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资料_第1页
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资料_第2页
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资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 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思维受阻现象时有发 生,从而产生各种心态,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成败。 、畏难心态 有些学生遇到未曾见过的问题,或者碰到难题,缺乏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勇气, 往往产生畏难心态。 如1 9 9 6年高考政治第3 6题: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 回答问题。图表1“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图表 2“ 1 9 9 5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状况”。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 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合理化建议。 该题要求高,难怪考生一看到试题顿感束手无策。紧张之余,考生只好东拉西 扯。

2、造成畏难心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学习不肯动脑,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降,知识迁移不畅,从而产生思维 受阻现象。 二、冲动心态 有些考生审题不清,一旦有了样板和定论,就不肯多动脑筋而立刻下笔。也有 一些考生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自觉豁然开朗,略有眉目便不愿再多思细想, 从而产生亢奋情绪。这些都是冲动心态,它极易产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答题 失误。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3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 歧。该题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试题所引用的两段话既能在中 学历史课本中找

3、到,也能在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找到。在一般情况下,考 生只要具备初中语文水平,就可以大致领会这两段话的含义。对广大文科考生 来说,这道题的审题要求并不构成解题的障碍,关键在于能否全面了解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有些考生看到这道题就沾沾自喜,出现冲动心态。 他们对两段引文不求理解,不从材料出发,马上作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 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 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根本分歧。”照搬课文理论作答,导致答题不完整、不准确。

4、究其原因,主要是冲动心态引发自我干扰,忽视了详细地分析、推理,忽视了 精确地描述,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 维批判性和自控能力的训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考生要反复推敲、质疑。 三、慌乱心态 学生在考试时,思维一旦受阻,极易烦躁不安,但又急于尝试,尝试失败进一 步加剧了烦躁情绪,导致思维混乱而无法答题。 除了心理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基础知识 不扎实,知识零乱,没有形成系统。同时,由于受创设情境的迷惑、设问灵活 的干扰,考生误以为是熟悉的问题,因而套用现成解法,导致答题失败。 在出现慌乱心态时,考生首先可采用一些调控技术,进行自我调

5、节。(1)做 悠长的深呼吸。充分吸气,屏气几秒钟,再徐徐吐出。吐气须比吸气更慢。这 样反复几次,即可使身心松弛。(2)做放松运动。端坐,放松,闭目,排除 杂念,自然呼吸口中不断地默念“松”字,从头部至颈部、肩部、肘部、 腕指部,再从颈部至腰、髋、膝、踝、趾,逐“节”放松。想到哪个部位,就 放松哪个部位,连续5次7次。然后,缓慢睁开双眼,两手十指像梳头那样 从前头际往后至颈部,连续5次7次,以清醒头脑。(3)中断思路。一旦 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应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 头,或做一些与答题无关的活动,如伏在桌上闭目片刻,等等。这样,可以中 断原来的思路。待情况好转,即应迅速转

6、入正常考试。 其次,要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 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挖掘有效信息和隐含条件的能力。 四、执拗心态 有些学生在思维受阻时,苦思冥想,不肯放弃原有思路,不肯转换思维角度, 这就是执拗心态。形成执拗心态的主要原因有:(1)性格固执任性,动机强 度太大,思维定式过强,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2)只注重形式,不探求 内容实质;只注重理论,不联系实际,不迁移知识。于是,看到题目即形成条 件反射。(3)缺乏突破障碍的能力,思路狭窄,思维不畅,没有转换思维角 度的习惯。 如1 9 9 5年高考第3 2题:“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放 开价格,就得

7、提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该 题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及其内在联系的角度,考核“价 格”这一重要内容。这种观点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为“搞市场经济,就 要放开价格”。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去分 析;第二个命题为“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这一命题的 第一层意思是“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这是错误的,要从价格和价值的 关系上去分析。第二层意思是“政府不应干预”。应主要从单纯的市场调节的 弊端和政府的职能去分析其错误性。对考生来说,这道题初看起来似乎很简 单,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既是理论上的一个重点,也是实践中的一个热点。于 是,有些考生一看到这道题,就从“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知 识内容中寻找答案。最后,还是没有做好这道题,浪费了不少时间。 鉴于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通过改变 提法、变更结论、变换思维角度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总之,要排除学生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