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技术课件_第1页
中国建筑史技术课件_第2页
中国建筑史技术课件_第3页
中国建筑史技术课件_第4页
中国建筑史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建筑史技术1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Edited by Xiao Min 2006.10.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义 中国建筑史技术2 第三讲:鲁班门前第三讲:鲁班门前 营造专题营造专题 中国建筑史技术3 回顾回顾 描述描述/认识中国古建筑认识中国古建筑 千篇一律的表现 功能分类:形态一致性 形态分类:材料一致性 材料分类:功能一致性 常见的描述常见的描述/认识手段认识手段 单体:材料、技术 群体:单体空间(院落:庭院或天井)的组织方式 类型:特定的功能空间装饰 中国建筑史技术4 一、何谓一、何谓“营造营造” 营造:营造: 经营、

2、制作 Yingzao (1) construct;build 建造 营造住宅 (2) make 制作;做 营造器物 (3) fabricate 构造、编造 各肆营造,枝叶徒繁 所谓营造业就是指涉及上述生产的所 有所有行业 水泥工涉及到建筑行业也算是营造业的一种 技术:技术: 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technology : The scientific method and material used to achieve a commercial or industrial objective. 技术用以达到商业或工业的目的的科学方法和材料 中国建筑史技

3、术5 天 有 时 、 地 有 气 、 材 有 美 、天 有 时 、 地 有 气 、 材 有 美 、 工 有 巧工 有 巧 , 合 此 四 者 , 然 后 可 以 为 良 。, 合 此 四 者 , 然 后 可 以 为 良 。 周礼周礼冬官冬官考工记考工记 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以卜筮 者尚其占。者尚其占。 周易周易系辞传系辞传 百工工匠:百工工匠: 1、巧、尚象:经验性 2、工有巧:技术、艺术的统一性 过程和结果/手段和目的;过程的仪式性、纪念性;价值观、象征体系的统一性 3、稳定的样式传

4、统中工匠的经验知识得以传承,技巧得以发挥 二、古代的二、古代的“营造营造” 中国建筑史技术6 三、中国古代宫室的营造三、中国古代宫室的营造 按照营造(建筑生产)过程按照营造(建筑生产)过程 材料、工具、加工方法和技巧、样式(定式和变化规则) “传统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研究大多只涉及材料和样式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研究大多只涉及材料和样式 中国建筑史技术7 内容内容 1、材料、构造、结构基本的空间、造型的形成 核心:建筑木构架体系大木作 其它部件:台基、屋顶、墙体 2、装修/色彩/装饰 角度角度 历时性的研究:历时性的研究: 共时性的研究:共时性的研究: 古典建筑唐宋以来,木结构,中原江南,

5、官式课本:清式建筑做法 中国建筑史技术8 四、大木作四、大木作 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 木结构建筑的主体木构架 1 1、平面的基本概念:、平面的基本概念: 正面的描述:间、开间。 面阔/间广通面阔 侧面的描述:架、步、步架 进深通进深 2 2、分件、分件: 柱、枋、斗栱、屋架、多层木建筑 中国建筑史技术9 3 3、构架类型构架类型: 抬梁式抬梁式 中国建筑史技术10 穿斗式穿斗式 中国建筑史技术11 4 穿斗式穿斗式 中国建筑史技术12 井干式(特例)井干式(特例) 中国建筑史技术13 4.1 柱柱 早期的柱子 中国建筑史技术14 4.1 柱柱 1 分类、材料、形状、尺度(模数、比例) 2

6、艺术加工: 梭柱 生起 侧脚 3 柱网 满堂柱式 金箱斗底槽 单槽 双槽 分心斗底槽 副阶周匝 移柱造 减柱造 中国建筑史技术15 4.1 柱柱 满堂柱式 金箱斗底槽 单槽 双槽 分心斗底槽 中国建筑史技术16 4.1 柱柱 金箱斗底槽 单槽 双槽 分心斗底槽 中国建筑史技术17 4.2 枋枋1 1 额枋 (阑额) 2 平板枋 (普拍枋) 3 雀替 (绰幕枋) 中国建筑史技术18 4.3 斗栱斗栱 1 分件:斗 栱 昂 (枋) 2 分类:外檐 内檐/ 柱头 补间 转角 中国建筑史技术19 中国建筑史技术20 宋式斗栱的基本组成:斗,栱,昂,枋宋式斗栱的基本组成:斗,栱,昂,枋 昂昂 栌斗栌斗

