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平均工资(x)、平均人工成本(l)。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比重(f)。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第三章例:某制造企业年 5 月份(31 天)有制度公休日 11 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 8 小时,生产工人月平 均人数为 800 人,其它情况如下:全日缺勤 500 工日,非全日缺勤 800 工时;全日停工 100 工日,其中被利用 100 工日,非全日停工 400 工时;全日非生产 300 工日,非全日非生产 200 工时;公休日加班 100 工日,加点 15
2、0 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 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 5)制 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日数;(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解: (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 日 (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 日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16000 日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 日 (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15500 30040010014900 日 (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
3、日出勤工日 15500出勤率 = 100% = 100% =96.88%制度工日 16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 14900出勤时间利用率 = 100% = 100% =96.13%出勤工日 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 14900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 100% = 100% =93.13%制度工作日 16000加班加点工日 100加班加点比重 = 100% = 100% =0.67%全部实际工日 15000- 1 -加班强度 =加班加点工日 100100 = 100 =0.671制度内实际工日 14900(1) 日历工时数800318198400 工时(2) 公假工时数11800870400 工
4、时(3) 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800208=128000 工时(4) 缺勤工时数8500+8004800 工时(5) 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1280004800123200 工时(6) 停工工时数8400+4003600 工时(1) 停工被利用工时=8100800 工时(1) 非生产工时8300+2002600 工时(2)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12320036008002600 11700 工时(3) 加班加点工时8100+150950 工时(4) 全部实际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时加班工时117800950=118750 工时出勤率 =出勤工
5、时 123200100% = 100% =96.25% 制度工时 128000出勤时间利用率 =制度内实际工时 117800100% = 100% =95.62% 出勤工时 123200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制度内实际工时 117800100% = 100% =92.03%制度工作时 128000加班加点比重 =加班加点工时 950100% = 100% =0.8% 全部实际工时 118750加班强度 =加班加点工时 950100 = 100 =0.81制度内实际工时 117800第五章例 题总产值(万元)基期报告期平均人数基 期 报告期 人 数 人 数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基 期 报告期劳
6、动生产率 指数()1 车间2 车间1080027000240003200012001800200020009151216133.3106.7全厂37800560003000400012.614.0111.11) 计算甲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2) 计算乙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3) 计算全厂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4) 分析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并对 全厂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2 -1001解:(1)设 为全厂劳动生产率,q
7、 为各车间劳动生产率,t 为各车间人数,则1 车间:q1=24000/2000=12 万元/人;q0=10800/1200=9 万元/人;2 车间: q1=32000/2000=16 万元/人;q0=27000/1800=15 万元/人;全 厂:sq t 12 2000 +16 2000 56000q = 1 1 = = =14.0( 万元 / 人)st 2000 +2000 40001sq t 9 1200 +15 1800 37800q = 0 0 = = =12.6( 万元 / 人)st 1200 +1800 30000sq t 9 2000 +15 2000 48000q = 0 1
8、= = =12.0( 万元 / 人)st 2000 +2000 40001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计算如下:sq t sq t 14.01 1 / 0 0 = =111.1%st st 12.61 0sq t sq t1 1 - 0 0 =14.0 -12.6 =1.4(万元/人)st st1 0对总产值的影响:(14.0 -12.6)4000 =5600(万元)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计算如下:sq t sq t 141 1 / 0 1 = =116.7%st st 121 1sq t sq t1 1 - 0 1 =14 -12 =(2万元 /人)st st1 1对总产值的影响:(14.0
9、-12.0)4000 =8000(万元)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计算如下:sq t sq t 120 1 / 0 0 = =95%st st 12.61 0sq t sq t0 1 - 0 0 =12 -12.6 =-0.6(万元 /人)st st1 0对总产值的影响:(12.0 -12.6)4000 =-2400(万元)分析: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提高了 11.1%,绝对数增加了 1.4 万元/人,总产值增加了 5600 万元。这是 由于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提高了 16.7%,使全厂劳动生产率绝对数增加了 2. 0 万元/人,总产值增加 了 8000 万元及由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下降
10、 5%,使全厂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减少了 0.6 万元/人,总产值减少了 2400 万元共同造成的综合结果。计算结果归纳,得出平衡式:111.1%=116.7%x95%1.4=2-0.6单位:万元/人- 3 - q t1 1q t 1 1 0 1 q t0 1q t 0 1 0 05600=8000-2400单位:万元例题某企业总产值、生产工人人数与全部职工人数如下表: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吨/人)指标总产量(万吨)全 部 职 生 产 工 生产工人比重 工 人 (%)全员生产工人基期报告期1003001000020000800168008094100150125178.5指数105150
