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焦大形象的文化内涵_第1页
试论焦大形象的文化内涵_第2页
试论焦大形象的文化内涵_第3页
试论焦大形象的文化内涵_第4页
试论焦大形象的文化内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焦大形象的文化内涵唐海宏1,杨军2(1,2.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成县 )摘要:焦大作为贾府里的老家丁,可以说是个大放异彩的小人物,在红楼梦中他出场虽少,却给人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而他一生的主要事迹也只有舍生救主、醉骂受辱和抄家撞头三事而已,但曹雪芹却在他身上倾注了对先秦“君惠臣忠”式忠义观的弘扬、对报恩思想的呼唤和对和谐家庭观的追求。关键词:焦大;人物形象;文化内涵一焦大的首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因赖二派他夜送秦钟出城,被他骂了个天昏地暗。正在宁国府办事的王熙凤闻言追问原由时,尤氏感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

2、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 1(p113)这里,作者借尤氏之口对焦大的早年事迹作了概述。若按后来第一百零五回抄家时焦大自称“我活了八九十岁” 的年龄推算,在夜送秦钟时他也已是“七八十岁” 的老人了。对赖二管家的不当作为,焦大自然是不服的。他先厉声责骂赖二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

3、人,像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 1(p114)后来,贾蓉骂了他两句之后,还让人去捆他,盛怒之下的焦大正是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泄,便骂了个贾蓉狗血喷头:“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1(p114)众人见他太撒野,上来几个将其揪着捆倒,

4、抱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1(p114)众人见他骂得太过头,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在焦大的首次出场亮相一节中,便简要介绍了他出生入死为主子挣下的家业,以及他得不到公正回报,且爱喝酒和骂人滋事的个性。焦大的第二次出场是在“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之时。他冒险冲出宁府跑到荣府,又被外面的看守军人撞上,正要拴着他交锦衣军查问时见到了贾政,他止不住号天跺地地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

5、跟着太爷受的苦!今朝弄到这个田地!珍大爷蓉哥儿都叫什么王爷拿了去了,里头女主儿们都被什么府里衙役抢得披头散发戳在一处空房里,那些不成材料的狗男女却象猪狗似的拦起来了。所有的都抄出来搁着,木器钉得破烂,磁器打得粉碎。他们还要把我拴起来。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那里倒叫人捆起来!我便说我是西府里,就跑出来。那些人不依,押到这里,不想这里也是那么着。我如今也不要命了,和那些人拼了罢!” 2(p1428)说着撞头。对于焦大的经历,诚如王志尧所说:“焦大从开始跟着主子征南闯北地打仗、捆人到被人捆;从跃马疆场到被拖进马圈;从主动救主喝马溺到被迫往嘴里塞马粪,焦大的一生是可笑的,又是可悲的。可笑

6、的是,他只有匹夫之勇,却缺乏机智谋略。只有忠于主子之心,却无获取主子宠爱关切之术。只能恃功而傲,恃功而大,却不会拍马溜须,献媚取宠。可悲的是,有功不能得赏,效忠难以受恩。” 3(p56)作为奴仆,焦大既对贾家有着痛心疾首的恨,又对贾家有着福祸与共的爱;对贾家祖上创业的艰难感到悲哀,又对贾家子孙败业的堕落深感痛恨;既眷恋老主子另眼看待的殊荣,又恨新主子忘恩负义的冷酷;既自傲于过去豪奴的辉煌,又哀痛于现今老仆处境的艰辛。二那么,曹雪芹设置焦大这一人物,仅仅是为了让他醉骂一通吗!显然不是,在我看来,作者在焦大这一人物形象设置背后蕴藏着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一)“舍生救主”对先秦“君惠臣忠”式忠义观的弘

7、扬对于“忠”和“义”,在先秦有许多论述。如左传载:“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4(p88)这是说君主以利民为忠。楚国子囊说:“君明臣忠,上让下竟。” 5(p384);同时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p175)墨子则说:“君臣相爱,则惠忠。” 7(p47)这些都表达了君臣关系是相对应的,即上下都应该遵循忠信原则;要求君臣要双向负责,相互对待,借此实现君臣关系的和谐,国家的统一强盛。对“义”,说文解字释为:“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8(p267)本义指自己的威武美好形象,又解释为事物之宜;进一步引申为“公正合宜”、“正义”。“义”后来发展为儒家的“

