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年级:七年级上编制:王艳敏审稿:王志锋一预习导航 (阅读教材 ,发现问题)(一)学习目标1. 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2. 掌握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史实;了解战国时期大国间的主要兼并战争。3. 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培养自己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齐、晋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三)学法指导1. 通过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 利用口诀来准确记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如记忆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 东南
2、西北到中间。)2. 搜集历史小故事、成语典故、举办故事会等活动 , 加深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认识。3. 讨论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与同学交流 , 拓展思维。(四)新知初探1. 概括东周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以及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3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晋文公又是如何登上霸主地位的?4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 / 175列举战国七雄的名称及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五)我的疑惑通过预习 ,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赶快与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吧。二课堂探究 (开动脑筋 ,解决问题
3、)春秋时期 , 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起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思路点拨 】通过比较齐、晋称霸的主要措施得出结论。三巩固提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一)基础检测1. 管仲相桓公 , 霸诸侯 , 一匡天下。(论语)这里的“桓公”是指()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D 越王勾践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3.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A城濮之战后 B桂陵之战后 C马陵之战后 D长平之战后4. 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2 /
4、 17(二)拓展延伸5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 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 , 在班级小组里进行交流的基础上举办成语故事会(可以通过讲故事、化妆表演、漫画绘画等形式进行)。并针对某一成语故事谈一下它对你的启示。四归纳反思 (整理知识 ,明白道理)我的收获: _我的疑惑: _知识链接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战国时代 ,诸侯国普遍实行征兵制 ,各国兵额大大增加。士兵主要成分由贵族奴隶主和“国人”改变为农民 ,作战时所有适龄农民都有可能被强迫编入军队。当时秦、楚二国 ,各有步兵百万 ,车千乘 ,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魏国最强大时有士卒 20 万 ,车 600 乘
5、 ,骑 5000 匹;韩国兵力最弱 ,也有步兵 30 万。作战时 ,常常动用兵力数十万 ,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春秋的城濮之战 ,晋国兵力估计不过二万 ,楚国兵力估计不过四万。3 / 17战国时代以步兵、骑兵、车兵配合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整齐的车阵会战,战争“旷日持久” ,有时长达数年。春秋时期主要用车兵作战,双方往往选择平坦的地方决战;战国时由于大量使用步兵、骑兵、适于在险要地形发动攻击,运动战的战术已开始运用。如齐魏马陵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都是在山险之地进行。战争规模和残酷程度 ,以屠杀战俘之多可想见。如公元前 293 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 ,斩首 24 万。
6、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 ,秦军坑杀赵军 40 万。你能从上述文字中体会到战国时代的战争有哪些主要特点吗?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年级:七年级上编制:王艳敏审稿:王志锋一预习导航 (阅读教材 ,发现问题)(一)学习目标1. 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的修建;2.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 学会评价商鞅和李冰两位历史人物。4. 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 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二)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三)学法指导1. 联系前面知识 , 归纳人类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 , 分析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推广给社会生产力带
7、来的变化。2. 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分析这一水利工程的特征、作用和影响。3. 结合商鞅和李冰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 , 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四)新知初探1概括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情况2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 / 173概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五)我的疑惑通过预习 ,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赶快与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吧。二课堂探究 (开动脑筋 ,解决问题)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思路点拨 】应该结合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等内容 ,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三巩固提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一)基础检测1. 战国
