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文档资料_第1页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文档资料_第2页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文档资料_第3页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文档资料_第4页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外二科李业梅 2017.07.2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糖尿病的现状是:,(1)大量无症状的病人未被发现,这些人群无三多一少症状,但高血糖对机体各脏器的损害正在逐渐形成。 (2)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达标率低,故足以形成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原因:治疗方法不合理,乱投医、乱吃药、过度相信医药广告及偏方,结果延误病情) (3)患者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少,甚至不知道。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有义务为这些人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糖尿病治疗不能去根,须要终生治疗。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 1要有正确的态

2、度:乐观的去面对,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要恐惧也不要任其发展,“今朝有酒今朝醉”轻率的态度。 2要积极的学习糖尿病知识:科学合理、持之以恒的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很多患者急于求好,求去根的心态,让你有病乱投医,过于相信去根特效的广告、偏方降糖中药而延误病情。,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综合治疗的两个含义: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即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4项措施。,健康教育,五驾马车,我们通过健康教育要达到以下目的: 1.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高危人群了解糖尿病知识; 2.能及早发现糖尿病、糖尿

3、病并发症,使血糖控制达标; 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避免或减少致残、致死率; 4.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还他们一个与正常人一样健康的身体和寿命。,病人的健康状况,饮食,运动,药物,监控,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石,教育,如何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定义,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我们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他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常伴有高血脂、电解质、蛋白质代谢障碍,这种慢性过程常导致眼、肾、心脑和外周血管的损害及功能衰竭。,糖尿病的病因,1. 遗传因素(先天):国外报道糖尿病患病率,有家族史的比

4、没有家族史的发病率高4-10倍。但遗传不是糖尿病本身遗传,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2型糖尿病遗传倾向较明显。,2. 环境因素(后天):,(1)肥胖: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要比体重正常高2-3倍(腹型肥胖)。 (2)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不健康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营养过剩等使体重增加,这些与糖尿病发病明显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的缩衣节食的日子过怕了,现在不再为温饱而愁,也就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车代步用,机械化代替了大部分劳动力,使我们不知不觉变得懒惰了肌肉少了,脂肪多了。 (3)精神因素:工作节律高速化,精神高度紧张等,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贫富两

5、极化,促使我们的工作节律变得高速化,有人暗使劲,勾心斗角,总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抑郁状态,使得升糖激素增加血糖升高再不加注意糖尿病。 (4)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与年龄相关,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人均寿命明显延长。,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同病因导致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缺陷(包括1.分泌量不足2.分泌模式异常:胰岛素分泌延迟、减弱或消失)及(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利用不足(又叫敏感性降低或又叫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通过胰岛素受体发挥作用的,而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代谢紊乱 。胰岛素是我们机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占糖

6、尿病发病率的5%-10%,儿童、青少年多见,特点为胰岛素绝对不足。 2.2型糖尿病:占到90%,特点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3.妊娠糖尿病:妊娠期或妊娠期首次诊断。 4.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或OGTT2hPG 11.1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能成立。 注意:诊断糖尿病必须抽静脉血测血糖;治疗过程中监测血糖可用血糖仪测指尖血糖(毛细血管全血);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

7、糖尿病标准或怀疑有糖尿病倾向者,须进行OGTT.,正常人空腹血糖(FPG)3.9-6.0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6.1-6.9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未达糖尿病,简称IFG)也可称为糖尿病前期, 7.0 mmol/L 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2hPG(OGTT中2h血浆葡萄糖)7.7mmol/L 为正常,OGTT2hPG 7.8-11.0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也可称为糖尿病前期, 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四、糖尿病的症状,1.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三多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但一少症状大部分均有。需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患者

8、都消瘦。早期轻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无消瘦,还可能表现为肥胖,直到胰岛功能逐渐减退,三多症状出现,才会出现体重减轻,而此时患者血糖已呈中重度升高。 2.皮肤 皮肤瘙痒,可为全身,会阴部常见,多有高血糖刺激末梢神经及尿糖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皮肤疖、痈及伤口不易愈合。,3.反应性低血糖:见于少数2型糖尿病病人的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引起,大多数发生在餐后4-5h,表现为饥不择食,原因:治疗前患者胰岛功能分泌胰岛素延迟(正常人餐后1小时最高、2小时基本恢复到空腹状态,但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到进餐后3小时。)2型糖尿病早期多无症状,多在查体时发现,4.急性并发症,(1)酮

