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放射治疗装置概述一、放射治疗装置概述 二、放射治疗装置发展与分类二、放射治疗装置发展与分类 三、三、X X线治疗机线治疗机 四、钴四、钴-60-60治疗机治疗机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刀 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装置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装置X X刀刀 第七章第七章 放射治疗装置主要内容放射治疗装置主要内容 一、放射治疗装置概述 放射治疗(Radiotherapy )是利用辐射对恶性肿瘤进行照射使其生长受 到抑制而致死的一种疗法,简称放疗。 放疗的基本原则:破坏恶性肿瘤和保存正常组织。 电离辐射是指在物质中能直接或间接产
2、生电离效应的电磁波或粒子,可以由 人工加速带电粒子产生,也可由放射性核素产生。 放射治疗是从发现X射线及放射性物质后才开始的。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 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及各种放射治疗装置的发展, 已和手术治疗、化学治疗 一起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 。约有7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辐射的性能要求: (1)在肿瘤所在靶区内的剂量要高,在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剂量要低。 (2)在肿瘤所在靶区内的传能线密度(LET)要高,在周围正常组织内的 传能线密度低 二、放射治疗装置发展与分类 放射治疗装置按产生方式可分为人工加速治疗装置和放射性核素治疗 装置两大类;按照射方式可分为体外
3、远距离用的外照射治疗机及在人体腔 内或肿瘤组织间近距离照射用的内照射治疗机两大类,在外照射治疗机中 又有新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装置,被称为第三大类。 1.外照射治疗机 (1)同位素远距离治疗机 (2)X射线治疗机 (3)医用电子加速器 (4)医用质子加速器 (5)医用中子发生器 (6)医用重离子加速器 (7)医用?-介子发生器 二、放射治疗装置发展与分类 2. 内照射治疗机 (1) ?射线后装机 (2) 中子后装机 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装置 (1)-刀 (2)X-刀 (3)质子刀 (4)中子立体定向放疗装置 在外照射治疗机中,最常用的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其次是钴60远距离治 疗
4、机。 在内照射治疗机中,主要是同位素后装机。 三、常用放射治疗肿瘤装置 常用放射治疗肿瘤装置 (1)X 线治疗机 (2)钴-60治疗机 (3)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刀(Gamma-knife) (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X-刀(X-knife) 三、X线治疗机 X线治疗机 X射线治疗机是以X射线管为辐 射源的治疗装置。由 X射线管、 高压发生器、三维移动机架及计 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X射线管是一种大功率高真空电子管,由阴极、阳极和真空玻璃管壳组成,其 功能是将电能转变成X射线。由阴极发射的热电子在阳极和阴极间所加的直流高 电压作用下被加速,撞击阴极钨靶而产生X射线。为
5、了散热,X射线管的阴极由 感应电动机带动以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而且X射线管外部还需油冷,再用 风冷或水冷对油进行二次冷却。 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还要经过铅直的准直器准直和聚焦后再照射肿瘤 部位。 高压发生器由高压变压器和高压整流器组成。高压变压器将工频50Hz电源 升压到几十kV或几百kV,然后由高压整流管或半导体整流器组成的高压整流 器整流和滤波电路后变成直流高电压,作为X射线管的加速电压。 按加速电压分类,X射线治疗机分为接触治疗机(1060kV)、浅层治疗机 (60160kV )及深部治疗机(180400kV)。 中频X射线治疗机采用逆变技术将工频50Hz电源变为4kHz20kHz
6、 的中频 电压,再经高压变压器及高压整流器后变成直流高压,其优点是减小电压脉 动,缩小电源体积。 三、X线治疗机 三维移动机架可调节辐射头的位置,使X射线准确照射肿瘤并能保存正常 组织。多数X射线治疗机采用地面立柱结构,辐射头可沿主柱升降并可移动。 深部治疗机改进为悬吊式结构,其机械结构及控制都较复杂,辐射头相对治 疗床可以作前后、左右及升降运动,并可相对于垂直轴线作旋转运动。 当代X射线治疗机由计算机控制,主要控制及显示各种治疗参数( kV、mA、 剂量率、累计剂量、过滤器、限束筒等),并有存储及打印功能。 三、X线治疗机 四、钴四、钴-60-60治疗机治疗机 钴-60治疗机(Cobalt-
7、60 Teletherapy System)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60Co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射线对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设备,在放射治 疗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射线能量为1.25 MeV ,用来治疗深部肿瘤。 控 制 电 路 钴源及输送机构 准直器 光学系统 治疗床 臂架 钴-60治疗机由控制电路系统、钴源及源输 送机构、准直器、光学部分、治疗床、臂架和 底座等部分构成。 工作原理是: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给各部分 的驱动装置进行工作,并具有定时装置。源输 送机构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将钴源送至照射位置和在照射完毕后自 动将钴源送至屏蔽位置。准直器调整照射光野的大小, 臂架部分调整角度的大小,治疗床
