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2_第1页
高中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2_第2页
高中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2_第3页
高中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2_第4页
高中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课标要求1.背诵11.16、13.23、13.24、17.13章。2.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孔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发展要求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2014年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09 版发表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撰写的文章“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批韩寒后会无期是烂片,并称韩寒为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有人认为肖鹰的文章言语犀利,切中要害,也有人质疑他纯属个人炒作,更有学者指其文风颇似“大字报”式的批斗。19日晚,肖鹰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写这篇文章出于一个文化学者的责任心,并直指当代文

2、化环境存在的病态:韩寒一开始就以“反应试教育的天才英雄”自居,说“我不读文学史,我就是文学史”,这话无知、狂妄。韩寒的回应包括三方面:其一,以恶劣辱骂为基本手段反击质疑;其二,坚决否认自己的作品是别人代笔;其三,起诉、撤诉,高调宣称追究批评者的“法律责任”,却又不了了之。文艺批评本为正常现象,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对文艺创作极为有利。可是当代文坛有人不懂中庸之道,不但不能协调一致,反而“恶劣辱骂”,全无大家风范。“中庸之道”是儒家推崇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人生处世的真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孔子的“中庸之道”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策略。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

3、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影响,把孔子关于忠、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以示永远不忘,并在实践中收到明显效果。他卑视品德修养低下者,认为缺乏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坚的人有了不为多,没有不为少。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曾被困于陈、蔡。他提出,士应该看见危险便肯豁出生命,看见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是否严肃认真,居丧时则应悲痛哀伤。他与人交往注重宽宏豁达,他喜欢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主张“尊贤容众”。他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能做到不计较过去的恩怨

4、,就是眼前受到别人的攻击、欺侮也不计较,故被称为“古之善交者”。他又办事勇武,在孔门弟子中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其有“亚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在观点上与墨家有相通之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陈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宛邱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尊为“陈公”,并升为“十哲”之一,从祀孔子。儒学讲求的中庸之道,主张在矛盾对立的两极中作出优化选择,追求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谐调。中庸之道追求的“中”的确切位置,是优化选择决定的,坐落在过头和不及之间的“无过

5、无不及”的“临界位置”。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足取。孔子主张凡事有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折中主义者。总之,中庸之道是一种反对走极端,主张在异见、对立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出对各方统筹兼顾,具有宽大包容性和广泛满意度的黄金中道,体现了和平理性、稳步渐进、损失最小、收效最大,以实现谐调为目的的优化决策路线。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5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6、(11.16)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民鲜久矣鲜:_(2)师也过,商也不及 过:_(3)无适也 适:_(4)义之与比 比:_(5)不得中行而与之 与:_答案:(1)缺少(2)过头(3)亲厚(4)靠在一起(5)交往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译文:_(2)然则师愈与?译文:_(3)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译文:_答案:(1)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吧!(2)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3)狂放的人积极向上,狷介的人不肯做

7、坏事。要义探究3如何理解文中的“过犹不及”?点拨:“不及”是没有达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谨和保守;而“过”则是超过了“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纵和激进。两者尽管趋向相反,但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因而都是偏离中道而走向极端的失“中”现象。4中庸之道是不是圆滑的处世方法?点拨: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特点是折中、适当、不走极端。讲中庸,不是搞平均,不是放弃原则调和矛盾。在孔子时代,它既不同意保守,又反对激进,提倡用“仁”“义”来稳定社会,这就是极为明确的主张和原则。“圆滑”是没有任何原则,人云亦云,不讲是非,只讲迎合一方。有无“原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5狷狂者是讲求中庸之道的人吗?为什么?点拨

8、:不是。因为狂者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狷者性情偏急而为人正直,不流于世俗。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面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合乎中庸。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68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突破词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1)礼之用,和为贵。译文:_(2)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_(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_答案:(1)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2)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

9、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3)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要义探究7如何理解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的观点?点拨:礼要达到的目的是和谐。“和为贵”之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和为贵”的标准就是“礼”,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原则、立场。坚持原则,和而不同,才能求得双赢。8“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君子和小人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点拨:“和”指对立中的统一。“同”指无差别的同一。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独立思考,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他们通过交流,能够“求同存异”,达到和谐的效果。但小人

