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预案Thetitle"MedicalInstitutionElectronicMedicalRecordManagementPlan"referstoacomprehensivedocumentdesignedtooutlinetheproceduresandguidelinesformanagingelectronicmedicalrecordswithinhealthcarefacilities.Thistypeofplaniscrucialinmedicalinstitutionswhereelectronichealthrecords(EHRs)areusedtostoreandretrievepatientinformation.Itisapplicableinvariousscenarios,includingpatientcare,administrativeprocesses,andcompliancewithregulatorystandards.Theplanensuresthatmedicalrecordsaresecurelymaintained,accuratelydocumented,andreadilyaccessibletoauthorizedpersonnelforthepurposeofprovidinghigh-qualitypatientcare.Inordertoeffectivelyimplementtheelectronicmedicalrecordmanagementplan,severalkeyrequirementsmustbemet.Theseincludeestablishingasecureelectronichealthrecordsystemthatadherestoindustrystandards,implementingrobustdatasecuritymeasurestoprotectpatientconfidentiality,andprovidingcomprehensivetrainingforstaffontheproperuseoftheEHRsystem.Additionally,theplanshouldincludeprotocolsforregularauditsandupdatestoensureongoingcompliancewithregulatoryrequirementsandtechnologicaladvancements.Byadheringtotheserequirements,medicalinstitutionscanensuretheintegrityandaccessibilityoftheirelectronicmedicalrecords.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预案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电子病历管理概述1.1电子病历的定义与特点1.1.1电子病历的定义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简称EMR)是指通过电子化手段,对医疗机构中的患者信息、诊疗过程、医疗文书等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提升医疗管理水平。1.1.2电子病历的特点(1)数字化:电子病历将传统的纸质病历转化为数字信息,便于存储、检索、统计和分析。(2)系统化:电子病历涵盖患者从就诊、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实现医疗信息的全面整合。(3)实时性:电子病历能够实时记录患者的诊疗信息,为临床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4)安全性:电子病历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5)便捷性:电子病历可以实现远程访问,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阅患者信息。(6)可扩展性:电子病历可根据医疗需求,灵活添加或修改功能模块。第二节电子病历管理的意义与任务1.1.3电子病历管理的意义(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电子病历管理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2)促进医疗资源共享:电子病历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连续、协同的医疗服务。(3)提升医疗管理水平:电子病历管理有助于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文书质量,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管理水平。(4)降低医疗差错:电子病历管理可以减少因手工操作导致的医疗差错,保障患者安全。(5)促进医学研究:电子病历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推动医学科技进步。1.1.4电子病历管理的任务(1)制定电子病历管理制度:明确电子病历的管理流程、责任主体和权限设置,保证电子病历的安全、有效运行。(2)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根据医疗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电子病历系统,提高系统的实用性。(3)保障电子病历数据安全:加强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防护,保证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4)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对电子病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保证电子病历系统的顺利运行。(5)监督电子病历使用:对电子病历的使用进行监督,保证医护人员合规使用,防止误操作。(6)促进医疗信息共享: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第二章电子病历管理组织架构第一节管理体系的构建1.1.5组织架构设立为保证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应设立专门的电子病历管理组织架构。该组织架构应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技术支持层,具体如下:(1)决策层: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制定电子病历管理的整体策略、政策和规划。(2)管理层:由电子病历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电子病历管理工作的实施。(3)执行层:由电子病历管理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电子病历管理的各项任务。(4)技术支持层:由信息技术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为电子病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1.1.6管理体系构建原则(1)合规性原则:保证电子病历管理体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疗机构内部规定。(2)安全性原则:保证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3)高效性原则:优化电子病历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持续优化电子病历管理体系。第二节职责与权限划分1.1.7决策层职责与权限(1)制定电子病历管理的整体策略、政策和规划。(2)审批电子病历管理的重大事项。(3)监督电子病历管理体系的运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1.1.8管理层职责与权限(1)组织实施电子病历管理的各项任务。(2)制定电子病历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3)负责电子病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4)对电子病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1.1.9执行层职责与权限(1)按照电子病历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电子病历管理的具体任务。(2)负责电子病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3)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4)参与电子病历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1.1.10技术支持层职责与权限(1)为电子病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负责电子病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3)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4)参与电子病历管理体系的规划和设计。