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1页
《地质地貌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2页
《地质地貌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3页
《地质地貌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4页
《地质地貌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地貌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 课程编号: 031301003 开课学期: 2 课程总学时/实验总学时: 90 /18 是否独立开设: 否 实验室名称: 地质地貌学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矿物、岩石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有关矿物、岩石和古生物有直观认识,并初步掌握构造、地质图的分析以及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二、实验项目与提要:序号实验项目必做选做时数内容提要实验类型每套仪器人数1观察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必做2通过观察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初步掌握其观察和鉴定方法,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认识和鉴定打下基础。验证102岩浆岩的观察和鉴定必做2学会观察和描述岩浆岩的颜色、

2、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矿物共生规律,掌握岩浆岩肉眼鉴定和分类命名原则,认识常见的岩浆岩。验证103沉积岩的观察和鉴定必做2学会观察和描述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组成等特征,掌握沉积岩鉴定和分类命名原则,认识常见的沉积岩验证104变质岩的观察和鉴定必做2学会观察和描述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等特征,掌握变质岩鉴定和分类命名原则,认识常见的变质岩验证105构造要素运动与构造变动及地质图综合分析必做4了解地质图的基本内容,掌握分析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v字型法则,学会编制倾斜岩层的地质剖面图;认识各类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学会地质图上编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及分析和描述褶皱与断层;学会地质图的综合分析和

3、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综合106流水地貌必做2认识流水地貌的基本地貌形态,构成要素及流水地貌的演化模式验证107岩溶地貌必做2认识岩溶地貌的基本地貌形态,构成要素及岩溶地貌的演化模式和地带规律验证108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及其它地貌必做2认识地貌的基本地貌形态,构成要素及地貌的演化模式和地带规律验证10三、成绩考核方法考核:考核在实验课中安排,每个学生抽取各类标本,由老师当面考核其观察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定名的准确性。 实验内容:实验一 矿物实验目的:了解常见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形态等等特征及矿物集合体形态。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手标本。借助于无釉瓷板、

4、指甲、小钢刀、放大镜等手段。实验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其余标本为了解内容。石英:晶体形态为六方柱及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上有横纹。岩石中常见为无晶形的粒状,晶洞中常见石英晶簇,在石英脉常为致密块状体。具有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为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性硬,比重2.52.8。水晶: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含有杂质而带颜色的紫水晶(锰);烟水晶(有机质);蔷薇石英(又叫芙蓉石,含锰矿)。由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色、灰白色为玉遂,白、灰、红等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层状或平行条带状这称玛瑙,不纯净、红绿各色称碧玉,黑、灰各色者称燧石。具有脂肪或蜡状光泽,半透明,贝壳状断口。黄铁矿:经常发育

5、良好的晶形,六面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六面体晶面上有 与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条纹互相垂直,有时呈块状、粒状集合体或结核。浅黄铜色,条痕黑色微带绿,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66.5,无解理,性脆。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正长石:又名钾长石,晶体为板状或短柱状,在延伸岩石中常为晶形不完全的短柱状颗粒。肉红、浅黄、浅黄白色,玻璃或珍珠光泽,半透明。硬度6,有两组解理直交。是花岗岩和某些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组成的完全类质同像混合物。细柱状或板柱状晶体,在晶面或解理上可见到细而平行的双晶纹;在岩石中多为板状、细柱状颗粒。白灰白色,或浅蓝、浅绿,玻璃光泽,半透

6、明。硬度为66.5。两组解理斜交。绿泥石:是一族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总称。最常见为富含镁铁的绿泥石。常呈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浅绿深绿色,珍珠或脂肪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22.5,单向最完全解理,薄片具挠性。方解石:晶体为菱面体,集合体常呈块状、粒状、鲕状、钟乳状及晶簇。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一般为乳白色,或灰、黑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三组解理完全。遇盐酸起气泡。石膏:一般呈纤维状、粒状集合体。无色透明,或白、灰等色,晶体为近菱形板状,有时呈燕尾双晶。晶面具玻璃光泽,纤维状具丝绢光泽。硬度2,一组最完全解理,薄片具挠性。加热失水变为熟石膏。云母:假六方柱状或板状晶体;通常呈片状或鳞片状。玻璃及珍珠

