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农科大物C期末试卷WebF_第1页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农科大物C期末试卷WebF_第2页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农科大物C期末试卷WebF_第3页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农科大物C期末试卷WebF_第4页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农科大物C期末试卷Web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大学物理(农科70h)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阅人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连续性原理在物理本质上体现了理想流体在流动中 守恒。质量2、在牛顿黏滞定律中,黏滞力可以定量地表示为,其中比例系数代表 。黏滞系数(或黏度)3、在低温下,分子可看作刚性双原子分子,其自由度为 。5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归一化条件是(用数学式表示)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为 。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图16、如图1,在电量为的点电荷激发的电场中做

2、一个球面,当位于球面内的点时,通过球面的电通量为 ;当位于球面外的点时,通过球面的电通量为 。,07、保守力作功的大小与路径 (有关或无关),势能的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择 (有关或无关)。无关,有关8、如果真空中电势的分布满足,则空间的电场分布 。9、非静电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至电源正极时所做的功称为 。电源电动势10、在无限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在距离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11、通电的导体板在磁场中产生横向电势差的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该现象可用载流子在磁场中受_的作用从而做定向运动来解释。洛伦兹力12、一列波沿轴正向传播,其振源振幅,初相位为,波长,波速,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3、_。13、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有_和_。分振幅法,分波阵面法14、在空气中有一劈尖形透明物,其劈尖角弧度,在波长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_。1.415、按照光源、衍射孔和接收屏三者的相互位置关系,衍射可分为两类,分别为_衍射和_衍射。菲涅耳,夫琅禾费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今对一密闭理想气体缓慢加热,使其温度从上升至,若加热后使气体的方均根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应为:(A); (B);(C); (D)。(D)2. 已知为分子速率分布函数,则的物理意义是( )(A)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B)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

4、总分子数的百分率;(C)速率区间的分子数;(D)速率区间的分子的平均速率。(C)3、如图2所示,系统从状态沿变化到状态的过程中,外界有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当系统从状态沿另一曲线返回状态,则在此过程中:图2(A)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减少;(B)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外界对系统作功;(C)系统对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增加;(D)系统对外界放出热量,外界对系统作功。(D)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当时,将如何变化? (A);(B);(C)没有变化;(D)公式不成立。(D)5、关于静电场的高斯定理,请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斯面上电场强度处处为零时,高斯面内必定没有电荷;(B)高斯面

5、内净电荷数为零时,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为零;(C)穿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零时,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为零;(D)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为零时,穿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一定为零。(D)6、静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等于:(A)试验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B)单位试验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C)单位正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D)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动到电势零点时静电场力所作的功。(C)(D)7、对于任一闭合曲面,有,由此可知:(A)闭合曲面上的磁感应强度处处为零;(B)闭合曲面上的磁感应强度与曲面上法线的夹角为零;(C)磁场线既无源头,也无尾闾,磁场是无源场;(D)闭合曲面内部没有电荷

6、,因此积分为零。(C)图38、两根长直导线、平行放置距离为,分别通有、的电流时,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在导线上单位长度的安培力为;(B)由于通电电流不相等,两导线单位长度上受到的安培力也不等;(C)两导线中电流同向流动,则两导线相互排斥;(D)由于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导线的受力情况。(A)9、如图4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已知振幅为、周期为,当时,则其振动方程为:图4 (A);(B);(C);(D)。(B)10、人眼视觉最敏感的黄绿光的波长,瞳孔的直径若为,一射电望远镜的接收波长为的电磁波,若要求两者的分辨本领相同,则射电望远镜的直径为:(A);(B);(C);(D)。

7、(C)11、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A)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三、问答题(每题4分,共16分):1、请写出温度为的平衡状态下理想气体能均分定理的内容,并简述能量均分的依据。在温度的的平衡态下,气体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其大小均等于,这个结论称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能量均分的成因是大量分子间频繁的无规则碰撞。2两条绝热线和一条等温线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循环?为什么?答:不能(1分)。如图所示,等温线3与1和2两绝热

8、线相交,构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只有一个单一热源,它把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即,并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所以不可能构成这样的一个循环(3分)3、请简述避雷针的工作原理。解答:在雷雨天气,天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和建筑物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其尖端处场强特别大,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4、请阅读以下一段资料:液体表面上存在一种应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存在于液体表面极薄的表面层内,使

9、得液体表面犹如张紧的弹性膜而具有自发收缩的趋势。如果在液体的表面引进一个假想的线元,将液面分割成两部分,表面张力就是存在于这两部分液面之间的相互拉力。表面张力的大小与线元的长短成正比关系,即,其中称为表面张力系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采用拉脱法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若测量时,与液体接触的为金属圆环,圆环内、外径分别为、。在测量时,甲同学对室温下的纯净水进行测量;乙同学测量的是自己水壶里带的温水;丙同学测量时,纯净水中不慎落入了少许肥皂水。以下是这几个同学的测量结果: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测量次数/测量次数/测量次数/111222333请回答:(1)如果用代表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请写出使用金属

10、环测量时,作用于环上的表面张力小大的数学表达式。(2)根据上述表格,简述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的种类、温度和掺杂的某些物质(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非活性物质)有关。五、计算题(第1、5题各6分;第2、3、4题各8分;共5题,共36分):1、如图所示为应用虹吸现象从水库引水的示意图。已知虹吸管粗细均匀,其最高点比水库水面高出,管口又比水库水面低,求虹吸管内的流速及点处的压强(已知大气压强为)解:设、处的水流速度分别为、,虹吸管截面积为,大气压强为,由连续性原理:以点为参考面0点,根据伯努利方程对、点有 对、点有 又因:,解得: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已知双缝的间距为

11、,双缝至屏幕的垂直距离为。测得第10级干涉亮纹至中央亮纹之间的距离为,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波长?解:在杨氏双缝干涉装置中,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根据出现亮条纹的条件,对第10级亮条纹,取10,于是有代入数据得由此解出3、的氧气作图中所示循环12341,设,求循环的效率(已知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的实验值)。 3412等温等温等体等体解:根据分析,因12、34为等温过程,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净功为由于吸热过程仅在等温膨胀(对应于12段)和等体升压(对应于41段)中发生,而等温过程中,则。等体升压过程中,则,所以循环过程中系统吸热的总量为由此得到循环的效率为4、有一无限长圆轴电缆,由一圆柱导体(半径为)和同轴的导体圆管(内、外半径分别为、)构成,如图所示,其中分别通有等值、反向且在导体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的电流,求:(1)圆柱导体内一各点(即的区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