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_第1页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_第2页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_第3页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在制冷循环中,工质不断地进行着热力状态变化。描述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参 数,简称状态参数。一定的状态,其状态参数有确定的数值。工质状态变化时,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差 值,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制冷技术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与熵等。这些参数对于进行制冷循环的分析和热力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温度 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物体的温度可采用测温仪表来测定。为了使 温度的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 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工程上常用的温标有:二、摄氏温标

2、 又叫国际百度温标,常用符号 t表示,单位为C。2. 绝对温标 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代号为 K)。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仅是起点不同而已(t=0 C时,T=273.16K),它们每度的温度间隔确是一致的。在工程上其关系可表示为:T=273+t ( K)二、 压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常用符号P表示。压力可用压力表来测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实际应用时也可用兆帕斯卡(MPa或巴(bar)表示,1MPa=106Pa而1bar=105 Pa。压力的标记有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三种情 况。绝对压力是指容器中气体的实际压力,用符号P表示;表压力(PB是指压力

3、表(或真空表)所指示的压力;而当气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B)还低时,容器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低的数值,称为真空度(PK。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PB表压力+B大气压力或P=B大气压力-PK真空度,作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应该是绝对压力,而不是表压 力或真空度。三、比容比容是指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 u表示。比容是说明工质分子之间密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比容的倒数为工质的密度,即单位容积工质所具有的质 量,用符号p表示。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关系。四、内能 内能是工质内部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位能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分子动能包括分子的直线运动动能、旋转运动动能和分子内部振动能三项,其大小与

4、气体的温度有关。而分子位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亦即与工质的比容有关。既然气体的内动能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内位能决定于气体的比容,所以气体的内能是其温度和比容的函数也就是说内能是一个状态参数。五、 焓 焓是一个复合的热力状态参数,表征系统中所有的总能量,它是内能与压力之和。对1kg工质而 言,可表示为:h = u+ P u (kJ/kg )或(kcal/kg )式中 h 焓或称比焓(kJ/kg或kcal/kg ) u 比容(m3/kg)u内能(kJ/kg 或 kcal/kg ) p绝对压力(N/m2或wqp1 wqp2 Pa)在工程单位制中,压力单位常用工程气压、物理大气压和毫米水柱等单位。

5、由于内能和压力位能都是 温度的参数,所以焓也是状态参数。确切地说,焓是一定质量的流体,从某一初始状态变为任一热力状态所 加入的总热量。六、 熵熵是一个导岀的热力状态参数,熵的中文意义是热量被温度除所得的商,熵的外文原名意义是“转变”,指热量可以转变为功的程度,它表征工质状态变化时,与外界热交换的程度。熵是通过其他可 以直接测量的数量间接计算岀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热量传递和热、功转换时,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能说明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不能揭示热功转换的条件和方向性。对于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则是由热力学第二定 律来揭示的,它指出:“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

6、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这正象石头或水不可能自发的从低处向高处运动一样。但这并不是说石头和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由 低处移向高处,只要外界给它们足够大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石头或水就能由低处移向高处,这个 外界作用力称为补偿。同样,不能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说法理解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 物体”。而是只要有一个补偿过程,热量就能自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制冷装置就是以消耗一定的外间 功作为补偿过程而实现人工制冷的。二、循环与理想制冷循环1、正循环及热效率膨胀-压缩循环按瞬时针方向进行的,称为正循环。在PU图上,正循环的膨胀线1 23位于压缩线341 之上。正循环的单位质量净功

7、 w0 为正值,若设高温热源加给工质的热量为 q1 ,工质放给低温热 源的热量为q2,则:(一)循环 热变功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工质的膨胀。为了持续不断地将热转换为功 , 工程上是通过热机来实现 的。但工质在热机汽缸中仅仅完成一个膨胀过程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为了能重复地进行膨胀,工质在每 次膨胀之后必须进行压缩,以便使其回到初态。我们把工质从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又回到初态 的封闭过程,称为“循环”。循环按其进行方向不同又可分为正循环和逆循环。如下图所示:评价正循环的好坏,通常用循环热效率nt来衡量,循环热效率是指工质在整个热力循环中,对外界所作的净功 w0 与循环中外界所加给工质的热量 q

