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第七实验小学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1页
东丽第七实验小学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2页
东丽第七实验小学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3页
东丽第七实验小学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4页
东丽第七实验小学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丽第七实验小学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区教研室教研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以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保障,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培育学校特色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亮点”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一、狠抓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效益1全面提升课程方案实施水平,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坚持学科课程开齐开足,重点抓好考查学科上课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加强日常监控,建立督导通报制度,确保按课表上课;继续执行考查学科

2、教学质量按20%计入考试学科成绩制度,同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任课教师整个教学、上课情况进行评教,评教情况记入学期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积分。以各种文体活动小组、科技活动小组为载体,积极开发开展书法、写作,器乐、书画、体育等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活动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创建特色为依托,各校搞好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加大学校课程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富有个性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着力提升和拓展教师的课程能力,启动“1+1”课程能力开发工程。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在教好自己所有学科课程的同时,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申报一项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作为教师课程能力拓展项目。继续开发、

3、修订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系列校本教材,重点开发关爱生命教育、魅力校园系列教材,做好课程开设和课程评价的探索和研究,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与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培育“让爱传承,大爱无边”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加强课表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继续坚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学业务常规检查制度。2建立有效教学管理机制一是完善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职责明确,不扯皮,不推诿,不等靠,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教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二是实施“以制治教”,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管理、制度管理、刚性管理、过程管理。教研室、教务处

4、、教研组要依据区教研室下发的东丽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常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校检查和级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抓好教师教学常规。尽快出台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依规管理,规范施教行为。扎实落实教学常规日督查和阶段综合检查制度,落实过程管理。坚持教学督导通报制度,抓好问题的整改。开展教学常规大评比活动,表彰奖励教学常规先进个人。三是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教学成绩优异、教学常规认真、教学评比成绩优秀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每年召开一次表彰会,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教干要安心务教,深入一线。完善教干研教制度

5、和听评课制度,落实教干包靠村小、教研组制度,积极开展“下水课”活动,深入一线,参加一线教研,开研究课,做教学报告,引领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3加强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认真落实东丽区教师教学常规指导手册和教师教学常规“八个精心”要求(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进行作业教学,进行组织考试与评价,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重点进行集体备课改革,电子备课改革和作业教学改革。优化作业布批与设置,布置作业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作业;“三不布置”即不

6、布置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不布置老师无力批改的作业,不布置老师自己未做过的作业。作业必须全批全改,提倡写鼓励性、人文性批语,及时做好补教补学。积极落实“四个半小时”家庭作业(半小时读书、半小时作业、半小时家务、半小时电视),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孩子。进一步树立教学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和优秀教学成绩奖奖励办法,加大教学质量奖惩力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增加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次数,调研成绩按一定比列记入学期教学质量量化积分;加强单元检测题的管理,重点抓实评教评学和补教补学工作,切实做到过程清、阶段清、单元请。缩小平行班级之间的差距,对平行班级教学质量差距比较大的班级,

7、对任课教师实行责任追究制,进行谈话诫勉,通报全处,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适应新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学校能否获得持续发展,关键在教师。1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坚持“高起点、勤奋斗、大发展”的发展思路,立足于带好每一位老师。遵循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室即研究者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做到成长的道路铺到每个教师的脚下。一是全程全员培训搭建学习平台。成立“教师学校”,进行全员培训,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心理等方方面面,开展“洗脑运动”,通过大运动量的学习讲座,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二是学习、实践、反

8、思搭建工作平台。把“理论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融为一体”, 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开展研修学习,逐步走近科研。让老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小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厚文化底蕴,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发展模式,创建学习型的团队。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名师、名家“典型引路”的作用,聘请专家导师进行集中指导,师徒结对进行个别指导,大力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将“同伴之间的教学观摩”作为重点来抓,积极提倡好朋友间相互听课,使大家在没有任何

9、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三是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展示平台。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机会,挖掘出蕴藏在老师们身上的深层潜力。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学大赛、课改标兵评选等;另一方面,积极取得市区教研部门的支持,让老师们尽量在一些教研活动中露露脸。把成才的道路铺到每位教师脚下。四是满足老师成长需求搭建支持平台。学校从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强弱联合)2倡导学习,打造学习型学校行动转变,理念先行。继续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研室要继续编印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专集,及时向教师们推荐学习材料,大面积地开展“高效课堂”专题理论学习活动,定期安排

