。 H 77 77 HH 57 HH 45 HH 84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状态为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出来的点状态为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出来的点 状态的浓状态的浓 溶液,与低压发生器出来的点溶液,与低压发生器出来的点4 状态的浓溶液混合成为点状态的浓溶液混合成为点 状态浓溶液的混合过程。状态浓溶液的混合过程。 为稀溶液在低压发生器中的闪发过程。点为稀溶液在低压发生器中的闪发过程。点 状态状态 的稀溶液闪发出部分冷剂蒸气,温度降低到的稀溶液闪发出部分冷剂蒸

25、气,温度降低到 ,质量浓,质量浓 度则略有上升。度则略有上升。 为低压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溶液浓度达到点为低压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溶液浓度达到点4 状状 态的态的 ,温度达到,温度达到 为点为点8 状态的浓溶液在低温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却状态的浓溶液在低温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冷却 过程。过程。 2-8-9 为点为点8 状态的浓溶液与吸收器中的点状态的浓溶液与吸收器中的点2 状态的稀状态的稀 溶液混和成为点溶液混和成为点 9 状态混合溶液的混合过程。若将用浓状态混合溶液的混合过程。若将用浓 溶液直接喷淋,则无此过程。溶液直接喷淋,则无此过程。 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出来的浓溶液进入吸收器的吸收过程以低温溶液

26、热交换器出来的浓溶液进入吸收器的吸收过程以 及制冷剂(水)的循环过程与串联流程相同,不再重复。及制冷剂(水)的循环过程与串联流程相同,不再重复。 HH 848 H 8 H 8 57 7 5 t 45 2r 4 t 88 H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热源:燃油(柴油)或燃气(天然气)热源:燃油(柴油)或燃气(天然气) 热力系数:热力系数: 0.95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冷却水回路切换成热水回路的机组循环系统工作原理图冷却水回路切换成热水回路的机组循环系统工

27、作原理图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工作原理:夏季制冷时与吸收式制冷机相同。冬季采暖时,工作原理:夏季制冷时与吸收式制冷机相同。冬季采暖时, 将吸收器、冷凝器与冷却塔脱开,使加热盘管与之连接形将吸收器、冷凝器与冷却塔脱开,使加热盘管与之连接形 成冷却水回路切换成热水回路,向采暖环境供热。来自加成冷却水回路切换成热水回路,向采暖环境供热。来自加 热盘管的工作热水进入吸收器盘管内,被由低压发生器来热盘管的工作热水进入吸收器盘管内,被由低压发生器来 的溶液在管外喷淋加热而升温。然后再进入冷凝器盘管内,的溶液在管外喷淋加热而升温。然后再进入冷凝器盘管内, 被来自低压发生器冷剂蒸气再次加热,继续升

28、温后,送回被来自低压发生器冷剂蒸气再次加热,继续升温后,送回 加热盘管供采暖使用。同时冷凝器中凝结的冷剂水直接返加热盘管供采暖使用。同时冷凝器中凝结的冷剂水直接返 回低压发生器,使其中的浓溶液变成稀溶液完成溶液的稀回低压发生器,使其中的浓溶液变成稀溶液完成溶液的稀 释过程,低压发生器中的稀溶液进入吸收器与管内的热水释过程,低压发生器中的稀溶液进入吸收器与管内的热水 换热后再由溶液泵送入高压发生器,从而完成一个循环。换热后再由溶液泵送入高压发生器,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冷热流程的切换由阀门完成。冷热流程的切换由阀门完成。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热水和冷水采

29、用同一回路的吸收式系统工作原理: 制冷时与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一样。 采暖时,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气直接进入蒸发器与热水换热, 产生的冷凝水直接通入吸收器与其中的浓溶液混和而成为稀溶液, 再由溶液泵送入高压发生器,完成一个循环。 制冷和采暖的切换由阀门完成。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循环的各热力过程图循环的各热力过程图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三、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三、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一)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一)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1.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循环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循环 A- 精馏塔精馏塔(a 一发生段一发生段 b-提馏段提馏段 c-精馏