9、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早期可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加重,逐渐出现食欲不振、恶性呕吐,随病情的进展出现周身乏力、倦怠、嗜睡、全身疼痛(腹痛、胸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化验:血糖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5 mmol/L以上。发病多有诱因:(A)糖尿病治疗不规范,(B)糖尿病合并感染,(C)伴发急性疾病应激,(D)伴有大量失水或脱水。故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或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早就医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2)高渗性昏迷:该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以严重高血糖、高渗透压、低血压及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精神系统表现为特征。多发生于2型糖尿病。

10、脱水:口唇及口腔黏膜干燥,少尿、体重减低、血压降低精神萎靡。血糖高:尿糖尿量失水,因为老年人口渴中枢的反应降低口渴不明显失水渗透压脑细胞水肿而受损精神症状。故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A)糖尿病症状加重(B)神经精神症状伴脱水(C)一次大量进食糖或含糖食品及饮料后出现多尿和意识障碍的(D)合并急性感染、心脑血管病时出现多尿和意识障碍的应及时就诊。血糖常高至33.3mmol/L以上,一般为33.366.6 mmol/L。,(3)药物性低血糖:是糖尿病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常见副作用,多因为治疗不规范或饮食无规律造成的。低血糖的危害比较大,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5.慢性并发症,长

11、期慢性血糖增高,促使血管内膜增生增厚、渗透压增加,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1)血管并发症:糖尿病5-10年就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如冠心病、脑梗塞及脑出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小血管并发症:主要见于眼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2)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60%-90%,以周围神经损害最常见。周围神经指的是四肢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以感觉神经损害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状分布,伴麻木、烧灼、针刺感、蚁走感、踩棉花感、手脚发热发冷、有时伴痛

12、觉过敏,随后有肢体疼痛,夜间比白天明显。后期累及运动神经,可有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发生原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引起血管病变神经营养不良、高血糖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1)感觉障碍:四肢麻木感、冷热不敏感、痛觉减退,这些症状呈对称性分布,如手套及袜套样改变。 (2)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灼感、踩棉花感、手脚发热发冷及刺痛感。 (3)自发性疼痛:由于气温和湿度的改变可产生自发性疼痛,夜间比白天明显。 (4)运动神经:活动后易疲乏、肌力减退。,自主神经:指的是内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40%。 (A)体位性低血压: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合并高血压及

13、降压治疗时。 (B)心脏:表现为心率增快,并且与活动没有相关性;冠心病心肌缺血时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也不典型。 (C)消化系统:经常饱胀感,餐后不适、易有恶心呕吐、上腹痛,下消化道表现为便秘或与腹泻交替出现。,(D)泌尿和生殖系统:容易患泌尿系感染,排尿异常:尿急、尿不尽、排尿无力、尿潴留,少数尿失禁。 (F)出汗异常:头颈及上身多汗,下身少汗或无汗(自主神经损害以下肢大腿及脚明显,上身多汗为代偿。)。表现为进餐或活动后及高温气候时满头大汗,大汗淋漓。 (E)缺乏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时无症状易引起严重低血糖昏迷。,(3)糖尿病足 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

14、因之一。,2.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 (1)眼睛,早期血糖控制不佳时可有视物不清,后期可患白内障及青光眼眼底出血以致失明。 (2)皮肤,皮肤瘙痒,可为全身,会阴部常见,多有高血糖刺激末梢神经及尿糖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皮肤疖、痈及伤口不易愈合常见。 (3)手足麻木及针刺感.等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有人会问每个人都要患并发症吗? 不一定,约20%-25%的患者终生不出现并发症而得以享受正常的寿命。原因:并发症的发生与(1)糖尿病的病程及血糖的控制有关,糖尿病10年以上就可能合并眼及肾疾病,许多糖尿病在诊断数年或确诊当时即可发现有视网膜及肾脏疾病(可能是患病多年但未被发现而已,糖尿病

15、患病35年一般不可能发生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2)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与吸烟嗜酒的不良嗜好等有关。(3)与遗传因素有关:因遗传基因使某些患者更易或不易受长期高血糖的影响。所以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把不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押在遗传因素上。,如何防范糖尿病,一. 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糖尿病的原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我们是不能左右和选择的,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变。应做到以下四点:,1. 多懂点:对糖尿病的知识多了解一点。 2. 少吃点:每天吃的总量要少点,包括主食和副食。 3. 多动点:多锻炼、持之以恒。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活动(

