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_第1页
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_第2页
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_第3页
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_第4页
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20171一、填空题1 1,02 032004155 236 17 884 39 y3 x103 2 2333611212 4813 7214 16,202315.uuuruuurABACcos A18 ,且AB 6, AC32 ,g因为 AB ACBC =AB2AC2 - 2AB ACcos A=62(32)2- 2( 18)=310 . -6分 方法一 :在ABC 中, AB6, AC32,BC=3 10,2BC2 -AC22(3 10)2-(32)2-9cosB= BA=6=3 10,分2BABC263 1010又 B(0,

2、) ,所以 sin B=1cos2 B =10,所以 tan Bsin B1, -11分10cosB32 tanB23所以 tan2B31- tan2=14 .-14分B1)2(3方法二 :由 AB 6, AC3uuuruuurABACcos A1822 , ABgAC可得 cos A=,2又 A(0, ) ,所以 A3.-8分4BCACACsin A32210ABC 中,所以 sin B2在分sin Asin BBC310, -1010又 B(0, ) ,所以 cos B=1 sin2 B = 3 10,所以 tan Bsin B1,cosB34102 tanB23所以 tan2B31- t

3、an2=14 .-14分B1)2(316. ( 1)证明:因为点 E、F 分别是棱 PC 和 PD 的中点,所以 EF CD,又在矩形 ABCD 中,AB CD,所以 EFAB ,-3 分又 AB 面 PAB, EF面 PAB,所以 EF平面 PAB.-6 分数学试题答案第1页(共 8页)证明: 在矩形 ABCD 中,ADC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 ,平面 PAD平面 ABCD =AD ,CD面 ABCD ,所以 CD 平面 PAD ,-10 分又 AF 面 PAD ,所以 CD AF .因为 PA=AD 且 F 是 PD 的中点,所以 AF PD ,由及 PD 面 PCD , CD

4、 面 PCD, PDCD =D,所以 AF平面 PCD . -14 分17.方法一 :在PME 中,EPM由正弦定理得PMPEsin PEMsin PME,PE =AE-AP=4 米, PEM, PME3,44,所以 PMPEsinPEM224,-2分sin PME3)sincossin(4同理在PNE 中,由正弦定理得PNPE,sinPENsinPNE所以 PNPEsinPEN2222 ,- -4分sin PNEsin()cos2所以PMN 的面积 S1PMPNsin MPNcos24cos2sin488,-8分1 cos21sin2cos2sin 22 sin(2)224当 M与E重合时,

5、0;当 N 与 D 重合时, tanAPD3,即APD535,4,44所以 0354.4综上可得: S8,0, 35.-10分2 sin(2)444方法二 :在PME 中,EPM, PE=AE-AP=4 米,PEM,PME3,由正弦44定理可知:MEPE,sinsinPME所以 MEPEsin4sin4 2 sin,-2 分sinPME3sincos)sin(4在 PNE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NEPE,sinEPNsinPNE数学试题答案第2页(共 8页)PEsin()4sin(4)22(sincos )所以 NE4, -4分sin()coscos2所以 MNNEME22,cos2sincos

6、又点 P 到 DE 的距离为 d4sin2 2 ,-6分4所以 PMN 的面积 S= 1MNdcos24cos1cos242sin12sin 2288,-8分sin2cos22 sin(2)4当 M与E重合时,0 ;当N 与 D 重合时, tanAPD3,即5,35APD4,44所以 0354.4综上可得: S8,0, 35.-10分2 sin(2)444当 242即80, 35时, S 取得最小值为88( 21) .-13 分442所以可视区域PMN面积的最小值为8(21) 平方米 .-14分18.( 1)由 P 在圆 O : x2y2b 2 上得 b3,又点 Q在椭圆 C 上得 (4) 2