8、可调整治疗时源皮距 的大小,光学部分提供模拟照射的光野指示。有的钴-60 治疗机还装有自动测距(源皮距)的光学测距指示器。 (3)(3)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 , LINACLinear Accelerator , LINAC)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磁场加速电子,并使其具有直线轨道的 一种装置,加速后的电子直接或经转换为X射线后供放射治疗用。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按其能量范围分为低、中、高三类。 X射线能量范围 及能量分档 电子射线能量范围 及能量分档 应用范围 低能机46MeV ,1档无深部肿瘤 中能机810MeV ,1档 515
9、MeV ,35 档 大部分深部肿瘤、 部分表浅肿瘤 高能机 610MeV , 1525MeV ,1档 525MeV ,58 档 同上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加速系统 (2)辐射系统 (3)剂量检测系统 (4)机架及治疗床运动系统 (5)电气控制系统 (6)温控及充气系统六部分组成。 1.加速系统 加速系统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核心,由加速管、微波传输系统、微波功 率源、高压脉冲调制器等组成。按加速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波和驻波两种 加速系统。 (a) 行波加速系统(b) 驻波加速系统 a-加速结构B-引出系统 C-环流器D-耦合波导 E-聚焦及导向线圈G-电子枪I-
10、隔离器L-吸收负载 M-高压脉冲调制器P-离子泵S-微波功率源T-脉冲变压器 W-波导窗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 加速管 加速管由电子枪、加速结构、引出系统、离子泵组成。 电子枪产生供加速的电子,其阴极被加热后产生热发射电子,在阴极和阳极 间的高压电场作用下,以一定的初始能量从阳极中心孔道穿出注入加速结构。 加速结构有行波和驻波两种加速结构,是对电子进行加速的核心器件。微波 功率经耦合波导馈入后,在其中产生行波或驻波电磁场。 驻波结构可以在同样长度上比行波获得更高的能量增益。 引出系统的作用是将电子束引出,分为直束式和偏转式两种,低能机的加速 管较短,大多采
11、用直束式,中、高能机的加速管较长,必须采用带偏转磁铁 的偏转式引出系统。离子泵用以吸收气体,使加速管里维持真空状态。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2) 微波传输系统 微波传输系统主要由传输波导构成。在行波传输系统中,隔离器用来吸 收反向传输的微波以保护微波功率源。在驻波传输系统中,由于反射功 率强,需采用环流器作为隔离器件。 (3) 微波功率源 低、中能机常用磁控管作微波功率源。 磁控管是微波自激震荡器,体积小,工作电压低,但其工作频率易漂移, 需采用自动稳频系统,提高频率稳定度。 高能机需较高的微波功率,常用多腔速调管作为微波功率源。速调管是 微波功率放大器,体积大,工作电压高,需要有前置激励
12、来驱动,频率 比较稳定,但也需自动调频系统使其与负载变化保持一致。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4) 高压脉冲调制器 其作用是向微波功率源提供脉冲高压,工作原理是利用储能放电的原理 形成高压脉冲,经脉冲变压器放大后供微波功率源使用。 2. 辐射系统 辐射系统的作用是使从加速系统 产生的辐射符合放射治疗的特殊 要求(均整度、辐射野面积形状 等)。X射线及电子射线的辐射 系统如图所示,其主要组成有: 靶、均整块、散射箔、准直器、 上下光阑等。 a)X射线辐射系统b)电子射线辐射系统 A-限束器C-准直器F-散射箔 I-电离室 J-光 阑M-反射镜P-均整块 T-靶W-楔形过 滤器 辐射系统结构示意图
13、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靶加速电子打靶后产生X射线。 均整块使辐射野内的X射线剂量分布均匀。 散射靶使从加速系统来的集束的电子射线在一定辐射野内均匀散开。 准直器初步限制辐射的范围。 上下光阑调节辐射野的形状、面积。 限束器限定电子射线辐射野的范围以及改善电子射线的均整度。 楔形过滤器在X射线辐射野内产生非对称的楔形剂量分布。 3. 剂量监测系统 剂量监测系统由电离室、前置放大器及监测剂量仪组成。 电离室位于辐射系统之 内,由若干片极片构成,其中有两对用于监测辐射野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均 整度,有一片用于监测辐射的能量变化,有两片用于检测辐射的吸收剂量。 4. 机架及治疗床运动系统 现代医
14、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等中心原则的运动系统,即机架、辐射头及治疗床 三者的旋转轴线交于一点,该点称为等中心,要求中心误差在2mm以内。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5.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各种电源。 (2) 连锁保护:包括水流、水温、水压、高压过载、微波功率源打火等 各种保护。 (3) 自动控制:包括自动频率控制、自动剂量率控制、自动均整度控制、 自动楔形过滤器控制、弧形旋转控制等。 (4) 正常治疗的程序控制:包括待机、预制、准备、出束等几种状态的 程序控制 6. 温控及充气系统 温控系统用来带走加速管、靶、聚焦线圈、偏转磁铁线圈、微波功率源、 隔离器(或环流器)
