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1页
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2页
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3页
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4页
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research on the unify of yangtze river deltas tourist economy 旅游管理专业 王日红指导教师 崔峰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由来已久。近年来,其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研究的一大热点。长三角作为发育比较成熟的大组团式城镇建筑群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的旅游业当中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的作用。长三角的经济必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方向,而长三角的旅游也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和国内旅游业的龙头。本文着重对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2、、进展情况、条件、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abstract :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unify enable every tour area no longer a sole unit, instead, a large variety of mutual existences and subsistence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a long history. in recen

3、t years,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 great focus of economic research of regional tourism of our country. yangtze river delta ripe heavy organizational urban buildings show his important function more and more aparrent among tourist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with abundant tourist res

4、ources as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of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be the leading economic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ll become the tap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domestic tourism. this text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s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gress, the genera

5、l conditions and the worried problems of the unif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meanwhile, the text also gives out clues of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tourist economic; unify 长三角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我国较早开始尝试旅游合作的区域。长三角区域各城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旅游经济一体化传统已久。而今,在中国

6、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普遍认识。尤其是全球化进程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和深化使得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信息、知识、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合作性竞争将成为现代竞争的主旨,这使得区域和企业之间在竞争的同时越来越强烈地觉察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促进多方面向前发展。长三角无疑具备了这些典型的特征。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实现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尽管多年来,呼吁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一直未曾停息但是始终未能形成大势。因此,对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具有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一、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

7、化概念的提出(一)长三角区域的界定长江三角洲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由沪、苏、浙三地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现已形成北起扬州,西至镇江、南京,中经苏州、无锡、常州,东抵上海,南达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还包括泰州、南通、宁波和舟山在内,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态势3。(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的提出1976年,世界上的城市研究学界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掀起这场震动的,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戈特曼首次提出了世界上存在六大城市群的观点,在他题为世界上的城市群体系的论文中,戈特曼确立了分别以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和东京为中心的英国、

8、法国、美国东海岸、美国中部和日本五大城市群,而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也赫然在列,为第六大城市群。事实上,长三角15个城市迅速推进彼此之间经济合作的举动,给予世人的正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冲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强烈信号2。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90年富有远见卓识地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2。自1990年开始,长三角地区联动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大,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昭示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1997年5月,一个新型的跨区域经济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在江苏扬州成立;同年9月,横跨江浙沪三地的港口集装箱码头-上海组合港在上海成立;1

9、999年11月,以“生态、文化、经济”为主题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01年3月,长江沿岸城市投资项目推介会在上海召开;同年5月,江浙沪三地首次在浙江召开了三省市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2002年10月,长江三角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2003年3月,在全国“两会”中,江浙沪三地高层频频表示,长三角疾步迈向一体化2。(三)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概念的提出1992年,苏浙沪三省借“江南六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际,推出“江浙沪游”的概念,也拉开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序幕4。同年,三地组织了“苏浙沪旅游年”,堪称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的旅游产品;其后,上海的旅游集散中心将触角伸到了

10、苏州、无锡;三地热衷于旅行社的联合体、酒店业的姐妹店。2000年11月,杭州市旅游局组织召开了一次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力图寻找旅游合作的有效运行方式,这表明,旅游合作已从旅游企事业单位扩散到一些政府部门13。2001年5月有,“长三角十五城市旅游合作会议”在绍兴召开,这是历年来长三角十五城市经济合作会议中第一次以旅游为主题,再次表明一些政府间对旅游合作的重视。2002年,“苏浙沪旅游联合体”做出了“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承诺。2003年,“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会议上,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的共同签署,标志着长三角创旅游成一统的新局面13。二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进展

11、情况 (一)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现状1.旅游资源基础长三角的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俱佳,区域内拥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全国的18.1%;48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占全国的17.8%。不仅如此,区域内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如上海的都市时尚旅游资源和海派文化,江苏园林文化和历史人文,浙江的“山水旅游”。这是长三角形成旅游共同市场的资源基础。表1 长三角两省一市旅游资源分类丰度指标省份各地区旅游资源拥有量占全国比重各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密度指数(全国平均100)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全 国重 点风 景名 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国家级

12、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全国重点保护单 位上海000.751.011.7300270.97364.08624.67江苏3.3603.767.075.30134.340150.25282.61213.14浙江9.242.742.265.053.73474.39140.62115.76259.32191.59资料来源: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1999年资源拥有量指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绝对量,综合密度指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相对量。从表1可以看出,三省市以占有全国省区总数量10%比例,占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数的12.69;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数的13.13%;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1