30、精馏 段段 d-分凝段)分凝段) B-吸收器吸收器 C-冷凝器冷凝器 D-氨液过冷器氨液过冷器 E-蒸发器蒸发器 F-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 P-氨水泵氨水泵 V-节流阀节流阀 8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循环的热力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循环的热力 过程过程 为进入精馏塔的浓溶液在提馏为进入精馏塔的浓溶液在提馏 段被加热的过程。段被加热的过程。 1-2为浓溶液在发生段的加热气化为浓溶液在发生段的加热气化 过程。该过程中大量氨气和部分水过程。该过程中大量氨气和部分水 蒸气被蒸发出来,溶液浓度由蒸气被蒸发出来,溶液浓度由 降降 低为低为 。其开始蒸发出的蒸气状态。其开始

31、蒸发出的蒸气状态 和蒸发终了的蒸气状态分别为点和蒸发终了的蒸气状态分别为点 和点和点 的状态。因此在发生段内蒸的状态。因此在发生段内蒸 气状态为点气状态为点 和点和点 的平均状态的平均状态 点点 ,其浓度为,其浓度为 。 为提馏段的热质交换过程。为提馏段的热质交换过程。 点点 状态的蒸气上升与点状态的蒸气上升与点 状态的状态的 溶液进行热质交换,使溶液中的氨溶液进行热质交换,使溶液中的氨 蒸发。点蒸发。点 状态的氨蒸气浓度由状态的氨蒸气浓度由 提高到提高到 ,达到点,达到点 状态。状态。 11 a r a 1 2 1 2 3 m 13 3 a 1 3 m d 1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32、 为精馏段热质交换过程。浓溶液浓度进一步提高到为精馏段热质交换过程。浓溶液浓度进一步提高到 为冷剂氨蒸气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为冷剂氨蒸气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 为冷剂氨液体在过冷器中的过冷过程。为冷剂氨液体在过冷器中的过冷过程。 为为 点状态的过冷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到点状态的过冷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到 压力,其湿蒸气压力,其湿蒸气 达到点达到点 7 状态的节流过程。由于该过焓值不变,浓度不变,故两点状态的节流过程。由于该过焓值不变,浓度不变,故两点 重合。重合。 7-8 为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点为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点 8 通常为湿蒸气状态,以利于限通常为湿蒸气状态,以利于限 制蒸发温度的波动范围

33、。制蒸发温度的波动范围。 为发生段底部引出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降温过程。为发生段底部引出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降温过程。 为降温后的引出液的节流过程(因前述原因点为降温后的引出液的节流过程(因前述原因点 3与点与点 重重 合)。合)。 为稀溶液进入吸收器后的吸收过程。为稀溶液进入吸收器后的吸收过程。3点状态的饱和液体吸点状态的饱和液体吸 收经过冷却其温度从点收经过冷却其温度从点8状态上升到点状态上升到点 状态的蒸气,最后形成点状态的蒸气,最后形成点 4 状态的浓溶液。状态的浓溶液。 点点4 状态的浓溶液经溶液泵提升到状态的浓溶液经溶液泵提升到 压力,达到点压力,达到点 状态。升状态。升 压过程其

34、浓度和焓值均不变,点压过程其浓度和焓值均不变,点 与点与点4 重合。经溶液热交换器重合。经溶液热交换器 后达到点后达到点 ,再回到精馏塔的发生段,重新投入循环。,再回到精馏塔的发生段,重新投入循环。 51 R 65 a 66 76 a a 6 0 p a 22 32 aa 2 a 83 a 8 k p a 4 a 4 a 1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二)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二)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五、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变工况特性五、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变工况特性

