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问题总结及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 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2、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
3、、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 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简略式:人物+事件 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6 划分段落?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4(7 从哪几个方面为文章拟标题。 (1) 核心
4、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 8,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表达效果上,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大的):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
5、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
6、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7、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2,描写的种类? 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描写:(
8、1)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为了“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神态描写: 是心理描写的外化。 (3)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情。 (4)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场面描写:人物与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地点且相互发生联系构成的画面。 场面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人物,
9、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心情; 3、表现人物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中心。 社会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1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2 _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
10、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 )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 )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
11、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 )心里非常不痛快,( )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
12、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心花怒放: (2)大名鼎鼎: 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 _一眼 _一眼 3.读第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 人物:_ 出生年份:_ 出生地:_ 身份及主要贡献: 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和_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第二位老师读后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
13、5.“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能背就真正懂了。 B.能背还不是真正懂了。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括号内。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假如就 因为所以 7.“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这句话中“像这样读书”是指怎样读书? 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南怀瑾的文章很差,姓商的先生对他的评价不正确。 ( ) (2)南怀瑾的文章很好,袁焕仙先生是鸡蛋里挑骨头,有意刁难。 ( ) )南怀瑾的文章不错,但袁焕仙先生要求很严格,想让他明白真正的读3(书方法和写作方 法。 ( ) 9.下列适合作短文题目的是( ) A.
14、读书破万卷 B.书读百遍 10.短文写了两件事,一略一详,第一件事能去掉吗?为什么? 1.(1)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2)形容名气很大。 2.瞥 瞅 3.南怀瑾 1918年 浙江温州 学者,诗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4.商先生 袁焕仙 满口称赞 全然不理 读100遍伯夷叔齐列传 5.B 6.假如就 虽然但是 7.读书要认认真真地多读几遍,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掌握文章的精髓。 8.(1)(2)(3) 9.B 10.不能,第一件事描写较简略,是为了与第二件事作比较而存在的,是为了突出袁焕仙先生的要求严格,所以不能去掉。 3 一棵树,三堂课 查一路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
15、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诞三尺地抬头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
16、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妹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 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请意,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那是一种青涩的溢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于是,我只好等待。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
17、。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未成热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热的鸭子往往也会飞。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垂涎三尺: 窘况: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再用文中的三句话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 “三堂课”的具体内容: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 4.文中作者从挑树上感悟到的三个启发中,你对哪一个的感触最深?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垂涎三尺:形容嘴馋到极点。窘况:非常困难又无法摆
18、脱的境况。 2.用比喻手法将“鼾声”比喻成交响乐中的声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我们一家四口睡觉的踏实,引出下文自己的感悟。 3.“三堂课”的具体内容:爬树摘桃。看管桃树。等待桃子成熟,失去桃子。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财富是诱人的让看管他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使人感到轻松,踏实。在生活中需要恰当的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4.略 4 沉默的竹笛 李澍声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含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
19、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己悄悄地散去,心情清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溢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关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
20、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岛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 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 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鸣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幕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
21、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 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
22、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愁闷忧伤听竹笛; ; ;千辛万苦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 (2)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中的“幸福”和“耻辱”? 3.本文作者从他吹竹笛的往事中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4.许多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还有人说:“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1.如愿以偿买竹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轨概论2-1车辆组成与重要技术参数
- 垃圾场养猪场合作协议书范文
- 锂电池供应商的合作协议书范文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文800字左右五篇
- 杭州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心理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 2023-2024学年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一)数学试题
- 边做边学AutoCAD建筑制图立体化教程第章绘制和编辑平面图形三
- -商朝与青铜文化ppt课件
- 表面处理集中加工区项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 幼儿园中班社会动物好朋友学习教案
- 山东省省管企业担保管理办法
- 沙盘游戏治疗(课堂PPT)
- Powerpoint - Business Plan Marketing Presentation Template
-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教学课件分析
-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全套)
-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自行车连锁店运营手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