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6古诗词诵读_第1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6古诗词诵读_第2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6古诗词诵读_第3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6古诗词诵读_第4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6古诗词诵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诵读教 学知识目标 :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目 标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 :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 学1.把握诗意,背诵诗词。重 点2. 体会诗人的情感。教 学 1. 想象诗歌意境。难 点2. 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 学1. 学习五首诗歌,背诵。目 标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教 具多媒体准 备教学设计导 入1. 激情导入(2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分钟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根据内容不

2、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出示课件2】“风”“雅”“颂”。新 课1 采薇 (节选)教 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 的节选内容。( 36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出示)分课件 3】图片,释题。钟2. 初读古诗,了解诗意自由读古诗。正音。 【出示课件3】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雪。)应该读:y 齐读。提示节奏。【出示课件3】采薇(节选)设计意图导语充满激情,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语文教学内容之一,领会诗的意境, 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具有对诗歌的鉴赏昔我 / 往矣, 柳 / 依依。能

3、力。今我 / 来思,雨雪 / 霏霏。行道 / , 渴 / 。学 古典 我心 / 悲,莫知 / 我哀。 要咬文爵3. 情境,加深感悟。字、一个字一理解“ 柳依依”。怎 的“ 柳”会 人感到“依依”?【出个字地 , 才示 件 4】柳 片。 四个字会 你想到什么 的画面?(学生想能品味出其象, 行口 表达。)中的韵味, 所理解“昔我往矣”。 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 士。在 如 如以, 准字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 )。家 的一草一木都 音, 好 奏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 柳。 是 什么?理解 背 充介 : “柳” 与“留” 音,既表示挽留之意, 又表达思 之情。景才能理解 哪

4、里是依依的 柳啊, 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文字背后的能回家 ? 什么 ?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 日复一日,深意。年复一年啊。 于盼到了 争 束。引 “今我来思”。理解“雨雪霏霏”。 【出示 件 4】要回去了,大雪 ,天寒路滑,又 又渴,“我” 地 走在 的路上。透 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 家情急、近 情怯等复 情感 ) 。生 。 【出示 件 4】行道 , 渴 。我心 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 “我”此 的心情。短短16 字就 述了一想象画面, 从位 征 士 来,在回 途中 今 昔,描写了两幅画面“ 柳依 中悟情。依”“雨雪霏霏”。我 从中感悟到了他复

5、 的心境及 桑心声。不断 , 增4. 你能 着背一背 ?【出示 件 5】指名 背。全班 背。 理解与 ,更深地体2 送元二使安西会 歌情感。【出示课件 6】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 元理解作者生二 / 使 / 安西,生齐读课题。)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7、8】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平才能更好

6、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对于作者介绍必不可少。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 “赠别”。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2. 初读a. 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b. 按节奏读诗。 【出示课件 9】送 / 元二 / 使 / 安西唐王维渭城 / 朝雨 / 浥轻尘,客舍/ 青青 / 柳色新。劝君 / 更尽 / 一杯酒,西出/ 阳关 / 无故人。c. 指名读诗,评价。3. 理解诗句。【出示课件9】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

7、识字、 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诗歌要求做到读正确,然后读流畅,才能掌握诗歌的内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朝雨:早晨下的雨。浥( y):湿。客舍:旅店。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出示课件10】问题层层推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进,让学生借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助问题理解老友人。诗句,产生丰富的想象。3 春夜喜雨1. 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李”是通过学生的(李白),“杜”是(杜甫)。 【出示课件 11】对, 杜甫( 712情

8、境体验和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对重点词语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的理解,扎扎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 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实实地进行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语言文字的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训练,体会作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者对春天的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喜爱、对春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出示课件的企盼。12】二、初读1. 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2. 按节奏读诗。 【出示课件13】春夜 / 喜雨唐 杜甫好雨

9、/ 知 /时节,当春 /乃 / 发生。随风 / 潜入 / 夜,润物 /细 / 无声。在反复吟诵野径 / 云 /俱黑,江船 /火 / 独明。的过程中, 让晓看 / 红湿 / 处,花重 /锦官 / 城。孩子们加深3. 指名读诗,评价。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对诗歌的理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解,产生丰富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的想象力。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4. 生自主理