11、142.8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生产工人占全员劳动生产率比重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解:设 q 为全员劳动生产率, q为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t为生产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计算如下:相对数:绝对数:q1t1q0t0 = 150100 = 50 吨/人对总产量的影响:(150 -100)20000 =100(万吨)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178.5 84% 150相对数: = = = 142.8% 125 84% 1050 1绝对数:q t -q t =150 -105 =45吨对总产量的影响:(150 -105)20000 =90(万吨
12、)生产工人比重指数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125 84% 105相对数: = = = 105% 125 80% 1000 0绝对数:q t -q t =105 -100 =5吨对总产量的影响:(105 -100)20000 =10(万吨)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提高了 50%,绝对数增加了 50 吨/人,总产量增加 100 万吨。这是由于生 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提高了 42.8%,使全员劳动生产率绝对数增加了 45 吨/人,使总产量增加 90 万吨; 由于生产工人比重指数提高了 5%,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吨/人,使总产量增加 10 万吨。计算结果归纳,得出平衡式:相对数:
13、 150% = 142.8%105% 即=x- 4 -绝对数: 50 = 45+5 (单位:吨/人) =+ 总产量:100=90+10 (单位:万吨)例题某企业资料:小时劳动生产率(件人) 工作日长度(工时) 日劳动生产率(件人) 工作月长度(工日) 月劳动生产率(件人基期57.23620720报告期67.645.6221003.2指数120105.6126.6110139.3分析计算如下:a b c 1003 .2月 劳动生产率指 数 = 1 1 1 = =139.3%a b c 7200 0 0绝对数:a b c -a b c =1003.2 -720 =283.2(件 / 人) 1 1
14、1 0 0 0a b c 6 7.6 22 1003.2小时劳动生 产率指 数 = 1 1 1 = = =120%a b c 5 7.6 22 8360 1 1绝对数:a b c -a b c =1003.2 -836 =167.2(件 / 人) 1 1 1 0 1 1a b c 5 7.6 22 836工作日长度指数 = 0 1 1 = = =105.6%a b c 5 7.2 22 7920 0 1绝对数:a b c -a b c =836 -792 =44(件 / 人)0 1 1 0 0 1a b c 5 7.2 22 792工作月长度指数 = 0 0 1 = = =110%a b c
15、5 7.2 20 7200 0 0绝对数:a b c -a b c =792 -720 =72(件 / 人)0 0 1 0 0 0分析:略通过计算得出如下关系式:相对数:139.2%=120%105.6%110%绝对数:283.2=167.2+44+72 (件人)例 题 4某企业资料如下表 :年份总 产 值 q(万元) 全部职工人数 t(人) 劳动生产率 q(万元/人)基期360030001.2报告期495033001.50增长率%137.5110125计算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量及对劳动量的影响 解: 设 q 为总产值,q 为劳动生产率,t 为平均职工人数总产值 q 变动情况如下:q t1
16、 1q t0 0=49503600=137.5%绝对数:q1-q0=4950-3600=1350(万元)- 5 -q1tn11即报告期产值比基期产值提高了 37.895%,绝对数增加了 1350 万元。 (一)由于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量变动影响计算如下:q t1 1q t0 11.50 3300 4950= = =125%1.20 3300 3960q t -q t =4950 -3960 =990(万元)1 1 0 1说明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25%,使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990 万元。(二)由于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量变动影响计算如下:由于报告期产值比基期产值提高了 37.5
17、%,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劳动力数量必须增加 37.5%,从而 使劳动力数量达到: t0(100%+37.5%)=3000x137.895%=4125 人;而实际上企业只用了 3300 人,这就是说,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25%,使企业节约劳动力 4125-3300=825 人。第六章例题某企业计算期生产工人工时消耗与产量等资料为:合格品产量 9000(件),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废品产量 170(件);基本定额 2 工时/件,追加定额 0.5 工时/件实耗工时 18700 工时,缺勤 1560 工时,停工 1124 工时,非生产 470 工时;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并分析
18、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1)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 =( q +q ) (t +t ) 1 1 n nt100%=1(9000+170)(2+0.5) 22925100%= 100%=122.59%18700 18700(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100%t1=90002.0100%=96.26%18700()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q1+ q ) t t1n+ q t1n100%=(9000 +170) 0.5 +170 2.0 4925100% = 100% =26.34%18700 18700()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
19、额综合完成程度=t +1 q t t + 2nt +3t4100%=9000 2.0 18000100% = =82.36%18700 +1124 +470 +1560 21854- 6 -= =13.4%= =8.4%= =5%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1 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 4925 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 26.34%2 由于出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 3154 小时,按企业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总计约 3154x96.34%=3037