35、1工作蒸汽压力变化的影响工作蒸汽压力变化的影响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由于从发生器来的浓溶液温度上升而冷却水条件不由于从发生器来的浓溶液温度上升而冷却水条件不 变,吸收终了的溶液温度也有所上升。随着制冷量变,吸收终了的溶液温度也有所上升。随着制冷量 的增加,蒸发压力下降。吸收终了稀溶液的状态由的增加,蒸发压力下降。吸收终了稀溶液的状态由 点点2变为点变为点2。放气范围增大导致制冷量增大。放气范围增大导致制冷量增大。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冷却水进口温度改变的影响冷却水进口温度改变的影响 制冷机的制冷量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下降而增制冷机的制冷量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下降而增 加加

36、。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在发生器和冷凝器中,因冷却水温度下降,在发生器和冷凝器中,因冷却水温度下降, 冷凝压力下降,溶液中水蒸汽便大量蒸发,冷剂冷凝压力下降,溶液中水蒸汽便大量蒸发,冷剂 水量增加。吸收器中也因冷却水温度的下降稀溶水量增加。吸收器中也因冷却水温度的下降稀溶 液温度下降,促使吸收效果增强,吸收大量的水液温度下降,促使吸收效果增强,吸收大量的水 蒸汽,稀溶液浓度下降,制冷量有所增加。吸收蒸汽,稀溶液浓度下降,制冷量有所增加。吸收 终了溶液的状态由点终了溶液的状态由点2变为点变为点2。虽然进入发生。虽然进入发生 器的稀溶液浓度是低了,但由于冷却水温度降低,器的稀溶液浓度是

37、低了,但由于冷却水温度降低, 冷凝压力下降,水蒸汽大量蒸发。仍可获得较前冷凝压力下降,水蒸汽大量蒸发。仍可获得较前 浓度更高的浓溶液,发生终了浓溶液状态由点浓度更高的浓溶液,发生终了浓溶液状态由点4 变为点变为点4。因此,当冷却水温度下降时,由于。因此,当冷却水温度下降时,由于 稀溶液浓度的降低、浓溶液浓度的升高,放气范稀溶液浓度的降低、浓溶液浓度的升高,放气范 围增大,制冷量提高了。围增大,制冷量提高了。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冷却水进口温度也受到一定限制,冷却水进口冷却水进口温度也受到一定限制,冷却水进口 温度过低将引起稀溶液温度过低与浓溶液浓度过温度过低将引起稀溶液温度过低与浓

38、溶液浓度过 高,两者均易导致溶液产生结晶。一般不允许冷高,两者均易导致溶液产生结晶。一般不允许冷 却水进口温度低于却水进口温度低于20。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3冷媒水出口温度变化的影响冷媒水出口温度变化的影响 制冷机的制冷量随冷媒水出口温度的降制冷机的制冷量随冷媒水出口温度的降 低而下降。低而下降。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在蒸发器和吸收器中,主要因冷媒水出口温度在蒸发器和吸收器中,主要因冷媒水出口温度 降低蒸发压力下降,吸收能力减弱,溶液吸收降低蒸发压力下降,吸收能力减弱,溶液吸收 水分减少,稀溶液浓度上升,制冷量下降。水分减少,稀溶液浓度上升,制冷量下降。 另外,因吸收

39、器负荷减少,冷却水条件未变,另外,因吸收器负荷减少,冷却水条件未变, 因此,溶液温度有所降低,吸收终了稀溶液状因此,溶液温度有所降低,吸收终了稀溶液状 态由点态由点2变为点变为点2。 在冷凝器中,随着制冷量的降低,冷凝器负荷在冷凝器中,随着制冷量的降低,冷凝器负荷 也降低,冷却水条件未变,冷凝温度与冷凝压也降低,冷却水条件未变,冷凝温度与冷凝压 力均下降。虽然发生器稀溶液浓度比前增加,力均下降。虽然发生器稀溶液浓度比前增加, 浓溶液浓度也比前增加,但因制冷量的下降,浓溶液浓度也比前增加,但因制冷量的下降, 浓溶液浓度没有稀溶液浓度增加那么多。发生浓溶液浓度没有稀溶液浓度增加那么多。发生 终了状

