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_第1页
【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_第2页
【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_第3页
【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_第4页
【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n=1 n基本量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1.复习等差数列(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 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an -an -1 =d ( n 2)例 1(2015 年全国卷 i) s 为数列n(1)求 a 的通项公式:na n的前n项和.已知a 0, ann2+2 a =4 s +3n n,a - a =d n n -1a - a =d n -1 n -2 a - a =d2 1(由定义,累加法推得通项公式)变式 1:(湖北省武汉部分重点中学 2020 届高三起点考试)已知数列a 是等比数列,s 为数列a 的前 n 项和,且 a 3,s

2、9 n n n 3 3(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n(2)通项公式 a =a +( n -1)dn 1(3)性质: 在等差数列 a中,若 m , n , p , q nna +a =a +a ;m n p q+且 m +n =p +q,则变式 2:(4)前项和公式s =nn(a +a ) 1 n2=na +1n(n -1) 2d已知等差数列 a的公差 d 0 ,其前 n 项和为 s ,若 a +a =22 ,且 a , a , a 成n n 2 8 4 7 12等比数列(1)求数列 a的通项公式;n等比数列(1)定义 :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

3、列就叫做等比数列,a: a =q ( q 0) n +1 n例 2(2)通项公式 a =a qn-1n 1(3)性质:在等比数列 a中,n若m +n = p +q ,则a a =a a (其中 m, n, p , q nm n p q*)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s n =2 a n -n .(1) 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 a的通项公式;a +1 nn(4)前项和公式 na ( q =1)s =a (1 -q ) a -a q ( q 1) n 11 -q 1 -q变式 1:(湖北省黄冈中学 2019 届高三数学模拟试题 1)n2n2an sa2nnn1 5已知各项均为

4、正数的等比数列a 的前 n 项和为 s ,a ,a a .n n 1 4 3 5 64(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n变式 3:数列(等差、等比)知识点清单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 数列的项。记作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 1 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n置的叫第 2 项,序号为 n 的项叫第 n 项(也叫通项)记作 a ;n数列的一般形式: a , a , a , a ,简记作 a。1 2 3 n n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 a 的第 n 项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n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已 知 数

5、列a,bn n, 其 中a =5, b =-1 1 1, 且 满 足1a = (3a -b )n -1 n -1,练习:根据数列前 4 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1)9,99,999,99991b =- ( a -3b )n -1 n -1,n n *, n 2.(1)求证:数列a-bn n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b 的通项公式;n n(2)8, 88, 888, 8888(3)0.8, 0.88, 0.888, 0.8888例 3 .已知等差数列a 的公差为 2,前 n 项和为 s ,且 s ,s ,s 成等比数n n 1 2 4列(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n3.数列 的前 项和 与通项

6、 的关系:n n n4.数列的单调性a =ns (n =1) 1s -s ( n 2) n n -1变式(浙江省名校联盟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已知等比数列 a的公比 q 1 ,且 a +a +a =42 , a +9 是 a , a 的等差中项数n 1 3 5 3 1 5列 b的通项公式 b = , n *a -1 + a -1n n +1(1)求数列 a的通项公式;n二、等差数列题型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 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 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a -a

7、 =d ( n 2) 或n n -1a -a =d ( n 1) 。n +1 n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a +( n -1)d ;n 1说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d 0 为递增数列, d =0 为常数列, d 0 , d 0 时, s 有最大值; a 0 时, s 有最小值;1 n 1 n(2) s 最值的求法:若已知 s ,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 s =an 2 +bn 的最值; n n n n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或者求出a中的正、负分界+ n项,即:若已知 a ,则 s 最值时 n 的值( n n )可如下确定 n 或 n 。a 0 a 0 n +1 n +1推

8、广:a =a qn-mn m等比中项:若三个数 a , b , c 成等比数列,则称 b 为 a与 c 的等比中项,且为 b = ac,注: b 2 =ac 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1.(1) 若m +n = p +q ,则a a =a a (其中 m, n, p , q n *)m n p q(2) q n -m = n ,a 2 =a a ( n n *)n n -m n +mm(3) a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n(4) a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a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 n n1n=1 ns s -s s -s若,则a n1san5

9、.利用 1求通项ns , n =1a =n1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n1 n( q 1)n11n例:求和2.前n项和公式(3)累乘法 na ( q =1)s =a (1 -q ) a -a q ( q 1)n 11 -q 1 -q3.若数列 a是等比数列,s 是其前 n 项的和,k nn n成等比数列.如下图所示:*,那么 , ,k 2 k k 3k 2 k适用于: a = f ( n ) an +1 na a a an +1 = f (n) 2 = f (1),3 = f (2),l l , n +1 = f ( n) a a a an 1 2 n两边分别相乘得, n +1 =a f ( k )

10、a1 k =16 4 4 4 4 4 4 4 4 4 4 73k444 4 4 4 4 4 4 448a +a +a +l+a +a +l+a +a +l+a114424234443k 1k+41424432k12k4+1424433ks s -s s -sk 2 k k 3 k 2 k4.等比数列的判定法(1)定义法: n +1 =q(常数) a为等比数列;an(2)中项法: a 2 =a a ( a 0) a为等比数列;n +1 n n +2 n n(3)通项公式法: a =k qn ( k , q 为常数) a为等比数列;n n(4)前 n 项和法: s =k (1 -q n ) ( k

11、 , q 为常数) a为等比数列。n ns =k -kq n (k , q 为常数) a为等比数列。n ns ( n =1)a =s -s ( n 2)n n -1四、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1)公式法(定义法)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2)累加法(4) 待定系数法(5) 递推公式中既有 sn把已知关系通过 1 转化为数列 a或s 的递推关系,然后采用s -s , n 2 n nn n -1相应的方法求解。五、数列求和1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na ( q =1)n(a +a ) n(n -1) s = =na + d s =a (1 -q )2 21 -q论2错位相减法求和:如: a等差,b等比,求a b +a b +l +a b 的和.n n 1 1 2 2 n ns =1 +2 x +3 x 2 +l +nx n -1n3 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