7、横栱横栱 耍头耍头 衬方头衬方头 华栱华栱 中国建筑史技术21 中国建筑史技术22 中国建筑史技术23 中国建筑史技术24 中国建筑史技术25 中国建筑史技术26 中国建筑史技术27 4.3 斗栱斗栱 3 描述: 跳 n 踩2n+1 铺作n+3 4 模数:外檐 内檐/ 柱头 补间 转角 中国建筑史技术28 4.4 屋架屋架 1 主要构件:梁、檩(桁)、椽、 (柱、枋) 2 其它构件: A瓜柱(童柱、蜀柱) B驼峰 C叉手和托脚 D替木 中国建筑史技术29 4.4 屋架屋架 基本构件: 梁、 檩(桁、槫)、 椽 、 柱、 枋 中国建筑史技术30 4.4 屋架屋架 3 推山 收山 中国建筑史技术3

8、1 4.4 屋架屋架 4 举折 举架 中国建筑史技术32 4.4 屋架屋架 4 举折 举架 中国建筑史技术33 叉柱造 缠柱造 4.5 多层木建筑多层木建筑 中国建筑史技术34 4.6 木构技术发展的两个要点(了解)木构技术发展的两个要点(了解) 1 1 斗栱的起源:木悬挑的构造斗栱的起源:木悬挑的构造 2 2 铺作层的起源:木材的铺作层的起源:木材的井干壁体木悬挑的构造井干壁体木悬挑的构造 中国建筑史技术35 1 1 斗栱的演变斗栱的演变 早期早期 宋代宋代的斗拱的斗拱 中国建筑史技术36 斗栱斗栱 唐清唐清 中国建筑史技术37 斗栱斗栱 唐清唐清 中国的中国的“柱式柱式” CHINESE

9、ORDER 中国建筑史技术38 2 2 铺作的原型铺作的原型 木结构体系的节点木结构体系的节点 中国建筑史技术39 4.7 木构技术发展片断木构技术发展片断 1. 原始社会:河姆渡干栏的木榫印,仰韶木柱的加工(原始社会:河姆渡干栏的木榫印,仰韶木柱的加工(45cm) 2. 商代的木椁墓商代的木椁墓井干壁体井干壁体 /甲骨文甲骨文干栏建筑干栏建筑 3. 西周青铜器西周青铜器栌斗、散斗栌斗、散斗/春秋文献春秋文献山节,藻木山节,藻木+兑兑 4. 春秋至西汉:大体量建筑用土木结合,夯土台中心的高台榭方式春秋至西汉:大体量建筑用土木结合,夯土台中心的高台榭方式 5. 东汉:高台榭风尚落,多层木楼阁兴起

10、,让木构架渐成熟,斗拱形式多样,铺东汉:高台榭风尚落,多层木楼阁兴起,让木构架渐成熟,斗拱形式多样,铺 作之制未定型作之制未定型 6. 唐:大面积大体量建筑技术成熟,结构身内分槽,用材规格化,斗拱艺术真实唐:大面积大体量建筑技术成熟,结构身内分槽,用材规格化,斗拱艺术真实 成熟成熟 7. 宋:以宋:以营造法式营造法式为代表,模数化设计,量化用工用料管理、艺术加工规范为代表,模数化设计,量化用工用料管理、艺术加工规范 化、结构体系三种,楼阁趋简化梁栿断面化、结构体系三种,楼阁趋简化梁栿断面3 2 8. 辽:承唐而形成,移柱先例,彻上明造有厅堂风,斜拱之始辽:承唐而形成,移柱先例,彻上明造有厅堂风