40、态由点终了状态由点4变至点变至点4。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六、影响制冷机性能的一些不利因素六、影响制冷机性能的一些不利因素 1、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在制冷系统内,即使含有微量的不凝性气体也会使在制冷系统内,即使含有微量的不凝性气体也会使 制冷量下降,同时还会加速溴化锂溶液对金属材料制冷量下降,同时还会加速溴化锂溶液对金属材料 的腐蚀。系统中存在不凝性气体使制冷量下降的主的腐蚀。系统中存在不凝性气体使制冷量下降的主 要原因是吸收过程传质,传热的减弱。要原因是吸收过程传质,传热的减弱。 2、水侧污垢系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水侧污垢系数

41、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污垢系数越大,热阻越大,传热效果越差,制冷量污垢系数越大,热阻越大,传热效果越差,制冷量 越小。一般说来,新机器的制冷量比设计值高越小。一般说来,新机器的制冷量比设计值高 810,这是因为新机器污垢系数近似等于零,但,这是因为新机器污垢系数近似等于零,但 为了保证机组在长期运行之后,冷量仍可达到设计为了保证机组在长期运行之后,冷量仍可达到设计 要求,故在设计时,应根据所用水的水质情况选取要求,故在设计时,应根据所用水的水质情况选取 适当的污垢系数进行传热计算。适当的污垢系数进行传热计算。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3、冷剂水中溴化锂的含量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冷剂水中溴

42、化锂的含量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溴化锂制冷机因结构设计上的问题或操作运行方面溴化锂制冷机因结构设计上的问题或操作运行方面 的原因,发生器中溴化锂液滴有可能随同冷剂蒸汽进的原因,发生器中溴化锂液滴有可能随同冷剂蒸汽进 入冷凝器,吸收器中溴化锂液滴也有可能溅入蒸发器,入冷凝器,吸收器中溴化锂液滴也有可能溅入蒸发器, 造成冷剂水的污染。衡量冷剂中溴化锂含量的多少,造成冷剂水的污染。衡量冷剂中溴化锂含量的多少, 一般通过测定冷剂水的比重。当冷剂水比重小于一般通过测定冷剂水的比重。当冷剂水比重小于1.1 时,制冷量几乎还看不见有什么变化,不过如果这种时,制冷量几乎还看不见有什么变化,不过如果这种 污染不及

43、时制止,随着机组运转时间的增长,冷剂水污染不及时制止,随着机组运转时间的增长,冷剂水 中溴化锂的含量会愈来愈多,它对机组的性能将产生中溴化锂的含量会愈来愈多,它对机组的性能将产生 愈来愈大的影响,制冷量将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愈来愈大的影响,制冷量将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冷剂水中含有溴化锂成分,使蒸汽压下降,即蒸发温冷剂水中含有溴化锂成分,使蒸汽压下降,即蒸发温 度所对应的蒸发压力变小,吸收能力减弱。随着溴化度所对应的蒸发压力变小,吸收能力减弱。随着溴化 锂不断进入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的液位逐渐下降,锂不断进入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的液位逐渐下降, 以致影响溶液泵的正常工作,使机组不能正常

44、运行。以致影响溶液泵的正常工作,使机组不能正常运行。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七、溴化锂制冷机的腐蚀与缓蚀剂七、溴化锂制冷机的腐蚀与缓蚀剂 系统中含氧时,溴化锂对金属有腐蚀性,特系统中含氧时,溴化锂对金属有腐蚀性,特 别是钢。几个月可腐蚀别是钢。几个月可腐蚀12mm。 缓蚀剂:防止腐蚀最根本的办法是保持系统内缓蚀剂:防止腐蚀最根本的办法是保持系统内 高度真空,尽可能不让氧气侵入。其次是添加高度真空,尽可能不让氧气侵入。其次是添加 缓蚀剂,其作用就是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缓蚀剂,其作用就是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 膜,使之不能与氧直接接触,以达到防腐蚀的膜,使之不能与氧直接接触,以达到防腐

