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迁谪/牵挂商贾/辜负赠送/铮铮然B. 漂沦/腈纶憔悴/渔樵英俊/九江郡C. 衣裳/霓裳 幽咽/呜咽行 伍/琵琶行D. 船舷/管弦真谛/啼血鱼虾/虾蟆陵答案:B解析:A 项,分别读 qi a n/qi a n,g u /g u ,z e ng/zh e 项盼别读 I u n/l u n,qi a o/qi a o,j u n/j t项;C 分别读 sh a n g/ch a ng,y e /y e ,h a ng/x i 项分 别读 xi a n /xi a n,d 1 /t ,xi a /h a。J 2下

2、列语句中加点的“等闲”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D. 不可等闲视之答案:B解析:B项与题干中的“等闲”是“白白地” “随随便便”的意思;A、C、D三项的“等闲”都为“平常”“普通”的意思。J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使快弹数.曲B. 千呼万唤始.出来C轻拢慢捻抹复挑D.满座重闻皆掩泣答案:B解析:B项,“始”都是副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商人重利轻.别离座中泣下谁最多,才。A项,“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

3、,数量。C项,“轻”,形容词,轻轻地;动词,轻视。D项,“泣”,动词,哭泣;名词,眼泪。J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弓I、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B.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C.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D. 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 ,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也众口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答

4、案:C解析:C项,长恨歌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10题。夜筝唐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匸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 筝的环境。B.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C三、四两句采用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 ,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 ,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 ,借

5、景物传达 情思。答案:D解析:D项理解错误,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月亮”,但这首诗不是正衬,而是反衬,是“乐景哀W6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3分)答案: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 ,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 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解析:这是留下空白,让人有更多的发挥的余地一一一者让人回味刚才那美妙的乐曲;再者,也让读者产生了疑问,弹者因何而“弦凝” ?自然与前一句中的“感”有关

6、 ,那又是在“感”什么呢 ?从其 中的“暗低容”可见,一定是伤心悲苦之事。 7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3分)答案:琵琶行并序中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解析:夜筝描绘明月之夜女子弹筝的形象,着力描写了音乐效果,表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琵琶行并序是相似的。再者 ,从弹奏者的身世来看,夜筝与琵琶行并序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唐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

7、咽。寻声见其人,有妇 颜如雪。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 襟,低眉终不说。 8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3分)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两个特点“颜如雪”“娉婷” “十七八”以及“愁 绝”“泣”“独”“凄切”分析。南湖早春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 乱点碎红山杏发 翅低白雁飞仍重 不道江南春不好,返照湖边暖复明。 ,平铺新绿水衴生。,舌涩黄鹂语未成。 ,年年衰病减心情。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9颔联中“乱”和“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做简要赏析。(4分)

8、答案:“乱”是“自然、随意”的意思。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 :一是描述水衴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 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衴的茂盛。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乱”“平”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乱”字生动地 表现了 “山杏”花开的特点,“平”字表现了 “水衴”分布的特点。据此分析即可。Wl0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解析:诗的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

9、吐艳,水衴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尾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三、表达交流(8分,每小题4分):Wl1( 2013 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端正好】,将琵琶行(第一节)仿写成【端正好】。【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琵琶行(第一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答案:(1)秋风起,夜无边,江浸月,枫荻乱飞。带不走离别滋味,让我一夜醉。(2)秋瑟瑟,夜沉沉,月 茫茫,马蹄乱狂,劝君举杯洗愁肠,满壶是离伤。解析:注意采用“端正好”的句式、句数,琵琶行的意境,保持意境的完整。 l2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在这座亭子里饮酒赋诗 ,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