15、及吸收负载等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 充气系统用于对微波传输系统抽真空后再充绝缘气体,如氮气、氟里昂 等,以防止发生电场击穿。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X线模拟定位器 在进行放射性治疗时,预先应准确掌握肿瘤位置,从而确定照射范围、 照射中心和照射角度、照射剂量等,制定治疗计划。 X线模拟定位器的用途就是在直线加速器或钴60照射之前,通过X线透 视或摄影定位的装置。它装有影像增强电视系统及图像数字化仪,采用 微机控制。较之CT或MRI放射治疗定位系统,X线模拟定位器操作简便、 费用低。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 1951年,瑞典一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最先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治
16、疗原理, 并于1968年同生物物理学家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理是:采用静态几何聚焦原理,把窄束放射线从不同方 向定向准直照射颅内病灶,在病中心(靶点)形成大剂量聚焦,在短时间内 将病灶击毁,而靶点之外的健康组织所受到的照射剂量却很小,从而达到了 比手术切除更好的效果。 Lars Leksell 教授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理成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外科的 经典。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大剂量窄束定向集中照射技术,它以X-CT、 磁共振(MRI)和数字血管造影(DSA)图像为诊断依据,以放射性钴60或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照射源,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立体定 位、制定
17、精确的照射方案(称为放射外科治疗计划),准确地对颅内肿瘤或 病灶进行定向照射。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 对于脑部肿瘤和其他功能性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实施外科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使病人遭受痛苦,而且还可能带来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而-刀 的问世,使脑神经外科手术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无出血、 无感染、无痛苦,照射一次就达到了手术效果。1993年全世界装备有-刀共 66台,其中美国7台,中国7台。 -刀的全称应是“-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之所以被称为“刀”,是 因为它满足了两个条件:较大的“焦皮比”;准确的定位。 “焦皮比”:单位体积内病变组织与健康组织所受剂量之比。皮比在
18、100: 1以上的放射治疗设备才能称之为“刀”。 “定向” :利用X-CT、MRI、DSA等现代化的诊断手段,加之“立体定 位”技术,使射线的焦点准确地与病灶点重合,而不损伤病灶点周围的健康 组织。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 目前,立体定向方法有三种:静态式;动态旋转扫描式;弧形等 中心式。相应地有静态-刀、旋转式-刀和头部-刀三大系列射线手术刀产 品。 (1)静态-刀 瑞典的 Elekta 公司是静态 -刀的唯一生产厂家,于1968 年推出第一代 Leksell 型静态-刀,目前已发展到第 三代,Leksell 型静态-刀适用于头部。 静态-刀由放射源释放组件、准直器头盔、液压系统、病人
19、治疗床、控制台 和治疗计划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用-刀作放射外科手术前,要先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手术时,先进行靶区 定位,然后根据预定的靶区坐标,将病人头部放入某个准直器头盔中,这样靶区 中心就能定位于201束射线的交叉点上。 操作者在另一房间操作,通过摄像机及对讲机监护病人。整个照射过程由计算 机根据放射治疗计划控制,治疗时间一般520分钟。 使用静态-刀时,病人治疗床和其他部件都不旋转或移动,放射源的射向和病 人在整个治疗期间都是固定的。 治疗之后,采用X-CT、MRI或DSA来评价受治部位。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 (2)旋转式-刀 旋转式-刀是由中国深圳OUR公司率先研制成功的,它在
20、静态式-刀的基础 上作了重大改进,设计更为合理。旋转式-刀也只适用于头部。 旋转式-刀采用旋转聚焦的工作原理,装在旋转式源体上的30个放射源绕病 灶中心做锥面旋转聚焦运动,由于射线束不是以固定路径穿越健康组织,致 使健康组织中受到瞬时及几乎无伤害的照射,从而在病灶中心形成焦皮比达 1000:1的聚焦治疗效果。 (3)全身-刀 全身-刀的工作原理与动态旋转式头部-刀相同,只是总体结构布局、放射 源钴60的分布、屏蔽与防护、以及人体的全身立体定位更为复杂。全身-刀 主要适用于躯干部位的肿瘤。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 全身-刀由辐射单元、屏蔽支架结构、治疗床、立体定位系统、电气传动与 控制系统
