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 20三黑和土地_第1页
第十三周 20三黑和土地_第2页
第十三周 20三黑和土地_第3页
第十三周 20三黑和土地_第4页
第十三周 20三黑和土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20 三黑和土地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创作背景来源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了宝贵的士地。全诗描述了三黑全身心投人翻地播种的过程,表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后无边的幸福感,抒发了农民对工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围绕三黑“热爱”土地,“投入整个生命”,先写他翻地时“认真仔细”,把土地翻了个遍,把土地的味道,温度等研究了个透;再写他耙地时的“精心侍弄”: 把土地翻得松散,像一张软床,把地耙得平整顺溜,像妇女刚梳的头;然后写他在荞麦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想,联想过去、现在,憧憬未来美好生活;最后,点明主旨

2、:翻身做主心里甜,通过“地里的蝈蝈儿叫得更欢”借物抒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三黑和土地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语部分安排了两个学习任务: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第二,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抓关键句”来学习本课,把握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土地炽热、深厚的爱。在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诗歌独有的特色:1.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善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打比方,抒发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如“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

3、头带尾巴钻进水里。”2.自然、清白的语言特色。“尝一尝”“试一试”“躺一躺”“歇一歇”等词语的叠加,“白霎霎”“痒抓抓”“笑嘻嘻”等叠词的运用,“恨不得”等句式的反复出现,情真意切,撞击心灵,表达了一个翻身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幸福之感。学情分析:诗歌文字层面学生理解难度不大,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由扶到放,将“结合诗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落实到位。由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所以需要适当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2.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抓关键句,在诵读中体

4、会翻身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后的幸福感。教 学 流 程:过程设计(突出主问题与关键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 揭示课题,了解背景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了解作者。苏金伞,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头发童心等。板块二 朗读词组,感受特色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2)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2.出示第一组词语:尝一尝、试一试、躺一躺、歇一歇。(1)自由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形式相同,内容上写的都是三黑与土地亲密无间

5、的关系)(2)齐读。3.出示第二组词语:白霎霎、痒抓抓、笑嘻嘻。(1)理解“白雾霎”: 和“白花花”比较,更白且亮。(2)“白霎霎的荞麦花像一片雪”, 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齐读“白霎霎”。(3)“痒抓抓”这个词,很有画面感。你的理解是? (痒痒的,招人喜爱的感觉) (4)把这个词放入句子中,读出这种感觉。 (出示句子)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5)齐读第二组词。4.词语这么有节奏感,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有此句子因为押韵的关系,有意变换语序,变得更有味了。(1)出示;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2)请学生读,说说哪里有味道

6、?(3)和“上东庄看闺女”比较,发现“看闺女,上东庄”一句中流露出的满足与幸福感。(4)齐读这第14小节,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板块三 抓关键句,体会情感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说说这首诗写了三黑与土地之间的什么事?他对土地有着怎样的情感?把与之有关联的关键词句标注出来,连起来说一说。 要点:(1)喜得土地,投入整个生命。(2)热爱土地,精心侍弄,翻土、耙地、播种。(3)充满憧憬,畅想未来美好生活。提示:用文中哪一句关键句能概括”三黑对土地的感情”?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人了土地。2.朗读第1-3小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用心投入”。 要点1: 从“活像旱天的鹅

7、,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 感受有了土地的农民的那种欢愉,那种兴奋,那种满足。体会农民眼里、心里只有土地,投人整个生命去热爱它、呵护它。要点2; 透过两个“恨不得”和“尝”“躺”两个动词,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起早贪黑弯腰锄地、不怕苦不怕累的农民,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将土地视若生命一样珍贵的情感。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黑翻土、耙地时对土地的“精心侍弄”。(1) 默读第4-8小节,完成填空,和大家交流:从“_、_”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三黑_,他把土地看作_。示例1: 从“每一寸土”“每一块土疙瘩”, 可以看出三黑对土地倾注了全部精力与心血,仔细研究每一寸泥土,期待每一寸土地都有好收

8、成,他把土地看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示例2: 从“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这么松散的地,简直像一张软床”等比喻句,可以看出三黑把土地看作一个艺术品、一个杰作(2)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理解到的这一切,都源自农民三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呀!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三黑也是无比热爱这一片土地。请你带着理解好好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提示:自由练读,个别读,师生互动评价指导。4.抓住关键词句,聚焦体会“现实与憧憬的甜蜜”。(1) 请三位同学分工合作朗读第9-15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几部内容之间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这样写?要点:从现在

9、写到过去再写到现在,又写到明年,对比衬托“土地失而复得、翻身做主”的喜悦。过去土地是地主的,现在土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翻身做了主人,内心感到满足、幸福,满怀憧憬。(2)作者最后写到“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说说农民心里为什么而甜? 要点:土地给农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做梦的机会,更带来了甜蜜的希望。(3)文中为什么几次写到蛔蝈?有什么特殊意义?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写蝈蝈的句子,想一想其作用?要点:用则蝈的叫声串联过去与现在,蝴蝴每一次“吱吱吱”的叫声,仿佛都在诉说三黑的内心“好喜欢好得意好开心”, 蛔蝴的叫声代表着三黑的心声,这就叫“借物抒情”。(4)朗读体会。提示:作者用镜头切换的方法,将三黑的所相连缀起来,通过朗读来感受这份喜盈盈的满足,甜滋滋的憧憬。5.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在三黑眼里,土地是什么? 要点:庄稼的温床;他的宝贝;他的作品;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希望与未来。板块四 拓展阅读,练笔延伸1.资料链接,补充阅读。(1)阅读陈晓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先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动人的画面?土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希望”? 再整体朗读诗歌。(2)补充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采用自由诵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