10、解诗句。三、品析1. 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指导朗读此句。2. 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根据学生储备的已有知识,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题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础。现呀!你喜欢这样的雨吗

11、?3. 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指名说说看。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出示课件 14】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在读通读顺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的基础上, 引加霜。)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导学生亲近4. 是呀,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

12、!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文本,与文本土地彻底滋润。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对话,读懂诗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意思。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团锦簇。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深入挖掘文4. 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本内涵,学生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既理解“泪”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

13、诗吧!背诵。【出示课件 15】的含义,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做情感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铺垫。1. “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歌。(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6】2.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出示课件 17】3. 范读,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8】早春 / 呈/ 水部 / 张十八 / 员外唐韩愈天街 / 小雨 / 润 / 如酥,草色 / 遥看 / 近 / 却无。最是 / 一年 / 春 / 好处,绝胜 / 烟柳 / 满 / 皇都。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4.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5. 理解注释: 【出示课

14、件 18】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古人经常用排行或官职来称呼对方,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也称“张水部”。呈 : 恭敬地送上。天街 : 京城街道。此环节,结合酥 : 酥油。学生日常生处 : 时。活实际,创设绝胜 : 远远胜过。有效的教学6. 译文: 【出示课件 19】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情境,能很好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早春正地激发学生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的学习兴趣,7. 赏析充分调动学“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生学习的内明确 : 春雨细密润泽万物,带来生机,空气清新,使人倍感舒

15、适。驱力,为深入前两句先写“小雨”、再写“草色”的原因是什么?理解诗歌内明确 : 经过春雨 的润泽,小草才会显得青翠。容做好铺垫。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明确 :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可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 : 喜悦之情。掌握学习诗哪句诗句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歌的根本: 积明确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早春的喜爱之累。同时也要情。注重对学生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发散思维的明确 : 这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可以体现出早春草芽初萌时景培养及写作色的可爱,及作者对这种景色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16、能力的提高。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 : 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以突出春色的特征。创设情境, 渗8.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20】透教育,是学习语文的最5 江上渔者终目的。即利1. 导入。 【出示课件 21】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用文章对学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进行必要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的思想教育。姓的安危放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生齐读)本环节的实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22】 践,不仅让学从诗题看,范仲淹关

17、心谁?(江上渔者、渔民)“渔者”是什么意生领悟了诗思?(明确:指打鱼的人)歌的内涵, 更2. 初读诗歌。帮助学生树江上 / 渔者立了正确的宋 范仲淹人生观、价值江上 / 往来 / 人,观。但爱 / 鲈鱼 / 美。君看 / 一叶 / 舟,出没 / 风波 / 里。3. 理解词语。 【出示课件23】(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4. 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出

18、示课件 24】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5. 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往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称赞鲈鱼的美味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想到了捕鱼的人,他站起身来,看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乘舟出海捕鱼,“情动而辞发”,即兴创作了这首江上渔者。师生齐读(配乐)6. 短短 20 个字,却把范仲淹那种关心渔民,同情渔民,担心渔民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了。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这些感受都读出来吧。(生自由读) 【出示课件 25】课 堂六、小结全文对学生的肯小 结及 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五首诗

19、歌,我们能感受诗歌形象,品味精定是激发他展 延彩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们学习的动伸( 2) 情感体验和思考。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能不断学习。俗话说力,对学生提分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出要求,他们的突变,热爱中华文化,就让我们从吟诵古典诗文开始吧。有了目标, 才会更加努力。板书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6 泊船瓜洲教 学1.学习这首诗歌,背诵。目 标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教 具多媒体准 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 入1.谈话导入,知诗人,奔主题。简明的提问( 3)分钟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

20、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激发学生学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出示课件26】( 王安习兴趣和求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知欲望。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27】新 课2. 读课题,正音:泊 ( ) 、间( ji n)、数 (sh ) 、重 (ch ng) 、还诗歌的节奏、教 学(hu n)(36韵律要通过)分3. 初读古诗。读来感

