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河北中考语文说明之,文言文部分,共同研讨的四个内容: 一河北省考试说明之文言文考点归纳 二近几年河北考过的文言文篇章归纳 三近几年河北考过的文言文试题特点归纳 四未考过的虚词用法与意义归纳,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2012年中考文言文考试考点说明,(一),与去年的考试说明基本相同,近几年文言文考过篇章归纳:,
2、92年出师表 93年曹刿论战 94年愚公移山 95年核舟记 96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7年捕蛇者说 98年狼 99年桃花源记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爱莲说 2002年陋室铭 2003年曹刿论战 2004年五柳先生传(非课改)马说(课改区),2005年三峡 2006年小石潭记(课改)岳阳楼记(非课改) 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8年醉翁亭记 2009年与朱元思书与爱莲说比较 2010年曹刿论战 和“泓之战”。 2011年桃花源记 选段与“岳飞” 选文。 2012年送东阳马生序与课外对比阅读,(二),文言文阅读方法与策略:,试题篇目特点: 提示:一般情况下8-10年左右才重复,出师表
3、和爱莲说都是8年,曹刿论战10年和7年, 桃花源记12年;3年内不重复。 预测 一级:8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陋室铭 、 出师表、 马说 满井游记、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口技 二级: 小石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醉翁亭记三峡 、 岳阳楼记 三级: 曹刿论战 、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 、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方法与策略:,孔子语录三个版本各有录入,重合的只有几则,请大家斟酌复习。 (近几年已考篇目:2006年小石潭记、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8年醉翁亭记、2009年爱莲说部分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2010年 曹刿论战部分和“泓之战”比较阅读 2011年选段与“岳飞”
4、选文2012年送东阳马生序与课外对比阅读) 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应该全面复习,并适当向外迁移。 综合复习到冲刺阶段可以将上边一级篇目多做一些强化练习,这样我们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似与游者相乐。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
5、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2010年河北中考文言试题,(三),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 2下列句子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B 行者休于树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 能谤讥于市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鲁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
6、,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11年河北中考文言试题,(三),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10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2分) 至 舍 四 支 僵 劲 不 能 动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久 而 乃 和。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负箧曳屣 曳:(2)以中有足乐者 以: (3)乃时吞纸以实腹 时:(4)卒成学士 卒: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 (2)嗜学,家贫无资。译文: 13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 分)答: 1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7、?(2分),2012年河北中考文言试题,(三),纵观近几年试题,试题数量趋于稳定在5道题左右. 1 实词含义两个(课内与课外各一个)2012年以来有增大的趋势(4个) 2 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一个(选择题形式呈现)2012年无此题 3 句子翻译两个(课内与课外各一个) 4 课内或课外选文理解试题一个(涉及归纳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5 课外选文理解试题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试题一个(涉及内容同上),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文言文阅读方法与策略:,1重点篇章的重点实词需夯实,课外实词的考查也基本源于课内重点实词,如10年的“
8、鼓” 与11年的“未冠”等 214个重点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已考过“而、于、与”,且观察河北最近几年的虚词考查的句子均源于重点19篇文言文这就需要在重点复习时多加以注意 3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实词一定翻译出来,语序该调整要调整 4对重点文言文篇章的文章内容要点、作者观点、语言写法等方面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实词 发:被任用 恒过 :常;犯过失 举:被选拔 衡:同“横”,阻塞 故:所以;任:责任,担子; 是:这; 作:奋起色 :颜色;征:征验,表现 苦:使痛苦 发:
9、 吟咏叹息 劳:使劳累 喻:了解 锇:使饥饿 拂: 同“弼”,辅佐 空乏:使贫困 入:在里面,指国内; 乱: 使错乱 出:在外面。指国外;所以: 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曾: 增加。曾同“增”,2本文重点虚词:于(已考过)其则然 其: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本文其的意义与用法均是代词,代人,他或他们) 则: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是连词,表如果之意) 然: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是代词,表这样之意),3重点理解的内容 A作者认为人才是怎样锤炼出来的? B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0、 C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D 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顺境环境下造就的,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逆境环境下造就的,你认为人才是怎样造就的?请简述理由,(二)陋室铭,1重点实词: 鸿:大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灵:灵异,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 ;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上:长上;入:映入,2重点虚词:之则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何陋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则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连词,译为就,那么),3理解内容
11、 A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B 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其用意是什么?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三)出师表,1重点实词: 布衣:平民 。 躬:亲自。 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罚。 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 慢:怠慢、疏忽。 咨诹:询问 雅言:正言
12、 ;理:治。远:疏远;亲:亲近简:选拔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感激:感动振奋。痛恨:痛心遗憾。开张:扩大。,2本文重点虚词有:之、以、于(已考过) 之1)、 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 先帝称之曰能(代词:代人) 2 )、 宫中之事以伤先帝之明若无兴德之言志士之气 (助词:的) 以1 )、悉以咨之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表拿) 2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表因为) 3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以是连词表目的,来或用来之意) 4 )、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连词,表结果:译为、以致 ),3本文重点内容 A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就其中一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B “三顾茅庐”成语现在中什么意思?本文体现这一成语的句子是什么?请你写出来 C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至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与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D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四)马说,1本文重点实词: 祗:只是 ;辱:辱没;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马厩; 称:著称;一食:
14、吃一顿; 尽:吃没;才:才能,美好的素质;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或:有时;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尽:竭尽;鸣:马鸣叫; 通:通晓; 临:面对;知:识别,了解,2本文的重点虚词:之,以,其,于(已考过)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虽有千里之能(之,助词,表的之意)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之,代词,代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以不以千里称也(以,介词,表因为之意) 策之不以其道(以,介词,表按照之意) 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代词,代它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15、也(其,表语气,前表反诘语气) 后表感叹),3重点内容 A 本文是一篇托物喻意的文章,是借”千里马”比喻什么?用”食马者”比喻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B 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马,你将如何去做才不被埋没?试谈谈你的看法 C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中考文言文之虚词归纳:,11个重点虚词:“之、其、以、乃、虽、为、者、且、则、乎、然”用法及举例,一“之”的用法及举例,B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
16、时也/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无义,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大道之行也 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马之千里者 凑足音节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鸣之而不通其意 怅恨久之 公将鼓之,A 代词 代人 例:或置酒而招之借旁近与之 代物 例:渔人甚异之 录毕走送之 策之不以其道 代事 例:闻之,欣然规往 属予作文记之 弗之怠 吾既已言之王矣
17、肉食者谋之,C 动词“到” 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文言文之虚词归纳:,二 “其”的用法与举例 1、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代物、代事、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如: 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 望其旗靡 2、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 其真不知马耶(表反诘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感叹),文言文之虚词归纳:,三 “以”的用法与举例,介词,“把、拿、用” 例:以衾拥覆(用) 徐喷以烟(用)醒能述以文者(用)悉以咨之(拿)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必以分人(把) “凭借、按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何以战 (凭)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凭)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因为” 例: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千里称也徒以有先生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因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连词 表目的“来”“用来”例:无从致书以观属予作文以记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将以攻宋 表修饰,同“而”的用法 例:俯身倾耳以请 高祖
