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方案_第1页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方案_第2页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方案_第3页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方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完美 WORD 格式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设计文件名称产品型号、名称2014年5月安装接线配线规范文件代码电气控制柜(箱)共12页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2. 目 的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 参照标准GB5226. 1 -2 002/IEC 6020 4 -1 : 2 000GB 14048. 1-2 006GBT14048. 7-2006GBT14048. 8-2006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2、格式4. 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4. 1. 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4. 1.1 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4. 1.2 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4. 1.3 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4. 1.4 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4. 1.5 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

3、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4. 1.6 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 1.7 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4. 1.8 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4. 1.9 所有电器件(除电阻外),应牢固的固定在滑架或支架上,不得悬吊在其它电器的

4、端子或连接上。4. 1.10 安装主回路元器件时,一般应保证上、下器件的 B相接点对正,器件之间应有母线安装的足够距离,数量多的同一型号规格的元器件须安装一致。4. 2. 紧固件和紧固方式:4. 2.1 所需的紧固件(螺钉、螺母、垫圈等)应有相应的防锈保护层(镀锌、发蓝等),方可用于安装。4. 2.2 六角螺栓一般用于框架条件安装板的紧固以及大于M6 的紧固件的选用。4. 2.3 半圆头螺钉一般用紧固件M6 的选用。4. 2.4 双头螺柱用于管形电阻或筒形元件。4. 2.5 当被紧固件系塑料,胶木等易碎材质,用轻型垫圈和平垫圈。4. 2.6 被坚固件应做到弹簧垫圈压平、母线、动力电缆等接点应更

5、紧。切实保证接触电阻小,螺钉应无打滑,损坏镀层现象,紧固后应露出 1-8 牙,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应拧紧。4. 3. 电器元件标牌:4. 3.1 每个元器件应粘贴与电气原理图相同符号或代号的元件标牌。4. 3.2 元件标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应该固定在元件安装板或柜内与元件接近的底板上。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4. 3.4 每台电控设备元件标牌粘贴方向要统一,应尽量固定在一个水平线上。4. 4. 接线端子排4. 4.1 按照电控柜接线端子图和电气元件清单正确安装接线端子的规格和数量。4. 4.2 端子排必须按电控柜接线端子图分组,每组端子前面加装端子标记座,标明 X1,X2,X3 等

6、。4. 4.3 按电控柜接线端子图,每组端子必须加装端子标记号,标明端子序号。电控柜接地4. 5.1 电控柜(箱)内必须装接地排,柜门焊接地螺栓,并连接接地线到柜内接地排上。4. 5.2 接地螺栓和接地排必须有接地标识。4. 5. 电控柜(箱)面板电控柜(箱)面板标示,采用丝网印刷,特殊的按电气清单要求执行(采用亚克力牌或专用标牌)。4. 6. 电控柜(箱)铭牌4. 7.1 产品铭牌应牢固、平整、端正地贴在产品的规定位置,标记正确、完整,符合有关规定。4. 7.2 挂墙式电控箱,铭牌安装在面板正下方,距离面板最下方电气元件和下边沿的中间位置。4. 7.3 落地式电控柜铭牌安装在电控柜的正下方,

7、距离最下方 电 气 元 器 件 200 mm 的 位 置 。5. 电控柜(箱)配线接线规范5. 1 电控柜(箱)配线接线总则5. 1.1 汇流母线应按设计要求选取,母线的材料为铜和铝,母线截面的选择应以母线长期允许导通电流为准,总母线(汇流排)以各分支母线电流之和进行选择,分支母线以被连接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支路额定电流为准进行选择.接地铜母排的截面面积电柜进线母排单相截面面积1/ 2。5. 1.2 按电气元件清单和电气原理图的要求确定布线方案,导线排列应均匀合理,作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5. 1.3 导线不允许受压力,以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减少其寿命,在线或线束的转弯处应有过渡

8、,线束应有固定座或线夹以免振动或冲击,硬导线接线端应有 V 型缓冲击电器元件端头或导线通过金属孔时,必须加装绝缘套圈,不容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5. 2 线径选择:5. 2.1 一次线导线线径选择:以电控柜(箱)内交流接触器额定电流为该回路额定电流,选择线径参考表一导线载流量。表 一 :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铜 导导线序说 明备线 截 面额 定 载( m流量号注m )( A )电器一次12 516回路最小布线,电流互感器至电流表 布 线24 020电器一次回路布线36 032电器一次回路布线410 040电器一次回路布线516 063电器一次回路布线625 080电器一次回

9、路布线735 0100电器一次回路布线850 0125电器一次回路布线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9700160电器一次回路布线1950200电器一次0回路布线1120250电器一次1 0回路布线1150280电器一次2 0回路布线5. 2. 2 二 次 线 路 的 导 线 采 用 截 面 积 在 0. 5-1. 5 m m 2 范 围 内的聚氯乙稀塑料铜芯线, 模拟量采用屏蔽电缆接线。5. 2.3 号牌管管径必须与导线线径匹配。若导线截面积大于10m m 2 ,可 不 用 号 牌 管 ,采 用 标 签 打 印 机 打 印 好 线 号 ,粘 贴在热缩管或导线上。5. 3 导线颜色5.

