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课件_第1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课件_第2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课件_第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课件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8.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书写电子式。,考纲要求,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栏目索引,考点二“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化关系及线索,考点三一种重要

2、的混合物胶体,考点四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知识精讲,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金属,非金属,成盐,不成盐,酸性,碱性,两性,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7)含有离子键的化

3、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

4、)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集训,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 (2013天津理综,1D) (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2013四川理综,2A) (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2013四川理综,2C),(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2013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2013新课标全国卷,7D) (6)KClO3

5、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 (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理清标准,辨析类别,2.(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 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 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 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

6、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A,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 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 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 D.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 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 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 D项,矿泉水是混合物。,C,方法技巧,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

7、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知识精讲,考点二“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 化关系及线索,(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

8、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3)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3.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SO3H2O=H2SO4, 。,H2SO42NaOH=Na2SO42H2O,(或H2SO4Na2O=Na2SO4H2O,或H2SO4Na2CO3=Na2SO

9、4H2OCO2),题组集训,题组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准确判断,1.(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 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铁的化合物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 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 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 答案D,2.(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

10、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解析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答案C,方法技巧,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题组二物质转化思想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应用,3.现有氮及其化合物的

11、转化关系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 D.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A项,根据工业上制备硝酸的路径:合成氨NH3的催化氧化NO转化为NO2NO2和H2O反应获得硝酸,所以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A正确; B项,N2和O2在雷电作用下生成NO,NO会迅速被O2氧化为NO2,NO2和H2O反应获得硝酸,即路线、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B正确; C项,N2和O2的反应只能一步到NO,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即可转化为NO2,两步转化反应的条件不一样,C错误;

12、,D项,上述过程的合成氨、NH3的催化氧化、N2转化为NO、NO转化为NO2、NO2和H2O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C,4.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A可能是(),A.Cl2 B.C C.N2 D.Si,解析A是单质,能和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则A在氧化物中是显不同价态,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则A中元素是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A项,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氧气不反应,错误; B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

13、O和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错误;,C项,N2和H2反应生成NH3,NH3和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是强氧化性酸,正确; D项,硅和氧气反应时,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SiO2,且SiO2和H2O不反应,硅酸是弱酸,错误。 答案C,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介稳性;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知识精讲,

14、(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作无规则运动。,(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9)Fe(OH)3胶体

15、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题组集训,题组一胶体的制备

16、、性质和用途,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 (2015安徽理综,9B) (2)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2014福建理综,8D),(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2014重庆理综,3A) (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2013四川理综,2B) (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2013安徽理综,9C) (6)明矾溶于水产生Al

17、(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2013江苏,8B),(7)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 ) (8)将0.2 molL1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9)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 (10)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 (11)“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12)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 (13)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8、) (14)利用激光笔可以区别鸡蛋清溶液和浓盐水( ),题组二纳米材料的“不寻常”应用,2.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D,解析“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D。,特别提醒,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当它分散到其他分散系中时才能形成胶体。,1.四种符号,知识精讲,考点四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2.四种图示 (1)化学式:如Na2O2、NH4Cl、SiO2。 (2)分子式: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