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_第1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_第2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_第3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_第4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1、项目概况.1 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1 2.1 气象、水文.1 2.2 地形地貌.2 2.3 地层岩性.2 2.4 地质构造.3 2.5 水文地质条件.4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类型.4 4 工作目的和任务.4 4.1 目的.4 4.2 评估的任务.5 5 评估方案编制的依据.5 6 评估工作方法、分级及评估范围.5 6.1 工作方法.5 6.2 评估范围的确定.7 6.3 评估级别的确定.7 7 评估方案.7 7.1 资料收集.7 7.2 地质调查.8 7.3 地质钻探.9 7.4 内业整理.9 8 评估报告内容.9 1、项目概况 潭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

2、镇赵家台村, 宗地技术经济指标: 占地面积:4000 亩。主要用途为旧村改造,包括约 50 栋 12 层住宅、 1 栋酒店及管理用房、1 座直升机停机坪等。 地理位置见图 1-1。 图 1-1 评估项目地理位置 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2.1.1 气象 评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 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本区年平均气温为 1112 oc。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 550650mm 之间,降水季节性变化很大, 年降水量 80以上集中在汛期(69 月) ,7、8 两月尤为集中。本地区多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 1843.8mm。冬季

3、地面下有 6080cm 的冻土层。 2.2 地形地貌 评估区为山地,地形起伏大,地面标高为 370.0860.0m。现状主要 为山地、林地、废弃村庄。 2.3 地层岩性 2.3.1 第四系 评估区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下部为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炭系砂 岩(含煤) 、二迭系砂页岩。残坡积层岩性总体为杂色碎石、块石等,总 厚度为 1-20m。 2.3.2 基岩 第四系下伏基岩为: 奥陶系(o) 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岩性为浅灰、灰黑、及深灰色粉细晶灰岩、 白云质灰岩夹灰质白云岩。灰岩含头足类化石。 石炭二叠系(cp) 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岩性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中- -粗砂岩、褐黄

4、色厚层砾岩。 见图 2-1 评估区基岩地质构造图。 图 2-1 评估区基岩地质构造图 2.4 地质构造 2.4.1 区域地质构造位置 按照构造单元划分,评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级构造单元) 、燕山台 褶带(级构造单元) 、西山迭坳褶(级构造单元) 、门头沟迭陷褶( 级构造单元)的中部。 2.4.2 区域地质背景 北京地区处于阴山纬向构造南缘,祁吕贺兰山字型东翼反射弧构造 带附近及新华夏系构造带与延昌弧型构造东翼南缘的复合部位。区内由于 受上述构造体系的综合作用和燕山期频繁的岩浆活动影响,致使本区构造 形迹较为复杂。北部山区属燕山纬向断褶带,南部平原区为新华夏系华北 沉降带。北京平原区的构造主要表

5、现为一系列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与北西向 的断裂构造(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 。这一构造格局在中生代晚期 已基本形成。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平原区内又形成了北东向的西山迭坳褶、 北京迭断陷、大兴迭隆起、大厂新断陷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2.4.3 区域断裂构造 北京地区北东北北东向的第四纪活动断裂主要有八宝山断裂、黄庄 高丽营断裂、良乡前门顺义隐伏断裂、南苑通县断裂、礼贤牛 堡屯断裂、夏垫马坊断裂、南口孙河断裂、永定河断裂。各条断裂第 四纪以来活动性差异较大,且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 2.5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在 50m 深度范围内存在二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类型为孔 隙潜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变化大

6、,主要埋藏在残坡积层的碎石、块 石层中。第二层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类型 根据现有资料和现场踏勘,我们分析场区可能存在问题如下: (1)由于拟建场地位于山区,可能存在泥石流不良地质作用; (2)部分建筑位于山坡上,可能存在滑坡不良地质作用; (3)局部山坡较陡,可能存在崩塌不良地质作用; (4)拟建场区附近有断裂通过。 (5)评估场区附近煤矿、叶腊石矿,可能存在采空区。 通过对场区范围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评估区应对泥石流、滑坡、崩 塌、活动断裂及采空区塌陷的危害进行评估。 4 工作目的和任务 4.1 目的 对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 剧