45、蚀的 目的。在溴化锂溶液中添加铬酸盐,钼酸盐,目的。在溴化锂溶液中添加铬酸盐,钼酸盐, 硝酸盐以及锑,砷,铅的氧化物都可以抑制溴硝酸盐以及锑,砷,铅的氧化物都可以抑制溴 化锂溶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目前在溴化锂吸化锂溶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目前在溴化锂吸 收式制冷机中广为应用的缓蚀剂是铬酸锂。收式制冷机中广为应用的缓蚀剂是铬酸锂。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双 效 型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直燃型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四、吸收扩散式制冷循环四、吸收扩散式制冷循环 吸收扩散式制冷循环主要用于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吸收扩散式制冷循环主要用于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因其制冷量

46、较小,一般作为吸收式家用冰箱和医用冰箱的因其制冷量较小,一般作为吸收式家用冰箱和医用冰箱的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 吸收一扩散式制冷机采用三元工质循环。除氨作为制吸收一扩散式制冷机采用三元工质循环。除氨作为制 冷剂,水作为吸收剂外,还有氢气(或氦气)作为辅助工冷剂,水作为吸收剂外,还有氢气(或氦气)作为辅助工 质。因它们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在系统中不发生相变,质。因它们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在系统中不发生相变, 使系统内压力易于平衡。同时因其强烈的扩散渗透作用,使系统内压力易于平衡。同时因其强烈的扩散渗透作用, 可使系统省去溶液泵和膨胀阀。利用热虹吸作用使整个系可使系统省去溶液泵和膨胀阀。利用

47、热虹吸作用使整个系 统在无机械原动力推动的情况下连续运行。整个循环的热统在无机械原动力推动的情况下连续运行。整个循环的热 力过程比一般吸收式和压缩式制冷循环复杂。整个装置无力过程比一般吸收式和压缩式制冷循环复杂。整个装置无 压缩机、泵等动力机械。压缩机、泵等动力机械。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吸收扩散式制冷循环的系统原理图吸收扩散式制冷循环的系统原理图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二)吸收一(氢气)扩散式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二)吸收一(氢气)扩散式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 1. 氨水溶液循环回路氨水溶液循环回路 在发生器中氨水溶液被加热后,一部分氨蒸气从溶液在发生器中氨水溶液被加热后,

48、一部分氨蒸气从溶液 中蒸发出来,蒸气形成的气泡将液柱推向提升管的泵管中蒸发出来,蒸气形成的气泡将液柱推向提升管的泵管 中,因被加热溶液密度小,以致形成热虹吸推动力,加中,因被加热溶液密度小,以致形成热虹吸推动力,加 上贮液器静压压头的作用,使泵管底部的溶液流向顶部。上贮液器静压压头的作用,使泵管底部的溶液流向顶部。 液柱流出泵管后,在发生器外套管中向下流动,同时被液柱流出泵管后,在发生器外套管中向下流动,同时被 进一步加热,温度继续上升,更多的氨气从溶液中逸出,进一步加热,温度继续上升,更多的氨气从溶液中逸出, 剩余溶液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并且在发生器顶部与吸收器剩余溶液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并且在发生

49、器顶部与吸收器 液位差的作用下,进入吸收器上端。同时通过套管式液液位差的作用下,进入吸收器上端。同时通过套管式液 一液热交换器,将热量传给由贮液器出来的浓溶液,使一液热交换器,将热量传给由贮液器出来的浓溶液,使 其预热并进入发生器。其预热并进入发生器。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吸收器下端与贮液器连通,从贮液器中出来并沿连接管吸收器下端与贮液器连通,从贮液器中出来并沿连接管 逆流向上的氢氨混合物与吸收器上端下来的稀溶液汇合,逆流向上的氢氨混合物与吸收器上端下来的稀溶液汇合, 使混合气中的氨气被吸收,溶液浓度继续提高,最后流使混合气中的氨气被吸收,溶液浓度继续提高,最后流 回贮液器,重新经