7、( 1)21,解得 a218,a232x2y21.-5分椭圆 C 的方程是918( 2)由ykxb得x0 或 xP2kb-7分x2y2b21k2y kx b2kba2由 x2y2得 x 0 或 xQ-9分222a 2b21a kbuuuruuuruuur3 uuur,QAPPQ,APAQ342kba 232kb即a 231k23a24b 24e212 2222 2222k ab 4 1 ka k b 4 1 ka数学试题答案第3页(共 8页)Q k0 4e 1 ,即 e1 ,又 0 e 12221e1.-16分219. (1)因为 Ann2 , ,所以 an1,n1n2(n1)2 ,n2即 a

8、n2n1-2分故 bn 1bn1an )1 ,(an 12所以数列 b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 Bnn21n( n1)1123-4分2nn22( 2)依题意 Bn1Bn2(bn 1bn ) ,即 bn 12(bn 1bn ) ,即 bn 12 ,bn所以数列 bn 是以 b1 为首项,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nBn12nb1b1 (2 n1) ,12所以bn 1b (2 n2n(2 n 1-5分aa1)1)nn 11bb2n111因为n 11()-8分an an 1b1 (2 n1) b1 (2 n 11 2n 11) b1 2n1所以b2b3b4Lbn 1111)111

9、)1恒成立,a1 a2a2a3a3a4an an 1(1n1,所以( 1n 1b1 2 1 21b1 2 1 21 3即 b13(11) ,所以 b13 。-10分2n 11( 3)由 an1an2(bn1bn ) 得: an 1an2 n1 ,所以当 n2 时, an( anan1 )(an 1an 2 )L( a3a2 )( a2a1 )a1nn 1L322n12,22222当 n1时,上式也成立,所以 An2n 242n ,又 Bn2n 12 ,所以 An2n242n2n1,-12分B2 n122 nn假设存在两个互不相等的整数s,t(1st) ,使 A1 , As , At 成等差数列

10、,B1 Bs Bt等价于1s,t成等差数列,即2s1t-13分1, sts111t12121 21222即2s1t1,因为1t11,所以2s11 ,即 2s2s 1-14分2s12t2t2s数学试题答案第4页(共 8页)令 (s)2s2s1(s2,sN),则 h(s1)h(s)s20 ,所以 h(s) 递增,h2若 s3,则 h(s)h(3)10 ,不满足 2s2s1,所以 s2 ,代入2s1tt得 2t310(t3) ,s1111t222当 t3时,显然不符合要求;当t4时,令()2t31(3,tN),则同理可证(t ) 递增,所以(t )(4) 30 ,ttt所以不符合要求 .所以,不存在

11、正整数s, t(1st) ,使 A1, As , At 成等差数列 .-16分B1BsBt20.解: (1)g ( x)ex ,故 g (1)e ,所以切线方程为yee(x1) ,即 yex-3分( 2) f ( x)ex (x2ax a) , 故 f (x)(x 2)( x a)ex ,令 f (x) 0,得 xa 或 x2.当2a2 , 即0a1时, f ( x) 在 2a,a 上递减,在 a, a 上递增,所以 f (x)maxmax f ( 2a), f ( a) ,由于 f ( 2a)(2a2a)e 2a , f (a)(2a2a)ea ,故 f ( a)f ( 2a) ,所以 f

12、(x)maxf (a) ;-5分当2a2, 即1a2 时, f ( x) 在 2a,2上递增, 2,a 上递减,在 a, a 上递增,所以 f (x)maxmaxf ( 2), f (a),由于 f ( 2)(4a) e 2 , f ( a)(2 a2a)ea ,故 f (a)f (2) , -7分所以 f (x)maxf (a) ;综上得, f ( x) maxf ( a)(2 a2a)ea-8分( 3)结论:当 k1时,函数 F ( x) 无零点;当 k2 时,函数 F ( x) 有零点 -9分理由如下:当 k1时,实际上可以证明:ex2 ex2ln x20方法一 :直接证明 F ( x)

