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网络道德的论文 摘要:络社会道德失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行为道德失范,它同时也是人的络道德走向偏差的一种类型。规范大学生络社会道德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围绕个体大学生和群体大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表现为强化技术设置、注重个体建设、延伸高校引导、规范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 络社会道德 失范 重构 络空间是络技术带给人类的奇异礼物,它是一个技术范畴,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Cyberspace)。正是这一空间浓缩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开辟了第二个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曾断言的那样,“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
2、不过,在络社会中,同样会出现下社会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道德、伦理、侵犯等,而这些都归之于络社会道德失范名下。 关于失范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法国学者马里居友从失范的正功能角度去理解,而我们此处的行文逻辑则是从失范的负功能开始,因为我们是将大学生络社会道德失范看成一个社会问题,是偏离了社会常态后的一种纠偏行为,而不是着重论述大学生络社会道德失范对社会产生的有利影响。渠敬东在总结涂尔干失范观点时认为,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指一种与正常现象相对的反常现象,是一种社会状态。失范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整合的病态征兆,是“社会在个体身上不充分在场”的结果。不难发现,失范始终与社会常态无法分开,偏离了常态且
3、长期运行,便概之为失范。 一、社会失范、络社会道德失范 在探讨络社会道德失范之前,必须先探讨社会失范的涵义。所谓社会失范,一方面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功能丧失,无法指导与约束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使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状态;另一方面也指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这里将社会失范的定义放开了,以免把那些可能是重要的失范现象排除在外。规范瓦解与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失范行为”,及“行为失范”的解析,应当同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活动本身起来,即失范是行为主体在其行为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等一般的社
4、会规范,也包括在于行为主体,规章、规程和纪律等组织机构的特定规范。行为失范的直观表现的行为活动偏离了社会规范所预设出的“正常运行轨迹”。行为主体走向失范、作出某种失范行为这一事实本身,也可以折射出其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偏失或缺位。 络社会源于以计算机为结点的“物的络”与以人为结点的“人的络”的复合。现实社会是络社会的基础,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折射和反映,与现实社会共同构筑了当代人类社会。所以,络社会仍然以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人的参与作为核心要素来运行的。络社会道德失范某种程度上需要参照现实社会的社会失范,这也是不断强调社会失范的缘由之一。 络社会道德失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行为道德失范,它同时
5、也是人的络道德走向偏差的一种类型。它指的是络行为主体违背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所应遵循的特定道德准则要求,在虚拟的电子络空间里出现行为偏差,以及因为不适当地使用互联络而导致道德偏差的情况。络社会道德失范行为是人作出的一类特殊的行为,它与发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失范行为,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两者之间的不同,无非是在发生的“场域”,和展现的形态上有所体现而已。所以,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参照系是下的社会道德,以下社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来要求络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上者,当然包括大学生。 二、大学生络社会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 毋庸置疑,大学生是络行为发生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成为时代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应用者和实践者,
6、故而本文择选大学生群体来探讨络社会道德失范,以期对整个络社会道德失范起抛砖引玉之功效。络社会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重铸了当今社会的许多现代意识,如,自由与平等、信息与共享、互助与奉献、自主与创新以及开放与兼容等现代意识和伦理精神。自由与平等是络社会的初衷,也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梦想和追求,络社会一开始就是一个自由、平等和自治的世界,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络社会滋生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却发人深省。 李伦在鼠标下的德性中指出:络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交往便利和丰富信息的同时,络行为“也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络犯罪、人情隔膜、情感危机、道德权威缺失和人性异化等问题。道德
7、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成为络时尚,困扰着络文化的精神提升。信息崇拜、技术至上和工具理性导致人的价值取向的偏离。进人新世纪以来,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络社会在给人类开拓生存空间、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既有政治层面的,也有经济层面的;既有文化层面的,也有人性层面的;既有法律层面的,也有伦理层面的。本文探讨论BBS即络游戏、,主要集中于他们比较习惯的络场域,大学生的络社会道德问题坛和电子商务等,从中总结出大学生络社会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 其一,虚假信息与信任的缺失。在诸多BBS论坛中,大学生群体一般不会公布自己详细、
8、真实的信息,他们以匿名人的心态公布虚假的信息,尤其是在高校BBS匿名版聊天时,这种论坛连ID账号都不再使用,每个人都是匿名的、陌生的,人处于最典型的“无标识状态”。这样,有了匿名性的遮掩,使很多信息发布者把BBS论坛作为发泄情绪、发布无聊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平台,诚信在这些大学生中荡然无存。大学生在BBS论坛中具有双面性存在,一方面在络实名制要求下的BBS论坛,为获取一个ID,他们必须公布真实信息且相信别人也同样会发布真实信息;另一方面,在高校BBS匿名版中,他们却借匿名将信任置于不考虑之列,道德的窘境在信息的真实与虚假之间客观地存在着。 其二,络犯罪行为的增加和对人起码的尊重的消失。络犯罪行为是
9、指利用络技术或以此传播虚假信息从而达到占有他人物品的行为,这种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自从1994年我国发生第一例大学生张男电子邮件诈骗案以来,大学生利用络技术盗窃和诈骗的报道屡见不鲜。如哈尔滨某大学三年级学生王某,因英语成绩始终不及格,便产生了用黑客人侵学校站改成绩的念头。将“桂林老兵木马”程序植人到了所在大学的教务部站中,将自己40余科成绩都改为80分以上。不仅如此,王某以修改一科大学生考试成绩要50元或100元的价格,先后为本校20余名大学生修改了成绩数据,共收取赃款13130元。大学生的络犯罪使得彼此间起码的尊重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一即尊重在络社会中消失,并且进一步延伸至
