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弹性稳定分析_第1页
弧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弹性稳定分析_第2页
弧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弹性稳定分析_第3页
弧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弹性稳定分析_第4页
弧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弹性稳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弧形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弹性稳定分析一、概况弧形钢框架位于室内,其内部设施均由下部混凝土结构支撑,框架只需承担自身重量及与其相关的装饰和悬挂设施的重量。结构布置方案:由于框架结构需要配合内部建筑功能及造型要求,同时也考虑到结构受力的合理性,采用球半径为 18.4m的球冠造型,球心距所在楼层楼板12.5m,32 根 H型钢钢柱沿径向将球等分为32 份,同时沿环向等距布置 12 道环梁。受下部结构及建筑开洞的限制,球冠底部收放为16 根钢柱,沿球冠径向钢柱向上收放 3 次,每次为间隔收放。在距其第二道梁处收放一次,在距球冠节点的第五道梁处收放一次,最后在距球冠顶部节点处仅保留8 根钢柱相交。收放处采用

2、斜撑构造,柱脚为刚接,其布置图如下:二、模型建立与分析由结构布置图可以看出,柱子为弧形柱。结构恒载为1.3kN/m2, 活载为 0.5kN/m2,按照规范计算,其最大应力出现在洞口柱脚处,应力比为 0.888 。这说明构建足够安全。由于规范中对弧形柱的计算长度在规范中是没有给定的。因此按照规范条文说明的计算方法,将球冠形钢框架转化为强度问题进行设计分析。按照条文规范采用二阶弹性分析,加上假象力其方法如下:水平支座及其反力编号从下到上依次为 1 到 13,按照条文说明计算,求出水平支反力为:表 2-1 支座水平反力(单位: kN)123456789101112139.640-8.815.2622

3、.7-36.64-18.9616.82-14.4631.37-28.16-74.62-91.03注:方向水平向右为正的计算如下:表 2-2 侧移弯矩增大系数编号假想水平力(kN)水平反力 (kN)轴力 (kN)(mm)H( m)10.10624-91.031111.43.2811.00197920.213035-74.62712.93.2811.00159830.420297-28.16472.43.2811.00567840.61522631.37411.13.2811.00019450.789655-14.463913.2811.00038460.93902516.82401.13.281

4、1.00086271.058646-18.9644.60.73.2811.00223881.144647-36.645203.2811.00100391.19443722.770.3-0.73.2811.001017101.20634415.26311.13.2811.000822111.114406-8.822.1-0.93.2811.000066121.1162434029.2-0.73.2811131.0173189.6-6.8-0.73.2811.000151注:水平向右为正,轴向压力为正两力叠加后:表 2-3二阶应力比编号b 图应力比c 图应力比二阶应力比10.880.021.001

5、9790.9020.590.011.0015980.6030.520.011.0056780.5340.640.021.0001940.6650.450.061.0003840.5160.120.061.0008620.1870.070.041.0022380.1180.060.041.0010030.1090.060.031.0010170.09100.060.031.0008220.09110.060.011.0000660.07120.030.0110.04130.030.011.0001510.04由此方法将计算长度的问题转化为强度问题校核后,其最大应力仍然出现在洞口柱脚处,其应力比为

6、 0.9 。三、弹性稳定验算为了进一步验算结构稳定的安全性,对结构进行了以下分析。1、弹性屈曲分析1)、无支撑模型用 ansys 建模计算了前 30 阶失稳振型,见表 3-1 。第一阶振型相应的特征值即对应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计算结果表明,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第一阶失稳即发生整体失稳。用 ansys 建模计算了前 30 阶失稳振型,见表 3-2 。第一阶振型相应的特征值即对应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计算结果表明,1-18 阶振型都是开洞旁柱间支撑首先发生失稳。即该结构是以柱间支撑的失稳而破坏的。直到第19 阶振型才发生结构的整体失稳,这表明结构发生整体失稳前经历了18 个分支点。表 3-2

7、 支撑铰接模型前19 阶振型的屈曲特征值123456781718198.4819.25210.34610.38210.40710.44410.54210.54210.66310.73911.9343)、支撑刚接模型刚接模型计算前 30 个振型。其第一阶失稳振型就为结构的整体失稳,特征值大于铰接模型的整体失稳值,见表 3-3 。对比可看出其与铰接模型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的特征值相差 3%。所以铰接模型能够捕捉结构发生整体失稳之前的各分支点,而刚接模型只能捕捉到结构的整体失稳。表 3-3 支撑刚接模型前11 阶振型的屈曲特征值123456789101112.31413.90524.50732.7783

8、5.60139.52939.80342.32943.00044.16144.602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结构发生整体失稳,其失稳特征值为设计荷载的8.322倍。若支撑采用铰接分析时,其一阶失稳特征值为8.481 倍的设计荷载,此时结构发生局部失稳破坏,即柱脚支撑失稳,这与无支撑情况下的失稳特征值几乎相同,在第 19 阶失稳时,结构发生整体破坏,其特征值为设计荷载的11.934 倍。而若支撑采用刚接分析时,其失稳特征值为设计荷载的12.314倍,此时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这与支撑交接分析时,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破坏的特指值相差不大。2、几何非线性分析利用 ANSYS提供的功能引入初始几何缺陷,形式采用

9、整体失稳时的失稳振型,放大倍数考虑为结构跨度的 1/500 。a. 支撑铰接模型分析表明,结构发生失稳的形式与相应的弹性屈曲相同,都是柱间支撑发生失稳。结构的极限荷载为设计值的 12.63 倍,大于弹性屈曲分析的最大荷载。b. 支撑刚接模型分析表明,结构发生失稳的形式与相应的弹性屈曲相同,同样为结构的整体失稳。结构的极限荷载为设计值的 11.90 倍,略小于弹性屈曲分析的最大荷载。四、结论1、从第三部分稳定校核部分来看,对于弧形住的计算长度转化问题,运用条文说明中的二阶弹性分析是足够安全的;2、在支撑采用铰接分析时,其最低失稳特征值可能由支撑的失稳来控制,而支撑的失稳并不意味着结构整体丧失稳定。在分析时,不要盲目的以最小特征值作为结构的整体失稳临界力;3、根据线性屈曲与非线性屈曲比较,球冠形框架结构的受力变形更接近于框架的受力形式,非线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