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合作学习理论_第1页
A合作学习理论_第2页
A合作学习理论_第3页
A合作学习理论_第4页
A合作学习理论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作学习理论介绍 珠海拱北中学 黄谨(一)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1. 思想溯源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 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 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这些提法、 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 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 学习的思想。 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 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

2、, 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 公元一世纪, 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 他 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 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 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 还可以通 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 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2. 实践溯源除了在个别教学中小范围实践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外,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19世纪初,合作学习的方式传入美国,并不断发展。 教育家帕克和杜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

3、宜于实现民主并让 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 学习作为“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我们所现在普遍谈论的, 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至今都 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 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 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 评分制的批判。”(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发展,现在“合 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 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高艳、陈丽、尤天贞

4、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国外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但在不同的国家, 合作学习的研究角度、 实践 方式、 学习模式、甚至表述称谓都相差甚远。 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 心孙伟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 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 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 “合作学

5、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 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 在课堂上, 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 小组通常由 3-5 人组成。 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 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 达成 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等等。尽管存在种种不同, 但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 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 当然,还存在以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

6、及完全互动 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同时, 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 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嘎斯基 著,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 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 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 等;五是集体自加工, 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 进措施。(三)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以上述特征和要素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长盛不衰, 广泛传播, 并不断发展, 甚至 被认为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埃利斯

7、和福茨教育改革研究),与其有众多的 理论支持是分不开的。能支撑合作学习的理论主要有(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 望):( 1)社会互赖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 的互赖有其差异性。 ( 2)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 依照此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不愿意学”。(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精致理论。认知学的研究证明, 如果要是信息保持在记忆中, 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 学习者必须对材 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致。精致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

8、。(5)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7)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的需要。学生有 3 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乐 的需要。( 8)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 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等等。但正如斯莱文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中所说: “所有这些观点在某 些情景下都可证实是正确的,但没有一种观点可能在所有情景下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 合作学习正是从这些理论

9、中汲取不同的观点并进行相互补充, 才为自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总的来说, 这些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 除了竞争还有合作关系的 存在。 不管是否真正关心集体的利益,群体总会产生互赖的关系。 就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 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的过程, 只有与同伴一起才能更好的认知、 更快的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 心理需要而言,他们也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能够自我实现。(四)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1. 国外合作学习模式介绍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 合作学习的方法 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 (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 究与课堂

10、应用初探)。但这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约翰逊等著,刘春 红等编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正式的合作学习正式的合作学习有固定的小组成员, 而且组员之间的关系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小组任 务明确。通常来说,其组织方式主要有:斯莱文提出的小组分层计分法(STAD和小组活动比赛法(TGT、小组促进法(TAI)、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CIRC)、阿伦森提出的吉格索 法(JigsawMethod )、沙兰提出的团体调查法(GI)、约翰逊提出的共同学习法(LT)和小 组教学法( Small-GroupTeaching )、 FIC 模式、结构方法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试图将学

11、习小组置于某种合作程序中, 使学生在积极的相互交往中增进智力和社会性 的发展, 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和手段以确保学生协同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非正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也许只持续几分钟已完成简短讨论。如:密友(同伴)阅读法、对话记录 法、读书会、思考 (同伴) 交流法等等。 它们中的许多“没有得到充足的研究” (斯莱文著, 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但也有资料表明这些模式同样是“经过检验证实 是靠得住的”( HareyDaniels 等著,余艳译最佳课堂教学案例)。 合作性基层团体合作性基层团体是指合作基层小组。 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的组

12、成, 代表学校里不同性 别、能力、 文化背景甚至种族的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持续时间更长一些。约翰逊等人的研究一般针对大学教育。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一是集 中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先驱研究者勒温和道奇发展起来; 二是集中于实证的研究, 由斯莱文等后继者发起; 第三个层面的研究中, 史蒂文森和斯莱文 进行了合作学习的评估工作研究, 表明适当地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成 绩。2. 国内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时间不长, 但也创造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合作学习模式, 主要有: 分层 - 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分

13、层教学、分层评价为操作基础,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先进性 分层指导,并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的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建构 -合作学习模式, 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 以学生合作为主要活动, 以培养实 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自主 -合作学习模式,它是将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特征 与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互动的优点相结合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3. 合作学习的潜在弱势西方研究者指出, 尽管小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 但作为一种

14、有效的学 习策略,它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如:历史局限性、理论观点与 教育实践存在不一致、 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远低于实验室效果、 合作学习的使用条件 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等等。在我国的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如: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须的技能、 没有深厚的合作 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尽管如此,合作学习在 我国还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2007-04-16 人教网关于合作学习理论1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内涵 (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 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

15、2)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 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 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 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 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 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 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 多。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 有5 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它们是: (1) 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

16、且要为 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 休戚相关的关系。 (2) 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 被此学习,以达成功。 (3) 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 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 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 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 (5) 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 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 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 以保持小组活动的 有效性。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 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互赖 ( 合 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

17、促进学习上的努力; 消极互赖 (竞争) 产生对抗性互动, 群体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业上的努力, 而且会相互阻碍; 在缺 乏互赖的情况下,个人之间彼此便不会有互动个人都是独立工作而不受干扰。 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 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 当 所有的人实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 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相 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2) 选择理沦。此理论创 立者哥拉斯认为,青少年学生有 4 种情况需要值得认真关注, 这就是归属 ( 友谊) 、影内别人的力量 (自尊) 、自由和 娱乐。他相信,学校的失败不在学习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

18、的关系方 面, 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 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的理论, 学校则是满 足学生需要的场所。 依照这一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 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 而是他“不愿意学”。 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 到学习是有意义,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3) 发展理论。该理 论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 掌握。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 “由独立解决 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 离。”在他看来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 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