16、切忌空腹),每周至少5天。 4. 放松点: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情乐观避免情绪激动。,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为糖尿病的症状个体差异较大,症状明显的可能发现的早,没典型症状的可能会被忽视,高血糖会对身体造成慢性的损害。有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饭后血糖异常也没有临床症状,所以提醒大家若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去医院检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有反应性低血糖者(中午及晚饭后)。 2体重减轻或消瘦,找不到消瘦的其它原因,特别原来肥胖,近来明显体重减轻者。 3年龄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或50岁以上,既往有过血糖升高,后来正常的。 4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的,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

17、病的高危人群,5有皮肤症状: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经常长疖子,经常患牙周病。 6早发、多发的脑梗死、冠心病、无痛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7中年女性:分娩巨大儿史,流产、宫内死胎或无名原因不孕者。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并将长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治疗目标是通过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而延长寿命。综合治疗的两个含义: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即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

18、变不良生活习惯4项措施。,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科学健康的饮食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不论是哪种治疗都应持之以恒。,饮食治疗,具体方法:每天摄入总量不超过身体需要的热量。保持理想体重,记住健康生活方式:饭吃七分饱、少量多餐,粗细结合、多吃青菜少吃肉、烹调炒菜少用油、饭后不忘千步走(饭后1小时)、戒掉烟和酒、延年益寿九十九。C吃饭要定时、定量、烹饪时间要短、细嚼慢咽吃的要慢。,合理搭配食物,粗细结合 选择高GI食物时,搭配低GI食物混合食用.(GI:升糖指数指食物进入人体两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米饭的GI是83.23.11,米饭+猪肉的GI是72.014.0,米饭+猪肉+芹菜的GI是

19、57.1+11.2。 如粗杂粮的升糖指数较低,但是适口性较差,而细粮升糖指数较高,粗细粮搭配,混合膳食GI比单一食物GI低,既可以改善口感,又可以降低升糖指数,加工要粗,精加工后的食物,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同时由于研磨颗粒变细,更利于吸收,升糖指数增高 如糙米饭升糖指数为70,精米饭为83.2,看得见的脂肪: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看不到的脂肪:干果类,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 可以选择水果 两餐间吃水果,200克,不建议吃:香蕉、葡萄、龙眼、红枣、葡糖干、柿饼等,一拳头大小,运动疗法,有规律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运动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血脂,

20、有利于体重的控制,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改善糖耐量使糖尿病前期不发生糖尿病或晚发生,增加血管弹性、降压、增强体能改善精神提高生活质量。,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用于2型糖尿病,因2型患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对发病起重要作用,而运动能提高胰岛素受体功能,又能控制体重、只要安排运动是适宜的,对病人不会增加危险。 (2)1型糖尿病发病与2型不同,故运动无特殊意义,因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只能做轻度运动改善运动不足的状况。 对于空腹血糖14以上的有严重并发症的不适宜采用运动。,运动量的判断,自我感觉判断法 (1) 恰当:运动后感有微汗、轻度的肌肉酸痛、休息后即可缓解,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

21、食欲和睡眠良好。 (2) 过大:大汗淋漓、喘息、易激动、不思饮食、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尚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酸痛应及时减量。 (3) 不足;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汗、脉搏无任何变化或在2分钟内很快恢复。 为了保证运动疗法的顺利进行、一般宜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如何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当,简单方法:运动脉搏=170-年龄。,运动时间,(1)尽可能在饭后1小时尤其是早餐后最佳,因为这时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 (2)不要在空腹或胰岛素及降糖药物药效最强的时候,有可能诱发低血糖。 (3) 运动期间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肌肉运动剧烈活动的部位。 (4)早餐前血糖6.6mmol/L可进行运动

22、,如血糖6.1左右运动前进食15g糖,低于6.0以下进食30g糖。,运动要持之以恒,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因为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运动后1-2周内即可表现出来,但若不坚持运动,再经1-2天就会很快消失。每周至少5天,每天在30-60分钟。 注意事项:运动前必须进行检查,外出时应告知家人你的路线及地点,并应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注明如果你发生意外他人应该怎么救治。运动时穿着要舒适,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大汗、周身乏力应立即停止运动。,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的时间:发现1型糖尿病后,即可开始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不同,新发现时,如果合并急性并发症,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开始胰岛素治疗,待急性并

