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总结_第1页
氧化还原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总结_第2页
氧化还原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总结_第3页
氧化还原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总结_第4页
氧化还原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 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的理解。 2掌握重要氧化剂、 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氧化还原中物质的氧化性、 还原性的强弱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有关得失电子守恒的应用能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的掌握程度及思维的推演和抽象能力等。4在高考中直接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题型在前些年常有出现,但近几年却几乎没有出现过, 而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等题型为主。 5氧化还原部分的内容每年高考都要考到,无一例外,但直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的题在高

2、考化学试卷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只占几分,一般不会超过十分。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也应遵循“由强到弱”的规律,即反应式中的物质应符合“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 根据元素周期表比较:同周期元素的单质(或原子)从左到右还原性渐弱,氧化性渐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单质(或原子)从上到下还原性渐强,氧化性渐弱例如, 单质氧化性:F2CI2Br2l2S,还原性:NaKRbCs离子还原性: F-Cl-Br-I-K+Rb+Cs+3.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I Zn Fe Sn Pb(H) Cu Hg Ag

3、Pt Au弱H+) Cu2+ Fe3+ Ag+强还原性渐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氧化性渐4.据原电池电极: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活泼(还原性强); 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先得电子者氧化性强,先失电子者还原性强。阳离子得电子顺序(即氧化性强弱顺序):参考 3 中规律。阴离子失电子顺序(即还原性强弱顺序) : S2-I-Br-Cl-OH-NO3-SO42-F-5 根据化合价: 同种元素价态越高, 氧化性越强(如 Fe3+Fe2+) , 但例外地, 氧化性: HCIOHCIO2HCIO3HCI04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S2-S

4、SO2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兼具氧化性和还原性。6. 根据反应条件:反应原理相似的不同反应中,反应条件要求低,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越强。7. 外界条件对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影响(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物质的浓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2)、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3)、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碱性越强,还原性越强。注意: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根本依据在于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而绝不能以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作 为依据。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所指的均为同一种元素。2、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

5、降、被氧化或被还原等内容。 单桥线法1、箭号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2、线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且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这既是氧化还原 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也是判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依据。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1. 一种氧化剂总是优先氧化还原性更强的微粒,一种还原剂优先还原氧化性更强的微粒。2. 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之间反应,产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反应物的中间价态, 若不能完全归中,则化合价的升降不应有交叉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依据是两个守恒

6、: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守恒) 和得失电子守恒 (若 为离子方程式,则离子所带电荷也应守恒) 。配平的关键是找到作为配平出发点的基准物质。1、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或电子转移总数相等2、步骤:(1)、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各价态的升降及数值;(3)、用最小公倍数法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4)、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元素;(5)最后用氧元素检查是否配平,并将“一”改为“=”。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关键问题:列出化合价升降,再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方法技巧:一般从完全变价的物质入手,对于部分变价的物质应从产物入手。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 电子守恒规律 在氧化还原

7、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 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总数与降低的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2. 价态规律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具有氧化性(如Fe3+、HNO3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具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O2 Fe2+等)。应用: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3. 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氧化剂在与具有还原性的还原性剂反应时,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在

8、适宜条件下判断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较弱的物质, 也可用于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还原剂 氧化剂4. 转化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比较容易, 同时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5. 难易规律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 失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 ; 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先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 氧化剂相遇时,先与氧化性

9、较强的氧化剂反应。离子反应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3能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运用书写规则写出典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根据书写规则对所 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4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判断 1有关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型,此类试题常常从强弱电解质问题、得失电子守恒 问题、电荷守恒问题及反应用量问题等方面去设题,着重考查考生对不同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易错 问题。解此类题时务必十分仔细,稍有疏忽就会铸成大错。2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从离子反应过程中少量