8、五常”之一,成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董仲舒兼采儒法两家学说,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伦理,汉宣帝时则确定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术;以后各代又有所发展,形成“君要臣死,臣不死则不忠”的绝对服从理念,背离了最初的双向性原则。南宋理学家完善了绝对“忠义”理论后,帝王也用尽方法推行这种理论;到了清代 “忠义”这种原本君主与臣僚之间的二维互动关系发展成了僵化的单向绝对“忠义”观君对臣的绝对统治,臣对君的绝对服从。曹雪芹对“忠义观”是怎样的态度呢?在我看来,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曹雪芹是批判儒家思想最厉害,但对儒学义理的精华却汲取最多。他对统治阶级、理学家所倡导单向绝对“

9、忠义”观持否定态度,这在他塑造的一系列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如焦大,作者对他的“忠义”是赞赏的、肯定的。后来鲁迅对此也有所认同,鲁迅在伪自由书言论自由的界限说:“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行一篇离骚之类。” 9(p383)这里鲁迅将焦大比拟为屈原,其实质就是对他“忠义”的肯定。另外,曹雪芹所写的小人物包勇,对其“忠义”亦是首肯。包勇只在后四十回出现,且是外来的奴仆,由甄家推荐到荣府,第一零七回和第一一一回写包勇对某些有钱奴仆的憎恶、对贾雨村的忘恩负义的蔑视

10、,都显示了曹雪芹对“忠义”的褒扬。但曹氏对“忠义”却是有所扬弃的,他借贾宝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袭人深知宝玉性情古怪,听见奉承吉利话,又厌虚而不实;听了这些尽情实话,又生悲感。便悔自己说冒撞了,连忙笑着用话截开。只拣那宝玉素喜谈者问之。先问他春风秋月,再谈及粉淡脂莹,然后谈到女儿如何好,又谈到女儿死,袭人忙掩住口。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竞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

11、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窝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1(p383) 这段话正说明曹雪芹对“忠义”的扬弃

12、。对此张锦池说:“作为对经济之道的真正解构,还是宝玉的文死谏,武死战竞何如不死的好之说。其主要理由是: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其结论是:趁你们在,我就死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这里所说的你们,是指花袭人等丫鬟。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反面春秋的说法。其真正意思是:既然朝廷是受命于天,就不会有昏君、有刀兵,就不会要求文死谏、武死战;既然有昏君、有刀兵,要求文死谏、武死战,就可

13、见朝廷不是受命于天。因此,与其为那不圣不仁的朝廷去死于谏、死于战,倒不如为丫鬟们充役,死在丫鬟群中好。”10(p261)这里曹氏对“文死谏”“武死战”是否定的,对“不圣不仁”的朝廷也采取了抛弃的态度,这亦体现了他对单向绝对“忠义”观的厌弃。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曹雪芹对“圣仁”的朝廷要去“谏”和“战”。只有“君明”、“君使臣以礼”,才要求“臣忠”、“臣事君以忠。”这正蕴含了曹雪芹对先秦“君惠臣忠”式忠义观的追求。(二)“醉骂受辱”对传统“投桃报李”式报恩思想的呼唤报恩思想是中国人伦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便一再颂扬,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14、永以为好也。”(诗经魏风木瓜)“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在礼记曲礼上中有:“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孔子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而墨翟说:“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墨子兼爱下)可见,在先秦人们的报恩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而在古代就流传有黄雀衔四枚白玉环报恩的故事(续齐谐记);大蛇献夜明珠答谢救命之恩的故事(淮南子览冥高诱注);鬼魂也可以结草绊倒敌将,借以报恩(左传宣公十五年)等。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说苑中就辑录复恩收取了许多知恩图报的故事。在红楼梦中,作者对于恩遇持怎样的态度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是对忘恩

15、负义行为的贬斥,这以贾雨村为代表。贾雨村,姓贾名化,字时飞,雨村是他的号,祖籍湖州人氏。曾是诗书仕宦之族,他尚未成年就遭父母双亡,也无兄弟姐妹,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人。但他人穷志不穷,他饱读诗书,总想着重振家业,便决定进京求取功名,却囊中羞涩,最后一路流寓姑苏,寄居市井。他虽不是书中的主角,但以论为人势利,他绝对排在第一。他自视很高,对他眼中的平常人,即便受人恩惠,从来是理所当然地收纳,并且没有一点儿感激之情。对豪门权贵,他却有着另一副嘴脸,上赶着讨好、巴结,甚至为攀高枝而不惜徇私枉法。但当扶持过他的贾府大难临头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踩了一脚,让其更快地衰落。他恩将仇报,先是错判葫芦案,再

