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透射法检测介绍-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_第1页
声波透射法检测介绍-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_第2页
声波透射法检测介绍-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_第3页
声波透射法检测介绍-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_第4页
声波透射法检测介绍-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波透射法、声波透射法原理: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波发射和接 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 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 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二、仪器设备超声仪:NM4BH非金属超声仪。仪器在检定周期内。换能器:径向换能器三、声测管埋设1声测管为50mmS锌钢管。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100m以上,且各声测管

2、管口高度宜一致。3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4声测管埋设数量为3根管。声测管布置图检测剖面编号分别为1-2、1-3、2-3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声测管埋设为 3 50的镀锌钢管。5声测管的连接与埋没用作声测管的管材一般都不长(钢管为 6m长一根)当受检桩较长时,需把 管材一段一段地联结,接口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声测管不致因受力而弯折、脱开;(2) 有足够的水密性,在较高的静水压力下,不漏浆;(3) 接口内壁保持平整通畅,不应有焊渣、毛刺等凸出物,以免妨碍接头的 上、下移动。通常有两种联结方式:螺纹联结和套筒联结。一般用焊接或绑扎的方式固定在钢

3、筋笼内侧, 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随钢筋 笼一起放置于桩孔中,声测管应一直埋到桩底,声测管底部应密封,如果受检桩 不是通长配筋,则在无钢筋笼处的声测管间应设加强箍,以保证声测管的平行度。安装完毕后,声测管的上端应用螺纹盖或木塞封口,以免落入异物,阻塞管 道。1 钢筋,2 声测管,3套接管,4 箍筋,5 密封胶布(3)检查测试系统的工作状况,。(4)将伸出桩顶的声测管切割到同一标高, 测量管口标高,作为计算各测 点高程的基准。(5)向管内注入清水,封口待检。(6)在放置换能器前,先用直径与换能器略同的圆钢作吊绳。 检查声测管 的通畅情况,以免换能器卡住后取不上来或换能器电缆被拉断, 造成损失。

4、有时, 对局部漏浆或焊渣造成的阻塞可用钢筋导通。(7)用钢卷尺测量桩顶面各声测管之间外壁净距离, 作为相应的两声测管 组成的检测剖面各测点测距,测试误差小于 1%(8)测试时径向换能器宜配置扶正器,尤其是声测管内径明显大于换能器 直径时。五、现场检测步骤(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的测点 处。(2)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50mm现场的检测过程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采用平测法对全桩各个检测剖 面进行普查,找出声学参数异常的测点。然后,对声学参数异常的测点采用加密 测试、斜测或扇形扫测等细测方法进一步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验证

5、普查结果,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定异常部位的范围,为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判定提供可靠依 据。六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各测点的声时tc、声速v、波幅Ap及主频f应根据现场检测数据,按下列各式 计算,并绘制声速-深度(vz)曲线和波幅-深度(Ap-z)曲线,需要时可绘制辅助的主频-深度(f-z )曲线:1tci = tit tciaiApi =20lg 1000 a0 f:二式中:tci -第i测点声时(卩s);ti-第i测点声时测量值(卩s);to-仪器系统延迟时间;t-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测修正值(卩s);l-每检测剖面相应两声测管的外壁间净距离(mm;Vi -第i测点声速(km/s);Api-第i测

6、点;ai-第i测点信号波峰值(V);ao-零分贝信号幅值(V);fi -第i测点信号主频值(kHz),也可由信号频谱的主频 求得;T-第i测点信号周期(卩s)10.4.2声速临界值应按下列步骤计算:1)将同一检测面各测点的声速值Vi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即式中Vi按序列排列后的第i个测点的声速测量值;n某检测剖面的测点数;k逐一去掉(5-12 )式Vi序列尾部最小数值的数据个数。VmVi(15-13)(15-14)(15-15)2)对逐一去掉Vi序列中最小值后余下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当去掉最小数值的数据个数为k时,对包括Vn-k在内的余下数据VlVek按下列公式进行统计计ril k z2Sv =