21、受。 诗钟理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画出表示歌所蕴藏的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感情内涵也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要通过读来么样的?体会。读,不理解: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仅是信息领大,因此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悟所必需, 也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是感染他人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课件 28】产生共鸣之泊船瓜洲所需。所以对宋 王安石诗歌不仅要京口 / 瓜洲 / 一水间,钟山 / 只隔 / 数重山。求朗读,还要春风 / 又绿 / 江南岸,明月 / 何时

22、/ 照我还?能朗诵,读出读诗歌,要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你对这首诗哪些地方不太明情和意。因白呢?大家可以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理此,本环节的解。 【出示课件 29】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教学,采用划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节奏朗读及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结合古诗解4. 知诗情、悟诗境。读,让学生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古诗有更深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一层的认识,深深的赞叹之情。而人们都说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最美的江南,以利于更好聪明的你,觉

23、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岸”)地在读中理那你觉得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呢?(“绿”)。解古诗,感悟5. 知背景,入诗境。内涵。【出示课件30】简介背景资料。公元 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温故而知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新”。由复习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导入新课, 既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帮助学生巩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固了已学的山水,一年后的春天,摇

24、摆不定的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知识,又引起年, 55 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学生的积极山出发去京赴任。思考,利于学生将新旧知5.读全诗,背全诗。 【出示课件 31】识间的点衔接起来,从而7 游园不值很自然地投1.知诗人,解诗题。入到新课的同学们,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学习活动中。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今天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2】你了解叶绍翁吗?【出示课件33】“游园不值” 是什么意思呢?(“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

25、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生汇报交流。2.读诗句,明节奏。【出示课件 34】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引导学生通应怜 / 屐齿 / 印 / 苍苔,小扣 / 柴扉 / 久 / 不开。过不同语气春色 / 满园 / 关 / 不住,一枝 / 红杏 / 出墙 / 来。朗读的比较,3.再读诗,悟诗情。【出示课件 34】再结合学生“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的生活经验,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 朗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读品味作者“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的语言,感受齿,可以防滑。作者对游园“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

26、,心切的满心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欢喜、久扣柴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35】也许是园主担心我门不开的失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落和看到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枝红杏的惊外来了。喜。4. 悟诗境,反复读。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因地制宜, 既如果是你,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指导朗读:应怜/ 屐齿进行了语言/ 印 / 苍苔,小扣 / 柴扉 / 久/ 不开。)文字训练, 又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能让学生通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会怎样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27、过朗读充分春色 / 满园 / 关不住,一枝 / 红杏 / 出墙来。)感悟诗人看5. 读古诗,晓诗理。到一枝红杏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后那种由希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望到失望, 再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到惊喜的心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什么哲理呢?(任何新生事物情变化。写作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也是如此。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你由红杏想到了哪些类似的事物?(小草掀翻石块冲破阻挠长出绿芽等)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隔墙观花,神游园中,这么美

28、的意境,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6. 齐读、背诵。 【出示课件 36】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 导入。在理解诗句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的基础上指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你对王观有哪些了解? 【出导学生学会示课件 37】王观( 1035 1100 ),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提出问题, 其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目的是开拓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学生的思路,在轻松的气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38】(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 (“卜算子”氛中解决问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题,享受成功2. 初读诗,通词句。的喜悦

29、。此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出示课件39】外,教师还要卜算子送 / 鲍浩然 / 之 / 浙东为学生搭建宋 王观展示自己的水是 / 眼波 / 横,山是 / 眉峰 / 聚。平台,抓住欲问 / 行人 / 去 / 那边?眉眼 / 盈盈处。“教机”让学才始 / 送春 / 归,又送 / 君 / 归去。生相互学习,若到 / 江南 / 赶上春,千万 / 和春住。取人之长, 补正音:“那”同“哪”【出示】,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己之短,敢于言现象,叫做“通假字”。意思是“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创新,追求更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大的成功。【出示课件 40】