10、表面上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其内心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912题。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突破词句9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译文:_(2)乡原,德之贼也。译文:_答案:(1)不如一乡中的好人喜欢他,一乡中的坏人厌恶他。(2)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要义探究10孔子为什么说被一乡的人喜欢或厌恶都不行呢?点拨: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

11、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真正的好人。11评价人的优劣,孔子的标准是怎样的?点拨:标准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让好人喜欢,让坏人厌恶,这是评价一个人优劣的标准。即不完全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1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点拨:“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与坏人同流合污、阿世媚俗;“乡原”之人,表里不一、四面讨好、自私伪善;“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毫无原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

12、1315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突破词句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子亦有恶乎 恶:_(2)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讪:_(3)恶果敢而窒者 窒:_(4)恶讦以为直者 讦:_答案:(1)憎恶 (2)毁谤(3)阻塞不通(4)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14翻译下面的句子。(1)恶称人之恶者。译文:_(2)恶勇而无礼者。译文:_(3)恶不孙以为勇者。译文:_答案:(1)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2)憎恶勇敢却没有礼义的人。(3)憎恶把不知谦退当作

13、勇敢的人。要义探究15孔子和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点拨: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指出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与不及。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子贡“恶”人混淆虚伪与仁德,假托“中庸之道”。一、基础巩固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1)然则师愈与通_,_(2)乡原,德之贼也 通_,_(3)恶徼以为知者 通_,_(4)恶不孙以为勇者 通_,_答案:(1)“欤”,句末语气词(2)“愿”,谨慎老实(3)“智”,智慧,聪明(4)“逊”,谦退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至(达到极点)矣乎然则师愈(严重)与B过犹(如同)不及 无适(亲厚)也

14、,无莫也C义之与比(靠在一起) 小大由(遵从)之D乡原,德之贼(破坏者)也 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解析:选AA项,愈:强,胜过。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恶不孙以为勇者 B不以礼节之C恶果敢而窒者 D君子和而不同解析:选CA项,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B项,礼节:(古)两个词,礼仪节制/(今)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C项,古今同义;D项,不同:(古)不等同,不混同/(今)不一样。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乡原,德之贼也其不善者恶之B知和而和 君子和而不同C师与商也孰贤 狷者有所不为也D君子之于天下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选DA项,结构助

15、词,的/代词,他;B项,连词,于是,就/连词,却;C项,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为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介词,对,对于。5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A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B义之与比C为国以礼D敏于事而慎于言解析:选A例句和A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6名句默写。(1)_,其至矣乎!(2)_,狷者有所不为也。(3)_,小人同而不和。答案:(1)中庸之为德也(2)狂者进取(3)君子和而不同二、论语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78题。甲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

16、之与比。”(4.10)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7(1)“狂者”与“狷者”各是指什么样的人?答:_(2)结合材料,谈谈孔子对“礼”与“和”关系的看法。答:_答案:(1)狂者: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的人,富有进取之心。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的人,清高而不做坏事。(2)孔子认为,“礼”是方法手段。“和”是目的,“礼”的推行与运用要以“和”为原则。凡事都要讲和谐,只是为和而和却不受礼义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乙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现代社会有很多人

17、都以此为保护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圆滑处事,左右逢源,即便对于别人的谬误、争吵,也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言。他们觉得这样做遵循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之道的运用。8. 上述这些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不正确。“中庸”的精神实质是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强调处事有“度”,过和不及都不对。但“中庸”绝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它旗帜鲜明地反对乡愿式的好好先生。(二)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910题。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9(1)请写出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答:_ (2)结合

18、这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答:_答案:(1)不偏不倚 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2)统治者考虑自身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身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寻求出一种平衡关系,因为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乙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10就上述论述,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地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因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

19、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与方正学书王叔英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

20、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

21、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注方正学(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正学”是他的书斋名。明成祖靖难之役胜利,攻入南京后,诏令他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耿介不知变通,慨然拒绝,被杀戮十族。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问之达否达:达到,收

22、到B言之未尝不中 中:符合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短:轻视D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 泽:施恩泽解析:选CC项,短:说坏话1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述能做到“时措之宜”的一组是()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文帝不能用其言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 ABC D解析:选D贾谊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才学;文帝偏听偏信,不善纳言;井田制度、分封制度已不适应于当今。这些都是不能做到因时制宜的情形。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孝孺被召进京将担大任,作者为此冒昧地写信给