11、,斜拱之始 9. 金:大量用斜拱,减,移柱金:大量用斜拱,减,移柱 10. 元:承金制用减移柱,又斜袱、弯材,质量规模逊元:承金制用减移柱,又斜袱、弯材,质量规模逊 11. 明清:结构整体性加强,楼阁无平生内之暗层,无侧脚,升起,卷杀,斗拱成明清:结构整体性加强,楼阁无平生内之暗层,无侧脚,升起,卷杀,斗拱成 为装饰构件,梁枋断面为装饰构件,梁枋断面5 4 中国建筑史技术40 4.7 木构技术发展片断木构技术发展片断 木构件加工木构件加工 斗栱斗栱 铺作铺作 木构架类型木构架类型 I 先秦南北朝:木榫印先秦南北朝:木榫印 斗拱形式多样,铺作之制未定型斗拱形式多样,铺作之制未定型 土木结合土木结

12、合 II 隋唐隋唐 元:元:侧脚,升起,卷杀侧脚,升起,卷杀 梁枋断面梁枋断面3 2 用材规格化,用材规格化,铺作之制铺作之制 斗拱艺术真实成熟斗拱艺术真实成熟 模数模数 III 明清:明清: 侧脚,升起,卷杀侧脚,升起,卷杀 斗拱趋向装饰构件斗拱趋向装饰构件 结构整体性结构整体性 梁枋断面梁枋断面5 4 p148p278 中国建筑史技术41 4.8 木构建筑实例木构建筑实例 南禅寺南禅寺 中国建筑史技术42 4.8 木构建筑实例木构建筑实例 南禅寺南禅寺 中国建筑史技术43 南禅寺南禅寺 中国建筑史技术44 佛光寺佛光寺 中国建筑史技术45 观音阁观音阁 中国建筑史技术46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

13、 中国建筑史技术47 晋祠晋祠 中国建筑史技术48 晋祠晋祠 中国建筑史技术49 晋祠晋祠 中国建筑史技术50 4.8 木构建筑实例木构建筑实例 明清明清: 殿堂殿堂、民居、民居 中国建筑史技术51 4.8 木构建筑实例木构建筑实例 明清明清民居民居 中国建筑史技术52 4.8 木构建筑实例木构建筑实例 明清民居明清民居 中国建筑史技术53 4.8 木构建筑实例木构建筑实例 明清民居明清民居 中国建筑史技术54 五、五、 技术样式技术样式 1、复习:以大木作为中心:、复习:以大木作为中心: 木构架:柱网层铺作(斗栱层)屋架木构架:柱网层铺作(斗栱层)屋架 木构架基本构件木构架基本构件:(斗栱之

14、外):(斗栱之外):梁、檩(桁)、椽、柱、枋梁、檩(桁)、椽、柱、枋 木构架其它构件木构架其它构件:瓜柱、驼峰、叉手、托脚、替木瓜柱、驼峰、叉手、托脚、替木 木构架基本类型:抬梁、穿斗、(井干)木构架基本类型:抬梁、穿斗、(井干) 斗栱基本构件斗栱基本构件:斗、栱、昂、(枋)斗、栱、昂、(枋) 木构件(架)工艺:卷杀、侧脚、升起、叉柱造、缠柱造、举折、举架、推山、木构件(架)工艺:卷杀、侧脚、升起、叉柱造、缠柱造、举折、举架、推山、 收山、嫩戗发戗、水戗发戗收山、嫩戗发戗、水戗发戗 中国建筑史技术55 五、技术样式五、技术样式 2、扩展:、扩展: 立面、造型:三分:台基屋身(柱网墙)屋面(屋架