30、3. 理诗意,悟情感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听)到了(那里的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皱起的眉毛。)“水学生是课堂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生读。的主体,采用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自主、合作、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欲问行人探究的学习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方式,使学生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充分发挥主样一番滋味呢?(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但是体作用 , 促进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指导学生思维发感情朗读。展,提升学生尽管内心不舍,但

31、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引语感,让学生导理解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想在合作与交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流中逐渐掌呢。于是作者写到生接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握语文的学4. 配乐读文,背诵诗歌。 【出示课件 41】习方法。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让我们感将文本的学情朗读地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习与背景介9 浣溪沙绍有机地结1. 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合在一起, 使的青春年华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令

32、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学生很容易之感叹。大文豪苏轼是以怎样的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理解作者的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42】写作意图。全班齐读诗歌。 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 【出示课件 43】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 洵弟辙,合称“ 三苏 ”。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在指导朗读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

33、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中,不直接给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 东坡七集 学生以朗读等。词集有 东坡乐府 。技巧上的指2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44】导,而是通过读准字音。浣( hun)苏轼( sh)蕲水(q)正音、划分节读准节奏。奏等诵读要浣溪沙游 / 蕲水 / 清泉寺领,并在不断宋苏轼朗诵中引发游 / 蕲水 / 清泉寺,寺临 / 兰溪,溪水 / 西流。学生对词的山下 / 兰芽 / 短浸溪,松间 / 沙路 / 净 / 无泥,潇潇 / 暮雨 / 子规 / 啼。思考,将朗读谁道 / 人生 / 无 / 再少?门前 / 流水 / 尚能 / 西!休将 /白发 / 唱 / 黄鸡。的主动

34、权交3. 理诗意,悟情感。 【出示课件 45】给学生,效果理解: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更加明显。理解:浣溪沙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老师引导出: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拓展学生思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维,启发学生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创造性思维。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但要走进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诗歌,还要从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

35、实在难能可贵。【出示课件诗歌中走出46】来,使学生在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 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语文实践过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程中提高语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文能力,沟通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语文与生活,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与其他学科重来吗 ?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间的联系。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

36、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3 齐读、背诵。 【出示课件47】10 清平乐1. 时光如流水, 一去不复返, 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 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 48】2. 了解作者。 【出示课件 49】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 ( 今江西修水 ) 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 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 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 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3. 初

37、读词,通词句。 【出示课件 50】自由读词。正音:啭( zhu n)读准节奏清平乐 ?春归 / 何处北宋黄庭坚春归 / 何处 ?寂寞 / 无 / 行路。若有 / 人知 / 春 / 去处,唤取 / 归来 / 同住。春无 / 踪迹 / 谁知 ?除非 / 问取 / 黄鹂。百啭 / 无人 / 能解,因风 / 飞过 / 蔷薇。4. 理诗意,悟情感。 【出示课件 51】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理解:“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理解:“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

38、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理解:“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理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 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 : 春天,确实回不来了。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

39、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5. 读诗词,晓词理。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多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伤春之情。春归无行路 ( 寂寞伤春 ) 若有人知 ( 假设希望 ) 春无踪迹 ( 更加失望 ) 问取黄鹂 ( 最后希望 ) 无人能解 ( 彻底绝望 )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6. 熟读、背诵。 【出示课件 52】7. 结束语: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古诗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同行,博学强记,善于积累,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

40、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教材分析:采薇注释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昔:从前,指出征时。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霏( f i )霏:雪花纷落的样子。迟迟:迟缓的样子。往:指当初去从军。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全诗六节 ( 每八句为一节) ,模仿一

41、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 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 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 ; 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言浅意深, 情景交融, 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

42、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写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 y):湿。客舍:旅店。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

43、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 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 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春夜喜雨注释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乃:就。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潜( qi 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田野间的小路。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被雨水打湿

44、的花丛。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重:读作 zh ng,沉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赏析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 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 最懂得春天的温暖; 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

45、功。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 ,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注释呈:恭敬地送上。天街:京城街道。酥( s):酥油。最是:正是。绝胜:远远胜过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