50、液液热交换器升温后送入发生器。剩回贮液器,重新经液液热交换器升温后送入发生器。剩 下的氢气继续沿吸收器管逆向上扩散,进入氨氢循环回下的氢气继续沿吸收器管逆向上扩散,进入氨氢循环回 路。路。 2. 氨氢气循环回路氨氢气循环回路 由提升管出来的氨蒸气因氨、水沸点相近的原因而含有由提升管出来的氨蒸气因氨、水沸点相近的原因而含有 较多的水蒸气。在精馏器内,氨蒸气和水蒸气在上升时较多的水蒸气。在精馏器内,氨蒸气和水蒸气在上升时 因温度逐渐降低而使水蒸气从氨蒸气中析出凝结为水滴,因温度逐渐降低而使水蒸气从氨蒸气中析出凝结为水滴, 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发生器。分馏出来的较高浓度氨蒸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发生器。分

51、馏出来的较高浓度氨蒸 气,离开精馏器后,随即进入冷凝器。在空气自然对流气,离开精馏器后,随即进入冷凝器。在空气自然对流 换热的条件下凝结为氨液。依靠冷凝器传热管的倾斜度,换热的条件下凝结为氨液。依靠冷凝器传热管的倾斜度, 氨液流入蒸发器。氨液流入蒸发器。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在蒸发器入口处氨液与由吸收器上行的氢气相遇而混合。在蒸发器入口处氨液与由吸收器上行的氢气相遇而混合。 由于氢气密度小,氨气密度大,氨液在蒸发器中迅速向由于氢气密度小,氨气密度大,氨液在蒸发器中迅速向 氢气中扩散,吸收周围的热量,产生制冷效果。蒸发器氢气中扩散,吸收周围的热量,产生制冷效果。蒸发器 中形成的氨、氢

52、混合物因氨的密度较大而下行到气一气中形成的氨、氢混合物因氨的密度较大而下行到气一气 热交换器吸热后进入贮液器热交换器吸热后进入贮液器,并从上部空间进入吸收器并从上部空间进入吸收器, 与来自提升管经液一液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器的稀与来自提升管经液一液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器的稀 溶液相遇,大部分氨蒸气被稀溶液吸收成为浓溶液流入溶液相遇,大部分氨蒸气被稀溶液吸收成为浓溶液流入 储液器,重新进行氨、氢气循环。储液器,重新进行氨、氢气循环。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第二节第二节 压缩式气体制冷循环压缩式气体制冷循环 一一 、无回热、无回热压缩压缩气体制冷循环气体制冷循环 1. 循环系统图及循

53、环系统图及 T-s 图图 1-2为等熵压缩;为等熵压缩; 2-3为等压冷却过程;为等压冷却过程; 3-4为等熵膨胀过程;为等熵膨胀过程; 4-1为等压吸热过程。为等压吸热过程。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循环的性能参数计算循环的性能参数计算: 单位制冷量与单位冷却热负荷分别为:单位制冷量与单位冷却热负荷分别为: 单位压缩功和单位膨胀功分别为:单位压缩功和单位膨胀功分别为: 循环所消耗的单位功与制冷系数为:循环所消耗的单位功与制冷系数为: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若不计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并注意到:若不计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并注意到: 则上式可简化为:则上式可简化为: 热力完善

54、度为:热力完善度为: 式中式中, 永远小于永远小于 ,有有 ,即无回热气体制冷机理论循,即无回热气体制冷机理论循 环的制冷系数小于同温限下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的经济性环的制冷系数小于同温限下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的经济性 比逆卡诺循环差。比逆卡诺循环差。 c T 2 T c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实际循环的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实际循环的T-S图图 在实际的气体压缩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和膨胀机中并非等熵在实际的气体压缩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和膨胀机中并非等熵 过程,换热器中也存在着传热温差和流动阻力损失。因此实际过程,换热器中也存在着传热温差和流动阻力损失。因此实际 循