7、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23,单向最完全解理,薄片由弹性。橄榄石:晶体扁柱状,在岩石中呈分散颗粒或粒状集合体。橄榄绿色,玻璃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6.57。解理中等或不清楚。性脆。普通辉石:晶体短柱状。横剖面近八边形,在岩石中常为分散粒状或粒状集合体。绿黑黑色,条痕浅灰绿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两组解理近直交。普通角闪石:晶体多为长柱状,横剖面多为六边菱形。在岩石中长呈分散柱状、粒状。绿黑黑色,条痕灰绿色,两组解理1240相交。实验二 火山岩实验目的:了解各类岩浆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手标本。借助于无釉瓷板、指甲、小钢刀、放大镜等手段。实验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其

8、它标本为了解内容。1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深成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多为中粗粒状结构,部分辉石成较大斑晶出现。新鲜岩石近于黑色或绿色。但在地表条件下,橄榄石极易风化成蛇纹石,使颜色变浅。2 基性岩类玄武岩:实典型的喷出岩。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主要组成物质。由富钙斜长石和辉石及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岩石成黑、黑灰等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质结构,成斑状结构,并常有气孔和杏仁等构造。3 中性岩类安山岩:中性喷出岩的代表。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地带。斑状结构,斑晶以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为主,基质多为隐晶结构。有时斑晶定向排列,有明显流线光构造,或具气孔、杏仁构造。新鲜

9、岩石多为灰、灰绿。紫红色。正长斑岩:相当于正长岩的浅成岩相。斑状结构,斑晶以肉红色或淡黄色的正长石为主,或有角闪石斑晶;基质致密,多由正长石微晶组成。岩石颜色多为淡红和灰白色。4 酸性岩类 花岗岩: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等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通常钾长石多于斜长石,石英20以上。岩石多为肉红色、灰白色、略具灰色斑点。典型的半自形等粒结构者,成为花岗结构。5金伯利岩、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正长岩、流纹岩、伟晶岩、细晶岩、浮岩为观察了解岩。实验三 沉积岩 实验目的:了解各类沉积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手标本。借助于无釉瓷板、指甲、小钢刀、放

10、大镜等手段。实验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其它标本了解内容1 碎屑岩类砾岩: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岩石。砾一般为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碎屑磨圆度高的为砾岩,差的为角砾岩。砂岩:由20.05mm的碎屑(大于50)胶结成的岩石。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及各种岩屑。石英砂岩: 石英颗粒90以上。砂粒纯净,sio2含量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长石砂岩: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长石含量25。通常为短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和铁质。常为花岗岩

11、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粉砂岩:颗粒0.050.005mm的碎屑胶结而成。矿物成分复杂。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并有较多云母和粘土类矿物。胶结物为铁质、钙质、粘土质为主。 粘土岩:直径小于0.005mm的微细颗粒(含量大于50)。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结晶微小,多呈片状、板状、纤维状、主要来源于母岩风化产物,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沉积或成岩过程的自生粘土矿物。 页岩:固结较强的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由鳞片状矿物层层累积而成。常含石英、长石、白云母。致密,不透水。各中颜色,性软,抗风化能力差,在地形上表现为低山谷。 泥岩:厚层状、致密、页理不发育。 粘土:由矿物

12、组成、固结程度较差的岩石,细腻质软,浅色为主。 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观察了解。2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石灰岩:一类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灰、灰白、灰黑、黑、浅红、浅黄等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遇盐酸剧烈起泡。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形成石林、溶洞等。 实验四 变质岩实验目的:了解各类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手标本。借助于无釉瓷板、指甲、小钢刀、放大镜等手段。实验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其它标本为了解内容1 动力变质岩 糜棱岩:岩石遭受强烈挤压形成粒度较小的矿物碎屑(一般小于0.5mm)所成的岩石。主要矿物为细粒石英、长石及少量新生矿物绢云