13、0.76,体现了旅游资源富集、互补的特点。表2 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旅游资源配合指数省市 上海 江苏 浙江配合指数 94 60 54资料来源: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1999年配合指数是各地区内部几项主要旅游资源在全国比重的标准差系数。配合指数在50以下,说明各项资源配合较好:5080说明配合较不协调;80以上说明配合很不协调。从表2可以了解到由于上海是长三角的特大城市,城市功能要远远胜过旅游业的部分作用,因此在资源的配备上有所欠缺,但是旁边的江苏和浙江配合指数虽然不能说是非常理想,但是由于自身有资源,而上海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国际客源和国内客源,应该说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是有优势的。

14、2.客源市场 长三角人口密集,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自然地理条件优势明显。自古以来,长三角就成为文人墨客、商贾官宦热衷出游的地方。随着今天长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长三角不仅与国内各地区进行频繁的经济活动,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也非常广泛。长三角将在港、澳、东南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入境旅游地区之一,而国内旅游“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的特征也日趋明显。长三角的旅游在国内的旅游接待人数和创汇水平一直名列前茅。区域旅游的人次、出游率和消费同样位居国内先进行列。接待的国际游客也始终处于上层水平。区域内部游客的流动更为通畅和频繁。因此,长三角的旅游客源市场在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方面来看都是相当巨大

15、的。3.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规模长三角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大中小城市齐全、城市体系最为完备的地区之一,城市化水平在45%以上。区域内城际间高速公路已实现联网,“三小时旅游交通圈”业已建成。根据国际惯例,汽车时代最佳的旅游模式为3小时,而这3小时,几乎能连接长江三角洲全部旅游资源。同时上海直达世界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和江浙沪星罗棋布的国内航线等使游客到长江三角洲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和发达的交通,不但为旅游业提供了完善的功能设施,舒适的旅游环境,更为旅游业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有10个位于“长三角”,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有一半在该地

16、区。“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贡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国内综合实力百强县中,这一地区占有一半;最新选出的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市中,这一地区占了4个;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里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值已超过1500亿美元,其经济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全方位的经济增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为旅游一体化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长三角区域人口约占全国6.25%,经济不断增强的城乡居民出游能力日益高涨,形成了年出游人数超过2亿人次的客

17、源市场,强大的客源市场已成为中国最有吸引力的一块沃土2002年,长三角接待海外游客数达到750万人次,占全国海外入境总人数的25%,接待国内游客2.6亿人次,占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次的30%,而旅游创汇达43.3亿。这充分显示了“长三角”的经济活力和潜力,同时显示出骄人的业绩和强劲的发展态势。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推动旅游不断向前发展,巨大的经济规模无疑会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提供强大的上层支柱。(二)进展情况在长三角经济联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江浙沪三地也加快了旅游市场体化的步伐。上海、杭州、苏州先后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三中心在网络共用、客源互送上紧锣密鼓地加强协商。上海春秋旅行社已经把门店开进了杭州,

18、杭州也准备年内在上海设立旅游办事处。2003年,上海市旅游委、江苏省旅游局和浙江省旅游局联合发起了江浙沪三地互动串门游。另外,“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旅游交易会”在无锡开幕。旅游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硬件方面一个旅游发达的地区,交通也应该比较发达,能够畅通无阻。首先,在时间上能够迅速到达。苏浙沪共筑的3小时都市高速公路网实现互通。目前三地都已有了相互衔接的公路交通网五年建设初步方案,并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南通常熟长江大桥和上海祟明启东快速通道以及绍兴嘉兴跨海大桥与杭州湾大桥一起,共同融入上海2小时交通图。同时,在空间上能够便捷进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从长三角交通的末梢

19、城市转变为江浙沪乃至全国路网布局发节点,为宁波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接轨浦东,搭建了便捷的平台和通道;同时也大大缩短宁波港与上海港、太仓港的陆上距离,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各成员联系更紧密,有助于向世界航运中心的目标靠拢。公共交通也不甘于人后,从2003年10月起,上海、无锡两地公交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卡两地刷” ;紧接着,沪杭公交“一卡通”也随之实施。2软件方面长三角的旅游人才流动也像交通网络那样不断“提速”,主要是通过人才派遣这一新型的用人模式表现出来。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人才派遣通过构建社会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将人才产权从单位所有制中剥离出来,使人才资源在社会上得到有效