8、1 的比值。即:2. 逆循环及性能系数膨胀- 压缩循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称为逆循环。如图 2-1 所示。逆循环的压缩线 321 位于膨胀线 1 4 3之上。其循环的净功为负值。若用 q1表示工质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用 q2表示工质从低温热 源吸收的热量,则有:w0=q1-q2 或 q1=q2+w0 上式说明,外界对工质作功,且热量的传递方向也全部改变。也就是说,逆循环的效果是消耗外界的功, 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如逆循环的目的是从低温物体中吸收热量,则称为制冷循环。如逆循 环的目的是给高温物体供热,则称为热泵循环。逆循环的好坏通常用性能系数来衡量。对于制冷机来说,是指从冷源吸收的

9、热量q2与消耗的循环净功 w0的比值 1称为制冷系数。对于热泵来说,是指供给热源的热量q1与消耗的循环净功w0的比值 2称为供热系数。从上述分析可见,伴随着低温热源把一部分热量q2传送到高温热源中去的同时,循环的净功wO也将转变为热量并流向高温热源,这就是使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所 必需的补偿条件。没有这个补偿条件,热量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二)理想制冷循环理想制冷循环可通过逆卡诺循环来说明。逆卡诺循环如图 2-2 所示,它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 成。假设低温热源(即被冷却物体)的 温度为TO,高温热源(即环境介质)的 温度为Tk,则工质的温度 在吸热过程中为TO,在

10、放热过程中为Tk,就是说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工质与冷源及高温热源之间没有温 差,即传热是在等温下进行的,压缩和膨胀过程是在没有任何损失情况下进行的。其循环过程为:首先工质在TO下从冷源(即被冷却物体)吸取热量 qO,并进行等温膨胀4-1,然后通过绝热压缩1-2, 使其温度由TO升高至环境介质的 温度Tk,再在Tk下进行等温压缩2-3,并向环境介质(即高温热源)放 出热量qk,最后再进行绝热膨胀3-4,使其温度由Tk降至TO即使工质回到初始状态 4,从而完成一个循 环。由上式可见,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质的性质无关,只取决于冷源(即被冷却物体)的温度TO和热源(即环境介质)的 温度Tk;降低Tk

11、,提高TO,均可提高制冷系数。此外,由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可以证 明:“在给定的冷源和热源 温度范围内工作的逆循环,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最高”。任何实际制冷 循环的制冷系数都小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总上所述,理想制冷循环应为逆卡诺循环。而实际上逆卡诺循环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可以用作评价实际制 冷循环完善程度的指标。通常将工作于相同 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k 之比,称为该制冷机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用符号 n 表示。即:n = / k 热力完善度是用来表示制冷机循环接近逆卡诺循环循环的程度。它也是制冷循环的一个技术经济指标,但 它与制冷系数的意义不同,对于工作 温度不

12、同的制冷机循环无法按其制冷系数的大小来比较循环的经济性好坏,而只能根据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的大小来判断。一、制冷剂的相态变化 众所周知,物质有三种状态,就是固态、液态和气态。通常我们把固态的物体叫固体,液态的物体叫液体, 气态的物体叫气体。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 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转化过程分别称为:1. 汽化 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其中,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叫蒸发,在液体内部产生气泡的剧烈汽化 过程叫沸腾。在一定压力下,蒸发在任何 温度 下都可进行,而沸腾只有液体被加热到一定 温度 才开始进行。 当汽液两相共存并且保持平衡状态时称为