13、母、绿泥石等,有时含有原岩碎屑,呈碎斑结构。因不同成分、颜色、粒度的矿物定向排列,常显示类流纹构造。多见于花岗岩、石英砂岩等坚硬岩石的断裂构造带。 断层角砾岩: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岩。2 接触变质作用 石英岩:指石英含量大于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矿物成分石英、少量长石、白云母及其他矿物。具有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纯的色白,含铁者呈红、紫红等,或具铁矿斑点。 大理岩:由碳酸岩盐经热接触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等粒变晶结构,白、浅灰、浅红色。纯白致密的大理岩称汉白玉。 矽卡岩:主要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在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和高温气化热

14、液影响下,经交代作用所形成。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等,有时出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具有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晶粒一般比较粗大,块状构造,颜色较深,常呈暗褐、暗绿,比重较大。3 区域变质作用 石英岩 成分梢复杂,或具条带状构造。大理岩往往具有条带状构造。板岩:由粘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轻微变质形成。具板状结构,岩石成分基本没有重结晶或部分重结晶。外表致密隐晶质,板理面上呈丝绢光泽,岩石致密,比原岩硬度增高,敲有清脆之声。据颜色和杂质分黑色炭质板岩、灰绿色钙质板岩。千枚岩:由粘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轻低级区域变质而成。变质程度比板岩高,原岩成分基

15、本全重结晶,主要由细小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新生矿物组成,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片理面有明显丝绢光泽,常具有皱纹构造。片岩:具明显的鳞片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的岩石,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石墨、角闪石组成,并呈定向排列;此外兼有石英、长石等粒状矿物,有时含有少量石榴子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的变斑晶,形成变晶结构。片麻岩:具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二者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片状和柱状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有时含有矽线石、石榴子石等变晶矿物。变质程度较深区域变质岩。原岩为由粘土岩、粉砂岩、砂岩或中酸性火成岩。角闪岩:由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粗粒到细粒,块

16、状构造,颜色较深。主要由基性岩、中性盐、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的中高温区域变质产物。麻粒岩: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岩。榴辉岩:典型高压变质岩。4 区域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基体和脉体组成。混合花岗岩。实验五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实验目的:了解褶曲六要素及分类、褶皱的组合类型、和断层的几何要素及类型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塑料模型实验内容:1 观察应变椭球体的模型,绘图作以说明。2 要求对褶曲要素和断层几何要素绘图作出说明。3 观察模型了解褶皱和断层的类型及组合类型。实验六 流水地貌实验目的:了解流水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形成原因、过程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模型标本。实验内容:1 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沟谷流水侵蚀所成的槽

17、形洼地,小的仅长10余米,大的可达数十公里 集水盆:沟谷源头扩大后的小盆地,其生成与沟头集水量大有关 扇形地(洪积扇):是沟谷出口的扇形堆积体。堆积物来自集水盆及沟谷的侵蚀。他的形成与沟口水力减弱有关。2 河谷地貌 河谷:有谷坡和谷底两部分组成。谷坡分布在两侧,有凸形、凹形、直线形和阶梯形等。谷底是夹在两坡之间的低陷部分内有河床和河漫滩两种地貌。3 河床地貌 浅滩:是河床高起的浅水河段,高程在平水位之下,主要有沙砾堆积而成。位于河心的浅滩称为心滩或沙埂,位于河岸的浅滩称为边滩。 深槽:是河床的深洼地段 岩槛:是横于河底的坚硬岩层或岩脉 瓯穴:是河床中的深潭,多成圆形,口小肚大,深可达数米。 顺

18、直河床:弯曲率的比值为1.01.2时的河床。弯曲河床:弯曲率在1.2以上。如果很大时,则称为曲流河床。其生成因素主要是单向环流作用。 分汊河床:平原上的河流,如果河流中心出现江心洲时,河床就会分叉而形成的河床 游荡河床:叉道不稳定的分汊河床4 河漫滩地貌 河漫滩(洪水河床):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可以淹没 河漫滩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相(推移质)堆积,表示河床发育早期的堆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悬移质)堆积,表示河床发育晚期的堆积。5 河流阶地地貌 阶地:主要有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二要素组成。阶地面平坦,略向外倾。阶地面前缘之下为阶地斜坡,他一较大的坡度向河床倾斜。6 三角洲与河口湾地貌 三角洲:是