15、瓦、脊)立面、造型:三分:台基屋身(柱网墙)屋面(屋架瓦、脊) 内檐:装修(小木作)内檐:装修(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技术56 中国建筑史技术57 中国建筑史技术58 1、先秦:、先秦: 龙山文化有土坯砖,商有夯土技术,西周有瓦、三合土春秋大量用瓦、有花纹空心龙山文化有土坯砖,商有夯土技术,西周有瓦、三合土春秋大量用瓦、有花纹空心 砖,战国有三、四十厘米的大块空心砖(初、河南)砖,战国有三、四十厘米的大块空心砖(初、河南)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瓦殷代遗址至今还没有发现瓦,推测至迟周初已发明瓦,但是大多数的 房子仍然是茅草屋, “茅茨土阶”、“茅茨不翦”。 瓦钉用法东周瓦

16、钉春秋鹿纹瓦当 战国半圆瓦当 东周半圆瓦当 中国建筑史技术59 1、先秦:、先秦: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附带:墀头 夯土夯土版筑: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用两块木板相 夹,两版中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衬住,装满泥土,用杵捣紧, 筑毕拆除木柱木板,就成了一座墙了。 中国建筑史技术60 2、秦汉:、秦汉: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阿房宫的铺地砖,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汉代建筑用的瓦当 中国建筑史技术61 2、秦汉:、秦汉: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西汉:空心砖墓、楔形、有榫砖砌下水

17、道 多边形砖拱筒形拱 东汉:筒形拱叠涩砖穹窿 全石建筑(石享堂)、石墓阙、表 例:北京东汉秦君墓表;山东肥城孝量山郭巨祠,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中国建筑史技术62 2、秦汉:、秦汉: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汉代砖墓的墓顶结构图 中国建筑史技术63 2、秦汉:、秦汉: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剖面图 中国建筑史技术64 2、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砖结构地面化(砖塔?蒿岳寺孤例) 石雕技术发展:石窟寺、墓表、石柱、石象生 北魏平城始用琉璃瓦 例:南京梁萧景墓表、石辟邪、河北定兴北齐

18、石柱 中国建筑史技术65 2、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南京梁萧景墓表 萧景(477年-523年),字子昭,梁武帝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 “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 中国建筑史技术66 2、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 墓地的标志,约建于北齐天统三年至武 平九年间(567570), 中国建筑史技术67 3、隋:、隋: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安济桥: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河北赵县洨河上,由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长50

19、.8米,宽9.6米 。 并列石券 有伏内倾 石雕栏板 曲线艺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68 3、隋:、隋: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安济桥: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河北赵县洨河上,由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长50.8米,宽9.6米 。 并列石券 有伏内倾 石雕栏板 曲线艺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69 4、唐:、唐: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砖塔砖城、琉璃瓦,石刻摩崖大像等发展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 慈恩寺。大雁塔系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创建,现塔高64.7米,共七层,塔体呈方 锥形,

20、底层每边长25米 中国建筑史技术70 5、五代、宋:、五代、宋: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砖石楼阁式塔南方,砖石密檐塔(北方) 福建的石梁桥(万安桥) 开封铁塔、宋金墓的仿木砖雕 工艺细密、绚丽风格 中国建筑史技术71 5、五代、宋、辽:、五代、宋、辽: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砖石楼阁式塔南方,砖石密檐塔(北方) 福建的石梁桥(万安桥) 开封铁塔、宋金墓的仿木砖雕 工艺细密、绚丽风格 中国建筑史技术72 6、明清:、明清: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1)砖产量用途广:砖城墙、 砖砌民居、硬山形式、砖雕工艺 附:碉房等石砌民居 2

21、)无梁殿(藏经书): 灵谷寺/皇史宬/永祚寺/开元寺/斋宫 3)琉璃瓦的色彩质量、品种、预制拼装: 飞虹塔/九龙壁/报恩寺 4)桥梁 清代官式石拱桥制度 中国建筑史技术73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74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75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76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77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78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79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80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81 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六、中国古建筑砖石技术 中国建筑史技术82 小小 结结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一、材料: 种类:砖、石、土、木、金 结构材料和非结构材料 ? 二、以结构材料为主线的古代建筑技术史 木结构技术;? 三、以形态、样式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建筑技术史 木构架类型 ? 四、以特征构件为主要对象的古代建筑技术史 斗栱(铺作)? 原因:史料、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