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 ubuntu_第1页
引用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 ubuntu_第2页
引用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 ubuntu_第3页
引用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 ubuntu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用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 ubuntu2010-12-07引用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ubuntu移动硬盘gsion的ubuntu操作系统装入移动硬盘1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将linux系统安装到移动硬盘,并且能在多台不同的电脑上运行-移动硬盘就是要移动着用嘛。不妨称之为portable-linux或mobile-linux,或者别的什么名字?2用途我想到以下几点-救急:电脑原来的系统因病毒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启动,而又急需里面的资料,这时便可用移动硬盘启动,拷出资料;便携:今社会电脑随处可见,随身带个移动硬盘,不管走到哪里,随便找台电脑插上就能用,再轻薄的笔记本恐怕也不如这方

2、便,因为硬盘只是电脑的一个配件,电脑做的再小,硬盘永远更小健壮:电脑出现硬件故障时,拔下移动硬盘,插到另一台机子上便能继续工作;安全:所有数据都保存在移动硬盘里,电脑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真正实现公用电脑、私人数据;节省:公用电脑无需再买内置硬盘,公司也可以不必为员工配笔记本,每人一块移动硬盘,就能移动办公。3为什么不是portable-windows?首先是版权问题。微软规定,用户购买一份windows,就只能装在一台电脑上,在第二台电脑上用就算盗版了。其次是技术问题。我曾尝试把winxp装到移动硬盘,到选择安装分区时,若选了移动硬盘,就会报错,无法继续。24楼kumat网友提供了一个链接:,

3、文中给出一种方法-通过修改安装文件把xp强行装进移动硬盘,或许可行。但即使安装成功,也只能在一台机子上使用,因为:1.不同的机子需要不同的驱动,2.windows系统记录有硬件信息,一旦发现换了机器,就会蓝屏。毫无疑问,微软有能力作出可移动的windows-技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观念,而观念又取决于利益。说不定哪一天真的会出现portable-windows-只要符合微软的利益。甚至说不定哪一天微软也开源了,谁知道呢_4 portable-linux的可行性既然目前windows很难移动起来,那么linux又如何呢?作为自由软件,linux自然不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技术。很幸运,得益于

4、世界各地伟大的热心的程序员们的无私奉献,portable-linux这一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其实早在2004年8月,法国计算机外设厂商lacie公司就推出了装有mandrake linux操作系统的移动硬盘,但似乎没能流行;2005年北京博威特公司推出的一盘通产品,则是在移动硬盘上安装了ubuntu linux;2006年中,华旗资讯(爱国者aigo)也推出了装有rays linux(华镭)的移动硬盘;今年初,mandriva又发布了预装linux软件包u盘产品,大受欢迎。那么,其它linux发行版是不是也能移动起来呢?我想可以。所有linux启动过程都是类似的:开机后运行一个引导器(gru

5、b、lilo、syslinux等),将内核和initrd(如果有的话)载入内存;内核取得控制后,设法找到根文件系统,运行其中的init,系统就启动起来了。同样,移动硬盘中的linux只要实现了上述过程,也能启动。事实上不难做到:只要主板支持usb-hdd启动,就能从移动硬盘运行引导器,进而加载内核和initrd;根分区则可通过uuid来指定,而无需挂念移动硬盘到底是sda还是sdb。另外,为了适应不同机器,需要有自动检测、配置硬件的功能。用惯windows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是个big problem,因为很多时候在以易用性著称的windows下安装驱动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要说linux了

6、。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印象,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对于日常使用的大部分硬件,linux都能自动识别、自动驱动,无需用户干预。可能对于最新的、不常见的硬件,linux支持稍微差些主要是因为一些厂商不重视linux驱动开发。不过随着linux日益流行,情况在不断好转。通常要考虑的也就是显卡。xorg内置的开源驱动和vesa驱动,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电脑进入窗口界面,自动检测也很容易实现。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如运行3d桌面),就得用厂商提供的闭源驱动,要麻烦一些。内核方面,性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兼容性,要保证能够在大多数电脑上启动起来。至于接口速度,根本不用担心-usb2.0移动硬盘通常都能达到20m/s

7、以上,系统完全可以流畅运行。日后e-sata普及起来,速度更加不是问题。5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一直关注linux在移动硬盘上的应用,一个重要原因:这是windows目前无法作到的。必须承认,在桌面应用领域,windows很多方面都胜过linux,然而它无法用在移动硬盘上,这就有了linux发挥的空间。想象一下,有一天内置硬盘不再是电脑标配,人手一块移动硬盘,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用上自己的系统一个新的时代做一个portable-ubuntu本文内容适用于ubuntu 7.04,部分内容适用于其它linux。1.将ubuntu装进移动硬盘方法很多,可自行选择。提供几个参考:方法1:安装ubuntu到内置

8、硬盘,然后把内置硬盘拆下来做成移动硬盘。这样可以略过后面第2、3步,直接进行第4步。但若做了2、3步,可获得更好的兼容性。方法2:直接安装到移动硬盘。这种方法有可能遇到grub问题,不熟悉的朋友最好先学习下grub教程。方法3:将已经安装配置好的系统拷贝到移动硬盘。最好另外启动一个linux(如各种live cd)来拷贝目标系统,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命令示例:sudo cp-a/mnt/hda7/*/mnt/sda6/2.将grub4dos引导代码写入移动硬盘mbr经验表明,grub4dos比gnu grub 0.97兼容性要好些,所以选用它作为引导器。方法1:windows 2k/xp/2

9、003下,运行附件中grubutil-1.1-bin-w32-9目录下的grubinst_gui.exe,在磁盘处选中移动硬盘,在选项区选中不保存原来的mbr、不引导原来的mbr、启动时不搜索软盘,点击安装即可。方法2:linux下,假设移动硬盘为/dev/sda(注意:某些情况下,比如主机内接有sata硬盘,移动硬盘就不一定是sda了),进入所在目录,运行命令sudo.//dev/sda即可。3.配置grub4dos在移动硬盘上找一个或新建一个fat16/fat32/ext2/ext3分区,将附件中的grldr拷至其根目录,并在同一目录下建立m

10、enu.lst文件,内容如下:代码:timeout 6default 0title ubuntu,kernel 2.6.17-10-generic find-set-root/boot/vmlinuz-2.6.17-10-generic kernel/boot/vmlinuz-2.6.17-10-generic root=uuid=xxxxxxxxxxxxxxxxxxxx ro splash initrd/boot/initrd.img-2.6.17-10-generic boot其中,xxxxxxxxxxxxxxxxxxxx需换成根分区uuid。查看各分区uuid的命令:ls-l/dev/d

11、isk/by-uuid 4.硬件自动检测将附件中s03xconfig.sh复制到/etc/rc2.d/,并修改其权限使允许作为可执行文件执行-这个用来配置x。至此,移动硬盘系统已经可以在不同机子上运行了。再安装两个软件以增强硬件检测能力:启动移动硬盘系统,设置好源,连上网络,运行命令代码: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discover1 xresprobe搞定。怎样在不支持usb启动的电脑上启动本系统?原理:只要设法将内核和initrd加载到内存,就会自动搜索根分区并启动系统。方法1:需装有xp/2000/2003。将menu.lst和根分区中的boot文件夹复制到主机硬盘某fat32分区。将grldr复制到c盘;调整文件夹选项使显示系统文件和隐藏文件,应看到c盘有个boot.ini文件,修改其属性,去掉只读;打开它,添一句c:grldr=grub4dos,可酌情修改timeout,示例如下:boot loadertimeout=1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operating systems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