13、ex2ex2ln x2 的最小值大于0,可以借助虚零点处理F (x)(x22x)ex12,显然可证 F(x)(x22x)ex 12在 0,上递增,xx1111 211 21523因为 Fee) 20 , Fee (2) 2e e e (2e2e4 0 ,eee4所以存在 x0(11x00 ,,),使得 Fe2数学试题答案第5页(共 8页)所以当 x (0, x0 ) 时, F (x) 递减;当 x( x0 ,) 时, F (x) 递增,所以 Fx minFx01ln x01),其中 x0(1, 1) ,2(2x0e2而x2(x1ln x1) 递减,所以x12(ln 2 3)0 ,225所以 F

14、x min0,所以命题得证。-14分方法二 :转化为证明 e ex2(ln x1),下面分别研究左右两个函数xx3令 p xe ex,则可求得px minp 1 e2 ,x2(ln x1)22e2 ,所以命题得证。令 q x,则可求得 q xqe 3-14 分x3max3方法三 :先放缩,再证明可先证明不等式exex (参考第 1 小题,过程略) ,所以只要证 e2 x32ln x2,令 p xe2 x32ln x2,则可求得 px minp( 22) 312 ln 30 ,3e32所以命题得证-14分当 k2 时, F ( x)ex2 ex2k(ln x1) ,33eek此时 F11 e22

15、k (1ln 2)1 e24(1ln 2)0, Fek2k1(2k 22k ) ,244下面证明 Fek0 ,可借助结论 exx2 ( x2) 处理,首先证明结论exx2 ( x2) :令x2xxxx ex ,( x 2) ,则x e 2x ,故e 2 0 ,所以xx2x 在 2,) 上递增,所以x20 ,e所以xexx2 在 2,)上递增,所以x20 ,得证。借助结论得 eek2k1ek22k1(k 22k1)2(k1)4(k1)(k1)32k (k1),所以 Fek0 ,又因为函数F ( x) 连续,所以 F ( x) 在1, ek上有零点 .-16分2数学试题答案第6页(共 8页)数学试

16、题参考答案21.解:由题意得a1 12,即 a22,解得a42b,b47b871所以 A41-51,分4所以矩阵 A 的特征多项式为f ()1412815,4令 f ( )0,解得5 或3,即矩阵 A 的特征值为5和3.-10分22.解:将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化直角坐标系方程为yx-2分将曲线 C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可得:y2x2(1x1)-5分yxx2x 20,解得 x=1或 x=2 ,又1x1,所以 x=1,由2x2得y所以直线 l与曲线 C 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1,1) .-10分注:结果多一解的扣2 分23.解:甲、乙、丙三人从四门课程中各任选一门,共有4364 种不同的选法,记

17、“甲、乙、丙三人选择的课程互不相同”为事件M ,事件 M 共包含 A4324 个基本事件,则P(M )243,3 .648所以甲、乙、丙三人选择的课程互不相同的概率为-3分8 方法一 : X 可能的取值为0,1,2,3,-4分P( X0)3327, P(X1)C313227436433,64P( X2)C3239,P(X3)C 331.-8 分43644364所以 X 的分布列为:X0123P27279164646464所以 X 的数学期望 E(X )02712729313. -10 分646464644X 为甲、乙、丙三方法二: 甲、乙、丙三人从四门课程中任选一门,可以看成三次独立重复试验,人中选修数学史的人数,则X : B(3,1) ,所以 P( Xk)C3k ( 1) k (3 )3 k , k0,1,2,3,444所以 X 的分布列为:数学试题答案第7页(共 8页)X0123P27279164646464所以 X 的数学期望 E (X )3 13.4424.解:因为 fi( x)=xi(iN) ,所以 Fn( x)(1)0 C0n x0(1)1 C1n x1L( 1)n Cnn xn(1 x)n ,所以 F2( 1)=0 ,-1分所以 F2017 ( 2)(12)20171.-3分因为 f i( x)=x( x0,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