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0+48挂篮预压方案_第1页
48+80+48挂篮预压方案_第2页
48+80+48挂篮预压方案_第3页
48+80+48挂篮预压方案_第4页
48+80+48挂篮预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挂篮预压方案一、概况新建合福客运专线hfmg-3标五府山特大桥(dk510+252.500dk512+086.230)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五府山镇,全长1833.73 m,桥跨布置为1-24m简支梁+5-32m简支梁+(48+80+48)m连续梁+43-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共55个墩台;6#9#墩为跨上扬公路的三跨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跨为48+80+48m,一联全长177.5m(含两侧梁端至边支座中心各0.75米);无碴轨道双线桥面,桥面板宽度12m,左右线间距5m,防撞墙内侧净宽8.8m,桥上人行道钢栏杆内侧净宽11.9m,桥梁建筑总宽12.28m;连续梁全部位于直线上,桥面

2、坡度3。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中支点梁高为6.65m,跨中梁高为3.85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5.6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5.9m,箱梁顶板宽12.0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腹板厚度为60-48-60-90cm,按照折线变化,底板厚度40-100cm,按照直线线性变化。在端支点、中支点共设5个横隔板,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连续梁采用轻型挂篮分段悬臂灌注施工,分别在7号、8号墩墩顶立模灌注0号梁段。待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后进行,且必须满足砼

3、龄期大于5天,张拉0号梁段预应力。在0号梁段安装挂篮,分别在挂篮上对称向两侧顺序灌注各梁段,移动挂篮,灌注下一个梁段,直到形成2个对称的t构;搭设螺旋焊管灌注边跨直线梁段,形成两单悬臂结构,利用挂篮灌注边跨的合拢段,最后利用挂篮灌注中跨合拢段,完成梁体施工。二、预压试验挂篮拼装完成后,在第一节段施工前要对挂篮进行预压试验。(一)预压目的1、为确保悬臂现浇施工安全,需对挂篮进行预压试验以检验挂篮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2、通过模拟挂篮在悬臂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挂篮主桁片及其附属结构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 3、通过其规律来指导挂篮施工中模板的预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层浇注的顺序。(二)试验

4、方法概述及试验地点试验方法就是模拟第一节段悬臂施工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该试验方法不同于起重机械:因为其荷载是顺序逐加的、且观测时间(或卸载时间)长达24小时。当完成100荷载加载,4小时之后需要观测一次,12小时之后需要观测一次。1、设计荷载:a1#长2.7m,设计砼:55.8m3,涨模系数取1.2倍,钢筋:6.5吨,钢绞线:1.5吨;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容重为:2600 kg/m3;内模自重3.5吨;挂篮承受总重量:g总g砼1. 2g钢筋g预应力g内模 55.8m32.6t/ m31.5t3.5t150吨。2、基准点的设置:模拟实际空模床的准确位置,并以此姿

5、态作为沉降的初始态。综合考虑了以上各种因素,我单位确定的预压荷载系数为120%,即基准载荷为177吨。用压重物(袋装沙子)模拟混凝土连续梁的重量分布,分别按14.7吨(10%)、29.4吨(20%)、73.5吨(50%)、147吨(100%),176吨(120%),对挂篮分级加载试验,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用预压前、预压期、稳定期、卸载后的标高观测值,算出挂篮总下沉值(预压前-稳定期),计算弹性变形量(卸载后-稳定期)和非弹性变形量(预压前-卸载后)。荷载分布示意图如下:(三)设备与物资: 塔吊一台,176吨沙子及运输车辆,编织袋150个 标高测量用水准仪一套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精度产地水准仪na2

6、0.7mm瑞士徕卡测微器dpm0.3mm中国苏州(四)试验步骤:1、试验前的检查1)检查挂篮各构件联接是否紧固,机构装配是否精确和灵活,金属结构有无变形,各焊缝检测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2)检查挂篮的锚固系统连接是否正确、安全; 3)照明充足,警示明确; 4)即完全模拟浇注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工作。2、温度变化对挂篮的影响考虑到温度变化对挂篮的影响,要求在预压前24小时模拟加载时的观测时间进行观测,分析温度影响。3、人员组织安排 该工作由施工方总调度并负责重物组织及重物的装卸;设备供应方协同完成其它事项;监理督导;并由三方共同成立试验指导小组。 另外配有: 联系人、协调员

7、和现场指挥共4人; 4名钳工或装吊工负责挂篮本身安全; 2名应急人员和4名测量工程师; 后勤人员及小工若干。4、加载及加载程序(1)预压前底模标高的确定:预压前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底模施工预拱度(按抛物线型式布设)。其中底模施工预拱度由三部分组成: (2)调整模板立模标高:调整底模撑杆的高低,使底模处于预压前底模标高位置。(3) 测点布设:在两侧主桁片上沿纵向布置三个测点,横向位置可选在与混凝土箱梁腹板对应处。(4)测量各测点的原始标高;(5)布设荷载按梁体截面形式计算梁体翼缘板、腹板及箱体部分(顶板和底板部分)的梁体自重荷载分布值,并按计算结果分部位布设预压沙袋。在加载过程中,分以下几个步骤