20、配置。其核心理念使 “用人不养人,用人用其才”。它是一种非常机动灵活、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做到了人得其所、才尽其用,人为派遣公司管理,才为用人单位所用。以上海为例,到2004年,上海人才派遣的雇员总数达到21万人次,年相关营业额高达50亿元左右。据业内人士预测,预计未来5年上海的人才派遣市场增幅将继续保持在每年25%以上。长三角将继续通过这种形式,基于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动来共享旅游人才,使这一区域的旅游人才得到较为合理的流动。但长三角的旅游人才总体而言是非常紧缺的。旅游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机制缺乏合理,尚需健全。长三角地区的导游等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

21、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上海在旅游人才方面比江浙两省做得好,但整个长三角的旅游人才流动显然是不完善的,没有做到合理的资源共享,实质就是造成资源的浪费。三、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的总体分析(一)有利条件无论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角度,还是从旅游市场化运行的客观要求角度,抑或从旅游自身寻求合理发展策略的角度,以及从旅游的区域联系性、交通联系性、产品互补性等角度看,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都势在必行。1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齐备,合作基础良好 2005年长三角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十强中占有五席,其中上海位居榜首。在早期,浙江人和浙江资本主要不是在本地发展经济,而是在上海寻求发展和活力空间。据上世纪30年代

22、统计:浙帮钱庄的资本额历年在上海整个钱庄资本额中占有60%80%,而且上海商界名人1836人中,宁波籍占14 ( 453人)。如今,上海与江苏、浙江的发展依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区域旅游的发展可以相应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而为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不存在产业同构的困境,一体化障碍少上海旅游发展定位为“都市型”旅游;江苏的人文旅游资源独领风骚;浙江素有“旅游之地”之称,其山水以秀见民。我们知道,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同构问题在经济学界是一个争论已久的经典问题,其中第三产业的产业同构现象尤其严重,而且这种行业同构的趋势仍在继续加强。然而,上海的都市游

23、、江苏的园林游及浙江的山水游有效地形成了资源互补。同样重要的是,这种资源的互补性可以反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合作。 3各城市旅游业发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而言,近年来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6%左右,而长三角各城市的这一指标普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就拿2003年来说,尽管受非典的影响,长三角15个城市这一指标的平均值也达到了12.54%,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南京、杭州、舟山这一指标均大于15%。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长三角大多数城市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币要影响。4在大事件的催化下,长三角的旅游一体化时机日益成熟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

24、和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形成,更是在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产生。区域合作表面上看是政府行为,其实首先是市场发展的结果,是其势必然。不难发现,这种由外界环境的逼迫下产生的变革会共有更强的爆发力、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这正是发展长三角区域旅游不可多得的机遇。大事件最为重要的不仅仅是产生多少的客流量和直接的经济收入及就业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合作的商机;而且它给政府决策者和企业家们带来了全球化观念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合作意识的强化,这种观念的影响是持续的和内在的。5长三角旅游地呈现梯级网络结构,层次多样化 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旅游中心城市,南京、杭

25、州、苏州、无锡、宁波为次级旅游中心,常州、南通等其余城市为重要节点的梯级网状区域旅游网络。各地都有着不同层次的相应设施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者,这一区域内的大城市一般较适合中高档市场,而中小城市则适合中低档市场;从旅游产品看有比较成熟的能被国际旅游界所接受的系列产品,从而适应国际旅游者的需求, 也有比较简单的产品的任意组合而适应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经验。 这种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档次、不同旅游需求的旅游经营结构,使得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有一个比较扎实、互惠互利的基础。 图1 长三角地区的梯级旅游网络图4 注:图1中数字代表城市:1上海;2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3常州、南通、扬州、镇江、绍兴、

26、嘉兴、湖州、舟山、温州。(二) 不利条件十几年来,尽管长三角在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始终未能达到一体化的气势,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行政分割导致各自为政现阶段江浙沪区域经济及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藩篱给区域经济一体化造成内在障碍。各地仍以本市本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政策法规,使长三角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地区封锁和经济割据的现象。2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资源共享体系在真正实现长三角15个城市合理共享旅游资源、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终极目标之前,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客观存在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各大城市之间壁垒森严

27、,跨区域旅游线路相对不多,旅游活动范围相对封闭(大都局限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 3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由于苏浙沪三地的地理地理条件都比较优越,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经济水平比较高,旅游业也很发达,旅游业的竞争也相应激烈,于是,旅游企业之间就竞相模仿,只在原有旅游产品上进行局部形式的改变或者干脆直接仿制其他旅游企业的产品,而不去重新开发新产品。因为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是件复杂而难度又大的工作,其周期长,风险大。所以,为了保证一定的成功率,旅游企业都重复建设旅游产品,而不愿首当其冲地开发新产品,主题近似甚至雷同的旅游产品建设重复,而采用掠夺方式开发区域内共享旅游资源的行为则位居首位,江浙沪三省市共享的太湖流域