8、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诸侯争霸C个体耕作D各国变法2. 战国时期变法效果最显著的是()A 齐B楚C秦D燕3. 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要想获得爵位、田宅 , 必须( )A 有地位B 有钱C 出身显贵D 有军功4. 读诗说史。“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这是后人称赞战国时期秦国蜀郡一位太守的诗句。(1)请你猜猜看这位太守是谁?5 / 17(2)他主持修建了哪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起了什么作用?(3)这项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今还发挥着它的作用。对此你有何看法?(二)拓展延伸5. 史记记载 , 秦孝公死后 , 守旧的旧贵族诬告商鞅“谋
9、反” , 结果商鞅被处死。请结合所学知识 , 说说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 还是失败了?并说明理由。四归纳反思 (整理知识 ,明白道理)我的收获: _我的疑惑: _知识链接战国时变法中的斗争6 / 17战国时各国变法的措施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削夺贵族的特权 ,加强中央集权。魏国的李悝主张剥夺贵族的爵禄,以招纳四方贤才;秦国商鞅主张宗室子弟没有立下军功 ,就不能继承爵位;韩国的申不害主张根据功劳和才能给予奖赏和授予官职。这些措施遭到贵族的疯狂反抗。在秦国,商鞅被车裂而死。在楚国,楚悼王死后 ,贵族们发动政变 ,吴起躲在楚悼王尸体边避难。按照楚国法律用兵器伤害王尸的人 ,要治以灭族的重罪。但贵族
10、们仍然用乱箭将吴起射杀在楚悼王尸体边。楚肃王即位后 ,因杀吴起而伤害王尸被灭族的就有70 余家 ,贵族势力大大削弱。通过以上事例你对变法改革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第 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年级:七年级上编制: 王艳敏审稿:王志锋一预习导航 (阅读教材 ,发现问题)(一)学习目标1. 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 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3.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 , 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诗人屈原” , 感受良好的道德情操。(二)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艺
11、术成就(三)学法指导1. 通过列表 , 按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归类梳理先秦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2. 可以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有关的信息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四)新知初探通读课文 , 圈画要点 , 完成下表。先秦主要文化成就(一)7 / 17类别朝代主要成就商朝文字周朝夏朝天文周朝夏朝历法商朝战国医学东周文学战国音乐东周(五)我的疑惑通过预习 ,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赶快与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吧。二课堂探究 (开动脑筋 ,解决问题)战国时的诗人屈原为何深受后人的尊敬和怀念?【思路点拨 】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分析离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思考。三巩固提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12、(一)基础检测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8 / 17A 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2. 商朝的“司母戊鼎”以巨大而闻名。鼎的腹内有“司母戊”三个字, 你认为鼎内的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 汉文C金文(铭文)D 碑文3. 今天的农历 , 又叫夏历 , 据说是来源于()A 夏朝B商朝C周朝D姓夏的天文学家4.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A 齐桓公B 管仲C商鞅D扁鹊5.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A 屈原B扁鹊C盘庚D姜子牙(二)拓展延伸6. 课下阅读离骚篇章 , 谈谈你对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认识。四归纳反思 (整理知识 ,明白道理)我的收获: _我的疑惑: _知识链接甲骨文的格式
13、和主要内容甲骨文是商朝以王室为主的占卜活动中的记事文字。当时统治阶级相信天上有主宰人间一切的神;已死祖先也会常常干预活人行动;自然界中的河山等都有神性。因此商王对神鬼几乎每天祭祀 ,凡事都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如何处理。9 / 17占卜设有专门的人来进行 ,即史官 ,他们权力很大 ,能代替鬼神说话 ,也是掌握刀笔刻卜辞的人 ,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 ,对当时的天文历法很熟悉 ,刻出的卜辞用词简单 ,内容广泛 ,还有一套格式。完整的卜辞 ,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格式:某某日卜 ,某史官(或商王自己)问。要做某事 ,是吉?是不吉?某日。每行事之后还将结果刻上。商王凡事必须通过占卜决定 ,所以甲骨文卜辞反映的内容
14、很广泛。包括:一较完整的商王朝世袭关系。二有众、羌、臣、仆、奚、妾、刍等奴隶名称。三商朝刑法四奴隶的反抗、逃亡、暴动等斗争。五官吏名称、设置情况。六军队征战情况。七农业、畜牧业、狩猎、交通、手工业等情况。八商王祭祀时各种仪式。九商王游乐、畋猎、出入行止、梦幻吉凶等。十奴隶主贵族的生育死亡。十一 . 自然界中阴晴风雨雪云雷虹雾等.十二 . 天象中的日、月食 ,星名 ,历法等。除了甲骨文 , 你还了解我国文字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的知识?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古老的文字?第 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年级:七年级上编制: 王艳敏审稿:王志锋一预习导航 (阅读教材 ,发现问题)(一)学习目标1. 重点掌握
15、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 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10 / 172. 通过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史与同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特点的联系 , 学会梳理历史知识 , 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学习历史的能力。3. 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 , 树立良好学风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学习难点:春秋战国时期各位思想家的主张(三)学法指导1. 列表归纳主要学术派别及代表人物、主张、代表作品等。2. 学会从政治主张、教育成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多角度来评价孔子的贡献。(四)新知初探通读教材 , 圈画要点 , 按表格提示填写相应内容。类朝代思想代表主要思想著作别派别人
16、物儒家春秋道家思墨家想儒家战国道家法家军春秋兵家事(五)我的疑惑通过预习 ,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赶快与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吧。二课堂探究 (开动脑筋 ,解决问题)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11 / 17【思路点拨 】可以通过分析孔子的政治主张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他对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两个主要方面得出结论。三巩固提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一)基础检测1. 孔子总结出的教学经验中, 主要针对教师而言的是()A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B学而时习之C因材施教D温故而知新2. 如果你想知道“仁”的学说的含义 , 你应该看()A 道德经 B 论语 C 韩非子 D 孙子