16、将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推进火坑;后来贾府被御史参奏弹劾,他不但不出面辩护,反而落井下石,将他自己一手操纵的强抢石呆子扇子一案也推给了贾赦;并奏贾府中的种种不是,终于致使贾府被抄。从这些我们可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名利熏心的无耻之徒,连投奔贾府的甄家奴仆包勇知道了他的底细后都要上街拦驾侮辱他。另一方面则是对知恩图报形象的颂扬,这以绛珠仙草、刘姥姥等为代表。贾宝玉的前生是赤霞宫里的神瑛侍者,因常在西方灵河岸边行走,看见三生石畔生有一株绛珠仙草,十分可爱,就日日以甘露灌溉之。后来,那株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草发誓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

17、下凡幻化成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娇媚冰清的林黛玉,她曾说:“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该还得过了。”这也就有了后来美丽缠绵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正是贾府全盛时期,也是王熙凤最得意之时,因此二奶奶随意接济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与一吊钱,刘姥姥得到了关乎她未来命运的救命钱,渡过了难关。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时,只是为了报恩。当她第二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比先前丰盛了时,刘姥姥便把头一起上好的摘了送进荣国府,聊表穷苦人的感激之心。刘姥姥第三次走进的荣国府

18、时,贾家已是“树倒猢狲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时,亲朋好友躲之唯恐不及,更有甚者像贾雨村之流更落井下石。而刘姥姥却伸出了援手,拯救了巧姐。从上面几个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忘恩负义者是痛恨的,对知恩图报者却是首肯的。(三)“抄家撞头”对儒家“父慈子孝”式家庭观的向往儒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理想社会,而在这个理想社会中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则是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因此说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理想社会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家庭的和睦。在先秦,社会规范较为宽松,家庭伦理道德的要求往往带有诸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明显的双向性。这种双向性的家庭伦理观念在维护家庭秩序

19、、促进家庭和谐、巩固家庭稳定方面无疑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后来,随着汉代“三纲”的确立、宋代程朱理学的融入,原本双向互动式的家庭伦理关系蜕变成了单向的对子、对妻的绝对道德要求,其合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红楼梦作为一曲行将没落的封建社会的挽歌,却艺术地再现了当时腐朽、堕落的家庭伦理惨状。作品中,焦大实是当时世风日下,家庭伦理道德沦丧的实情的见证者。曹氏借焦大之口骂道:“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 !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贾府的没落、衰败、崩溃,正是由于这些畜生们偷鸡戏狗、爬灰养叔子而造成。焦大骂的不仅是贾珍,他实际也骂到了秦可卿、王熙凤、贾宝玉,骂到了用五百两银子买了

20、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的老色魔贾赦,更骂到了放纵这类行为的史老太君!而贾赦、贾珍与贾蓉形象的塑造则是对清代家庭伦理沦丧的真实反映。红楼梦中,贾赦是一个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他本性好色、昏庸、凶狠残暴,整日在家和小老婆调情、喝酒。在他胡子花白,儿孙一大群时,还看上了贾母的切身丫头鸳鸯,非要把她收为己妾。二知道人在红楼梦说梦中批判贾赦“性昏愦,而气亦骄傲,谋石呆子旧扇一事,以玩物杀一不辜,何其忍也”,还认为他是“色中之厉鬼。” 11(p93)贾珍是贾敬之子,惜春的胞兄,贾蓉之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由于父亲贾敬一直好道炼丹,对他疏于管理,使他养成了贪图享乐的纨绔子弟习气,几乎将要把个宁国府翻了过来,也

21、无人敢管。作品中主要通过三件事来写贾珍的道德沦丧,一是与儿媳秦可卿关系暧昧,致使秦可卿过早夭亡;二是父亲贾敬去世,他却与前来帮助料理丧事的小姨子尤二姐、尤三姐百般调笑;三是在居丧期间召集一帮狐朋狗友聚赌、饮酒、嫖娼。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中批贾珍是“人面兽心”,他先是“疏其子而嬖其妇”,后又“纳其姐而通其妹” 11(p99)。袁维冠在红楼梦探讨中认为贾珍是“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纨绔子弟”,他对上缺乏孝敬,对下引人误人歧途,在职愧对国家,在身有辱祖先11(p99)。贾蓉是贾珍之子,秦可卿之夫。他原为监生,妻子秦可卿死后,他又娶胡氏为妻。生活上他与父亲贾珍一样荒淫无耻。他和婶娘王熙凤关系暖味,经常在一起调笑;参与王熙凤设相思局毒害贾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