7、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估,对场地适宜性作出评 价,保证场地稳定,建筑物安全。 4.2 评估的任务 本次评估的主要任务为: (1)通过现场踏勘、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查明建 设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 (2)调查建设用地及其周围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和稳定状 态,分析评价其对建设用地的影响; (3)分析预测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和影响,评价其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 (4)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 (5)从地质灾害的角度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明确结论,并针对 可能

8、存在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性措施、建议。 5 评估方案编制的依据 a、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469 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 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 b、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京国土环2005879 号关于做好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 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国土资源部 2004) ; d、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 e、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 6 评估工作方法、分级及评估范围 6.1 工作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技术要求(试行) (国土资发200469

9、号)的有关规定,编写详细的现场 调查工作及室内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具体的评估工作程序见图 12 工作 程序框图。 工作程序框图 接受评估委托 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结论建议 提交报告 图 12 工作程序框图 6.2 评估范围的确定 依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和建设项目 特点,拟建的潭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结合区域地 质环境条件和可能对建设用地产生破坏和影响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范 围,确定本次评估

10、工作范围为:以拟建评估场地为中心,向四周各扩展至 分水岭,这次评估区调查范围面积为 7.0km2。 6.3 评估级别的确定 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规 定,拟建的潭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属于较重要建设项目较重要建设项目。对评估区地 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判别。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国土资发200469 号),对潭柘寺赵家台旧村 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进行分级。 7 评估方案 根据评估的目的及任务,结合建设项目的现场实际条件,评估的技术 思路是:以评估技术任务书为目标,以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为准则,在 现场踏勘

11、的基础上,收集场地附近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 质环境等资料,对评估范围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布 置适量的钻孔等方法,采用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投入 适当的工作量,查明评估区相应的地质灾害问题,达到本次评估的目的。 7.1 资料收集 鉴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明确的工程减灾目的,又不同于直接为 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的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工作,资料收集为主 要的工作,因此要尽量多的收集有关的资料,主要包括:场地附近的气象 水文、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矿山、地震等资料。 同时收集工程的技术指标、工程布置、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特点,特别是关

12、键工程单元对地质环境的要求与影响。 7.2 地质调查 7.2.1 收集资料 全面收集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资料。收集基岩地质、地震地质、区域地质灾害调 查资料。 工程资料包括历史人类活动状况、规划或拟建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指 标、工程布置、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特点,特别是关键工程单元对地质环境 的特殊要求等。 7.2.2 野外调查 (一)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可能原因; 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 岩土体性质:组份、结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体结构:块状、层状、碎裂、松散; 地质构造:构造形态、分布、特征和组合形式;

13、活动断层:断层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地震烈度地壳稳定性; 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 质水量; 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 地表植被:种类、复盖率、退化状况等; 气候环境: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方式、强度与范围。 (二)地质灾害调查 基本查明评估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 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 制。对本区而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泥石流、滑坡、崩塌、活动断裂 等。编制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7.3 地质钻探 由于本区地

14、质环境复杂,拟建场区可能存在有赵家台滑坡,因此在可 能存在的滑坡体上布置一定的钻探工作以查明滑坡体的结构。钻探主要用 于查明地层结构与岩性特征、软弱夹层与特殊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含水 层(组)水文地质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并利用钻孔进行原位测 试和采样等。 对可能存在的滑坡体布置钻孔 5 个,剖面 2 条,钻孔深度暂定为 3060m,总进尺约 220m。 7.4 内业整理 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编写评估报告。 8 评估报告内容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前言 a.工作目的 b.建设工程概况 c.评估范围与评估的任务 d.工作部署及投入的工作量 (2)评估级别的确定

15、a.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类别划分; b.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c.确定评估级别 (3)区域环境地质特征 a.所处环境地质构造位置 b.地质环境特征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特征 区域地质背景 水文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特征 地震地质特征 (4)危险性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a.地质灾害类型的确定 b.现状评估 活动断层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液化判别 c.预测评估 d.综合评估 (5)结论与建议 附图 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适宜性分区图;其它图件。 重点章节内容简介如下: a.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分灾种进行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 灾害点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每一灾种,论述成因,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同时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 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 价。 b.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针对工程建设区,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 预测评估。灾种分别论述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做出预测评估。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c.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