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_第1页
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_第2页
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_第3页
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_第4页
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前我国正进入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期。2000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东西部产业转移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并呈现新特点: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二是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三是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转变,从

2、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四是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更大的挑战。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而承接产业转移是各国扩大开放的快捷通道,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匕个新的阶段。据初步统计分析的数字,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2 007年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o转移通常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推进;三是国际产业转移通常是以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四是国际产业转移通常是从进人成熟阶

3、段的技术开始,最终过渡到标准化阶段的技术。三次大的产业转移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有三次大的产业转移: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二是20世纪60至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j龙”等新兴工立日七国家和地区;三是20世纪80至90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向中国沿海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均衡,与其他的亚洲国家相比,特点明显。首先,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很快,但整体上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仍然有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

4、势以及必要性。其次,加入wto又给我国一个重新加速开放的机遇,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还有,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给国内不同的地区提供了一个承接不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如最早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出现产业升级的要求,而中西部还有承接国内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力。最后,我国的一些产业已经具备了向海外转移的必要性和能力。纺织、家电、钢铁等行业已经面临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大量出口导致的贸易摩擦严重等问题。纺织、家电等轻工行业已经向一些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转移产能;而钢铁方面也有宝钢投资巴西,中钢集团投资印度的设想。(二)纺织、家电、钢铁、汽车、软件外

5、包等行业面临的产业转移1.纺织产业。目前,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1/4。纤维加工总量到2005年为26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5左右。2001-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530.44亿美元增长到1180亿美元,增长122.6。纺织品的快速出口增长,引发了针对我国企业的多种贸易争端,如反倾销、特保案等等。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进行了制裁。但我国的纺织产品,往往缺少自主的品牌。企业只能赚取可怜的加工费,工人的工资在过去20年间,也只从600元/月涨到了1000元/月。2.家电产业。2006年,我国彩电、家用冰箱和空调分别达到8375万台、3530万台和6849万台。主要家电产品已经获得了

6、世界第一制造的称号。随着家电产业飞速的发展,我国家电出口额占世界家电出口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值得关注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塑造出新的贸易格局。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家电产能大规模向墨西哥转移,从而使墨西哥的家电出口迅速增长。而伴随欧盟东扩的进程,西欧家电产业在向中东欧的波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和土耳其转移。我国的家电产业也在面临其他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竞争。3.钢铁产业。2006年我国钢铁产量4.2亿吨,约占全球钢产量12亿吨的34% ;进口钢材1000多万吨,出口4000多万吨(约占总产量10%),为世界钢铁第一产量、消费、贸易大国。但我国现在还不

7、是钢铁强国,高端钢材产品,如冷轧汽车钢板、电硅钢等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根据世界钢铁的历史,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都经历了发展、强盛、规模缩小(产业对外转移)的过程。目前,全球钢产量增加部分主要来自于我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两年,我国钢铁产业应对了大量的贸易摩擦;2012年还将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向海外转移冶炼、低端钢材的生产能力是未来发展趋势。4.汽车产业。2006年汽车产量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轿车387万辆,增长39.7%,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汽车产量900万辆左右,年均增长10%。按照此规划,中国将进一步承接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要从单一

8、的产品出口,进一步的向产品出口、技术出口、资本输出等全方位前进。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包括: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品牌;与先进汽车国家相比,产品技术水平差距明显;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较弱,长期滞后于汽车整车发展。5.信息/软件外包产业。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it外包业务的增长速度在信息产业众多细分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产业与服务需求国,我国承接了80%的对日软件外包市场份额。软件外包价值链的分析。应用软件的外包,基

9、本上可分为客户需求分析、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等五个部分。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目前主要从事价值链的低端编码、单元测试、及详细设计工作。随着相关技能的提高,逐步向价值链的高端需求分析和系统测试发展(详见表1)。(三)产业转移的技术进步问题1.技术政策。国际产业的转移,往往也是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技术资源的一个过程。韩国在产业技术本土化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上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政府围绕几个重点发展行业,采取自主研究开发与吸收引进技术并举的方针,快速实现了技术本地化和技术创新。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放松了对引进技术的限制,充实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法律保障。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遗传工程育成法、新技术金融支持法、电子计算机程序保护法等;80年代中期,制定了产业发展法,对所有产业实行平等对待的原则,并把激励政策主要集中于研究开发活动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政府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关键产业技术。根据技术开发促进法,政府重点资助一些核心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健全和完善了国家技术开发资金援助制度,建立了机械工业振兴基金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基金等。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2.国家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后续能力。2006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r&d占销售收入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