10、、多量及一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反应物间、不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去分析离子之间的反应。对复杂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次解决,各个击破。3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离子共存问题,主要从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和络合反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分类依据在或能否。导电的是 ,不导电的是 2 电离(1)概念:电解质 或离解成能够 的过程。(2) 电离的条件: (离子化合物)或(离子或共价化合物)。(3)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如 。弱电解质,如 。二、离子反应1 概念化合物在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 实质:。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复

11、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如BaSQ、CaCQ CuS等; 生成,如弱酸、弱碱、水等; 生成,女口 CQ、H2S等。(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的条件:强氧化剂转变为弱还原剂,强还原剂转变为弱氧化剂 离子方程式1 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书写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1)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如 拆:把写成离子形式,如 。(3)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如 。(4)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守恒和守恒3意义和同点不同点实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 席剧!状态卜能 够导电的化合 物都是 化合物亠/条 件卜能 电离产 生离子%(:1,

12、H2SO4tW川11吨 解质在水溶液里和 席融状态卜邯 不导电的化介 物不能电 离,不能 导电蔗糖.酒精离子方程式可表示 的离子反应。例如:离子方程式在溶液中的反应,如。强电解质弱电解底摘念濬于水后能秃全电离的落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底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协化舎物电离程度芫呈电离部分电离沼液中存在的徽 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 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 子又有电辭慣分子实例绝大爹数的盐:包括难 濬性盐:强酸:HCk HO、玉6等:强 碱:KOH. X=OH.舷OH:等弱酸:HiCO:.CH=COOH. HCJO弱换:却0 、一三、? 一三竽 水也是覇电解质CQ 2

13、H+=C0T + H2Q 可以表示 和注意: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与外界因素无关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Q CaCQ等,虽难溶于水却是强电解质, 如HgCL、Pb(CHCQQ)尽管能溶于水,却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其导电能力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决定,也与离子 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较强。因此强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3 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

14、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例如 NaCl 溶液能导 电,但不能说 NaCl 溶液是电解质, 因为溶液是混合物; 同样地, 铝、铜等单质虽能导电, 但也不是电解质。 注意:不能错误的认为一种物质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电解质。(2) 电解质溶液导电不是电解质溶液电离的原因。恰恰相反, 正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 溶液才能 导电。例如 NaCl 固体并不导电,但其水溶液导电。注意: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发生电离,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电解质。(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经典电离理论是建立在水溶液基础之上的。 电解质在水分子作 用下电离。水分子之间的作用也能部分电离,

15、这叫做水的自电离 (许多共价化合物分子能发生自电离 ) 。因 此水是最弱的电解质, 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界线。 当某化合物溶于水后离解出的离子数目 ( 应该是浓度 ) 远远大于水离解出的离子数目时, 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强于水。 这种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反之就是非电解质。(4) 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电解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盐,由 于溶解度很小,很难测出其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于水的一点点,却完全电离成离子,在熔融状态下也 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电解质,例如 BaSO4 、CaCO3。(5) 有些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还需要分析其导电原因。例如CQ、SO水溶液

16、能导电,但并不是 CO、SO分子电离所致,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 H2CO、HSO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所以只能说H2CO、HSO 是电解质,不能说 CQ、SQ是电解质。注意:电解质的判断关键是看本身能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1.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 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2) 弱酸、弱碱、难溶盐、单质、氧化物、气体用化学式表示。(3) 固体之间的反应 (如消石灰与氯化铵 )或固体与特定溶液 (如铜和浓硫酸 )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4)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

17、,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例如,NatSQ溶液中加入 AgNQ溶液:2Ag+ +=AgSQ J。 当反应物是微溶物的澄清稀溶液时,微溶物应写成离子形式。 当反应物是微溶物的浊液或固态时,微溶物应写化学式。例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Q溶液:Ca(QH) +=CaCQ + 2QH。(5)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开,多元强酸酸式盐的酸根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开写。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1一色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 Cu2+ 、 Fe3+、 Fe2+、 MnQ 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1) 在强酸性溶液中,QH