10、现实社会。 其三,络黑客的崇拜与络麻木。对于络黑客行为,很多人把它纳人技术分析行列,但是,络社会只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以,必须从社会与人性的角度去对待络黑客行为。黑客行为起码触犯了社会秩序的基础即安全。“正因为它(即安全)是从正常人的原始本能产生出来的,所以它可以看成是第一性的社会利益。大学生对于络黑客行为表示出的态度令人瞳目。 20XX年11月末,沈阳师范大学在沈阳市10多所高校中发起了“大学生络文明抽样调查”,将3000份调查问卷发放到沈阳市的部分大学生手中,参与调查的包括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等各年级的大学生。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除上时间、上喜好等基本情况外,还毫不
11、避讳恋、络黄色站、络黑客等敏感话题。关于络黑客的问题,表示崇拜络黑客的被调查者竟占到 %,但同时也有%的被调查者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上犯罪,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分析一个群体,关键是看其所行,而非看其所想或所说,络黑客在大学生中制造的崇拜氛围已经在大学生的行为模拟中表现得十分清晰,而络黑客作为一种危害络社络,大学生对其表现出的崇拜恰恰说明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会基础的行为麻木。 三、规范大学生络社会道德的策略选择 解决络社会道德失范必须与现实社会道德起来,因为络中的行为个体扮演着双重角色,即身份制的人和匿名性的人,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既然络行为仍旧是人的
12、具有社会性的行为活动,那么,无论是在上还是在下,人的行为活动都应当遵循一定社会规范的要求来加以展开。 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形成虽然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但其关键还是“人”和“信息”的原因,其实质则是信息权利的异化问题。“互联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由络技术衍生的一切问题既源于人又必须依靠人来解决。鉴于此,规范大学生络社会道德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围绕个体大学生和群体大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表现为强化技术设置、注重个体建设、延伸高校引导、规范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等四个方面。 1.强化
13、技术设里。 络社会是由高技术、高智能的互联加以支撑的,无论是有线络还是无线络。故而,可以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络社会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和控制。而我们非常清楚,有关络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条例等的制定和出台,都离不开络技术的铺垫,因为,如果技术上无法获知和确认络行为由谁所为,是谁违反了规范,那就很难发挥规范应有的效力。所以,必须对大学生络社会不道德行为进行屏蔽和消除,通过加快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软件开发等,进一步从技术上规范大学生络社会道德行为。 比如,在现在许多大学校园络中,学校通过对络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加以审查,在络站点对不良信息加以堵塞,使用户无法接触;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加密
14、,以防泄露;对某些特殊局域加强访问控制,防止侵害;对于学校自身BBS论坛实行实名制,需身份证和学生证共同登记注册才可以发表言论。另外,为防止不健康视频下载,许多大学对于诸多下载服务实行了关闭,减少了诸多大学生络社会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 的是,络管理的技术手段仅仅是一种工具,不是无条件、无根据、无理由、随时随地可以实施,络管理的技术手段也必须是合法的和符合道德规范的,任何络管理这就需要在络管理的技术手段的使用不能以牺牲大学生群体利益和需要为前提。技术手段、大学生络社会道德和大学生络需求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2.注重个体建设。 对于康德而言,道德是由约束任何理性存在的义务所组成
15、的。康德的“义务的共同理念”就是义务体现出人应在正当的精神指导下做正当的事情的理念。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义务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一个出于义务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决于它所被规定的准则。可见,行为的道德价值只有在行为人的意图和实现这个意图的勇气之中才能发现,而在其所取得的结果之中却不能发现这种道德价值。按照康德的规定,作为道德法则即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的绝对命令只有一个:“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 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在络社会中,虚拟、匿名、去中心等特征刚好为络主体提供了不同于现实原子世界中的意志自由,似乎为康德的纯粹理性的伦理体
16、系提供了出场路径,但如果我们深人分析络世界的特点,就会发现在络社会中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络大学生个体所面对的交往对象具有多面性,大学生不仅要面对各种虚拟人,面对身心同在的自我,还必须协调虚实的矛盾。多数络主体表现出在信息传播与使用过程中的数码焦虑、自我被割裂、自主丧失、强迫机制、上瘾状况、灵肉分离等综合症状,这可能摧毁络主体的自我的多角色转换机制,使自我控制能力丧失、道德责任感丢失以及行为责任能力丧失,进而最终使络主体丧失自我发展机会。所以,络社会中,大学生个体建设相当重要,要将外在我与内在我统一起来,这样才可以应对络匿名等带来的负功能。 3.延伸高校引导。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是社会化
17、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个人才能不断成长,才能逐步融人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络只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络并非是最终目的,切不能以手段殖民了目的,那样,最终会陷人络的困扰之中。因此,大学生需要有一个相当明确的络学习观。络只是获取资源的手段之一,对于络信息必须进行甄别,络并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工具,还应充分发挥络知识传播的功能,这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络交往观。人类的交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而交往是以彼此语言和信息可置信性为前提的,正如哈贝马斯所言:“人交往的合作基础是意见一致,其前提就是彼此置信。,。于是,信任便
18、成为人类交往的重要基石,大学生的络交往如果缺乏诚信,不仅会带来络社会道德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下社会的构建,对下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障碍,因为,无论是上还是下,信任缺乏的个体始终无法真正树立人际交往以信任为前提的理,高校都不可回避地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络学习观还是络交往观的培养念。高校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言传时要加以引导。而且在制定条例和规范时也需要加以引导。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可通过诸多社会实践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体认到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使其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学习和诚信的重要性。 4.规范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 法律是现代化国家必备的,它是使个体的人演变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络法律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实施络法律的瓶颈在于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法律实施条件和功效的差别。 由于络社会具有许多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征,以及法律本身的特点和立法技术上的困难,使得法律在面对络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时一筹莫展。法律本质上是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