10、业务教干或骨干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主讲和辅导,并在期末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理论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开展“学名家”活动,举行专家报告会,落实专业引领。定期举行“读书沙龙”、“高效课堂论坛活动”等,真正让教师去读书,读有思想的书,读名家名著。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掌握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切实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奠定课改的坚实理论基础。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和“名师工程”,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本着“确定目标,拜师求教,骨干引领,整体提高”的原则,多措并举,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依据“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结构层次,突出阶段重点,搞好个

11、人发展规划。同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跟踪落实,促进教师自身提高。第二,选拔有追求、善学习、勤思考、教学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做师傅,采取学校推荐与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青蓝结对”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要求师徒每月至少互听评2节课,骨干教师每月轮流做学术报告,被帮带教师每月出示一节汇报课。实行青年教师“推门听课,随堂学艺,多次磨课”制度,要求毕业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两节。第三,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名师团队。积极探索“名师联合会”运行机制,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联合会研究活动,让每个成员都能尽快地成长。选好典型,树立品牌,实现“典型引路”。同时,充分发挥名师联合会在教师

12、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不断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机制,推动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开展“教坛新秀”“学科首席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牌。第四,开展与名校联谊活动。积极与潍坊等名校建立联谊单位,开展业务、学术交流活动,实施“名校带动”战略,引领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三、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搭建潜心研究的平台1加强级部、教研组建设,培养团队精神首先,要确立团队愿景,要求各级部、教研组结合年级、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本组的愿景,并在办公室显要位置悬挂,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其次,抓实集体备课,引导教师建立合作意识。各校要抓实集体备课活动

13、,坚持“先考后研”制度,共同研究教材,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内部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教干要全心务教,深入课堂,深入一线,加强对教学的投入度,及时掌握教与学的现状,取得教学的话语权。落实教干包靠级部、教研组制度,积极做好级部、教研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教干要参加集体备课。开展以级部、教研组为单位,团队教学大比武活动,并实行捆绑式评价,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级部管理活力。学期末评选先进级部、先进教研组。2继续抓实大教研和小教研各校要规划好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好校本教研时间,要在活动内容上,活动组织上下功夫,确保活动实效。实行校本教研活动报批制度。每月考试学科举行

14、一次全处性的教研活动,举行一次校级活动,举行一次教研组级活动。以“问题教研”为主要活动形式,采取问题研究策略,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3坚持开展以“磨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两名或者三名教师依次执教,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课堂研究的力度。4坚持课例制度,大兴课堂研究之风坚持开展好“同讲一课”活动,坚持青年教师的过关课、汇报课,学科教研组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达标课、优质课

15、的课例制度。开展多层次、多课型课堂达标活动,达标活动以推门听课为主。教研室要组织全处性的课堂达标验收。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方式,把达标验收与研讨紧密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听后的研讨上。5构建网络教研平台,扎实开展网络教研积极创造条件建好、用好学校网站,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学习、研究阵地作用,办好“高效课堂理论探索”、“优秀课例”、“高效课堂论坛”“教育博客”等栏目,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依托市网络教研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为教师间搭建互动研讨的直通车,实现 “不花钱”“不出门”就能聆听到专家报告、观摩到名家课堂,并在网上开展互动研讨、交流活动。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电子邮箱,骨干

16、教师和35岁以下的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加大教研博客和网上交流的研究力度,传递有价值的资料与同行共享。四、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打造高效课堂1进一步明确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一是改革课堂时间。时间制度上,尝试采用“5+课下+35”模式,“高效的学习必须从高效的预习开始”,把预习指导引入课内,重点落实预习策略,确保课外预习高效,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没有广阔的课外视野和丰厚的课外积累课堂的高效也就无从谈起。二是改革课堂结构。由以大班为基本单位变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帮助学生充分学习、充分思考、充分交流、充分自主。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充分独立思考

17、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有探究性质的学习内容任务的。小组的建立要以4-6名不同质的学生组成一组为宜。小组成员要做好成员的分工,一般设立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者、鼓动者各一名。合作学习时重点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噪音,为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一个安静的环境,要关注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发挥好“兵教兵”的作用,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三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展示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四是改革课堂师生、生生关