23、发症控制后,改用口服降糖药,依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没有低血糖发生,此时药物剂量就是最佳剂量。,空腹血糖低于9.0mmol/L首先选择饮食及运动疗法一个月,如不能控制血糖,再加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大于9.0mmol/L在单纯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同时酌情加用单个口服降糖药最大剂量的1/6-1/5,每周复查血糖直至合适为止。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有慢性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受损的应立即胰岛素治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大致分为四大类: (一)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美吡达(格列吡嗪)、达美康、糖适平、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类。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分钟,因此一般饭前30分钟服药效

24、果最好,瑞格列奈促分泌作用快,维持时间短,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5-10分钟,高峰1小时,维持2.5-3小时,故应餐前即刻服用。格列美脲可在早餐前或第一次主餐前即刻给药 (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比格列酮。服药时间:二甲双胍可在进餐时服用,也可在饭后服药。 (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倍欣 服药时间: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否则起不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适于餐中口服的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标者应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大致分为四大类 (一)刺激胰岛分泌的药物:优降糖、美吡达(格列吡嗪)、达美康、

25、糖适平、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类。 1.特点: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比较好,但也可引起低血糖。另外,胰岛素分泌增加后,病人食欲增加,因此必须认真控制饮食。 2.服药时间:因为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及格列美脲这些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分钟,因此一般饭前30分钟效果最好,最好安排同一时间服药。瑞格列奈促分泌作用快,维持时间短,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5-10分钟,高峰1小时,维持2.5-3小时,故应餐前即刻服用。,刺激胰岛素分泌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尚存在较好的储备功能者、非肥胖患者经饮食及运动等基本疗法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未达

26、标者、空腹大于11.1,且没有明确并发症者。 (2)禁忌症和副作用:合并急性并发症及应激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副作用:低血糖、胃肠道反应、高胰岛素血症、肥胖,优降糖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且较重,持续时间长,故目前少用。副作用的发生率与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有关。因为药物均有肝代谢、肾清除,所以用药前后应检测肝肾功能。,(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比格列酮。 1.特点:该类药物不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1)二甲双胍增加周围组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胃肠排空和延迟小肠活动延迟糖的摄取。且可控制食欲维持体重,降低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水平。(2)罗格列酮增加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

27、敏感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服药后1小时达峰值,最大药效在2-4周。 2.服药时间:两种药物均可在饭后或饭前服药。,3.胰岛素增敏剂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尤其肥胖患者,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越高降糖效果越好,可以增加其他降糖药物的药效,罗格列酮对肥胖较非肥胖患者效果好,和二甲双胍一样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预防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控制代谢综合征等更好的控制血糖达标。 (2)禁忌症:禁用二甲双胍A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或不全,心肺功能不全(急性期)低氧血症、消瘦营养不良及贫血时。B合并急性并发症或严重的慢性

28、并发症时。C孕妇、大量饮酒老年人,尤其大于80岁以上时。D在使用造影剂前后48小时和外科手术时。因为以上情况可使其代谢降低在血中蓄积造成乳酸酸中毒。禁用罗格列酮A老年肝肾功能减退及不全时。B心功能不全急性期有明显水钠潴留的。因为罗格列酮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潴留加重心衰症状。,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计量有关,建议小剂量开始。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发生率较少。但用时不产生低血糖,但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时可诱发。罗格列酮 除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外,还可引起体重增加、贫血,与水钠潴留有关,一般不影响治疗。但用不引起低血糖。,(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倍欣 1

29、特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也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它减缓食物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延迟和降低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2服药时间: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否则起不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3.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为糖耐量减低病人药物干预的首选药,还是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2型糖尿病。 (2)禁忌症:少年儿童的疗效和耐受性不明,故不用于18周岁以下的患者,有明显消瘦、有营养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者禁用,肠梗阻、肠溃疡等肠道疾病者禁忌,孕妇和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不用。,不良反应: 对肝肾功能无