10、3.1 一次线导线的颜色统一采用黑色,必须用不同颜色的预绝缘端头或热缩管标识每相颜色,三相分别用黄色(U相),绿色(V 相),红色(W 相)区分,N 线用蓝色.特殊的按电气清单和图纸要求执行。5. 3.2 二次回路使用导线颜色规范如表二,:特殊的按电气清单和图纸要求执行。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表 二 :导 线颜 色备注N 线蓝 色PE 线绿色/黄色控制火线红 色控制零线蓝 色直流控制回路(+ DC)棕 色直流控制回路(0DC)浅 蓝 色与外部连锁中 控橙 色连 接控制回路的 信号 线(+)棕色接二 芯二 线(-)白色屏蔽电缆制 传感 器(+)棕色接三 芯(-)蓝色有 源(模拟量信

11、号)白色三 线屏蔽电缆制 传感 器(+)棕色接(-)蓝色四 芯有 源(公共端)灰色屏蔽电缆四 线(开关量信号)黑色开 关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棕色接(-)蓝色有 源五芯(公共端)灰色五 线屏蔽电缆(开关量信号)黑色传 感(模拟量信号)白色器(+)棕色(-)蓝色接六 芯(公共端)灰色比 例屏蔽电缆(开关量信号)黑色电 磁(模拟量信号)白色阀紫 色5. 4 下线步骤和方法5. 4.1 下线长度比试测的线稍长。二次线下线长度比试测的线 大 约 长 40- 50m m , 以 防 导 线 经 捆 扎 后 长 度 不 够 。5. 4.2 下好导线用手拉直,或用鸭嘴钳拉直。5. 4.

12、3 剥 线 . 剥 线 长 度 以 比 端 头 包 度 长 度 长 2m m 为 准 。5. 4.4 根据电气原理图打印号牌管,并准确无误的将号排管穿在已剥好的导线上。号牌管字迹清晰,格式统一。5. 4.5 连接预绝缘接线端头,导线与压接端头必须压紧。导线端头用冷压钳压紧后用力拉导线,导线不允许从压套中拉出 。5.5 接线要求和规范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5. 5.1 导线不得直接与端子相连,导线截面小于或等于 35 平方豪米的,必须加装相近颜色的预绝缘端头。导线截面大于 35 平方豪米的,或确实不方便接预绝缘端头的,则先连接普通裸端头,再搪锡处理,最后用对应相序颜色的热缩管包好。

13、预绝缘端头和普通裸端头与导线连接处需用专用的压线工具压紧。二次线导线颜色已有区分,预绝缘端头可不区分颜 色 。5. 5.2 若两根导线需连接一个端头,需采用对应规格的双线预绝缘端头;若导线截面大于 10 平方豪米,则先绞接在一起,后连接裸端头,再搪锡处理,最后用对应相序颜色的热缩管包好。5. 5.3 根据电气端子图,将下好的线,一一对应,准确无误的连接到各电气元件上;注意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不得接 错 。5. 5.4 一根导线中间不允许有连接点,接好线后从垂直方向看,不得有导体的裸露。5. 5.5 导线接好后,应仔细检查每根导线是否连接牢固。5. 6 布线方法5. 6.1 布线方法原则上采用

14、行线槽法. 行线槽法基本要求:a. 应选择合适尺寸的槽体,线束布放后不应使槽体变形;b. 导线在槽体内应舒展,允许导线有一定长度,不强求导线摆放整齐但不能交叉;c. 导线在槽体断面过渡时不能与槽体发生摩擦,以防损坏导线绝缘;d. 导线从槽体中引出时,应从就近的口出线;e. 行线槽应有支架固定,槽体本身不能直接作为支撑件而受 力 ;f. 行 线 槽 及 在 配 电 装 置 内 部 安 装 , 安 装 时 根 据 屏 内 电 器 元件导线的多少来确定行线槽的规格,行线槽一般由金属条或硬塑料板安装,要求安装整齐,接头和出线处无毛刺, 行线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槽 的 安 装 应 在 2

15、00 -250m m 间 有 一 个 固 定 点 , 行 线 槽 安 装 高度要一个规格,宽度根据导线多少决定。5.6.2 特殊小箱体二次线可采用捆轧法布线。捆轧法基本要求 :a. 布 线 后 电 路 间 不 致 相 互 干 扰 或 互 耦 合 的 情 况 下 , 对 相 同走向的导线可以采用捆扎法;b. 线束的捆扎不得应捆扎力而降低导线的绝缘强度;c. 跨越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活动裕度并用缠绕管作为保护性护套;d. 每组导线线束一般不允许超过 50根导线。5.7 自检:5. 7.1 接线布线完毕后,配合电气原理图,检查所有接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是否正确,检查号牌管方向是否一致;5. 7.2 按电气原理图,对每根导线一一打点,以保证接线正确 。5. 7.3 紧固接线,保证每根导线连接牢固。编罗玉资料来源制莲校对标准化审提出部 门核标记处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