18、系。确立“师亦生、生亦师”观念,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共同体中的首席。充分利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方式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五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自能学习”,学生必须具备“自能学习”的方法,要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要有良好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比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合作等的能力。因此,要改革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抓好结构化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高效课堂的构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推进的关键。“先学

19、后教”的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因此,转好结构化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加大对预习的指导力度,确立适度的预习目标;安排必要的预习时间,选择明确的预习重点,通过上预习指导课来帮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通过建立“课前预习检查记录制”,发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和使用阅读印章进行约束的学习效果监督机制,将学生预习纳入日常学习考核之中,提高预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可以将各种学习习惯印发至每个学生,要求背熟并贯彻执行,并通过选“之星”等予以激励,进一步明确小组分工,加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七是改革课堂评价。由原来的“教师主体评价”转向“学生主体评价

20、”,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由“平面评价”转向“立体评价”,改变过去“重知识目标、轻情感体验”、“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教师表演、轻学生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等传统教学的评价办法,实现由原来的“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来,由“教知识”转到“生智慧”上来,由“被动学”转到“主动学”上来,由“1对60、70”转到“1对1、1对x、x对1”上来,由“单维、双维”转到“三维”上来,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实施课堂“刚性管理”,对“老样子、且效率低的传统课”实行一票否决制。2强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积极稳妥推进,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21、滚动发展”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落实,最终达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1)继续发挥课改团队的典型引路作用做好典型培植工作,重视典型引路作用。低年级“自能阅读识字”课堂,选取杨楠楠、刘畅两位老师作为培养典型;中高年级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选取张建彩、刘学霞、云扬三位老师作为带头人;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选取王春英、朱艳香两位老师作为学科重点培养典型。充分利用名师联合会,吸收有培养潜质的青年教师加入到的课改队伍,壮大课改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实现集体攻坚,同时,也是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带他们登堂入室,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规划,抓实过程研究活动。

22、开展丰富的研讨活动,尽快出成果,让课改团队成为我校课改的探路者、领路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搞好与潍坊名师、名校的联谊交流活动。对这些教师我们作为培植的典型,在原有基础上,再进行深加工,细打磨,打造成精品课堂。以这些老师为带动,改变过去的课堂,使“自能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开展跟进式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提升研究水平教研室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帮助各校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定期举办教学观摩、研讨、反思、教改沙龙、有效教学论坛、教学设计、案例评比等,从不同侧面提供舞台,研究问题,展示教改成果,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的机会。每个学校两周至少有一次专题

23、教研活动,全街道一个月至少有一次活动,同时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做到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督促和帮助教师、学校积极行动起来、成长起来。安排教研员蹲点包校,扎根基地校,扎根班级,精心指导,和教师认真揣摩,共同成长。(3)抓好“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工作,实现整体推进。一是各校的校长是高效课堂推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工作,把这次课改实验看成是迈向名校的转折点,抓住机会,全力以赴。各校要迅速成立领导组、指导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保障到位,做到不打折扣,强力推进。二是各学校要大力宣传,抓实学习,做好对全校教

24、师的二级培训,切实帮助所有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积极投身课改。各校注重“树标”,培植自己的典型教师,发挥他们的传帮带的作用。 三是教研室、各学校要注意积累研究经验和阶段成果,组织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实行双周报制度,每个学校每两周要都把推广的主要进展、经验和感受以及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报送到教研室。研室每月都要对推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全面了解推进情况,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校推广工作的方向。四是进一步加强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月查制度、期评制度,完善教师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每位教师要建

25、立课改档案,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评,将“构建高效课堂”学习与推广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举行“教学改革开放日”活动,请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参加,通过他们的指导、评议,促使全体教师将教学改革变成自觉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迫于学校的行政命令。设立课改贡献奖,期末评选“课改带头人”和“课改活力团体”,进行隆重表彰,充分调动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五、立足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1、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循序渐进,分类制定目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学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不同的要求,制定学生学习习惯目标要求,如低年级侧重于基本的读、写、听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侧重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使用学习工具等学习习惯,高年级侧重于自主探究、学习反思、灵活运用、熟读精思。这样各学段均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深化。实施时,各班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近阶段的总体要求,分解成若干板块,若干细目,逐条落实,要求讲究实效,不走过场。以知促行,激发兴趣。古人说:“论先后,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