7、J: S M - Vm )Tn -k 1 y式中Vo异常判断值;Vm( n-k)个数据的平均值;Sv( n-k)个数据的标准差;入1由表15-1查得的与(n-k)相对应的系数。统计数据个数(n- k)与对应的值表15-1n- k20222426283032343638入11.641.691.731.771.801.831.861.891.911.94n- k40424446485052545658入11.961.982.002.022.042.052.072.092.102.11n- k60626466687072747678入12.132.142.152.172.182.192.202.21

8、2.222.23n- k80828486889092949698入12.242.252.262.272.282.292.292.302.312.32n- k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入12.332.342.362.382.392.412.422.432.452.46n- k150160170180190200220240260280入12.472.502.522.542.562.582.612.642.672.693)将Vn-k与异常判断值V0进行比较,当Vn-k Vo时,Vn-k及其以后的数据均为 异常,去掉 Vn-k及其以后的异常数据;再用数据V1Vn-k

9、-1并重复式(15-13)至(15-15)的计算步骤,直到Vi序列中余下的全部数据满足:(15-16)此时,Vo为声速的异常判断临界值Vco4) 声速异常时的临界值判据为:Vi Vco(15-17)当式( 1 5- 1 7 )成立时,声速可判定为异常。综合判定的方法相对于其它判据来说声速的测试值是最稳定的、 可靠性也最高, 而且测试值 是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量, 与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是进行综合判定的主要 参数,波幅的测试值是一个相对比较量, 本身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其测试值受 许多非缺陷因素的影响,测试值没有声速稳定,但它对桩身混凝土缺陷很敏感, 是进行综合判定的另一重要参数。综合分析

10、往往贯彻于检测过程的始终, 因为检测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综合分 析的内容(例如对平测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异常测点进行细测) ,而不是 说在现场检测完成后才进行综合分析。现场检测与综合分析可按以下步骤:(1) 采用平测法对桩的各检测剖面进行全面普查。(2) 对各检测剖面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异常测点。1) 采用概率法确定各检测剖面的声速临界值。2) 如果某一检测剖面的声速临界值与其它剖面或同一工程的其它桩的临界 值相差较大,则应分析原因, 如果是因为该剖面的缺陷点很多声速离散太大则应 参考其它桩的临界值; 如果是因声测管的倾斜所至, 则应进行管距修正, 再重新 计算声速临界值; 如果声速的

11、离散性不大, 但临界值明显偏低, 则应参考声速低 限值判据。3) 对低于临界值的测点或PSD判据中的可疑测点,如果其波幅值也明显偏 低,则这样的测点可确定为异常点。(3) 对各剖面的异常测点进行细测(加密测试)1) 采用加密平测和交叉斜测等方法验证平测普查对异常点的判断并确定 桩身缺陷在该剖面的范围和投影边界。2) 细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缺陷的边界,在加密平测和交叉斜测时,在缺陷 的边界处,波幅较为敏感,会发生突变;声速和接收波形也会发生变化,应注意 综合运用这些指标。(4) 综合各个检测剖面细测的结果推断桩身缺陷的范围和程度。1) 缺陷范围的推断考察各剖面是否存在同一高程的缺陷。如果不存在同一

12、高程的缺陷,则该缺陷在桩身横截面的分布范围不大,该缺陷的纵向尺寸将由缺陷在该剖面的投影的纵向尺寸确定。如果存在同一高程的缺陷,则依据该缺陷在各个检测剖面的投影大致推断该缺陷的纵向尺寸和在桩身横截面上的位置和范围。对桩身缺陷几何范围的推断是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完整性的优点。2)缺陷程度的推断对缺陷程度的推断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i. 缺陷处实测声速与正常混凝土声速(或平均声速)的偏离程度。ii. 缺陷处实测波幅与同一剖面内正常混凝土波幅(或平均波幅)的偏离程度。iii. 缺陷处的实测波形与正常混凝土测点处实测波形相比的畸变程度。iv. 缺陷处PSD判据

13、的突变程度。在对缺陷的几何范围和程度作出推断后,对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判定可按下表 描述的各种类别桩的特征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特征I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n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无声速低于限值异常出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冋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限值异常IV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冋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声波接收信号严重畸变七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委托方名称,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