19、因之以成帝业 3.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 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动词“认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皆以美于徐公 (四)、其它 以为:认为 例:或以为死 所以: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动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文言文之虚词归纳:,四 “乎”的用法与举例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 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例: 在乎山水之间也 / 颓然乎其间者(相当于“于”)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 悠悠乎与灏气俱(相当于“的样子”),五“乃”
20、的用法及举例,1 、代词译为:你,你的或他的例: 家祭无忘告乃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心在咸阳,2 、 副词译为:刚刚,才;只,仅;竟,竟然;于是;就举例:乃悟前狼假寐乃不知不汉 臣乃敢上璧乃入见乃重修岳阳楼 3 、连词译为:可是,然而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 4 、动词译为:是,文言文之虚词归纳:,六“虽”的用法与举例 1、即使之意。例: 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杀臣,不能绝也 2、虽然之意(后起义,出现较晚)。例: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七 “然”的用法与举例 1、代词:这样的意思。例: 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作
21、词尾:表的样子。例: 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满目萧然 3、连词:表转折。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文言文之虚词归纳:,八 “为”的用法与举例 动词 “做” 例:并自为其名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为我为云梯之械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行拂乱其所为好为梁父吟行拂乱其所为 “作为、当作、成为” 例:弃其杖,化为邓林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以丛草为林 武陵人捕鱼为业 以牒为械 “认为” 例:孰为汝多知乎 “是” 例:知之为知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天下为公 中轩敞者为舱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此为何若人 若为佣耕,介词 “替、给、向”例:愿为市鞍马为人谋而
22、不忠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楚造云梯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天下唱 “被”例:二虫尽为所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山峦为晴雪所洗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士卒多为用者 贤能为之用,文言文之虚词归纳:,九“者”的用法及举例 指代人、物,“的人、的东西”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卜者知其指意 或异二者之为 得道者多助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往来而不绝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肉食者谋之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以中有足乐者 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不译 陈涉者,阳城人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
23、遇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文言文之虚词归纳:,十“则”的用法及举例 1、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战则请从然则何时而乐邪? 徒步则汗出浃背。 2、连词,表假设,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转折,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 4、表判断,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文言文之虚词归纳:,(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焉置
24、土石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4并列关系:又,又又 示赵弱且怯也。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以为且噬已者 年且九十 若属皆且为所虏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十一“且”的用法及举例,典型考题举例,(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
25、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附 (根据一级篇章设计),典型考题举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仆闻之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26、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4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5.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附 (根据一级篇章设计),典型考题举例,【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n)何
27、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朕:皇帝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宋濂尝与客饮 尝: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以光先帝遗德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策之不以其道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
28、 5.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宋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典型考题举例,【甲】满井游记 【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29、 善: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濯清涟而不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5.甲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典型考题举例,(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
30、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课文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个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1 加点字的意思。(1)法家拂士( ) (2)至于鄙( )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困于心 至于鄙 B,而死于安乐也 亡而能悟 C是以至此 不以物喜 D由宋君观之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 3翻译下面句子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整体阅读填空。 甲文论证了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
31、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甲乙两文虽文体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两文都谈到了“”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宋昭公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的“”这一观点。又如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对待的问题,甲文中说“”,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典型考题举例,【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诵:背
32、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 “而”字用法意义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A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 B蔚然而深秀者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5.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典型考题举例,甲出师表第一二三段 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亭,居泰,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
33、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以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予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腹黄事:人名。秦惠王;战国时泰国国君。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引喻失义( ) (2)天下之大义也( )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于杀人 安陵君其许寡人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忍所私以行大义D患志之士忘身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发店员工合同协议书
- 《房地产基础》课件 情境一 教你选对地段
- 新房交易合同中介四方
- 普法宣讲【法律学堂】第二十二章 起诉意见书-ldfjxs004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文言文教案
-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卷数学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矿资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宁都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7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宜昌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24-2025学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 呼和浩特202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第二批人才引进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低血压的管理策略
- 新版2025心肺复苏术指南
- 小学生战斗机知识
- 网络借贷信用评级模型-深度研究
- 眼科检查法课件
- 2025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危重孕产妇(MNM)转诊中国专家共识:规范流程与安全保障(2025版)解读课件
- 国际关系理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外交学院
- 高效机房目前几种全局节能优化控制算法技术路线的分享和探讨
- 屋顶光伏支架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