19、河口区堆积的平原,形态象希腊字母“”,顶点向着河流上游,底边靠海。 河流型三角洲:发育在河流作用力较强,来沙丰富的河口区。主要有两种类型:扇形和鸟足形。波浪型三角洲:发育在波浪作用强烈的河口区。潮汐型三角洲:潮汐作用强烈的河口,形成洲岛型三角洲。有一系列与潮汐通道大致平行的长形沙岛(近岸部分)和指状沙脊(近岸部分,在水下)组成。三角洲沉积结构:三角洲平原相:是三角洲的成陆部分,以河流作用为主,堆积物具有陆相特征。 三角洲前缘相:是三角洲的水下斜坡部分,是在河、海作用相当的环境下堆积的。颗粒较粗,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有时夹粘土层或粉砂层。 前三角洲相:位于波基面以下,距河口最远。以海相沉积为主,沉

20、积物最细。实验七 喀斯特地貌实验目的: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形成原因、过程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模型标本。实验内容: 溶沟:是雨雪水溶蚀岩石表面而成的沟槽,深数厘米或数米,宽数厘米或数十厘米成楔形或槽形,与地面垂直。石芽:突出在溶沟之间的岩石,呈笋状、菌状、柱状或尖刀状等。排列成车轨状(相互平行)、棋盘状(方格)或山脊状(不规则)。 溶斗(漏斗):是喀斯特地面上的一种封闭性小型洼地,成碟状、漏斗状或竖井状。溶蚀洼地:由漏斗合并扩大而成的小型溶蚀盆地。规模比溶斗要大的多,直径数百米至千米,深约30米,周围被石山环绕。四壁陡峭。 溶蚀盆地(槽谷):呈长条形,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数百米至数公里,

21、面积十几至几百平方公里。四周为峰林石山所围绕,横刨面呈槽形。干谷:昔日的河谷,但现已无水,为干涸谷地。盲谷:一种死胡同式的的河谷,河流前方被石山陡崖阻挡,河谷消失,河流从崖下溶洞进入石山内变成伏流。2 喀斯特石山峰从石山:是喀斯特高原向山地转化初期的产物。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分离的山峰,下部连接成基座。峰从石林:峰从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孤峰石山:零星分布与溶蚀平原上的低矮石山。3 溶蚀平原:原来的石灰岩高原或山地,经过长期溶蚀、侵蚀后,高度降低,最终成为起伏和缓的平原。4 地下地貌 落水洞:是由地面通往地下的垂直溶洞,洞口张开于

22、地面或连接溶斗底部,洞底与地下河或水平溶洞相同,具有吸纳与排泄地表水的功能。 水平溶洞:发育于饱水带,延伸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呈水平状。 石钟乳:由洞顶下垂的碳酸钙堆积,形如钟乳状、锥状等。 石笋:是从石钟乳末端下滴在洞地上的水溶液内的碳酸钙由下往上的堆积,形如竹笋。 石柱:有向下延伸的石钟乳与向上生长的石笋相对接时产生的。 石幔:是水溶液沿洞壁漫流时产生的碳酸钙层状堆积,光滑如布幔。 石旗:水溶液沿一条凸棱向下流动时,产生的突出在洞壁上薄片状的碳酸钙堆积。 边石坝:发生在接近洞壁的洞底斜面上,由洞壁流下的水溶液,到达有起伏的斜面时,在突起处流速加快,引起co2的迅速逸出及碳酸钙堆积,形成弧形弯曲的石埂。 钙华板:在洞底平整而且坡度有较大时,碳酸钙堆积成为的平缓的层状。实验八 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实验目的:了解的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基本形态及形成原因、过程实验方法和手段:观察模型标本。实验内容:1 风蚀地貌 风蚀谷:由基岩组成的丘陵或台地,受暴雨冲刷后开始产生沟谷,后经过长期的风蚀,扩大而成。 风蚀残丘:由于风蚀谷的扩大,其间的地面便日益缩小,最后变成了残丘。 风蚀柱:垂直裂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