17、兵法3.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的作者是()A 孙膑B孔子C韩非D孙武4“塞翁失马”成语故事体现了谁的思想()A 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5. 连一连派别人物主要主张儒家老子“爱人”、“为政以德”道家孔子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法家墨子主张改革 , 提倡法治墨家韩非子“兼爱”“非攻”兵家孙武“知彼知己 , 百战不殆”(二)拓展延伸6.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不良的现象: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脚印、球印 , 崭新的课桌上刻了一些乱糟糟的东西。请运用儒家道德教育的观点 ,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的观点 ,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的 , 就保护校园环境问题和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12 / 17四归纳反
18、思 (整理知识 ,明白道理)我的收获: _我的疑惑: _知识链接私学的兴办在孔子之前 ,“学在官府” ,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王官之学”的教育,一般平民和奴隶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奴隶主阶级把文化垄断作为保持特权的一个手段。孔子在奴隶制走向崩溃的时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兴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 ,使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过去只有奴隶主贵族子弟才能享受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等文化教育的机会,是历史上第一位使平民接受教育的人。孔子从教 40 年,授徒 3000 多人 ,“身通六艺者” 72 人。这是一支巨大的社会力量 ,是一支文化普及、开启愚盲的浩荡大军。孔子在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中
19、,还提出一些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后 ,私学逐渐兴盛 ,在一定程度上为百家争鸣准备了基本队伍。请你从思想、文化、教育三大方面给周围的人讲讲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和作用。13 / 17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年级:七年级上编制: 王艳敏审稿:王志锋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毛泽东为什么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呢?他们为推动历史的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你想知道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为什么远嫁塞外吗?你想揭开被风沙掩埋之下的丝绸之路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20、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学习吧。第 10 课“秦王扫六合”一预习导航 (阅读教材 ,发现问题)(一)学习目标1.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2. 归纳并讨论“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 培养自己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 认识秦统一的历史必然趋势及重大意义。(二)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学习难点:焚书坑儒(三)学法指导1. 用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方法全面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2. 学习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图表;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3. 学会列表归纳史实和压缩历史信息的记忆法。例如
21、,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几个方面列表(或用图示)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四)新知初探1. 概括秦朝建立的时间 , 人物及都城。2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五)我的疑惑通过预习 ,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赶快与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吧。14 / 17二课堂探究 (开动脑筋 ,解决问题)想一想 ,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贡献?【思路点拨 】可以从秦统一的意义以及统一后开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我国以后社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深远影响等角度分析。三巩固提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一)基础检测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B秦朝C西汉D唐朝2.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A 公元前 230 年 B公元前 221 年C公元 230 年 D公元 221 年3. 我国第一位封建皇帝是()A 黄帝B夏桀C商纣王D嬴政4. 秦统一后 , 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A 大篆B小篆C隶书D行书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电动螺丝刀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美味老抽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社交数据驱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 2021-2026年中国外用药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折扣女装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2022-2027年中国周围血管疾病中成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农业机械租赁市场政策动态分析考核试卷
- 科技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持续创新
- 2025年中国电子电器开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猪毛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级本科诊断学绪论+问诊课件
- 热导检测器(TCD)原理与操作注意事项
- 初中足球选拔测试标准
- 法社会学(上课)
- 沉积学与古地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