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练习一线三等角_第1页
中考专题练习一线三等角_第2页
中考专题练习一线三等角_第3页
中考专题练习一线三等角_第4页
中考专题练习一线三等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线三等角理论:略范例点睛1.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5 ,点 P、Q 分别在直线 CB、DC 上(点 P 不与点 C、点 B 重合),且保持 APQ=90.当 CQ=1时,写( 2 )当 x 何值时, 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4. 如 图 , Rt ABC 中 , BAC= 90 ,AB=AC=2 ,点 D 为 BC 边上动点( D 不与B、C 重合), ADE= 45 ,DE 交 AC 于点 E() BAD与CDE的大小关系为请出线段 BP 的长证明你的结论;()设BD=x ,AE=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

2、E 的长;()是否存在x,使DCE的面积是ABD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90 ,面积的 2 倍?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120 AD=,3 , AB=6 在底边 ABA上取点 E,在射线DC 上取点 F,使得DEF=120 ( 1 )当点 E 是 AB 的中点时, 线段 DF 的长度是 ;( 2 )若射线 EF 经过点 C,则 AE 的长是 EBDC本王闯关一 .基础技能1. ( 2015? 连云港)如图,在 ABC 中,BAC=60 ,ABC=90 ,直l1线l 2l3 ,l 1与 l2 之间距离是 1, l 2 与 l3 之间距离是 2 ,且 l1 ,

3、 l2 , l3 分别经过点 A , B , C,则边AC=3 (2007 南京)在梯形 ABCD 中,AD BC,AB=DC=AD=6 ,ABC=60 ,点E、 F 分别在线段 AD 、DC 上(点 E 与点 A、 D 不2.如图,已知 l1 / l 2 / l 3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重合),且BEF=120 ,设AE=x , DF=y 间的距离相等,若等腰直角ABC 的三个项(1 )求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点分别在这三条平行直线上,则sina 值是.()A. 1B. 6C. 5D. 103175103.(2012 苏州)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 5 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 (用阴影表

4、示) ,6. 如图,将矩形纸片的两只直角分别沿EF、点 B1 在 y 轴上,点 C1 、E1 、 E2、 C2、 E3 、DF 翻折,点 B 恰好落在 AD 边上的点 B处,点 C 恰好落在边 BF 上若 AE=3 ,BE=5 ,E4、C3 在 x 轴上若正方形A 1 B1 C1D 1 的边则 FC=长为 1 ,B C O=60 ,BCB CBC,11112233则点 A 3 到 x 轴的距离是()4.如图,在边长为 9 正三角形ABC 中,BD=3 , ADE=60 ,则AE=5.(2012 宁波)如图 1 是由边长相等小正7.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90 ,AB =3 ,B

5、C=4 ,CD =10 ,DA = 5 5 ,则 BD 的长为 _8. 如 图 , 在 ABC 中 , BAC=90 ,AB=AC=1 ,点 D 是 BC 边上一动点(不与B、C 重合),在 AC 边上取点 E,使ABD DCE , 当 ADE 为 等 腰 三角 形 时 , 则AE=.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 图 2 是由图 1 放入矩形内得到的, BAC=90 ,AB=3 ,AC=4 ,则 D ,9.如图,在ABC中, AB=AC=10,点 DE,F,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是边 BC 上一动点(不与 B, C 重合),矩形 KLMJ 的面积

6、为 ADE= B= ,DE 交 AC 于点 E,且4( A ) 90 ( B) 100 ( C) 110(D )cos =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5ADE ACD; 0 CE6.4 121当 BD=6时, ABD 与 DCE全等DCE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为 8 或 25 ;2二 .计算与证明.1.如图,点 P 是正方形 ABCD 边 AB 上一点3.如图 1,已知直线 y=2x+2与 y 轴、 x 轴(不与点 A , B 重合),连接 PD 并将线段PD 绕点 P 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得到线段分别交于 A 、B 两点,以 B 为直角顶点在第PE,PE 交边 BC 于点 F,连接 BE,

7、DF 当AP 等于多少时,二象限作等腰 Rt ABCPFD BFP ?并说明理AB由DCEAPB2 在矩形 ABCD 中,点 P 在 AD 上,AB=2 ,AP=1 将直角尺的顶点放在P 处,直角尺的两边分别交AB , BC 于点 E, F,连接 EF(如图)(1 )当点 E 与点 B 重合时,点F 恰好与点C 重合(如图) ,求 PC 的长;( 2 )探究:将直尺从图中的位置开始,绕点 P 顺时针旋转,当点E 和点 A 重合时停止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猜想,并解答:tan PEF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 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 1 )求点 C 坐标,并求出直

8、线 AC 的关系式( 2 )如图 2,直线 CB 交 y 轴于 E,在直线CB 上取一点 D ,连接 AD ,若 AD=AC ,求证: BE=DE ( 3 )如图 3 ,在( 1 )的条件下,直线AC5交 x 轴于 M ,P( -, k )是线段BC 上一2点,在线段 BM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直线PN 平分BCM 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2 ,BC=3 ,P 是线段 AD 边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 、D ),连结 PC, 过点 P 作 PE PC交 AB 于E.( 1 )在线段 AD 上是否存在不同于P 点 Q ,使得

9、QC QE?若存在,求线段AP 与 AQ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当点 P 在 AD 上运动时,对应点E 也得到抛物线 y2=-x 2 ,试判断抛物线 y=-x 2随之在 AB 上运动,求 BE 取值范围AP经过平移交换后, 能否经过 A 、B、C 三点?DE如果可以,说出变换过程;如果不可以,请BC说明理由6.(1 )如图 1,在正方形ABCD 中, M 是BC 边(不含端点B、 C)上任意一点 ,P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N 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 ,求证AM=MN:( 2 )若将 (1) 中的“正方形 ABCD”改为“正三角形 ABC”(如图 2 )

10、,N 是 ACP的平分线上一点,则当AMN=60 时,结论 AM=MN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8. 在矩形 ABCD 中,AB=13cm ,AD=4cm,(3) )在 (2) 的基础上 ,当点 M 在线段 BC 的点 E,F 同时分别从 D ,B 两点出发,以 1cm/s延长线上, 且满足 CM=BC (其它条件不变)的速度沿 DC ,BA 向顶点 C,A 运动,点 G,时,请直接写出 ABC与AMN的面积之H 分别为 AE, CF 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比( s),(4 )若将( 1 )中的“正方形 ABCD”改为“正 n 边形 ABCD X”,请你做出猜想:当 AMN=时,结论 AM=MN仍

11、然成立(1) 求证:四边形 EGFH 是平行四边形AD(2) 填空: 当 t 为s 时,四边形 EFGHANEN是菱形;BP当 t 为s 时,四边形 EDFH 是矩形MC1BMCP29.( 2013福州)如图, 等腰梯形 ABCD 中,7.在直角坐标系中, 点 A 是抛物线 y=x2 在AD BC, B=45 P,是 BC 边上一点, PAD第二象限上的点,连接OA ,过点 O 作的面积为1 ,设 AB=x ,AD=y2OB OA,交抛物线于点B,以 OA 、 OB( 1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1( 2 )若 APD=45 当, y=1 时,求 PB?PC为边构造矩形AOBC 当点 A 横坐标为 -2的值;时,将抛物线y=x 2 作关于 x 轴轴对称变换( 3 )若 APD=90 ,求y的最小值.10 、ABC 中, AB=AC , D 为 BC 的中点,以 D 为顶点作 MDN=B(1 )如图( 1)当射线DN 经过点 A 时,DM 交 AC 边于点 E,不添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