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及复课应对策略_第1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及复课应对策略_第2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及复课应对策略_第3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及复课应对策略_第4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及复课应对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及复课应对策略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其具体要求是在对诗文全面理解,深入体会,仔细品味的基础上对作品作出鉴赏评价性的评判,它不单考查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能力,还涉及到鉴赏评价者学生的阅历、见识、思想、情感等,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检测。为了更好的做好这一考点的复课,应对的高考,本文将从考题分析、诗歌鉴赏的技巧方法以及经典试题模拟训练三个方面做一剖析归纳,以期复课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高考试题浅析全国语文高考试卷共计18套,古诗歌鉴赏涉及到19首古诗词。其中天津卷是两首古诗歌的比较阅读。从南朝一直到清代,涉及诗、

2、词、曲,其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的诗词上,就是一些名家的作品,也是避熟就生,如李白、杜甫、陆游等的诗作。古诗词的鉴赏文本,选的是大家都不能熟悉的诗人诗作,考查考生诗词鉴赏能力,这给了每个考生(学生)真正的考试公平。这个设想方向比较好,应该肯定。的试题设置也会继续朝着这一方向。二、古诗歌鉴赏的方法初探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如此理解:从考查内容(角度)上说,“鉴赏”这个点,对象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大的方面;“评价”这个点,对象指“思想内容”,当然,“鉴赏”和“评价”常常是不能分开的。从考查形式上

3、说,可以说“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的鉴赏单独设问,可以对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设问,还可以将“鉴赏”和“评价”结合起来设问。从要求上说,只需对“作品本身”作“概要”性的“初步”赏析。当然,古代诗歌赏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阅读赏析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并且,还与思想认识能力有关。(一) 分析语言特色三技巧 1、牢记常见语言风格,巧妙迁移知识。语言风格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4)形象生动。(5)绚丽飘逸。(6)婉约细腻。(7)幽默讽刺。(8)雄浑。(9)豪放。(10)沉郁。(11)悲愤。

4、(12)俊爽。(13)恬淡。(14)旷达。2、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歌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色。语言的结构类型:(1)语序颠例。(2)叠词对句。(3)特殊结构。3、寻象取意,把握意境,理解言外之意。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夜无眠,秋气清,频剪烛花已三更,凉月穿过梧桐铺满床,月明在梧桐叶缺少之处。由床上之月写到无上之月,过渡巧妙;悲情、凉床、

5、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离悲别怨的意境。(二)鉴赏诗歌修辞,写作手法的三大技巧。1、掌握基本修辞格。(1)夸张。(2)拟人。(3)对比。(4)比兴。(5)用典。2、回归课本,理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术语,套用解题模式。诗歌的鉴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叫托物言志;有的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融;还有的是寓情于事等。表现手法,常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三)多方面入手,把握诗人观点态度1、了解创作背景,结合诗歌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诗反映现实生活,言为心声。一首诗就是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2、

6、寻找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析诗句意义,理清景物特征,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4、辨析用典手法,理解典故意义,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5、领会诗歌意境,体味意境内涵,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6、掌握教材内容,迁移知识体系,合并同类诗人的观点态度。诗人是有流派的,了解同类诗人的写作手法,可以举一反三。总之,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鉴赏的文本飘忽不定,很难捕捉,我们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以扎实的诗歌阅读鉴赏功底,知人论诗,知世论诗;品味意象,理解意境;注重积累,强化训练,科学应对高考这一考点,从而取得满意的成绩。三、经典训练题目1、恨别 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

7、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写于上元元年(760年),诗人避安史之乱于成都。(1)颈联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通览全篇,简要分析全诗,并概括其主旨。2、点绛唇 李清照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怨千缕。惜青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简要分析全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情词并胜,神韵悠然”,是人们对这首词的评价,试以词的情感角度作简要分析。3、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怨听清猿梦里长。(1)诗

8、里的“凉”字有巧妙之处,试作赏析。(2)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附:训练答案:1、(1)细节描写,诗人宵立昼眠,忧而反常,一会儿“步月”,一会儿“看云”,坐卧不宁;用具体生动的生活细节,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2)首联写离家之远,战乱之久;领联写自己流落蜀中,憔悴老去;颈联写思家忆弟;尾联写盼望尽快平定判乱的心情。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早日平定判乱的爱国思想。2、(1)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抒写伤感之情,下阕抒写伤别之情。伤感、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怨,刻画出一个爱情执著专一、性感直挚细腻的深闺思好的形象。(2)全词由写寂寞之感,到写伤感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全面地、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子心中感情积淀积累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