8、:加载过程共分三级:060%100%120%1)第一级加载:060% 第一级加载为60%。加载重量为90吨。 当加载完毕后,开始第一轮测试。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6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挂篮受力的情况。2)第二级加载:60100%第二级加载为100%。即加载150吨。 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0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挂篮受力的情况。3) 第三级加载:100120% 第四级加载为120%。加载重量为180吨。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2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挂篮受力的情况。1小时观测一次,4小时观测一次,12小时观测一次,24小时再测量观察一次。观测挂篮沉降变形,支架

9、变形量小于1mmh时停止观测,可认为挂篮预压沉降趋于稳定。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 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挂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体

10、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并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挂篮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试验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4)预压过程中观测:第一级按090吨(060%)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第二级按90吨150吨(60%100%)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第三级按150吨180吨(100%120%)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5)静置24小时后,再次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b、卸载程序主桁片变形稳定后,即可卸除预压荷载,卸载过程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卸载过程同样分四个步骤。卸载过程要求左右对称卸载,左右对称吊装砂袋。总之要均匀依次卸载,防

11、止突然释荷的冲击,并妥善放置重物以免影响正常施工。(五)挂篮的原理从预压加载开始直至预压完成分阶段进行,具体可分以下三阶段:1、弹性、非弹性变形阶段观测:从预压加载开始直至加载完成的过程中,主桁片非弹性变形及弹性变形(杆件本身的弹性变形)就基本完成。各测点的弹性、非弹性变形之和=各测点的原始标高-这个阶段各观测点实测加载后标高2、卸载阶段的观测:主桁片变形稳定后,即可卸除预压荷载,卸载过程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卸载过程同样分五个步骤: 各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卸载完成后实测各观测点标高-卸载前各观测点实测标高3、预压结果分析:采用统计法分析各阶段观测值,剔除个别值,找出观测值的规律性。计算挂篮的弹

12、性、非弹性变形量:挂篮的非弹性变形l塑预压前标高卸载后标高挂篮的弹性变形l弹卸载后标高卸载前标高挂篮的总沉降值l总预压前标高卸载前标高(六)测试方案根据对挂篮承载能力进行的分析计算,现对该挂篮进行现场加载实验。测试目的: 1、在实际荷载工况下,消除非弹性变形,测定弹性变形。2、为施工时设置预拱度提供依据。测点布置: 1)观测点分布见附图。(图呢?)观测点用长度为2cm,12的钢筋点焊在该处。 2)进行观测点编号和预压前测量。在堆载完成后,每天用水平仪观测四次,待各点沉降数据后,即可卸载。3)卸载后观测各点数据。卸载后测量数据-加载稳定后测量数据=弹性变形数据加载前测量数据-弹性变形数据=非弹性

13、变形数据非弹性变形无法一次消除。根据施工经验,第一次只能消除非弹性变形的12左右,需要34次才能基本消除,非弹性变形累计递减。在第一次制梁时,预留预压时消除的非弹性变形的12,以后的三次制梁中对预留的非弹性变形逐次减半。3、测量仪器:主要测量设备:自动安平水准仪(ds22)一台;仪器型号对不上? 4、预压报告: 预压工作完毕后,将出具“预压报告”。三、预压后模板的调整模板在安装时已经按预拱曲线装好,一般情况下不用再调整模板。假若预压后需要对线型做微调,即根据预压过程中的弹性变形量降低底模标高,则可参照以下原则或方法进行:1、先调底模,再调腹模,最后调翼模。2、调底模拱度时,由中间向两端调。3、

14、调底模时,可用两个千斤顶把要调整的部位顶起来至合适的高度,再把底模撑杆调至正确的高度。4、底模调好后,通过调整中间的模板撑杆的长度来调整腹模,注意腹模的上口宽度以及腹模的平顺性。5、最后通过调整端部的模板撑杆的长度来调整翼模的拱度,使之与底模的拱度相一致。6、若调整时很费力,可把翼模的小部分连接螺栓松开,待调好后再拧紧。四、预压注意事项1、预压前应对连接螺栓、销轴再做一次检查。2、预压物的重量及其分布应尽量模拟混凝土梁体荷载分布。 3、确定吊装预压物进入模板的通道。4、预压应采用分级分层加载,禁止在某处集中堆载。5、安排指挥人员,以协调地面、模板内人员/吊车司机的工作。6、加载时模板内不宜有其

15、他人员走动,若有人通过,一定要提醒其注意避让头顶空中的吊装物。7、加载时应在设备上设安全员一名,随时督导安全问题。8、卸载时也要分层卸载。五、应急预案为防止在预压过程中出现挂篮坍塌等突发事件,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一旦发生突发安全事故,项目部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处理。项目部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 长:王成军 副 组 长:姜宏波 狄宝才

16、孟繁亮成 员:贾春阳、李 俭、赵平平、刘文武、谢金龙、魏洪巍、刘明2、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2)组长职责: a、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b、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c、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d、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e、在事故现场实行交通管

17、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f、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3)副组长职责:a、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b、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c、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其它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d、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二)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应急设备物资主要有: 1、吊车2台、装载

18、机1台、挖掘机2台、运输车辆3台2、气割设备三套 3、急救药箱1个; 4、手电或矿灯10个; 5、对讲机5部。 (三)教育、训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在挂篮预压前应对施工人员和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救援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四)应急响应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应急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项目部安质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监理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向建管局安监站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1、设置值班电话:项目部实行昼夜值班制度,电话:07938649777。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人员,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