第三章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第一节系统需求分析1.1.11概述电子病历系统是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实现病历信息的电子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本节主要对电子病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实用性和可靠性。1.1.12功能需求(1)病历录入与编辑:系统应具备病历录入、编辑、保存、打印等功能,支持多种病历模板,满足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录入需求。(2)病历查询与检索:系统应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历查询与检索功能,包括按照患者姓名、病历号、就诊时间等条件进行检索。(3)病历审核与审批:系统应实现病历的审核与审批流程,保证病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4)病历共享与传输:系统应支持病历信息的共享与传输,便于医疗机构内部及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5)病历统计与分析:系统应具备病历统计与分析功能,为医疗机构提供病种分布、就诊人次、治疗效果等数据支持。(6)病历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应实现病历数据的定期备份与恢复,保证数据安全。1.1.13功能需求(1)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满足临床工作的高效需求。(2)系统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3)数据安全性:系统应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第二节系统设计与实施1.1.14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采用B/S架构,便于跨平台部署和应用。(2)数据库设计: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保证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界面设计:界面简洁、易用,符合临床工作习惯。(4)功能模块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病历录入、查询与检索、审核与审批、共享与传输、统计与分析等模块。1.1.15系统实施(1)硬件设备:配置高功能服务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2)网络环境:搭建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3)软件部署:在服务器上部署电子病历系统,为客户端提供访问服务。(4)培训与推广: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第三节系统安全与维护1.1.16系统安全(1)用户权限管理:实行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保证数据安全。(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3)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保证操作的合规性。(4)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提高系统网络安全。1.1.17系统维护(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发觉并及时解决潜在问题。(2)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3)系统升级:根据临床需求,不断优化系统功能,进行版本升级。(4)技术支持: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四章电子病历数据采集与录入第一节数据采集原则1.1.18合法性原则在电子病历数据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患者隐私权益不受侵犯。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信息保护制度,对涉及患者隐私的数据进行严格保密。1.1.19完整性原则数据采集应保证电子病历信息的完整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经过、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案等。采集过程中,要全面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避免遗漏关键信息。1.1.20准确性原则数据采集应保证电子病历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医疗。医疗机构应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核对,保证数据真实、准确。1.1.21及时性原则数据采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保证电子病历信息与实际诊疗过程同步。医疗机构应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电子病历信息。1.1.22标准化原则数据采集应遵循标准化原则,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编码体系,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医疗机构应制定电子病历数据采集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第二节数据录入规范1.1.23录入人员要求数据录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效率。录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流程。1.1.24录入流程规范(1)数据录入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保证录入的数据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2)录入过程中,遵循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流程,逐项填写相关信息。(3)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审核,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1.1.25录入数据规范(1)字段填写:按照电子病历系统的字段要求,准确填写患者信息。(2)数据格式:遵循数据格式规范,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3)代码使用:使用统一的编码体系,保证数据交换和共享的便利性。第三节数据质量控制1.1.26数据审核(1)数据录入后,进行逐条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2)审核过程中,发觉数据错误,及时进行修正。(3)定期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全面审核,保证数据质量。1.1.27数据清洗(1)对采集到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重复、错误的数据。(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修正或删除。(3)定期对电子病历数据库进行维护,提高数据质量。1.1.28数据监控(1)建立数据监控机制,对电子病历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2)分析数据质量变化趋势,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3)定期对数据监控结果进行总结,为改进电子病历数据质量提供依据。1.1.29数据培训与反馈(1)对录入人员进行数据质量培训,提高数据录入水平。(2)建立数据质量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录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3)针对数据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电子病历数据质量。第五章电子病历数据存储与备份第一节存储策略与方案1.1.30存储策略为保证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可靠及高效存储,本预案制定以下存储策略:(1)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2)采用冗余存储技术,保证数据在硬件故障情况下仍能保持完整。(3)根据数据重要性和访问频率,采用不同级别的存储介质,优化存储成本。(4)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存储系统的稳定运行。1.1.31存储方案(1)存储设备: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光纤存储等。(2)存储网络:建立高速存储网络,采用万兆光纤连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3)存储管理:采用专业的存储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监控和维护。