21、及治疗计划系统组成。 由于治疗全身肿瘤的需要,全身-刀的旋转聚焦球心点位于辐射单元外部的 结构空间中,源体和准直体的特殊结构设计满足了结构屏蔽的需要。 全身-刀具有一个特殊的治疗床和立体定位系统。由一个三维平台和活动床 组成,活动床上建有三维标尺,并与X-CT、MRI等图像诊断设备相接口。人 体固定在活动床上,考虑到人体呼吸和内脏器官的蠕动,用一套三维随动系 统跟踪病灶,实现实时定位。 全身-刀定位精度不劣于0.5mm,焦皮比与头部-刀相近似。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Y刀 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x刀 (1)X- 刀的发展及特点 X-刀是继-刀之后于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22、设备。 由于它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INAC)产生的X射线作为放射源,所以又称 为LINAC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装置,简称X-刀。 X-刀最早是美国人Colombo 和Betti等研制成功的。他们将用于常规放射 治疗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加以改进,采用专用的准直器和立体定向装置, 把放射线聚集在病灶实施一次大剂量照射。通过三维空间把线束投射到靶区 形成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 因等剂量曲线在靶区外急剧陡降,病灶与正常组织剂量界限分明,达到控制、 杀灭病变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尤如外科手术刀切除病灶一样。 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x刀 因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非常好的精确度和可靠性,X-刀适用于
23、比-刀 更大的颅内病灶(-刀适用病灶18mm,X-刀适用病灶50mm)。 X-刀利用直线加速器作为照射源,不象-刀那样需要定期更换放射物质。 X-刀的价格仅为-刀的1/51/6,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减少了治疗 费用。 X-刀得到了世界各国医院的广泛采用,到1993年底,全世界共210台,仅 美国就有83台。 1994年中国开始引进X-刀。由于X-刀设备简单、造价低、不使用钴源,发 展甚为迅速,已有逐步取代-刀的趋势。 X-刀的适应病症有: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瘤)、颅内肿 瘤(如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内转移肿瘤)、功能性疾病(如帕金 森氏综合症、癫痫、三叉神经疼等)。 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x刀 (2) X- 刀的结构 X-刀的系统结构是由医用电子 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装置及计算 机治疗计划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x刀 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产生418Mev 的X射线或620MeV 的电子射线。 在直线加速器的头部安装有准直器,其作用: 将X线形成窄射束准确地聚焦于靶区,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损伤。 2.立体定向装置 X-刀与-刀一样,需要将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初中历史八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大型不锈钢铸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化妆品级枯草菌脂肽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光纤导管静脉激光治疗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铜缆高速连接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国际(非独占)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 2025农业种植生产产销合同书
- 餐饮业合同年
- 2025室内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房屋租赁续签合同模板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保政策与健康管理培训计划
- 策略与博弈杜塔中文版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长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上讲话
- 2025届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で」的用法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散货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