18、及弱酸根阴离子(如S、CHCQQ)不能大量存在;(2) 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A|3+、Mcj +、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3) 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Q、HSQ 、HS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1)AIQ与HCQ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AIQ2 +HCQ+FbO=AI(OH+CC3-;如)Bl分解反应、nM oh、h+与chcoo等;(2) “NQ +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与*、F苗、(2) 氧化还原反应、SO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9、如Fe3厂、NO(H+)与Fe2+、MnQ (H+)与Br -等;cO_, Mf与HCQ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如)A目3互促进的水解反; A等.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4) 络合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了)。女口 Fe+与SCN等。归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纳:(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 )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小结】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2. 能生成微溶物的离子之间(

20、如:。日2+和SOI2- ; Ag+和SQ2-)。3. 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Al3+,Fe3+与CQ2-、HCQ、AIQJ、CIQ-,U)。4.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2+、H+、NQ- ; S、CIQ- ; S2-、Fe3+等)。5. 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1.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 QH。2. 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Q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 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

21、. 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方法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钻玻片)。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Q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Mg+能与NaQ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Mg(QH沉淀,该沉淀能溶于 NHCI溶液。ai3+能与适量的NaQ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I(Q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QH溶液。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I沉淀,不溶于稀 HNQ,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2 +。NH+铵盐(或浓溶液)与 NaQ

22、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岀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 味NH气体。Fe能与少量NaQ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 Fe(Q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Q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 2Fe3+2CI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 3溶液,能与NaQ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 Fe(QH)3沉 淀。CiT蓝色水溶液(浓的 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Q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QH沉淀,加热后 可转变为黑色的CuQ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

23、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方法Q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I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2+。B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I _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 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使淀粉溶液变蓝。SQ2能与含Bf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BaSQ沉淀,不溶于硝酸。sq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SQ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BaSQ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

24、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Q气体。s2 一能与Pb(NQ)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CO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 BaCQ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CQ气体。HC0取含HC0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 CQ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0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Q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Q生成,同时放出 CC2气体。PO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 AgNQ反应,生成黄色 AgsPQ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NQ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岀红棕色气体。考点点拨本讲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

25、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本讲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岀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岀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 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 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的信息迁移型试题智能整合1 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非金属单质(H2、X2、02、03 N2、P4、S、C60稀有气体等) 非金属氢化物(HX H20 NH3 H2S等) 酸酐(S02 C02 S03 P2O5 N2O5 等) 酸类(HCI04 HClO H2SO4 H3PO4 H2

26、SiO3 等) 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其它(NO N2O4 AI2CI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 原子晶体:稀有气体 金刚石 晶体硅二氧化硅 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2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地壳中前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0- 48.6 %; Si -26.4 %; AI -7.73 %; Fe4.75 %; Ca-3.45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1)常见混合物:

27、 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 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2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油脂、天然 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 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4 物质的分类注意点(1 )氧化物的两种分类及相互关系通常所讲酸酐是针对含氧酸而言的,对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来说,酸酐是酸中心元素的等价氧化物,如H2SO3 -SO2 HNO N2O5。对于某些有机酸,则酸酐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H)。某些金属元素也有相应的含氧酸,如HMnO4 H2CrO4,其对应酸酐分别是 Mn2

28、O7、CrO3均为金属氧化物。难溶性酸的酸酐一般不能直接 与水化合,如 SiO2o(2) 按酸分子中H原子数来决定几元酸,是不科学的。对于某些含氧酸如H3PO3其分子结构为 其中只有2个一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二元酸。CH3COO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一OH数确定它为一元酸。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本质(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岀沉淀等(4 )实例: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盐析、吸附、电泳、升华、焰色反应、金属导电等化学变化一干馏、电解、水解、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同素异形

29、体转变等。物质的量浓度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mol L-12.表达式:CB=n(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 mol/L ; 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 L)V考点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1 )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岀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岀所需液体的体积。(3 )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4) 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5) 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6) 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 刻度线相切。(7 )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 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2. 误差分析: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 m 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