30、影响,常见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腹胀、腹泻、痉挛性腹痛、顽固性便秘、偶有头痛、眩晕、乏力、皮肤瘙痒。,(四)胰岛素治疗,应用时间的长短要看我们胰岛的功能恢复情况,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绝对不足需终身用药,2型糖尿病因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可根据胰岛功能恢复的情况应用或停用。,降糖药的作用就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能多也不能少,不需要就停掉,因此糖尿病患者,当确实需要胰岛素治疗时,拒绝胰岛素就是拒绝生命。,什么样的病人必须胰岛素治疗,(1)1型糖尿病患者 (2)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3)2型糖尿病在大量降糖药治疗后效果不满意 (4)出现急性并

31、发症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5)合并严重感染,须进行大型手术或伴其他急性疾病。,胰岛素的选择,按来源可分为动物、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30分钟起效、高峰2-4小时,维持不足8小时),超短效(5-10分钟起效,30-60分钟高峰,维持2-3小时)、中效(2-4小时起效,高峰6-12小时,维持24小时)、长效(4小时起效,维持36小时)超长效(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无明显高峰维持24小时)近几年来也使用中短效预混胰岛素。,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及并发症,(1)全身反应: A.低血糖反应:常见于剂量过大、注射后未按时进食或活动量大。所以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应随身携带糖块或含糖食物。 B.过敏反

32、应:真正的过敏反应较少,多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出现过敏性休克,多见于应用动物胰岛素患者,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很少有以上表现。,C.胰岛素性水肿:多见于面部及四肢,多与胰岛素的类型有关。 D产生胰岛素抗体:动物胰岛素多见,表现为胰岛素用量越用越大,血糖控制不满意. E肥胖:注射后体重可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易出现腹部发胖。原因是补充胰岛素后糖的利用改善了,饮食控制不满意、运动量少。,(2)局部反应 A.注射部位:红肿热反应,皮肤发痒,皮下硬结,多发生在应用24小时后,可以热敷,以后经常改变注射部位,即可自行消失. B.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并采用室温的胰岛素

33、注射,可预防或减少发生。若发生则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皮下组织增生的原因有两个: 1.没有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 2.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皮下脂肪组织增生,下腹部皮下组织增生,上腹部皮下组织增生,1.Practical Diabetes International. Vol 19, No 3. 2002,导致皮下脂肪组织增生,未采用正确的部位轮换模式,重复使用针头,一项最近的欧洲研究发现30%的胰岛素注射患者在注射部位发生了皮下脂肪营养不良1,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左边一周,右边一周,部位对称轮换,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注射点与注射点之间,

34、距离约1指宽(2cm以上),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也应该至少两周内不要重复同一个注射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注射部位出现问题的机会。,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重复使用变形的针头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受伤组织析出(其它)生长因子,促使皮下硬块的形成,新的针头,重复使用后的针头,胰岛素注射手法的选择,垂直进针明显减少疼痛。表皮-真皮厚度约为1.2-3mm,因此,正确使用5mm的针头无需捏起皮肤,不会存在注射到真皮层内。 假如垂直进针是1 cm,斜角进针进入皮肤至少为直角进针的1.4倍,即为1.4 cm。 评估部位、针头选择注射手法:,注射

35、部位皮肤应无感染、损伤、脂肪增生,在用酒精进行注射部位的消毒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注射时捏起皮肤,使针头与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快速地进针。快速进针可降低组织的损伤,对于皮下组织较薄的病人在使用较长的针头注射时(如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可采用45度角注射以免注射至肌肉层。,温度降低时,胰岛素体积收缩导致空气进入笔芯,产生气泡,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温度升高时,胰岛素体积膨胀而从笔芯泄漏,浪费胰岛素并会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重复使用的患者通常会在注射后不卸下针头,在笔芯和外界间建立起了开放的通道,从而导致细菌可通过针管进入笔芯,既污染了药液,也增加了患者注射部位感染的机会,针头

36、重复使用的危害,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1)要将胰岛素注入皮下组织,一般注射胰岛素后15-30min就餐较为适宜。胰岛素口服无效,因易被消化酶破坏,所有胰岛素制剂都须经注射给药,中长效制剂(加蛋白锌的)不可静滴,可静滴的只有普通胰岛素(短效胰岛素或叫正规胰岛素) (2)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 (3)注射部位 有七个部位:两上臂外侧、脐周、两大腿前外侧、臀部两侧。以三角肌下缘常用。腹部吸收最快,其次为上臂外侧和大腿前外侧、臀部最慢,局部运动加速吸收,注入萎缩的皮下脂肪中则