55、环的单位制冷量减小,单位功增大,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减小,单位功增大,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 降低,同时伴随有某些循环特性的变化。降低,同时伴随有某些循环特性的变化。 由此可见,无回热气体制由此可见,无回热气体制 冷机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冷机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与 循环的压力比,或压缩机的循环的压力比,或压缩机的 温度比和膨胀机的温度比有温度比和膨胀机的温度比有 关。压力比或温度比越大,关。压力比或温度比越大, 循环的制冷系数越低。因此循环的制冷系数越低。因此 要提高循环的经济性,必须要提高循环的经济性,必须 采用较小的压力比。采用较小的压力比。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二

56、、定压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二、定压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 1. 循环系统图及循环系统图及 T-s 图图 所谓回热循环就是将冷箱返回的冷气流引入回热器,用以冷却来所谓回热循环就是将冷箱返回的冷气流引入回热器,用以冷却来 自冷却器的高压常温气流,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到达膨胀机进气自冷却器的高压常温气流,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到达膨胀机进气 温度的目的。同时冷箱的返回气流被加热,使压缩机吸气温度升高。温度的目的。同时冷箱的返回气流被加热,使压缩机吸气温度升高。 (1)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透平压缩机;冷却器、系统由透平压缩机;冷却器、 透平膨胀机、冷箱和回热器透平膨胀机、冷箱和回热器 等

57、设备组成。等设备组成。 (2)循环工作过程:)循环工作过程: 1-2为压缩过程;为压缩过程; 2-3为冷却过程;为冷却过程; 3-4 和和6-1为回热器中的回热过程;为回热器中的回热过程; 4-5为膨胀过程;为膨胀过程; 5-6为冷箱中的吸热(制冷)过程。为冷箱中的吸热(制冷)过程。 6-7-8-5-6为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为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 显然,其单位压缩功与单位膨胀功显然,其单位压缩功与单位膨胀功 均大得多。均大得多。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 循环性能指标的计算:循环性能指标的计算: 单位制冷量和冷却器单位热负荷:单位制冷量和冷却器单位热负荷: 回热器单位热负荷:回热器

58、单位热负荷: 压缩机单位耗功和膨胀机单位功:压缩机单位耗功和膨胀机单位功: 理论循环消耗的单位功和制冷系数:理论循环消耗的单位功和制冷系数: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由于由于 故故 所以理论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所以理论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 或或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结论:在相同工作范围、相同单位制冷量,而且有相结论:在相同工作范围、相同单位制冷量,而且有相 同的理论制冷系数的回热与无回热气体制冷循环相比,因同的理论制冷系数的回热与无回热气体制冷循环相比,因 为回热循环压力比小,以致压缩机和膨胀机单位功也小,为回热循环压力比小,以致压缩机和膨胀机单位功也小,

59、其功率也小,因而大大减少了压缩过程、膨胀过程以及热其功率也小,因而大大减少了压缩过程、膨胀过程以及热 交换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所以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比无回交换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所以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比无回 热循环的要大。当系统采用了高效透平机械后,制冷机的热循环的要大。当系统采用了高效透平机械后,制冷机的 经济性会大大提高。在制取经济性会大大提高。在制取80 以下低温时,定压气以下低温时,定压气 体制冷机的热力完善度超过了各种型式的蒸气制冷机。体制冷机的热力完善度超过了各种型式的蒸气制冷机。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三、定容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斯特林循环)三、定容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斯特

60、林循环) 1. 定容回热气体制冷机工作过程及在定容回热气体制冷机工作过程及在 p-v 图上的表示图上的表示 定容回热气体制冷定容回热气体制冷 机循环由两个等温机循环由两个等温 过程和两个定容过过程和两个定容过 程组成。因最早由程组成。因最早由 斯特林提出,所以斯特林提出,所以 又称做斯特林循环。又称做斯特林循环。 循环工作过程:循环工作过程: 12为等温压缩过程;为等温压缩过程; 23为等容放热过程;为等容放热过程; 34为等温膨胀过程;为等温膨胀过程; 41为等容吸热过程。为等容吸热过程。 制冷原理与装置其它制冷循环系统 2.循环的性能参数计算循环的性能参数计算: 循环中气体的单位制冷量为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