(4)数据迁移:根据数据访问频率和存储介质功能,定期进行数据迁移,优化存储功能。第二节备份策略与实施1.1.32备份策略为保证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本预案制定以下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按照一定周期,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全量备份。(2)增量备份:在两次全量备份之间,对新增和修改的数据进行备份。(3)异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以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事件。(4)多介质备份:采用多种备份介质,如硬盘、光盘、磁带等,提高备份数据的安全性。1.1.33备份实施(1)备份设备: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备份设备,如硬盘、光盘、磁带库等。(2)备份软件:采用专业的备份软件,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恢复和监控。(3)备份计划:制定详细的备份计划,包括备份周期、备份类型、备份介质等。(4)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第三节数据恢复与应急处理1.1.34数据恢复(1)数据恢复策略:根据数据丢失原因,采取相应的数据恢复策略,如数据恢复工具、备份恢复等。(2)数据恢复流程:明确数据恢复流程,包括数据恢复申请、审批、恢复操作等。(3)数据恢复时间: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恢复,降低业务影响。1.1.35应急处理(1)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等。(2)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在突发情况下快速响应。(3)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报告、故障定位、故障处理等。(4)应急恢复:在应急处理后,尽快恢复电子病历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六章电子病历数据查询与利用第一节数据查询权限设置1.1.36权限分类为保证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数据查询权限应按照医疗机构内部职责和管理需要,进行合理分类。具体分类如下:(1)医疗人员权限: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根据其工作性质和需求,设定不同的查询权限。(2)管理人员权限:包括医疗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负责电子病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3)科研人员权限:针对科研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查询权限。1.1.37权限设置原则(1)权限最小化原则:根据工作需要,为用户分配最小化的查询权限。(2)权限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用户工作性质和职责变化,及时调整查询权限。(3)权限审计原则:对用户查询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保证数据安全。1.1.38权限设置流程(1)制定权限设置方案: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权限设置方案。(2)用户身份认证:用户需通过身份认证,方可获取相应的查询权限。(3)权限分配与审核:由管理员对用户权限进行分配和审核,保证权限设置合理。第二节数据分析与报告1.1.39数据分析内容(1)病历结构化数据:对电子病历中的结构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等。(2)病历非结构化数据:对电子病历中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如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等。(3)数据关联分析:对电子病历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如医疗费用、药物使用等。1.1.40数据分析工具(1)统计分析工具: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2)数据挖掘工具:采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挖掘。(3)可视化工具: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电子病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热力图等形式展示。1.1.41报告撰写与发布(1)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相应的报告,包括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结果解读等。(2)报告审核:由专业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报告发布:通过医疗机构内部平台或公开渠道,发布电子病历数据分析报告。第三节数据共享与交换1.1.42数据共享原则(1)合法合规:数据共享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2)共同利益:数据共享应有利于医疗机构、患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3)信息对称:数据共享过程中,保证信息对称,避免数据篡改和滥用。1.1.43数据共享范围(1)医疗机构内部共享:实现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跨医疗机构共享: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3)部门共享:与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支持政策制定和监管。1.1.44数据交换机制(1)数据交换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保证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2)数据交换平台: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3)数据交换安全:采取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性。第七章电子病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一节安全管理措施1.1.45安全防护体系构建(1)物理安全:保证电子病历系统运行环境的物理安全,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防护措施。(2)网络安全:建立安全可靠的内部网络,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3)数据安全: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采用数据备份、恢复策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4)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电子病历数据。1.1.46安全事件应对(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2)定期演练:组织定期的安全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3)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觉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第二节隐私保护策略1.1.47隐私保护原则(1)最小化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隐私信息时,仅限于实现业务目的所必需的范围。(2)明确告知原则:在收集和使用个人隐私信息时,明确告知用户相关信息的使用目的、范围和期限。(3)用户同意原则:在收集和使用个人隐私信息前,取得用户的明确同意。1.1.48隐私保护措施(1)信息加密: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2)访问控制: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3)数据脱敏:在分析和使用个人隐私信息时,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4)用户申诉与投诉:建立用户申诉与投诉渠道,对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第三节法律法规与合规性1.1.49法律法规遵循(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遵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电子病历管理规范和政策。