37、吸收慢。 (4)减少疼痛的方法:采用室温胰岛素,如放在冰箱者,从冰箱取出放至室温5-10分钟;皮肤消毒后待酒精蒸发后;经常更换针头;穿刺皮肤时要快。,胰岛素的储藏:,胰岛素开启后可保存在室温下(不超过28 ),但应在一个月内(28天)用完,无需放入冰箱,应避免过冷、过热(有的书上说不超过30 )、太阳直晒。也可保存在冰箱内(2-8),使用前需预热,保存期可达3个月。在室温下保存应避免阳光照射。外出时应随身携带,避免放于行李箱内。 未开启的应保存在冰箱内冷藏(2-8),并在规定的保质期内使用。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再应用。,2010首个注射日,为规范注射技术,提高血糖达标率,将每年11月7日设立为“

38、糖尿病规范注射日”,n=557,557份中国医护人员的问卷式调研报告,2008年11月,胰岛素注射技术在医生中的认识缺乏 只有38的医生建议让患者1针1换 采用不同外径针头进行皮下注射后的疼痛情况:针头越细,患者痛感越少,不同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的厚度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女性的皮下组织厚度要大于男性;对同一个人来说臀部的皮下层最厚,女性的臀部的皮下层平均为36毫米,男性为28毫米。其次腹部的皮下层也较厚。手臂和大腿的皮下层则要比臀部和腹部薄得多。所以在手臂和大腿上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防止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而引起血糖的波动.,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一.血糖监测 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

39、糖不是恒定不变的,随时间、活动、饮食、情绪波动、气候等因素波动,所以一次(一个时间点)血糖的监测不能代表你一天的血糖水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该一天多点监测才能真实反应你饮食控制和运动量及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血糖监测方法 使用血糖仪时 检查试纸是否过期,专机专用,确认试纸与仪器的编号一致。调好取血针,深浅适当,不要用力挤压手指,由于酒精可损伤皮肤,可以不消毒。从手指末节侧面取血不疼,出血充足。末梢血糖较静脉血低10-15%。如末梢血糖6.0,那么静脉血约为6.66.9mmol/L。,(二)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依据血糖控制的情况及选择治疗的方法而定。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凌晨

40、3点的血糖。 1. 空腹血糖什么时间测 空腹定义: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的摄入。空腹血糖指的是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应禁食8小时以上。意义,反应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的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2. 餐后2h血糖如何测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应从吃第一口时计时,测定必须和平时一样进食,和平时一样打针或吃药。餐后2小时血糖反应饮食及运动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3.餐前血糖: 指的是午餐和晚餐前血糖,用于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药物的量,餐前血糖建议在餐前半小时测量。 4为什么要测定睡前血糖 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要在睡前加餐前

41、测量。 5.测凌晨3点血糖的意义 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若血糖大于3.9毫摩尔,表示有黎明现象(黎明时出现高血糖)与药物剂量不足或作用时间不够,睡前加餐不当有关。若小于3.9毫摩尔,表示为苏木吉反应(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与药物剂量过大或作用时间太长,睡前为加餐有关。,血糖监测的次数,1.血糖稳定患者: 每隔1-2周选择1天,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或选择两天,如第一天查早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第二天查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2.血糖尚不稳定的患者:每各3-4天监测一次全天的血糖(4-8个时间点),以便准确了解全天血糖波动情况。,哪些属于血糖不稳定患者,1.新近诊断的糖尿病

42、患者 2.计划妊娠或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达标或病情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者 4. 经常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合并严重神经病变者 5.处于应激状态(感冒发烧、严重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严重创伤及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 6.日常生活习惯有所改变(旅游、运动、饮食习惯改变) 7.调整治疗方案期间的患者,低血糖,症状:出汗、肌肉颤抖、心悸、乏力、饥饿感、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意识模糊或精神错乱、昏迷。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急救措施:一旦确定病人发生低血糖,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轻症神志清醒者,可给予约含15g糖的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等,15min后测血糖如仍低于2.8mmol/L,继续补充以上食物一份。如病情重,神志不清者,应立即给予静注50%葡萄糖40-60ml,或静滴10%葡萄糖液。病人清醒后改为进食米、面食物,以防再度昏迷。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就医或马上进食含糖食物或糖果。,血糖控制多少合适,控制血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