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30 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讨课教案_4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30 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讨课教案_4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30 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讨课教案_4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30 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讨课教案_4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30 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讨课教案_4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记叙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因为是诗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忧患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本文,还要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来感受作者的复杂感情,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3.深刻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作者复杂的情感,把握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教学

2、难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方法诵读 体味 探究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1、 课文导入观看杜甫草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杜甫的生活境况。二、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3、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诗。3、 时代背景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

4、之所。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四、诗歌体裁“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生字词学习:怒号ho 挂 罥jun 长林梢chng 庇 护b 突兀w 布衾qn 三重茅chng 沉塘坳o 飘转zhun 俄顷qng 丧乱sng 厦sh 见此屋xin2、学生齐读,

5、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置身于诗词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把握读音,感知内容。六、品味探究A、研读赏析第一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讨论明确:“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换“掀”吧,似乎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要想既写出风的迅猛,还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的字, “卷”字更形象、更有力。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6、“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4、 这一段的叙述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讨论明确: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的焦虑,侧面反映着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根根茅草的动向都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使人痛苦的心弦。心苦痛惜。B、研读赏析第二诗节, 思考下面的问题。1、茅草被一群儿童抱走了,孩子们为什么要抱走茅草?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

7、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3、“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C、研读赏析第三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茅屋被吹破后,诗人最怕的是什么?下雨2、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讨论明确: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D、研读赏析第四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漫漫长夜,诗人在想些什么呢?讨论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讨论明确:“忧国忧民”(板书)。 3、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讨论明确: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4、 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主旨是什么?讨论明确:全诗描写作者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并由己及人,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6、 拓宽训练1、按原文填空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