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吆喝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结合课文了解旧时北京城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独特的结构。(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3) 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提高作者的的写作水平。2、能力目标:借助影像资料及自己的模仿,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种种吆喝的声音,帮助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声乐艺术,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2)学习吆喝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味语言,感受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2)理解作者的写作时的内在情感。难

2、点:借助音频,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热爱“吆喝”这么艺术。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1、 溯源引流、导入新课课前:课件展示北京的胡同,播放音乐。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 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昔日的沧桑一去不复返,而怀旧的滋味总是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萧乾的脚步,回到老北京的胡同里,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品味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幻灯片展示课题。)什么是“吆喝”呢?对,吆喝就是大声呼喊,小商贩的吆喝其实就是给商品做的叫卖广告。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叫卖声竟然被作家萧乾捕捉到并记录成文,可见这真是一位善于

3、捕捉生活细节的有心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家萧乾。二、作者简介萧乾,蒙古族,北京人,原名萧炳乾,著名的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唯一的战地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碑”,本文选自北京城杂忆。代表作: 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三、整体感知、感受特色 1、大声朗读课文,并找出课文里提到的叫卖物品,看看这些物品涉及到哪些行业?文中提到的各种叫卖物:烤红薯、青菜、大米粥、油炸果、青菜

4、、花、百货行业、修理行业、馄饨、硬面饽饽等、小金鱼儿、蛤蟆骨朵儿.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北京的吆喝多,涉及的行业广,“百货行业与修理行业样样都有”据老人们说,老北京有整整368种吆喝北京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置办各种生活必需品。 2、本文写了很多吆喝声,是否显得散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注意把握关键句和过渡句。) 时间顺序:(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 (2)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 3、文中哪个行当的吆喝介绍的最多? 吃的。 关于北京特色小吃介绍的最多据说,老北京仅小吃就有六百多种,现在也还有一百多

5、种有机会快到北京城去,也许以后再想吃到这种风味儿小吃就难了。4、 一种物品,一声吆喝,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一个热闹的、繁华的北京城。一幅老北京人生活的画面。看到了老北京人吃、穿、玩儿的情景。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初读课文,就读出了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其实,读吆喝就是读生活、读吆喝就是读市井风情。四、研读课文、赏析吆喝1、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为什么? “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

6、舒服。 “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喝了蜜的大柿子”很甜,“蜜”写出了甜,“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肯定很甜,连心里都是甜的。 “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这种感觉是从冰字品出来的,“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2、唱出吆喝要哪些技巧?文章多次提

7、到“唱”出吆喝,他们是怎么唱的?有的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有音色音高的变化最起码也得像戏剧里半说半唱的道白运用唱腔得力气足嗓子脆。合辙压韵诗般的韵律,音乐的美感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等会儿我们来个吆喝串烧表演。让我们再来听听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感受一下京腔京韵的魅力。(放PPT硬面饽饽)肠气回肠。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 ,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是体现北京人性格特点的艺术。作者把它比作声乐的艺术,品读吆喝,就是品读声乐

8、艺术。2、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从第4自然段可看出,他们从早到晚,非常辛苦从第10段也可以看出来,那时北京冬天,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可这些人还是起一大早去卖东西,可见他们生活很艰辛。从吆喝词儿中,就读出了他们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读出了他们忙碌艰辛的生存状况:艰难困窘 忙碌艰辛3、三读: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品读课文第六段,揣摩吆喝人面对生活的态度,走进他们心灵世界。说说你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吆喝人?质朴、诚信、热情、乐观。对生活的热爱,乐观面对困难。4、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吆喝这种北京记忆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品读吆喝,我们不仅读出了市井风情、读出了声乐之美,读出了老北京人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更读出了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这境界就是吆喝最动人的美丽,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四、超级模仿秀我们家乡有哪些熟悉的吆喝声,请放开喉咙吆喝一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编个调子唱一唱。(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5、 拓展延伸“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是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我们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