13、饱和状态。此时的蒸汽和液体分别叫做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处 于饱和状态的压力与 温度称为饱和压力与饱和 温度。饱和压力与饱和 温度 总是相互对应的,即一定的饱和 压力对应着一定的饱和 温度 ,反之亦然。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饱和 温度 愈高,饱和压力也愈高。反之, 饱和压力愈高,饱和 温度 也愈高。这是饱和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2. 冷凝 物质从汽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冷凝或叫做液化。汽体的液化 温度 与压力有关,增大压力,可使汽体在较高的 温度下液化。液化的基本方法是降低 温度 和增 加压力。3.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4.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14、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汽在膨胀阀上结霜时发生的过程。二、制冷剂的压焓图及热力性质表 制冷剂的热力状态可以用其热力性质表来说明(常用制冷剂的饱和热力性质表见附表 ) ,也可以用压焓图来表示。压焓图 (lgP h 图 )是一种以绝对压力的对数值 lgP 为纵坐标,焓值为横坐标的热工图表。采 用对数值IgP (而不采用P)为纵坐标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图的尺寸,提高低压区域的精确度,但在使用时 仍然直接从图上读出 P 的数值即可。1. 压一焓图(IgP h图)的结构压一焓图中有两条比较粗的曲线,左边一条为饱和液体线(干度x =0),右边一条为干饱和蒸汽线(干度x =1),两线交于一点K,且将图分成了三个区域。其

15、中K称为临界 等压线P:水平细直线。 等焓线 h :竖直细直线。 等温线 t :点划线,其在过冷液体区为竖直线,在湿蒸汽区为水平线,在过热蒸汽区为稍微向右下方弯 曲的曲线。 等熵线S:为从左到右稍向上弯曲的实线。点,饱和液体线左侧为过冷液体区,干饱和蒸汽线右侧为过 热蒸汽区,两线之间为湿蒸汽区。 等比容线u: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 图23压一焓图区中,为从左到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但比等 熵线平坦,液体区无等比容线,因为不同压力下的液体容积变化不大。 等干度线 x :只存在于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域内,走向与饱含液体线或干饱和蒸汽线基本一致。压 焓图上每一点都代表制冷剂的某一状态,在 温度、压力、比

16、容、焓、熵、干度六个状态参数中,只要知 道其中任意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在图中确定其状态点,从而查出其它几个状态参数。制冷工程中, 高压区和湿蒸汽区的中间部分很少用到,所以有些压一焓图中往往将这两部分删去不画。不同的制冷剂,其压一焓图(IgP h图)的形状也有所不同,常用制冷剂 R717、R12及R22的饱和热力性质表见附表。 在工程计算中,根据需要可以查取制冷剂的饱和热力性质表,根据一个状态参数,再查取制冷剂的饱和液 体或干饱和蒸汽的其它状态参数。2. 压焓图 (IgP h 图 )的应用压焓图 (IgP h 图)是进行制冷循环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在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分析和计算之前, 必

17、须首先确定循环的工作参数,以便利用压焓图再来确定循环的各有关状态点的参数值,如图24所示。点 1 :为制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的状态。如不考虑管路的冷量损失,则压缩机的吸汽温度 t1 即为制冷剂出蒸发器时的温度t0,即t1 = t0,在理想情况下,进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汽为饱和状态。如已知蒸发温度to,便能知道制冷剂蒸发压力 P0,这样便能根据P0= C的等压线和干饱和蒸汽线的交点得出点1。点2 :为制冷剂出压缩机的状态,也是进冷凝器的状态。过程I2为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绝热压缩过程。绝热过程中熵不变,即 S1 = S2,该过程沿点1的等墒线进行,它与 Pk=C的等压线的交点即为点 2。点5:为制冷剂在冷

18、凝器中凝结成饱和液体的状态。它可由Pk=C的等压线与饱和液体线相交得到。点3:为制冷剂液体过冷后的状态。因为制冷剂液体在过冷过程中的等于冷凝压力Pk,它的温度低于冷凝温度,所以Pk=C的等压线和tg=C的等温线交点即为点3。点 4:为制冷剂出节流阀 (膨胀阀 )的状态,也是进蒸发器的初态。因为节流前后的焓值不变,而压力降低 至蒸发压力P0,温度为蒸发温度tO,所以由点3作垂线(即等焓线)与t0=C的等温线相交即得点4。 41: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汽化吸热过程。这样根据图上所得的状态点,即可查得各状态点的热力参数 值。例2 1绝对压力为2bar,比容为0.7m3/ kg的氨呈何种状态?解:所求的状态是1gP一 h图上P= 2bar的水平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