1.1.50合规性评估与监督(1)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估,保证电子病历数据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电子病历数据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工作进行监督。(3)接受行业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的监督与检查。1.1.51合规性培训与宣传(1)对电子病历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合规性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2)开展电子病历数据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第八章电子病历数据维护与更新第一节数据维护原则1.1.52保障数据安全在电子病历数据维护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以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1.1.53保证数据准确性数据维护过程中,应保证电子病历数据的准确性。医疗机构需对数据进行定期校验,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正,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1.54遵循法律法规电子病历数据维护应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处理的合法性。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1.1.55及时更新数据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在数据更新过程中,要关注数据变更对现有业务的影响,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第二节数据更新流程1.1.56数据收集与整理(1)数据收集:医疗机构应建立数据收集机制,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处理。(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清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1.57数据审核与审批(1)数据审核:医疗机构应设立数据审核岗位,对数据更新前的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符合维护原则。(2)数据审批:数据更新需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保证数据更新的合规性和必要性。1.1.58数据更新与发布(1)数据更新:根据审批结果,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2)数据发布:更新后的数据应及时发布到电子病历系统中,供医务人员查阅和使用。第三节数据维护与更新记录1.1.59建立数据维护与更新档案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病历数据维护与更新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数据维护与更新的时间、内容、操作人员等信息。1.1.60数据维护与更新记录要求(1)记录完整:数据维护与更新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数据维护与更新的原因、过程、结果等。(2)记录规范:数据维护与更新记录应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规范,便于查阅和管理。(3)记录及时:数据维护与更新记录应在操作完成后及时进行,保证记录的准确性。(4)记录保密:数据维护与更新记录涉及患者隐私,应妥善保管,防止泄露。第九章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估第一节质量控制方法1.1.61概述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子病历数据准确、完整、规范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1.1.62数据录入质量控制(1)建立数据录入规范:明确数据录入的标准、格式和注意事项,保证录入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数据校验:通过系统设置,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校验,及时发觉并纠正错误。(3)数据审核:设置数据审核环节,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逐级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1.1.63数据存储质量控制(1)数据加密:采用加密技术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2)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3)数据恢复: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1.1.64数据传输质量控制(1)数据传输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2)数据传输验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验证,保证数据完整性。1.1.65数据使用质量控制(1)权限管理:设置数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2)数据监控:对数据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防止数据泄露或滥用。第二节质量评估指标1.1.66概述电子病历质量评估指标是衡量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依据。本节主要介绍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评估指标。1.1.67完整性指标(1)数据完整性:评估电子病历数据是否完整,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过程、检查检验结果等。(2)数据及时性:评估电子病历数据更新是否及时,保证数据的时效性。1.1.68准确性指标(1)数据准确性:评估电子病历数据录入是否准确,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2)数据一致性:评估电子病历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1.1.69合规性指标(1)数据合规性:评估电子病历数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2)数据安全性:评估电子病历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第三节质量改进措施1.1.70加强人员培训(1)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电子病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2)强化责任心:加强人员责任心教育,保证数据录入、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1.71完善制度与流程(1)完善制度:建立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政治《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专题练习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
- 纪律教育测试题及答案
- 突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花艺师考试现场应变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激光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专业认证价值分析试题及答案
- 电气专业巡检试题及答案
- 节目直播测试题及答案
- 网络架构中常见的配置问题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领域交叉学科题及答案
- 全国统一卷试题及答案
- 银行防抢防暴课件
- 水电工程验收单
- 兰州202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701-800题)
- 《哈哈镜笑哈哈》名师课件2022
- 传统皮影戏在小学艺术教育的应用与创新实践
- 2025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数据时代对会计行业产生的影响探究》10000字【论文】
- 保险精算师述职报告
- 2022浪潮英政服务器CS5260H2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