23、他,向他进言。B贾谊不像张良那样有人缘,得时势,受恩宠,又不善于使用阴谋,因而处处受到排挤、打压。C作者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规劝方孝孺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泥古不化,走极端。D作者极谦卑地表达自己对方孝孺的忠心佩服,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重视“和”,善于协调矛盾,防患未然。解析:选BB项,贾谊受到排挤的原因在于他不懂中庸之道,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而恰当进言,说得太过分,走极端,导致大臣周勃、灌婴等人说他坏话。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译文:_(2)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译文:_(3)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

24、患之先。译文:_答案:(1)从旁听说您被召见,估计这时候一定到了京城,接受重要职务了。(关键点:“闻”“计”“大任”)(2)您不说就罢了,说了我们国君就一定都会采纳。(关键点:“已”“则”“用”)(3)按人之常情,关爱一个人很深,并且对他可能遇到的祸患考虑得周密的人,必定能在祸患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关键点:“至”“救”“于”,状语后置句式)参考译文:我与您相别十多年。这期间,我仰慕您的感情的深浅,书信收到与否,只是小事罢了,姑且放着不提。只有您,关系着天下人的期望。您与士人的进用和废退、天下人的幸与不幸有关啊。从旁听说您被召见,估计这时候一定到了京城,接受重要职务了。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幸,所

25、以冒昧地向您进言。 大凡天下有才学的人能被任用固然是难得的,但是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的人尤其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能运用自己的才学;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为什么呢?张良对于汉高祖,知晓事情可以实行再进言,进言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到好处。所以像樊哙和郦食其与汉高祖那样亲密,也不能离间;像陈平和周勃被汉高祖那样信任,也不能指责;像萧何和曹参被汉高祖那样相信,也不能剥夺。这就是张良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的缘故。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而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才会说他坏话。于是汉文帝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贾谊不能够运用他

26、的才学的缘故。现在皇帝求贤用才的心意,向上可追尧、舜,原本不是汉高祖、汉文帝可比的;您辅佐国君、施恩百姓的方法,远的可比皋陶、夔,也不是张良、贾谊能比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明君良臣千百年来只能相逢一时。您如果见到我们的国君不被问就罢了,如果问到您就一定能畅所欲言;您不说就罢了,说了我们国君就一定都会采纳。使人民能处在尧、舜那样和乐升平的盛世,就在此时,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大幸吗! 虽然如此,但是天下的事情本来有既能通行于古代又能通行于现在的,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难通行于现在的。如夏代、周代的礼帽等,这类既可通行于古代又能通行于现在;又如井田制度、分封制度等,可通行于古代而难通行于现在。可通行的通行,那么

27、人们遵从它就容易;难通行的通行,那么人们遵从它就困难。遵从它容易,那么百姓就以获得的好处为乐,遵从它困难,那么百姓就遭受那祸患,这就是君子治理国家的办法。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因时制宜。您在这些方面,精细考虑并藏在心里不是一天了,做起来如翻转手掌一样容易,还要等我多说吗?然而我听说有智慧的人考虑千次,一定有一次疏忽;愚笨的人考虑千次,一定会有所得。所以不能不向您进言。 按人之常情,关爱一个人很深,并且对他可能遇到的祸患考虑得周密的人,必定能在祸患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如果等到他已经产生过失,再去补救,这就是爱得不深从而考虑得不周,那难道是忠心吗?天下像我这样了解您很深,爱护您很周到的人,本来就多,我

28、私下认为对您忠心的人,还没有能超过我的,请您稍稍体察。 四、语言表达159月28日,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开幕,海内外嘉宾3 0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词。答:_参考答案:(示例一)走近孔子弘扬文化(示例二)同根一脉共建和谐16(湖北高考)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形义描述合理;押韵。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答:_参考答案: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随前人走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过犹不及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贪官纷纷落马,腐败分子惴惴不安,党风、政风、学风为之一改,气象焕然一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人,走向了极端。比如党政机关,每年春节之前,慰问退休老干部、老职工,派人送去一部分年货。现在,年货没有了,问候也没有了。有些学校,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