28、旅游资源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这一区域没有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开发出具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对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显然存在不少障碍。4旅游经济存在过度竞争 旅游产品的特点之一是不可存储。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交付旅游产品使用权,其产品的效用是不能积存起来留待日后出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会自然流失并且永远不复存在。所以旅游企业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将尽一切努力销售自己的产品,降价相应成为促销的重要手段。另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也是发动价格战的主要缘由。我国旅游业自进人市场以来竞争激烈,手段却很单一,都在削价上做文章。这种竞争手段的单一是和产品的单一相联系的。就只能靠削价争客。企业

29、竞争策略的单调也是导致旅游竞争过度的重要因素。企业面对开放的市场,竞争乏术,普遍倾向于浅层次的价格竞争,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价格战况。在旅游产品问题上竞相压价,人为地阻挠各种旅游产品的自由流动。5旅游行业自身的不规范从长三角的人口总量、旅游市场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以及与旅游发达的国家相比较,长三角旅游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合理,旅行社的规模偏小,而酒店的规模偏大。旅游行业的市场也相当散乱,各旅游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和凝聚力。管理方面更是混乱:由于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首先,在行业管理体制方面经验不足,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管理。其次,旅游业虽起步晚,却发展迅猛,旅游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

30、队伍十分庞大,不便于管理。旅游业自身存在的不规范这一缺点也是阻碍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大因素。四、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长三角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推进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的思路与对策如下:(一)以行政举措加大市场培育力度,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在旅游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和非营利组织职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纯市场机制调控的完全竞争结构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也很难说,因而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互存,以行政手段培育市场,在2020年前是必须的。应组建江浙沪旅游市场建设委员会,作为市场培育的常设职能机构,列人政府预算。江浙沪人大设立旅游法制建设委员会,有助

31、于协商区域旅游法制建设工作,争取出台区域旅游管理条例,并为区域旅游行政管理法制化、市场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布局合理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和合作推广促销提供行政依据。(二)分工合作,加快旅游产业建设的步伐设立江浙沪旅游一体化发展基金,并吸引江浙政府,制定吸引境内外旅游企业集团总部和地区总部进人上海的专项政策,并拟定专门的招徕方案。开放市场,吸引江浙企业进沪兴办旅游企业或购并上海现有的企业。培育功能性的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加快建设专项旅游要素市场的步伐。这方面,值得重视的是旅游展示博览、旅游客源批发、旅游商品交易、旅游生产要素等。加快旅游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大力推动上海旅游企业与江浙及境内外企业的

32、合作、联盟和重组,争取在20年内培育进入全球500强的江浙沪旅游企业集团。直接在制造业、吸引外资部门、领域实现统一平台,在旅游等第三产业领域先行实质性的合作与联动,并且通过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的合作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避免产品雷同,以共赢度较高的旅游业为破题,加快长三角旅游产业的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三)构筑海纳百川的人才积聚平台长三角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虽然庞大,但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旅游业方面的人才一直比较缺乏。首先是高级管理人才,我们应该加紧建设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配置必然会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其次是高技能人才,应该通过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方式,充分地开发利用高

33、技能人才,才能满足旅游业不断发展的用人需求;第三是专业人才,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服务型员工,但这些岗位的员工技术含量都比较低,只有通过招揽专业的人才,才能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准和管理水平。同时应对长三角区域的旅游人才作整体规划,并调整人才的充分和合理流动。另外要实施对旅游人才的共同培训、统一认证,从而达到长三角旅游人才开发一体化的要求。就异地旅游人才服务、专业技术职称互认、高层次旅游人才智力共享等层面应加强合作。(四)积极构筑旅游资源及产品信息共享平台长三角本身就是一个区域集合,旅游业的发展要放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大环境来考虑;加强信息化建设,旅游线路的共同开辟、整体设

34、计、交通建设,要扬长避短,互相合作,建设互补的旅游产品群,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因为对旅游业来说,没有区域性的协同整合,就没有真正的旅游产品的整体营销。旅游产业要实行这种协同整合,应大力整合区域内资源,实行旅游市场一体化。上海宜挖掘现代都市旅游资源,江苏可推广园林历史人文旅游产品,浙江则需发展山水自然风光游,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经营、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旅游市场格局。(五)筹划制订长三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制订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括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策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的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对策。总体规划为区域旅游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并且提出规划期内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发展地域,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当然,在当前三地行政区划分割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更高层次的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三地积极参与。制定出来的总体规划既要体现区域的共性,又要体现区域的地区差异,在对区内旅游资源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