20、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 13.9% (3037/21854 100%),使企业最后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 82.36.第七章例 题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入下表所示指标工资总额 职工平均人数 平均工资单位万元人元报告期952.5610509072基期840.0010008400指数%113.4105.0108.0增减额112.5650672分析计算工资总额变动及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及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 解: 设 x 为总工资, 为平均工资,t 为平均职工人数;()总工资 x 变动情况如下:x x t 952.56相对数: 1 = 1 1 = =113.4%x x t 8400 0 0绝
21、对数:x t -x t =952.56 -840 =112.56(万元)1 1 0 0对基期工资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x t -x t1 1 0 0 112.56x t 8400 0()由于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x t 952.56相对数: 1 1 = =108%x t 8820 1绝对数:x t -x t =952.56 -882 =70.56(万元)1 1 0 0对基期工资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x t -x t1 1 0 1 70.56x t 8400 0()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x t 882相对数: 0 1 = =105%x t 8400 0绝对数:x t -x
22、t =882 -840 =42(万元)0 1 0 0对基期工资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x t -x t0 1 0 0 42x t 8400 0分析:- 7 -工资总额指数提高了 13.4%,绝对数增加了 112.56 万元;其中由于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提高了%,使工资 总额绝对数增加了 70.56 万元; 由于职工人数变动指数提高了 5%,使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 了 42 万元。综合计算结果归纳关系:113.4%=108%105%112.56(万元)=70.56(万元)+42(万元)13.4%=8.4%+5%例题 2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工资总额(千元) 平均人数(人) 平均工资(元
23、) 增加值(千元)计划80010008001000实际96610509201300增加额+166+50+120+300完成计划(%)120.75105.00115.00130.00解:依据表内资料计算如下:实际工资总额 966工资总额计划完成程度= 100% = 100% =120.75计划工资总额 800工资总额超支=额实际工资总-额计划工资总=966-800=+166(额 千元)工资总额计划相对完成程度=实际工资总额 修正后的计划工资总额100%=966800 130%100% 92.88%工资总额相对节约额 =实际工资总额 -修正后的计划工资总额 =966-800 130%=-74( 千
24、元)工资总额相对节约率=工资总额相对节约额 修正后的计划工资总额100%=-74800 130%100% =7.12%由于实际平均人数比计划人数多,导致企业工资总额超支数:工资总额的超支或节约数 =(际平均人数 -计划平均人数)计划平均工资 =( 1050-1000 )800 =40(千元)- 8 -1x1 110 01000t t1- -x- - -1x1 110 11000由于实际平均工资比计划平均工资高,导致企业工资总额超支数:工资总额的超支或节约数 =(实际平均工资 -计划平均工资)实际平均人数 =(920-800 )1050=126 (千元)由于生产经营成果或效益计划超额完成,使工资
25、总额节约数:工资总额的节约额 =计划工资总额 生产经营成果或效益计划超额率 =800 30%=240 (千元)三者共同影响,结果使工资总额相对节约:126+40-240=-74(千元),即节约 74 千元;例 题 3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如下表:平均工资(元)平均人数 (人)工资总额(万元)新职工老职工全部职工x0 x1 指数4000 4600 115.08000 8400 105.012000 6880 95.56t01004005000t040320360xt184504688x0t1160480640分析新、老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及新、老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对全部职工平均工
26、资变动的综合影响;求解示例:企业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 x企业平均工资指数: k -= x0x ttx tt0=6886880= =95.56%360 7200500企业平均工资绝对数:x 1 -x 0 =6880 -7200 =-320(元)1 t 0 t0x -x -320企业平均工资增减率: 1 0 = =-4.44%- 72000企业总工资绝对变动 (:x -x ) t =-320 1000 =-32万元1 0 1(x - x ) t企业总工资增减变动 : 1 0 1x t0 0=-3201000360= -8.89%企业新老职工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 x企业新老职工平均工资指数: k =
27、 x01x ttx tt1- 9 -6886880= = =107.50%640 6400100t t1- -x- - -01x0 10 0t t1-01x- - -101 10 0企业新老职工平均工资绝对数:x 1 -x 0 =6880 -6400 =480(元)1 t 0 t0x -x 480企业新老职工平均工资增减率: 1 01 = =6.67%- 72000使企业总工资绝对变动 (:x -x ) t =480 1000 =48万元1 01 1(x -x ) t使企业总工资增减变动 : 1 01 1x t0 0=480 1000360=13.33%企业新老职工平均人数变动的影响- x企业新老职工平均人数指数: k = x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医疗器械研发与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企业智能制造系统开发合同
- 2024年度高铁站周边土地开发利用合同2篇
- 2024年度货物销售合同:甲方购买乙方汽车产品的购销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协议:商业大厦办公空间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航天器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合同2篇
- 2024年度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合同2篇
- 2024年度某智能设备生产制造许可合同3篇
- 2024年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合同2篇
- 《相关性统计案例》课件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公墓墓碑及道路维修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第三部分34课财报阅读方法与技巧之识别老千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40427-2021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202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赛初二组试题笔试部分完整版
- FZ/T 93015-2010转杯纺纱机
- 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 国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形考任务五实验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